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會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不,中國不"

2020-11-27 環球時報

一代球王,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猝然離世,給本就厄運連連的2020,再添一抹悲愴。

阿根廷總統府當天發布公告稱,因馬拉度納去世,全國進入為期三天的哀悼期。

這位一生充滿爭議的巨星,在去世後,得到了全世界的悼念。

對於阿根廷甚至整個拉美大陸而言,這位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貧民窟的傳奇球星,絕不僅僅是一個足球明星那麼簡單,他是阿根廷的民族英雄,也是拉美大陸上左翼政治的一面旗幟。

挑戰權貴的「帶頭大哥」

縱觀馬拉度納的一生,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始終與底層民眾站在一塊兒,反叛、不畏權貴一直是他的人生信條。

菲奧裡託,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貧民窟,馬拉度納在這兒出生並長大。

在這兒的成長經歷,塑造了馬拉度納思想和性格:反叛、極端、蔑視權貴、迷失自我。

馬拉度納曾說,菲奧裡託讓他堅毅得甚至有些冷酷。他有時是個革命者和聖人,有時像個流氓和混蛋。

在加盟阿根廷博卡青年俱樂部後,馬拉度納嶄露頭角。而這家阿根廷最負盛名的俱樂部的粉絲,大都是藍領階層和窮人。

博卡青年隊主場 馬拉度納包廂燈光徹夜長明

1982年從博卡青年轉會至西甲足球豪門巴薩後,出身草根的馬拉度納很難適應那裡的生活。他的巴薩生涯並沒有獲得成功,巴薩也並沒有接納這位新球王。

巴薩悼念推文

1984年,馬拉度納轉會至意甲球隊那不勒斯,一支當時還在努力保級的弱旅。

在隨後的七年裡,馬拉度納為那不勒斯帶來了兩個聯賽冠軍,兩個亞軍,一個歐洲聯盟杯冠軍。

那不勒斯的崛起,被看做弱者對強權的勝利,而馬拉度納正是反抗足球貴族的「帶頭大哥」。

「我只想去那不勒斯,因為尤文圖斯是骯髒的權貴,我的一生就是要把腐朽化為神奇!」馬拉度納說。

那不勒斯市民球場外悼念馬拉度納

馬拉度納去世後,那不勒斯也為這位英雄獻上最高的敬意,全市舉行哀悼活動,那不勒斯球隊主場聖保羅球場也更名為馬拉度納球場。


復仇!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賽前採訪我們當然說足球和政治無關,但我們腦子裡想的都是復仇,為那些在馬島死去的阿根廷小夥子。」

多年以後,馬拉度納回憶起1986年世界盃1/4總決賽,對陣英格蘭的那場比賽時說道。

那場比賽,馬拉度納帶領阿根廷2:1戰勝英格蘭。在這場比賽中留下了永恆的經典:「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在足球史上畫下了濃重的一筆。

「上帝之手」

「世紀進球」

然而這場比賽的意義遠不止如此。

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圍繞位於南大西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的主權爭議爆發了著名的「英阿馬島戰爭」,英國在阿根廷的家門口擊敗了阿根廷人。

戰爭的失利嚴重挫傷了阿根廷人的民族自尊心。

因此,1986年世界盃上與英格蘭的對決,對於阿根廷人來說絕不只是一場簡單的比賽,而是一次復仇。

馬拉度納統治了這場比賽,他用載入足球史冊的兩粒進球,手刃仇敵,帶著球隊踩著英國人的「屍體」晉級,並且最終奪冠。

「我在賽後說那是上帝之手,但其實是迭戈的手,那種感覺就像是對英國人進行了痛快淋漓的劫掠!」馬拉度納後來在自傳中回憶說,不惜一切向這個戰爭對手復仇,這是他當時心中的念頭。

時運使然,馬拉度納成為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切·格瓦拉的迷弟和卡斯楚的忘年交

功成名就之後,馬拉度納成為了一個政治名人,甚至還受到了教皇的接見。

上世紀90年代期間,馬拉度納支持過右翼勢力,和阿根廷總統梅內姆的新自由主義。然而馬拉度納很快就發現,右翼的立場不符合自己的出身和性格特點,他轉向了左翼。

馬拉度納的左臂上紋著拉美革命圖騰——切·格瓦拉的紋身。

他曾說:「很多阿根廷人都在懷念被他們害死的格瓦拉——古巴著名共產黨人,他才讓我們驕傲。」

而格瓦拉的語錄「在革命中,一個人或者贏得勝利,或者死去。」一直是馬拉度納最喜歡的口號。

如果說,格瓦拉是馬拉度納的精神偶像的話,那麼卡斯楚就是他生活中的導師和政治上的領路人。

馬拉度納的左腿上紋著卡斯楚,當年他用這條左腿,連過六人,完成了那粒「世紀進球」,完美復仇。

馬拉度納退役後,被毒癮酒癮長期困擾,各種醜聞纏身,身體還出現了心臟以及呼吸系統疾病。

卡斯楚把馬拉度納接到古巴哈瓦那,安排醫療團隊專門為馬拉度納進行戒毒治療。

據當時路透社報導,馬拉度納在古巴治療期間,卡斯楚扮演著他「嚴父」的角色。

馬拉度納後來說:「我差點喪命,那時候阿根廷很多醫院都不想治療我,覺得我是個大麻煩,是菲爾德在哈瓦那為我打開了一扇門。」

在馬拉度納自傳《我是迭戈》中,他專門為卡斯楚題詞:「獻給卡斯楚,並通過他,獻給古巴人民。」

2016年,卡斯楚逝世後,馬拉度納親赴哈瓦那弔唁,他對媒體說:「我這就去古巴,去送別我的老友。」


拉美左翼政治運動的「形象代言人」

除了與卡斯楚的友誼外,馬拉度納還與拉美另一個國家委內瑞拉的領導人查維茲交好。

馬拉度納與查維茲

作為委內瑞拉的軍政強人,卡斯楚之後的拉美左派政治領袖,查維茲的政治立場是極度反美的,且作風強硬。

而馬拉度納就是查維茲最堅定的反美盟友和政治兄弟。

馬拉度納曾在查維茲的電視節目中說道:「我討厭來自美國的一切,我用我全部的力量討厭它。」

在2005年中美洲峰會上,拉美各界人士舉行反美大串連,馬拉度納、查維茲和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為這場運動的三大領袖,他們三人也被視為卡斯楚晚年的三大門徒。

查維茲(左一)、馬拉度納(中)、莫拉萊斯(右一)

查維茲於2013年患癌病逝,但是馬拉度納與委內瑞拉的情誼並未斷絕。

馬拉度納去世後,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他的悼念推文上還提及,馬拉度納曾暗中幫助委內瑞拉供應糧食。

儘管馬拉度納被視為拉美左派政治領袖,但對於拉美左派政客而言,馬拉度納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符號、一個「政治形象代言人」而存在的。

無論是卡斯楚還是查維茲,他們看重的,只是馬拉度納作為一名足球巨星的影響力,希望藉此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2010年南非世界盃場館工人大罷工,打出馬拉度納與格瓦拉的抗爭旗幟

與其他投身政治的足球明星相比,比如現為賴比瑞亞總統的喬治·維阿、現任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市長的卡拉澤等,馬拉度納的從政之路卻截然不同,他從不依附於任何政黨,也不被任何國家的主流政府承認。

賴比瑞亞總統喬治·維阿 1995年世界足球先生

馬拉度納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活動也樸素得多,比如出席抗議會議時穿著「阻止布希」的T恤,大罵布希垃圾;不準女兒看《蜘蛛俠》《指環王》等美國大片,他說:「在你們的爸爸面前,那些美國怪物都不算什麼英雄。」;還有每當教皇發表扶貧演說時,馬拉度納就發聲宣稱羅馬教廷應將自己的巨額財富分給窮人……

紀錄片《馬拉度納》的導演庫斯圖裡卡曾如此評價馬拉度納:「如果沒有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他一定會成為一名革命者。」


「全球只有中國不是美國殖民地」

1996年夏天,馬拉度納隨阿根廷博卡青年隊訪華。

據廣州日報今日報導,當時在北京有名的崑崙飯店吃了一頓北京烤鴨後,馬拉度納當場對陪同的中國朋友說:「你們有這麼好吃的東西,不要去引進那些美國快餐,一個國家應該捍衛自己的傳統。」

在參觀故宮時,馬拉度納又感慨道:「這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一座博物館,我希望那些曾經搶奪過這座博物館的強盜們歸還屬於中國人民的藝術品!」

同查維茲和卡斯楚一樣,馬拉度納也是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的擁躉。

事實上,在上世紀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很多歐美國家中,毛主席和切·格瓦拉一樣,早已超越了政治範疇,被視為圖騰式的偶像,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符號。

很多人對毛主席萬分敬仰,馬拉度納也不例外。

保羅·布萊特納,前聯邦德國著名足球明星,著名的毛澤東主義者

在紀錄片《馬拉度納》中,被問及中國也會成為美國的殖民地嗎?馬拉度納非常認真地回道:不,不會。

俱往矣。


2020年11月25日,馬拉度納輝煌跌宕,榮耀與爭議並存的一生落幕。

曾被萬人敬仰,也曾被千夫所指;曾憑藉一己之力帶領球隊站上世界頂峰,也曾因毒品、醜聞窘迫如喪家之犬。

當年倒在馬拉度納腳下的英國人曾形容他是「天使與魔鬼」,最貼切不過。

但無論如何,馬拉度納早已將自己的名字烙在了拉美大陸的土地上,一如他紋在身上的,那兩個他視之為偶像的圖騰。


資料來源:

1.李偉、林楠 馬拉度納,拉美的左派符號,《時代報告(下半月)》2010年7月

2.張楠 ,馬拉度納重返古巴接受戒毒治療 , 國際在線, 2004年9月8日

3. 桀驁不羈馬拉度納的「中國情緣」, 廣州日報客戶端, 2020年11月26日

4. 紀錄片《馬拉度納》,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2008年

5.央視 ,天下足球——世界盃往事之《馬拉度納:魔鬼與天使》 2018年5月1日

6.馬拉度納自傳《我是迭戈》

來源:觀察者網 文:張照棟 編輯:林西

相關焦點

  • 「全世界都會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不,中國不」
    ,老馬的離去,也讓中國球迷感慨萬千。他的超強的速度、爆發力,神奇的急停、盤帶,以及令人始終無法捉摸的下一步……老馬的各種神奇操作點燃了一代中國青年的足球夢。哪個少年不追夢?馬拉度納正是那個輝煌的造夢者!
  • "上帝之手"馬拉度納:就算全世界成為的美國殖民地,中國也不會
    也因為在這場比賽中名聲大噪,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成為了"手把球"的代名詞。在人類的整個足球史中,馬拉度納是唯一一個被各路巨星捧為"不屬於這一星球的天才球員"。即便是當年被馬拉度納嘲諷到無地自容的英格蘭隊,在獲悉馬拉度納離世的噩耗後,也致以了崇高敬意。截至目前,英國足壇,各大英超俱樂部,各位英國足球明星都撰文表達了對馬拉度納的尊敬。
  • 「上帝之手」馬拉度納:就算全世界成為的美國殖民地,中國也不會
    也因為在這場比賽中名聲大噪,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成為了"手把球"的代名詞。在人類的整個足球史中,馬拉度納是唯一一個被各路巨星捧為"不屬於這一星球的天才球員"。即便是當年被馬拉度納嘲諷到無地自容的英格蘭隊,在獲悉馬拉度納離世的噩耗後,也致以了崇高敬意。截至目前,英國足壇,各大英超俱樂部,各位英國足球明星都撰文表達了對馬拉度納的尊敬。
  • 實力超越原宗主國的殖民地國家,全世界只有兩個
    宗主國是指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附屬國家進行統治、剝削和壓迫的國家,享有幹預其殖民地國家內政外交的一切權力。這種權力名叫宗主權,最早是用來形容奧斯曼帝國與其周圍屬地的關係。殖民時代開始後,宗主權逐漸成為了西方殖民大國推行殖民地統治的一種重要形式。
  • 西班牙殖民地佛羅裡達如何成為美國領土
    我們知道佛羅裡達州是美國本土最南的州,經濟發達,氣候溫暖,交通便利,是美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美國重要的航天中心(甘迺迪航天中心),那麼佛羅裡達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屬佛羅裡達1817年美國入侵東佛羅裡達,東佛羅裡達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立佛羅裡達共和國,不久併入美國。1819年美國與西班牙籤訂《亞當斯-奧尼斯條約》,西班牙承認佛羅裡達為美國領土。1821年《亞當斯-奧尼斯條約》生效,佛羅裡達正式成為美國領土。
  • 世界上現在僅存在的兩個殖民地,竟然不願意獨立,這是為何?
    相對來說,西方國家更喜歡到處侵略,搶別的國家的資源,建立殖民地,所以在近代歷史上全球各個地方的殖民地大多數都是西方國家建立的。而咱們說的這個殖民地簡單地就是說,這裡的人民都會淪為奴隸,只能被壓榨的份兒,根本就沒有自由。
  • 全民學英語,感覺中國就像是美國的殖民地
    中國的領土雖然很大,但是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中國的語言雖然很複雜,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就是這就是世間最美好的。語言是認同感的前提,有了相同的語言,就自然會產生認同感。所以,任何國家如果侵略別的國家,或者殖民別的國家,首先就會讓這個被侵略的國家改變他們的語言。第一。有多少人認同全面學英語,那麼就會有多少人可能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美國驕傲的「特區」,實際上是塊殖民地,原住民早被消滅殆盡
    該島居民據說擁有300多萬,是美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近些年,波多黎各一直在想辦法找自己的出路,要麼成為美國真正意義上的第51個州,要麼就允許波多黎各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很顯然,美國不想納入其為正式州,也不允許其獨立。
  • 二戰後紛紛獨立的殖民地,現在只有它不僅不獨立,還要求被吞併
    殖民地,是帝國主義時代的產物,15世紀以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帝國主義以武力掠奪世界各地的資源和販賣奴隸,在全世界佔領殖民地,屠殺當地反抗民眾,迫使當局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獲取巨額利益。15世紀至19世紀,殖民地遍布亞洲、南美洲、非洲等各大洲,遍布全世界。
  • 殖民地註定不發達?為何英國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
    一戰結束後,元氣大傷的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越來越力不從心,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是風起雲湧,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於1931年出臺了《威斯敏斯特法案》,允許白人自治領獨立,但必須遙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至此日不落帝國開始土崩瓦解。二戰結束後,英國更加元氣大傷,連管理印度這樣的殖民地也有心無力,加上美國為壓制英國等殖民帝國,高唱民族獨立,第三世界獨立浪潮更加高漲。
  • 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吸取了清朝鴉片戰爭的教訓。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日本得到了英國戰勝清朝的消息,日本內部認為西方的船隻早晚會開到日本,各藩主為如何對待西方列強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 英國留給殖民地的,不止是民主
    加上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這樣成功的例子,南非雖然不算特別成功,在非洲矮子裡拔將軍,也算是差強人意。於是不少中國人也時感欣羨,過幾年就要出來感嘆一番,早知道中國這麼多年還搞不成民主,還不如讓英國殖民三百年。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僅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侵略過。當時大英帝國統治著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當時的英國憑藉傲視全球的海軍控制著國際貿易航線的所有關鍵節點:從東方的香港、新加坡到非洲的好望角無不處在英國的控制之下。
  • 寧讓越南成為殖民地,也不讓蔣佔領,後面打了9年都未曾獨立
    二戰中,戰爭的影響力波及了全世界。1945年,日本籤訂了投降書,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抵禦外敵的日子終於結束了,光明已經灑在了中國土地上。在中國的南端還有一個國家沒有看到勝利的希望,但是其領導人胡志明帶領越南的愛國群眾推翻了越南最後一個皇帝,在越南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個屬於越南的民主共和國。
  • 這一非洲國家是美國的殖民地,照搬美國體制,經濟卻依舊停滯不前
    在近代歷史中,中國以及亞洲都承受到了傷害,由於西方列強的橫行霸道,很多國家以及地區都成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尤以中國深受其害,但是除了中國,在世界歷史上,那個時期,其他的地方也同樣遭受到了傷害,其中最慘的一個地方就是非洲,幾乎已經被英法德以及荷蘭、葡萄牙還有西班牙的列強瓜分。
  • 實力強大的美國,為何不統一北美大陸?
    俄羅斯從一個東歐小國擴張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領土大國;中國從一個黃河流域的部落擴張成為現在的960萬平方公裡的大國,如果算上未實際控制的主張權益則可能更大;即使如半隻腳邁進現代社會的第一代殖民霸主西班牙、葡萄牙,第二代殖民霸主英國、法國,也在成為世界霸主之後進行了大範圍的擴張,在全世界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新加坡等。
  • 美國極簡史——從殖民地到世界超級大國的240多年
    殖民地與英國政府之間的對抗就此爆發——英國禁止殖民地居民向西拓展、發布《印花方案》,殖民地領袖發表「無代表,不納稅」宣言;英國發布唐申德法案,殖民地商人抵制英貨;英軍出兵波士頓製造波士頓慘案,殖民地民間反抗組織製造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頒布
  • 馬拉度納:在我眼中,全球只有中國不是美國的殖民地
    "在我眼中,全球只有中國不是美國的殖民地,歷史上不是,以後也不會是!"這句話是1996年夏天迭戈隨博卡青年隊訪華時說的。他當時在崑崙飯店吃了一頓北京烤鴨,馬哥當場就對陪同他的中國朋友說:"你們有這麼好吃的東西,不要去引進那些美國快餐,一個國家應該捍衛自己的傳統。"
  • 黑人向全世界移民,卻不願意去俄羅斯,根本原因有四點
    我們看到,如今白人在全世界分布最廣,人數也最多,黃種人次之,而黑種人則是人口最少的種族。但是,在這三大種族中,如今黑人的擴散速度是最快的,在全世界各地發展最快,如今在南美、北美、大洋洲、非洲、歐洲等地都存在著大量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