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2020-12-16 憶論歷史

在世界近代史上,亞洲、非洲、美洲幾乎大部分國家都成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依靠工業革命的成果和強大的航海能力,西方的戰艦與滿載貨物的商船幾乎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文明較低的地區成為原料生產地,文明較高的國家成為商品傾銷地,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吸取了清朝鴉片戰爭的教訓。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日本得到了英國戰勝清朝的消息,日本內部認為西方的船隻早晚會開到日本,各藩主為如何對待西方列強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1853年7月,獨立不久的美國艦隊率先駛向了日本,由於美國正值總統換屆,下任總統可能不支持殖民活動,於是美國準將佩裡急於籤訂條約,條件並不算太苛刻(相對清朝)。日本國內妥協派戰勝了攘夷派,幕府接受了開港要求,籤訂《日美親善條約》,日本被迫開放下田、箱館兩港口,美國享受最惠國待遇。

不久西方列強蜂擁而至,紛紛與幕府籤訂了類似的條約,日本被迫對外開放。西方國家的工業品開始向日本傾銷,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日本根本無法與廉價的西方工業品競爭,日本陷入白銀外流、通貨膨脹的境地。憤怒的日本國民把矛頭對準了德川幕府,在武士的帶頭作用下,倒幕尊王運動展開。

德川幕府最後一位將軍德川慶喜在作戰失利後選擇投降,將權力還給天皇,明治天皇執政後,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掀起。明治政府拿出巨額資金派出使團前往歐洲各國考察,從此以德國為師,瘋狂學習西方發達的工業文明,快速躋身於強國之列。相對於同時期清朝的戊戌變法,日本明治維新更徹底。

當然日本沒有成為殖民地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小、資源少、市場小,日本被西方工業品傾銷、白銀大量外流之後,在殖民者的眼中已經沒有了剩餘價值。在西方列強的眼中,中國、非洲、印度、東南亞等地都是不錯的殖民地選擇,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廣闊的市場,也給了日本崛起的契機和時間。

日本不僅在近代沒有成為殖民地,反而製造了不少殖民地。迅速崛起的日本渴望成為列強的一員,奉行「脫亞入歐」政策,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均取得了勝利,朝鮮、臺灣島等都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參與瓜分中國的大潮中甚至膨脹了野心,這也是後話了。

除此以外日本人自身的努力不容小覷,日本國小,人口相對較少,日本很容易消滅或趕走反對派,從而將一個決策貫徹到底,無論這個決策是否正確。同時日本人本身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秉性仰慕強者,而又具有學習強者並超越強者的心理。日本在白江口海戰中敗給大唐,從此以唐朝為師;近代又以德國為師完成明治維新。

而清朝統治者對於西方列強給出的預警顯得並不感冒,馬嘎爾尼使團訪問中國後,英國人就做出了必須武力逼迫清朝開放的決定,可惜等到1840年才實施。因為拿破崙在歐洲攪得天翻地覆,幫助「十全老人」保存了最後的體面。如若不然,英國很可能在馬嘎爾尼回國後立即挑起鴉片戰爭。

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原本也會成為變相的殖民地,可惜民國政府的潰敗和美國韓戰的失敗,註定日本在戰後再次崛起。歷史真是會開玩笑,日本在近代深深地傷害了中國,但中國卻從側面幫助了日本!最後求個關注!

相關焦點

  • 在近代歷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近代中國雖然不斷遭到列強的蹂躪喪權辱國,但是國土面積十分廣闊,列強一時間無法徹底瓜分,因此近代中國得以勉強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有識之士奮起反抗,中華人民團結起來抵禦外辱,最終迎來了解放。意外的是在當時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狂潮下,東亞地區竟然還有一個小小的泰國維持了自己的獨立地位,沒有被列強殖民,而它邊上的緬甸和中南半島卻被英國殖民控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就要先從一個人講起: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正是拉瑪五世的改革開啟了泰國的近代化之路,在他執政的42年間,對整個泰國社會進行了仿效西方的大刀闊斧地改革。
  • 俄羅斯的侵略性力量也不弱為什麼它在海外沒有殖民地?
    俄羅斯是近代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列強中最具侵略性的國家。俄羅斯20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全部被搶光。但令人困惑的是,俄羅斯如此喜歡侵略,實力也不弱,但海外卻沒有殖民地。很多人不禁疑惑,俄羅斯實力不弱,咄咄逼人,為何在海外沒有殖民地?。首先,俄羅斯崛起後,雖然長期致力於向外擴張,但擴張難度很大。
  • 從沒有闊過的泰國,為何是近代唯一一個沒有被列強殖民過的亞洲國家?
    16世紀初,西方殖民者將侵略的魔爪開始伸向了東南亞地區,緬甸、越南、寮國等諸多國家,都成為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地。然而,在東南亞殖民歷史中,甚至在整個亞洲殖民歷史中,在其他國家相繼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之時,泰國卻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 近代列強:大日本帝國篇(盛極而衰)
    明治天皇逝世時,留下的是一個能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的強大日本!(當然是政治,國際地位上的,論工業,國土面積,日本還差得遠)繼位的大正天皇由於近親婚姻的惡果,從小體弱多病。所以在大正天皇統治時期,日本沒有發動什麼大的戰爭。
  • 甲午戰爭前,歐美也公認大清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備受西方列強欺凌,但中國從強大走向沒落,真正的轉折點並非是鴉片戰爭,而是甲午中日戰爭。正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不僅賠了銀子,還搭上了土地,甚至自己的主權。也正是這場失敗,讓國人醒悟過來,才會出現變法派,出現義和團,出現革命派。
  • 都是被西方打破國門,為何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日本卻成為了列強?
    而除了當時的清朝外,日本同樣面臨著這樣的殖民侵略。但和其它亞洲國家不一樣的是,日本並沒有選擇被動承受,而是力圖變法以改革試圖擺脫殖民地的身份。日本成功做到了,在和俄羅斯打了一場硬仗後,日本成了第一個擊敗白人主體國家的非白人國家。為什麼日本能從殖民地化身列強?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日本是如何做到這點的。
  • 近代列強都成了發達國家,為何唯獨俄羅斯至今窮困呢?
    西方列強更是個個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唯一例外的是俄羅斯,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近代列強都成了發達國家,為何唯獨俄羅斯至今窮困呢?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    我們知道近代西方產生的列強先後有十幾個之多,從葡萄牙,西班牙,到荷蘭,到大英帝國,到法國,到德國,到義大利,到比利時,甚至丹麥,日本,俄羅斯等等。其中在清末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更是號稱八大列強。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贏了,會成為列強嗎?
    對於甲午戰爭,國人無不痛惜,可以說甲午戰爭是清朝敗得最慘的一次,也為後來的日本侵華埋下伏筆,因為日本正是從這場戰爭中崛起成為列強的。其實以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力對比,清朝不是沒有贏得可能的,最起碼在武器裝備上差距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清廷管理層夜郎自大,又膽小怕事造成的。那麼,假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贏了,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 奧地利(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為什麼殖民地卻少得可憐?
    這個曾經的德意志邊陲小邦逐漸走向歐洲歷史舞臺中心,發展成為歐陸列強之一。至此在進入20世紀前,奧匈帝國連一塊像樣的殖民地也沒有。但是不論怎麼說,這裡的一萬餘居民也為帝國撐起了面子,讓奧匈擺脫了沒有殖民地的尷尬。
  • 近代列強:奧匈帝國,唯一一個沒有主體民族的列強!
    最要命的是,奧地利人加上匈牙利人一起居然還沒有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多!在那個民族主義逐漸盛起的時代,這個帝國就如破爛房子,只要用力一踢,就必定倒蹋!宗教也是一樣!不僅有基督教分化出來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連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有!說白了,就是一個大量民族和宗教混雜的「熔爐」!
  • 近代歷史中的東南亞為何只有這個國家沒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過去正式的名稱是「暹羅」(英語:Siam)。泰國為何能夠擺脫成為殖民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泰國積極進行近代化的改革,從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到拉瑪五世都能說口流利的英語,積極引進西方教育和軍事制度,努力振興泰國自身的產業。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德國 但是,這些似乎與德國沒有什麼關係,同屬歐洲列強,實力不下於英法等國的德國,為什麼沒有殖民地呢? 所以說,新崛起的德國雖然實力並不弱,但是,世界上卻沒有給他們留下多少可以大肆擴張的殖民地,這也是德國殖民地極少的最重要原因。
  • 為什麼日本會發生甲午戰爭?
    我們都知道日本在近代呢其實跟中國的遭遇是差不多的也是被西方列強強迫打開了國門然後呢他們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也就開始了認真學習西方的過程也沒有那麼順利地流進四大家族的口袋這筆錢呢就成了未來的戰爭經費啊如果說沒有府院之爭的話中日的甲午戰爭就打不起來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錢那麼府院之爭還有另外一個結果
  • 晚清飽受欺凌,為何還被西方國家視為列強之一?沒辦法,國家太大
    但是,如果按照西方國家和日本對列強一詞的解釋——「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那清朝就是列強。至於說西方國家和日本為什麼把清朝歸為列強行列,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奧斯曼帝國、波蘭立陶宛聯邦、十七世紀的瑞典也是列強。怎麼能把清朝漏掉呢?把話再說得細一點,當年的清朝也確實符合西方國家對列強的所有定義(西方人眼中的列強概念)。
  •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延續到了鴉片戰爭,我國在近代還會那麼慘嗎?
    究其原因,許多人簡單地將其歸結於滿清的腐朽統治,那麼如果換一個漢人做皇帝,或者假如明朝沒有亡,而是一直延續到了公元19世紀,明朝能夠擋住西方列強的進攻嗎?我國能擺脫半殖民地的命運嗎?這個可以參考兩宋,大明說不定會聯合俄羅斯攻打後金,那麼俄羅斯大概率會擊敗蒙古人和後金,成為我國北方又一個龐然大物,分界線便是長城。2,唐亡之後,漢民族已經有一千年沒有進入西域(新疆)了。如果俄國人在這一時期進入西域,大明會出兵西域嗎?
  • 明朝鄭和有機會開啟殖民地時代,為什麼當時的明朝沒有這樣做?
    前言:殖民地我們都知道,它是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產物,自15世紀初世界上開始出現的殖民地,至今為止世界上仍然有的國家處在殖民地國家當中,這種最早美其名曰在原始荒地上開墾移民的殖民地,也在16到18世紀裡在世界發展成為了高峰,當時整個世界85%的陸地面積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 二戰後,英國放棄了大量殖民地,為什麼法國卻不太願意呢?
    然而在近代與英國相愛相殺,也是號稱走在文明前列的法國,卻始終不鬆手,這是為什麼呢?法國也屬於殖民帝國,雖然不如英國,但殖民地也是遍布世界各地,總面積遠超法國本土。法國在近代和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政策上是大為不同的。法國一向推行同化政策,手段相對粗暴,這是法國傳統的殖民策略,也是法國人過於自信。希望殖民地接受法蘭西文化,自然同化為法國公民。
  • 西方列強的殖民時代,亞洲只有2個國家獨立,知道是哪國嗎?
    從16世紀開始,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及航海技術的發展,西方列強紛紛來到東方,建立他們的殖民地。彼時西方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特別是軍事制度和武器裝備都遠遠,比東方各國先進,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西方人在東方的殖民都是無往而不勝。
  • 《歷史評論》李育民:殖民主義、不平等條約與近代中國的災難
    西方殖民主義者認為,「自古以來人類就分成低等人種和高等人種」,「前者沒有達到文明的能力,註定成為剝削的對象,後者是文明的唯一代表者,負有剝削前者的使命」。在他們看來,只有基督教國家是文明國家,而只有「屬於文明國家之列」才能成為國際大家庭的成員。
  • 荷蘭彈丸之地,人口也不多,為什麼可以建立廣袤的殖民地?
    荷蘭在近代曾經號稱「海上馬車夫」,這得益於其發達的海運貿易。其實荷蘭還是一個先進的共和國,很多理念還領先一步,比如現代人熟悉的「海事保險」、「按揭付款」等新名詞都是荷蘭人發明的。別看西班牙殖民地不少,從海外掠奪了無數的財富,但並沒有使得國家富起來,老百姓仍然非常貧窮。西班牙皇室只是一味地貪圖享樂,反而從尼德蘭榨取豐厚的稅收,這引發了當地人的不滿,並爆發了起義。經歷了數十年的武裝鬥爭後,直到1648年,西班牙才被迫與尼德蘭北方地區籤訂《威斯特法利亞和約》,從法律上承認荷蘭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