阿根廷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遺憾離世將世界球迷帶入哀傷的情緒中,這位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中以"手把球"攻入英國的英格蘭隊球門的動作,在賽後被裁判判定為"有效進球"。賽後,馬拉度納戲謔的稱"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度納的腦袋",以此來嘲笑1982年擊敗阿根廷軍隊的英國人。也因為在這場比賽中名聲大噪,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成為了"手把球"的代名詞。在人類的整個足球史中,馬拉度納是唯一一個被各路巨星捧為"不屬於這一星球的天才球員"。即便是當年被馬拉度納嘲諷到無地自容的英格蘭隊,在獲悉馬拉度納離世的噩耗後,也致以了崇高敬意。截至目前,英國足壇,各大英超俱樂部,各位英國足球明星都撰文表達了對馬拉度納的尊敬。
拋開政治因素,馬拉度納的確可以被稱之為是"近乎完美"的人。但是他本身的最大爭議也恰恰在於他的政治立場,在南美,他是出了名的革命者,他對毛主席的崇拜超過了60年代的日本人,他的手臂上紋了切·格瓦拉的頭像,大腿上則是卡斯楚的紋身。對英美等國家,馬拉度納幾乎可以用"深惡痛絕"。在南美從事革命事業時,馬拉度納就多次聯合查維茲,莫拉萊斯等"反美名人"展開了對美國殖民主義的鬥爭。在跟隨博卡青年隊訪問中國時,馬拉度納對隨行陪同的中國朋友說道"你們有這麼好吃的東西,不要去引進那些美國快餐,一個國家應該捍衛自己的傳統"。在參觀故宮博物院時馬拉度納又感慨的發言稱"這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一座博物館,我希望那些曾經搶奪過這座博物館的強盜們歸還屬於中國人民的藝術品"。當然,馬拉度納最為知名的話語是,就算全世界成為的美國殖民地,中國也不會。一方面這是對毛主席偉業的肯定,也是對中國的信任。而事實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具備與美國在正面一較高低的國家。
實際上,在英阿馬島戰爭結束後,阿根廷國內就響起了一陣陣的反英反美高潮,這股颶風到今日,仍舊沒有散落。而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角色,中國因素也時常被外媒所提起。當時,阿根廷正在國際社會上四處採購先進的武器彈藥和技術裝備,中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在國際社會上也有許多知名的武器系統。但是,阿根廷本身是一個經濟十分脆弱的國家,國防支出根本不足。如果採購中國老式武器,像107毫米火箭炮,紅箭8反坦克飛彈,紅弩6單兵防空飛彈和K-8教練機之類裝備的話,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英軍在馬島機場長期部署了性能先進的EF-2000"颱風"戰機,英國海軍也能在必要情況下組成一支規模雖然不大,但實力仍舊強於阿根廷海空軍的兩棲特混艦隊奔赴馬島參戰。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英國早已不復當年盛景,國家實力已經十分脆弱。其實,這樣的脆弱是相對的,英國雖然經濟,軍事都已不如當年,但是相較於阿根廷還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在高消耗的戰鬥中,英國海軍消耗不起,阿根廷也同樣如此。而英國部署在馬島機場的EF-2000戰機,則徹底成為了阿根廷軍隊的巨大威脅。而為了抵消來自英軍的優勢,國內外一度傳出阿根廷會採購中國先進戰機的消息,但是這一消息到最後都被證明是空穴來風。不過,當初的確是傳出用阿根廷球員來換取中國戰機的消息,而且換取的還是性能一般的梟龍戰機及附屬彈藥。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馬拉度納也曾給了中國足球迷無限希望,理由是當年傳出中國男足籤約馬拉度納為自己的執教教練。但是到馬拉度納逝世為止,馬拉度納都沒有出現在中國足球教練組當中。對於中國足球,許多人都發表了不同程度的看法,比較趨於統一的就是執教中國足球的難度已經超過了奪取世界盃冠軍。即便是馬拉度納親自出馬,也很難挽回中國隊在足球圈中的地位。至於其它"中國足球巨星",也僅僅只是建立在國內小眾圈,距離"世界足球巨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