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換臉 眼見不再為真:人工智慧安全如何保障?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12月23日在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5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和專家們圍繞「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進行協商議政,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具有廣泛滲透性和顛覆性,帶來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更加複雜多元,可能引發潛在倫理和法律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安全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對於人工智慧安全

  你了解多少?

  一起來看看~

  人工智慧安全技術風險

  人工智慧算法,特別是深度神經網絡的可解釋性不佳,高維線性,大量依賴數據等固有特性,意味著人工智慧系統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安全缺陷,容易受到特定攻擊。也正因此,在一些真正重要的關鍵領域,比如自動駕駛、金融業務決策和醫療診斷等實際應用場景中,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還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算法存在技術脆弱性

  當前人工智慧尚處於海量數據「餵養」階段,以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算法仍存在弱魯棒性(脆弱、不安全、不穩定)、不可解釋性(算法的黑盒特性,應用過程中對人工智慧系統無法全面了解)、偏見歧視(國外的人工智慧系統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富人和窮人的偏見)等尚未克服的技術極限。

  新型安全攻擊不斷湧現

  近年來,對抗樣本攻擊(攻擊者在人工智慧模型的輸入上增加人類難以通過感官辨識到的細微「幹擾」,使模型接受並做出錯誤的分類決定)、算法後門攻擊(向模型的訓練數據安插後門,使其對特定信號敏感,並誘導其產生攻擊者指定的錯誤行為)、模型竊取攻擊、模型逆向攻擊等破壞人工智慧算法和數據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新型安全攻擊快速湧現。

  算法設計實施與預期出現偏差

  人工智慧算法的設計和實施有可能無法實現設計者的預設目標,導致產生偏離預期的不可控行為。例如設計者為算法定義了錯誤的目標函數,導致算法在執行任務時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人工智慧安全社會風險

  隨著各類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開始持續落地,一旦出現數據、算法的洩露、濫用、誤用等問題,將帶來一系列未知的風險和隱患。

  個人信息安全

  人工智慧技術加強了數據挖掘分析能力,收集個人信息已呈現出精準化、全面化、簡便化、隱秘化趨勢。隨著人臉、指紋、聲紋、虹膜、心跳、基因等具有很強個人屬性信息被收集、分析和利用,加上應用場景增加,一旦洩露或者濫用將產生嚴重後果。例如就有不法分子在電商平臺販賣人臉信息,以5角錢一份的低價打包出售後,被盜的人臉信息被用於虛假註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社會安全

  從圍繞AI晶片、前沿算法、無人駕駛、智慧機器人、AI+5G等產業發展,到涵蓋AI+教育、AI+金融、AI+醫療、AI+工業、智能駕駛等場景應用,AI人工智慧滲透到各領域,然而一旦出現「數據投毒」、算法有誤以及對人工智慧的濫用,例如深度偽造技術等,就可能會對倫理道德、社會經濟等方面帶來威脅。

  例如在自動駕駛上,通過對一個實體停車標誌經過精心設計的噪聲擾動後,使目標檢測系統無法準確識別標誌,從而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再者深度偽造技術,如不法分子出於擾亂社會治安或敲詐勒索等目的,利用該技術製作高逼真度的殺人、綁架、爆炸等嚴重暴力犯罪的音頻視頻,將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國家安全

  人工智慧技術若被濫用,可能會為國內外分裂、恐怖勢力提供新的工具,極有可能會用於抹黑國家領導人,煽動恐怖和暴力情緒,破壞國家政治穩定。

  人工智慧安全立法措施

  規範立法,制定標準

  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也給當前的法律規則、社會秩序、道德標準和公共管理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需從國家層面進行立法、政策方面的完善,提前布局、審慎應對。

  目前,我國出臺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民法典》、《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等等都對人工智慧產業的規範發展提出了要求,但還應聚焦人臉識別、語音合成、自動駕駛、服務機器人等領域,更細化、更有針對人工智慧相關應用場景有計劃、有步驟制定相關法律。

  同時鼓勵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制定人工智慧產業標準、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引導相關企業制定倫理規則,強化企業保護個人信息、隱私的責任。

  技術應對,安全防禦

  維護AI安全,技術手段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首先應重視加強深度神經網絡本身的健壯性,即充分利用知識蒸餾、對抗性訓練等技術手段強化其抵禦對抗樣本的能力。其次應結合多種判別手段,推動發展對抗樣本智能篩查、攔截技術,使攻擊過程「無所遁形」。最後,可以使用攻擊削弱策略,對所有待測樣本進行防禦性擾動,降低隱藏在其中的破壞能力。

  倫理約束,AI向善

  人工智慧最大的弱點是缺乏直接的感受能力,在價值判斷上存在弱點。國家有關部門、行業組織應當制定人工智慧倫理原則和框架並落實到人工智慧研發應用中,強化科研人員科技倫理與法律培訓,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應用人工智慧,確保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方向以造福於人類為宗旨。

  同時加強國際交流與對話,積極參與制定全球人工智慧倫理規則。

  美亞柏科人工智慧安全探索

  為保障人工智慧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國家和省市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安全問題。目前,相關部委已聯合國內在人工智慧產業細分領域的「領頭羊」企業共同打造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聯合體,美亞柏科參與其中。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暨中國人工智慧大賽成果發布會在廈門圓滿落下帷幕。美亞柏科作為主要協辦單位之一,為本次大賽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支持。在廈門市政府的指導和推動下,醫渡雲、安恆信息、廈門瑞為、優刻得、柏科匯銀等人工智慧頭部企業聯合成立廈門人工智慧安全研究院,用於全方位開展人工智慧安全領域研究,這也是自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大賽永久落戶廈門以來廈門市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舉措。

  作為網絡空間安全及社會治理領域國家隊,美亞柏科自2017年就開始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在圖片識別、文本語義分析、智慧機器人研發等技術領域均取得突出成果,並應用到電子數據取證、會晤安保、金融風險防控等多個領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優勢,助力執法部門精準防控,開展復工復產工作(【學習強國】廈門:人工智慧產業初具規模,細分領域湧現一批「領頭羊」企業)。

  在人工智慧安全領域,美亞柏科特別針對深度偽造技術成立研究團隊。深度偽造技術利用深度神經網絡極強的學習能力,使用圖像識別、語音合成、文本生成等技術,偽造篡改甚至生成虛假的人臉視頻圖像,偽造模擬聲音,製作虛假新聞等,仿真程度逼真,真假難辨,為國家間的政治抹黑、經濟犯罪甚至恐怖主義行動等提供了新工具。美亞柏科反深偽團隊通過對深偽技術的分析研究,運用多項深偽檢驗鑑定算法,研發推出多媒體深偽檢測平臺和視頻圖像檢驗鑑定裝備,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已經成為賦能實體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人工智慧+」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然而,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其帶來的國家安全、社會倫理、網絡安全、人身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多個層面的風險和挑戰卻不容忽視。

  未來,美亞柏科將持續鑽研,以網際網路、大數據為依託,進行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與拓展,不斷完善與升級出更安全、可信、可靠的人工智慧技術,扎牢人工智慧安全的籬笆,迎接新挑戰,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作貢獻,用技術造福社會。

(責任編輯:張倩蓉)

相關焦點

  • 人人皆可換臉,眼見不再為真:深度偽造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安全與道德?
    這個系統可以實時匹配面部表情,並無縫切換生成換臉視頻。深度偽造開發者表示,該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他們可以模仿的對象沒有限制。這也就意味著它既可能在明星身上使用,也極有可能用於任何普通人。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目標。人工智慧重塑人的認知,而人作為人工智慧的開發者將固有的偏見傳遞給了技術。技術並非中立,它復刻且放大了不公正的社會結構,也反映並強化了既有的、結構性的性別秩序。
  • 「AI換臉」引危機 人工智慧是魔鬼還是天使
    但凡是都有兩面性,最近關於「AI換臉」的事引起了很多的爭論,比如Facebook將加大整治「換臉視頻(Deepfack)」;有犯罪分子利用虛假視頻騙取錢財等等,那麼,「AI換臉」到底是福是禍?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 鑑別假臉,微軟Face X-Ray給換臉圖像「照X光」
    Face X-Ray:可解釋、且可信賴Face X-Ray, 顧名思義就是要給人臉圖像、視頻做「X 光檢測」。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百寧表示,「X-Ray 最大的突破在於:無論換臉圖像是採用已知還是未知的換臉算法,它都可以有較高的識別率,平均達到95%以上;而且還能告訴你為什麼,這個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 AI 模型的傳統『黑盒』問題,可解釋、且可信賴。」
  • 換臉APP刷屏朋友圈 會被人盜去刷臉嗎
    一張照片就可視頻換臉  滿屏都是韓商言和小燕子  在蘋果商店裡,ZAO的簡介是: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  截至8月31日中午12點,ZAO已經躍居蘋果商店的免費APP下載榜第二位。據ZAO官方微博介紹,8月11日放出3000個內測名額,就把伺服器壓壞了。
  • 仝卓被AI換臉,人工智慧竟然這麼厲害!如何選AI專業的院校?
    近日,優酷播出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原本劇中仝卓被AI全集換臉,臉變成了另一個演員,讓人感嘆「AI技術真強大」。對於AI應用於影視劇,很多人是支持的,新技術讓影視作品擁有更多可能;還有部分人是不支持的,認為這樣會有更多的替身和更多無良的演員出現。AI技術到底有多厲害?
  • 李晶:論人工智慧虛擬偶像的法律性質
    「美化」的偶像主動虛擬化 除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讓偶像被「換臉」外,人工智慧技術也可讓偶像「願意」虛擬化。人類偶像與為其量身打造的虛擬形象並存,由此引出本文將要討論的第二個人工智慧虛擬偶像類型——偶像主動虛擬化。
  • 百度科普量子計算新世界 再次喊出「人人皆可量子」願景
    一方面,以深度學習框架和雲計算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有望在量子計算軟、硬體的研發過程中大顯身手,比如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就包含了量子機器學習工具集『量槳』,可以支持開發者和科研人員更便捷地開發量子人工智慧應用;另一方面,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方面的先進成果也將逐步融入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之中。」
  • AI換臉與我們
    現在的電影裡,觀眾們對各種各樣的換臉的鏡頭已經見怪不怪,它不再是什麼一定要拿出來吆喝的賣點。 萬物皆可徐錦江    儘管AI換臉發展迅速,它對計算機硬體和製作者都有不低的要求。ZAO既不是第一款有類似智能換臉功能的app,很可能也不是最後一款。它上手門檻低到令人髮指,從功能到界面都十分精簡:這些可以是它的缺點,也可以是它的優點。也許效果一般,但是它把換臉這個技術活變成了一件人人可以輕易做到的事。
  • 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盡展其才
    從這兩個城市吸引人才和認定人才的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只要具備一技之長,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都可以認定為人才。 認定人才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評價是發現和使用人才的前提,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對於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職業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具有重要作用。
  • 王陽明講「人人皆可為堯舜」季羨林說「壞人不會改好的」孰是孰非
    這兩人一人為傳奇聖人,一人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都是我們需要敬仰之人。但看這兩句話到底孰是孰非?如何辯證地看待。仔細體會看似兩人有不同見解實則一回事。我們來拜讀一下二位大能的精闢解說:王陽明說人人皆可為堯舜,類似說法還有人人心中自有仲尼。意思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也教導鼓勵我們一心向善走近聖人境界。但是皆可為堯舜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之意,成聖的先天條件是存在的,但能否成聖在於自己修行程度。如同《華嚴經》所講:「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徵得」。
  • 真正ai換臉是對現實行為的一種抽象模擬
    ai換臉技術引起很多人的擔憂,因為現在很多人把換臉技術用於反騙,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前天晚上請來一位ai換臉專家,給我們分享關於ai換臉的方方面面。他講述的換臉實驗讓我印象很深刻,換的姿勢不同,效果卻完全不同,換臉技術被人類技術迷戀已久,有人說:ai換臉等於自閉智能,我們還只是一些人工智慧,才被人類僅僅掌握,要知道自閉和語言智能是兩個概念,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大腦的執行邊界在哪裡,我們又該如何看待ai換臉技術,真正的ai換臉究竟是什麼呢?換臉並不是人類製造出來的。
  • 《三千鴉殺》AI換臉又遭群嘲,「換臉」技術能在影視圈找到出口嗎?
    網劇《三千鴉殺》換臉劇照近日,網劇《三千鴉殺》利用AI技術換臉,卻被網友熱議為「車禍現場」、「五毛特效」。據悉,因為原定女演員帶危險品進入候車室,大鬧公共場所被拘留,所以被影視方用AI技術直接替換成了另一位女演員的臉,最終保留了原來的面部輪廓和新的五官比例。
  • 用虛擬形象在視頻裡「換臉」 百度大腦為娛樂業開啟新玩法
    近日,百度大腦開放平臺上線視頻人臉融合產品,用戶可通過人臉編輯技術,定製化生成非常接近真人的虛擬人臉圖,並可高保真地替換已有視頻素材中的形象。背靠百度大腦開放平臺領先的圖形圖像AI技術,這一產品解決了廣告創意、互動娛樂、遊戲影視等行業打造虛擬IP被高門檻要求拒之門外的痛點,同時又可以規避肖像權與隱私權風險,應用前景廣闊。
  • 人工智慧如何在疫情期間重塑娛樂業?
    這些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當今,合成媒體究竟是如何改善電影、時尚、名人和數字營銷行業的?電影行業:製作方案更低價快速,解決方案更富有創意首先,合成媒體有助於優化視頻創作和後期製作。例如,在《雙子殺手》(Gemini Man)電影中,52歲的威爾·史密斯面對20歲左右的自己,這一場景花費了派拉蒙影業公司兩年的製作時間和巨額的製作成本。
  • 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事業要發展 人才是關鍵 為鍛造高、精、尖技能人才隊伍 西安市今年出了這麼多實招 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 浙教名師|周國平:百草皆為藥,人人可成才
    「百草皆為藥」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周國平看來,桐小的孩子們,也如「百草園」的一草一木一般,人人都有價值,人人皆可成才。在他的辦公室裡,窗邊的沙發上擺放著學生們扎染的抱枕,他自豪地向鏡頭展示學生們的手工作品,「我們的孩子們,能識草藥,會提靛青做扎染,還會騎獨輪車」。
  • 【重磅】Google超強AI工具,被拿來做換臉A片;小米與韓國Naver達成...
    1.Google 的超強AI工具,被拿來做換臉A片;2.又是AI+IoT!谷歌試圖收購物聯網公司Xively;3.誰能成人工智慧領域領軍者?換臉 A 片不但傷害了被換臉的女明星,也貶低了 A 片女演員的專業作品,把她們當成「可替換的」,在她們不知情、不同意、不能控制的情況下散播這些數字操縱;這項科技可以允用在名人身上,不可避免地當然有人會拿來使用在一般人身上,如班花 、同事、小孩、同學、前女友,做為一種報復性色情手段,數字性騷擾將進入黃金時代,任何女性只要被拍太多照片都得疑心,更不用說上傳照片到社群網站時得多加思考權限問題
  • 從AI換臉到AI開會,潘多拉的魔盒是否會打開?
    AI換臉並不新奇AI換臉可以追溯到 2017 年底,國外論壇就出現了ID 為「deepfakes」的用戶,該用戶發布了通過機器學習來更換視頻人臉的 AI 算法。不過當時該技術的使用門檻還比較高,需要編譯代碼等操作。一個月後,有人將他公開的的算法加以改造並推出簡易版 AI 換臉工具「FakeApp」。
  • AI換臉技術的泛濫,如何阻止它的墮落?
    圖為AI換臉據澎湃新聞報導,Deepfake是一種換臉技術,這個名字是由英文單詞深度學習和假照片組合而來。這項技術不需要操作者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只要收集到合適的素材就能成功將你想要那個人的臉換到別人身上。因為AI換臉效果逼真,遭到了許多人的質疑和抵制。
  • 教育部喊你去留學|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開幕
    在促進公平包容上著力 完善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協調發展的保障機制,精準幫扶弱勢群體,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人人可學、人人皆學、人人樂學的學習型社會。 3.在應用技術上著力 推動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探索運用新技術開展多元化過程化評價,不斷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完善數位技術應用的安全管理與倫理規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