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黃米蔡」、「顛張醉素」……這些書法大咖,你都知道嗎?

2021-03-01 書畫大咖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歷朝歷代脫穎而出了一批書法名家,將書法推至藝術的高度。 

鐘王

指三國魏鍾繇、東晉王羲之二人。


魏 鍾繇 《宣示表》

《賀捷表》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唐摹本,縱23cm;橫14.8cm ,行書4行,28字。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何如、奉橘帖》,唐代雙鉤廓填本。

《姨母帖》

《遠宦帖》又稱《省別帖》,草書,6行,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王

指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前者為書聖,代表作如《蘭亭序》等,後者代表作如《鴨頭丸》《十二月帖》等。

王獻之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 唐人摹本 縱25.3釐米 橫24.0釐米

日本東京臺東區書道博物館藏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局部

王獻之《鴨頭丸帖》

三謝

指東晉的謝尚(從兄)、謝奕(兄)、謝安(弟)三人。他們不僅在政治上著名,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並因此得名。

謝尚


謝尚書法欣賞

謝奕


謝奕書法欣賞

謝安

崔杜

指東漢崔援、杜操(又改杜度),為徒師關係,皆善章草。

崔援

《賢女帖》(選自《淳化閣帖》),崔瑗書

杜度

杜度,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度,東漢大臣。一說原名操,魏晉人因避魏武帝名諱,改稱杜度。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孫,漢章帝時為齊相。雖史遊始草書,傳不紀其能,又絕其跡,創其神妙者,其唯杜公也。

二張

指東漢張芝、唐代張旭二位善草書之書家。

張芝

張芝草書《今欲歸帖》

張旭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羊薄

指南朝宋書法家羊欣、薄紹之。前者善隸(正)書,後者善行草。

羊欣

羊欣(370-442),東晉、南朝宋時泰山郡南城縣人。王獻之之甥。著名書法家。著有書法史著作《採古來能書人名》。傳世書法作品有《暮春貼》、《大觀帖》、《閒曠帖》等。

羊欣書法欣賞

薄紹之

薄紹之,字敬叔(書史會要作欽敘),南朝宋人,丹陽(今安徽省當塗東)人。官至給事中。善書,憲章小王,風格秀異。尤工行、草,行草倜儻,時與越羊欣並稱為「羊、薄」。


薄紹之書法欣賞

顛張醉素

顛張即張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懷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筍帖》等,二人亦唐草聖。


張旭《草書心經》局部

懷素

懷素(737-799,一說725-785),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論書帖》


草書《千字文》

初唐四大家

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四人。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時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衝和而有遒麗之氣。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廟碑》;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氏代表作如《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虞恭公溫顏博碑》《皇甫誕碑》;

褚遂良在唐初書家四巨頭中,褚遂良算是晚輩了,其書體學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體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前輩更顯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李世民曾以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示褚,讓他鑑別真偽,他無一誤斷,足見他對王的書法研習之精熟。褚氏名如《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等;

《雁塔聖教序》

薛稷,行、楷書,始見稱於開元中葉張懷瓘所撰之《書斷》,併入能品,且立傳稱:「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禪師碑》等。




 

薛稷《信行禪師碑》

楷書四大家

指唐代顏真卿、柳公權、 歐陽詢、元代趙孟頫四人。


顏真卿 《顏勤禮碑》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宋拓本


趙孟頫《高上大洞玉經》局部

顏柳

指唐之書家顏真卿、柳公權,書史上又有「顏筋柳骨」之稱。

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寶塔感應碑》《郭家廟碑》《元吉墓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祭侄季明文稿》《爭座位帖》等;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後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剛經》《神策軍碑》等。


柳公權《玄秘塔碑》

蘇黃米蔡

指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蘇軾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蘇軾代表作如《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詩》《醉翁亭記》等;

歸安丘園帖

獲見帖

邂逅帖

東武帖

致季常尺牘

黃庭堅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黃氏代表作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花氣詩》《諸上座帖》等;

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紙本行書 27.8×47.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放大】

米芾

米芾平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樓詩》《苕溪詩帖》《蜀素詩》等;

米芾《臨沂使君帖》,又稱戎薛帖。行草書。本帖為信札一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稱《致竇先生尺牘》。行書八行。信札一則。約書於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五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焚香帖》,草書。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元日帖》約書於宋元符二年(1099年),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蔡襄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蘇軾、歐陽修。蘇軾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蔡氏名作如《萬安橋記》《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說為蔡京)

尺牘《思詠帖》1051年,紙本;縱29.7釐米*橫39.7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扈從帖》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

《虛堂詩帖》 1048年 紙本 22.6cm X16cm。釋文:虛堂永晝來風長,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園肺渴厭煩熱,更要夫君在側傍。

《陶生帖》尺牘

《蔡襄自書詩》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紙本,三接紙,縱28.2cm,橫221.2cm,行書,73行,884字。

米薛

指北宋米芾、薛紹彭,後者代表作有《雜書卷》。

薛紹彭

北宋書法家,宋神宗時人。字道祖,號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工正、行、草書,筆致清潤遒麗,具晉、唐人法度,歷來書家對其評價甚高。米芾嘗言:「薛紹彭與餘,以書畫情好相同,嘗見有問。」餘戲答以詩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猶如兄弟或弟兄。」

薛紹彭行書《昨日帖》,又名《得米老書帖》。縱26.9釐米,橫29.5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薛紹彭行草書《致伯充太尉札》,紙本23.6×29.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鮮趙

指元代書家趙孟頫、鮮于樞。又稱元「二雄」。

鮮于樞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鮮于樞的傳世書法作品約有四十件,多為行草書,且以墨跡為主。他的書法由唐人書法入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紮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骨力。他的大字楷書雄逸健拔,圓潤遒勁,氣勢磅礴而不失規矩。行書結體謹嚴,真力飽滿,瀟灑自然。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宏。


鮮于樞書法冊頁《唐人詩十二首》

趙董

指元代趙孟頫,明之董其昌二人。

董其昌

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行書以「二王」為宗,又得力於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董其昌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

《行草書杜甫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詩軸》

行書七絕詩軸

《行書松陰花片七言聯句軸》

邢張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說。

邢侗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自號啖面生、方山道民,晚號來禽濟源山主,世尊稱來禽夫子。明萬曆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太僕寺少卿。善畫,能詩文,工書,書法為海內外所珍視。

邢侗書法欣賞

張瑞圖

張瑞圖(1570-1644),明代官員、書畫家。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鍾繇、王羲之之外另闢蹊徑,為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鍾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

張瑞圖 小楷《王無功答馮子華處土書》

張瑞圖 小楷《王無功答馮子華處土書》

張瑞圖 小楷《王無功答馮子華處土書》

米萬鍾

米萬鍾(1570―1628),明代書畫家。字仲詔、子願,號友石、湛園、文石居士、勺海亭長、海澱漁長、研山山長、石隱庵居士,陝西安化(今甘肅慶陽市慶城縣)人,徙居北京,米芾後裔。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宮篆法,也有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

米萬鍾書法欣賞


董其昌《百羽扇賦》 

吳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於蘇南的書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

唐伯虎《落花詩冊》


文徵明《琵琶行》 局部


徐禎卿書法欣賞


祝允明小楷欣賞

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號稱「大小學士」。前者以婉麗勝,後者以遒逸勝。

沈度

沈度(1357-1434),明代書法家,字民則,號自樂。明松江府華亭(今上海金山)人,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永樂時以善書入翰林。由典籍歷遷侍講學士。沈度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藏於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

沈度《行書七律詩》,紙本,縱24.5cm,橫29.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粲

8歲通《孝經》、《論語》、《孟子》,10歲能真草,13歲時父母雙亡,兄又發配雲南,他獨自閉門讀書。家貧無紙,在牆壁上懸腕練字,其書法飄逸遒勁,名重一時。沈粲因字寫得好而做了官。書法宗明初的宋璲、宋克,草書行筆圓熟,遒勁駿逸,被人們稱為「草聖」,名擅一時。

《草書千字文》 局部

《草書古詩》

書應制詩 紙本

清四家

清朝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四人書法享譽大江南北,時稱「翁、劉、梁、王」。後人稱他們為「清四家」。

翁方綱

翁方綱(1733~1818), 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學識廣博,對顏書、歐書和唐人寫經、漢隸都下過很大的功夫。但他的書法藝術水平並不是很高的。他的書法講究無一筆無出處,而自己的東西卻很少。行書是典型的傳統帖學風格。連貫柔和,不急不躁,循規蹈矩,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風範。

行書《論絳帖》卷

劉墉

心口錦繡的「羅鍋宰相」。清代乾隆年間宰相,善書好文。書法與王、梁、翁並稱「清初四大家」;初師從趙孟頫、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學顏、蘇,晚年又潛心於北朝碑版,終於憑藉堅實的功力,蛻變成獨具個性的一人大家。

劉墉《臨顏真卿送蔡明遠敘行草軸》 76×45.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墉書法筆短墨厚,體勢少變,曾遭行內非議,甚至譏之為「墨」。這說明認識劉墉書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習顏者眾,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奪其神髓者僅劉墉一人。用顏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晉小楷精華蘊蓄的風致;墨濃勢厚而結體寬舒,更顯從容不迫包羅萬有之佳妙。

劉墉《行書七絕軸》紙本行書 104×53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劉墉《行書四言聯》紙本行書 55.2×16.8cm×2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劉墉《節錄陸廷燦「續茶經」立軸》行書 山東省博物館藏

梁同書

梁同書(1723年~1815年),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錢塘人。大學士梁詩正之子。梁同書生性重孝,以書法著名。他的書法也是從董、趙起步的,並且博涉顏、柳、米等唐宋諸家。他主張不拘泥於前人的成法,強調在創作中自出胸臆。

梁同書《行書七言聯 》

梁同書《行書七言聯》

梁同書《論蘭亭軸 》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於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他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

王文治 楷書 《次男維桓壙銘》

民國四大書法家

學界公認的民國四大書法家,分別為譚延闓(楷書)、胡漢民(隸書)、吳稚暉(篆書)、于右任(草書)。

譚延闓

 

譚延闓,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組庵湘菜創始人。他的書法名滿天下,是繼清代錢灃之後的又一個顏體大家,享有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的美譽。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顧盼自雄,為世人所嘆為觀止。從民國至今,寫顏體的人沒有能出譚延闓其右者。

  

吳稚暉

吳稚暉(1865年-1953年),常州武進人,原名吳眺,後改名敬恆,字稚暉。他早年投生國民革命,既是孫中山忠誠的戰友,又是蔣介石倚重的元勳。吳稚暉精通考據之學,古文字造詣頗深,青年時就擅長書寫篆書,陳布雷評價其「雄勁整秀,純以籀隸之意行之,既論書法已足千秋」。當初他應試舉業時,通篇使用大篆,考官看不懂,只覺得他字寫得不錯,才讓他中舉。


胡漢民

胡漢民(1879年-1936年),幼名胡衍鸛,後改名胡衍鴻,字展堂,晚號不匱室主,「漢民」是他的筆名。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胡漢民工書,能詩,擅文。他精於隸書,尤工曹全碑。其隸書端莊雄健。頗負盛名。有論者贊他:「胡漢民,工書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為一體。晚工曹全碑,極神似,集字為詩如己出。」南京中山陵祭堂壁上石刻《總理遺囑》,便是出自胡漢民之手。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11-1964年),陝西三原人,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作為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于右任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另外二位為王羲之、顏真卿)。

相關焦點

  • 褚歐顏柳,蘇黃米蔡,誰是你心中的書法四大家
    的確,如果只是會寫字,也算不得多了不起,但是縱觀歷史,那些字寫得好的人,成就都不低。書法與京劇、武術、醫學被世人看作中國的「四大國粹」。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如群星璀璨,令人仰慕。如唐朝的褚歐顏柳;宋朝的蘇黃米蔡;還有書法二聖,書聖王羲之和草聖張芝。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聖",著名書法著作有《蘭亭序》等。
  • 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蔡」究竟指誰?
    蘇軾門下的學生黃庭堅,書法也可稱得上獨樹一格,有「引碑入草」開創者之譽,有道是:「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蔡」究竟是指誰呢?我們先看看蔡襄的簡介。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
  • 蘇黃米蔡《四家法書》— 宋代書法的最高代表
    宋代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在宋代書法家中成就最高。這四人合稱為宋四家。盛時泰《蒼潤軒碑跋》中說:「宋世稱能書者,四家獨勝。然四家之中,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而蔡公又獨以渾厚居其上。」「宋四家」成就主要體現於行書,此外是楷、草兩體。
  • 書法史上「宋四家」蘇黃米蔡,蔡是蔡襄的理由已找到
    對於「宋四家」蘇、黃、米、蔡,其中「蔡」到底是指蔡京還是蔡襄呢?在中國書法史上一直是聚訟紛紛,眾說不一。很多人認為是蔡京,只是因為蔡京是奸臣,所以這個名額呢便被蔡襄給佔了。蘇、黃、米、蔡塑像。泉州蔡襄塑像我們分析,雖說蔡襄是高居副宰相的官位,以歐陽修和蘇東坡的身份和地位而言,還不至於拍馬溜須蔡襄,要知道歐陽詢、蘇東坡是文人的代表,都是有氣節的人物,從東坡一生的命運可知,他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再者,為別人作嫁衣裳,是要注意自己身份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一樣的。
  • 宋代蘇、黃、米、蔡書法算什麼?當代這四位才是經典!
    當代沈、李、王、沃書法,已經超越宋代蘇、黃、米、蔡?當我看到這句話時,突然間血壓上升,嚇得我渾身發抖。說這句話的網友不知道是嘲諷?還是讚美?那麼,網友說的當代這四位都是誰呢?我想了一下,應該是沈鵬、李鐸、王鏞、沃興華。為此小編今天特意將這四位的書法拿出來探討一下。
  • 書法圈裡的人,這些要脫口而出!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紹彭,後者代表作如《雜書卷》等蘇黃米蔡:指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顛張醉素:顛張即張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懷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筍帖》等,二人亦唐草聖。虞歐褚薛:指初唐的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
  • 書畫收藏:書法大家稱謂大全,長知識!
    在書法圈裡經常會提到這些人和稱呼,他們是書法圈內的名家,也是後人學習書法的楷模。喜歡書法,這些書法大家的稱謂一定要了如指掌,默然於心。
  • 瘦金體書法,區別於歐顏柳趙,蘇黃米蔡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終有所成。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趙孟評價即云:「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且又極富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此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
  • 書法人,這些小知識應該脫口而出!
    三謝:指東晉的謝尚(從兄)、謝奕(兄)、謝安(弟)三人,他們不僅在政治上著名,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並因此得名「謝家之寶樹」。羊薄:指南朝宋書法家羊欣、薄紹之,前者善隸書,後者善行草。楷書四大名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元之趙孟頫。
  • 書畫圈裡的人,這些要脫口而出!
    趙氏代表作如《仇鍔墓碑銘》、《三門記》、《汲黯傳》、《二陸文賦跋》、《嵇康絕交書》,《蘭亭十三跋》等;  鮮于樞代表作如《韓愈進學解》、《漁父詞》、《透光古鏡歌》、《韓愈石鼓歌》、《蘇軾海棠詩》、《老子道德經》等。
  • 【知識】書法圈裡的人,這些要脫口而出!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紹彭,後者代表作如《雜書卷》等  蘇黃米蔡:指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顛張醉素:顛張即張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懷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筍帖》等,二人亦唐草聖。  虞歐褚薛:指初唐的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
  • 史上第一奸臣的書法超乎你的想像,被專家稱為百年一遇的天才書法家!
    無論文學書籍還是影視作品都把他描述成兇狠貪婪、無惡不作的化身,令千夫所指,萬人唾罵。這些都成了嚴嵩甩不掉的標籤,把他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學問和書法堪稱一流的嚴嵩,為何千百年來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奸臣,而書法如此寂寂無名呢? 究其原因,實則與國人自古以「善惡」來評價人物的價值體系分不開。 一個人政治上的名聲臭了,隨之而來的便是對他的全盤否定。
  • 文天祥的生日,看文天祥的書法
    記得兩年前,國家博物館拿出館藏文物,做過一次貫穿中國書法史的大型展覽。我去看了,當從浩如煙海的明清書作中清醒過來,我忽然不記得宋朝有過誰了,於是折返回去,便看到了文天祥的這幅長卷。        堂堂的國家博物館,居然沒有一張蘇黃米蔡,著實有點尷尬。
  • 你知道蔡京,童貫,高俅三位奸臣的晚年結局如何嗎?
    一、蔡京 蔡京是北宋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蘇黃米蔡,這4人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蔡京的書法之美在《水滸傳》中也曾提及。蔡京進士出身累官關至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太師權傾朝野,水滸中多次提及的花石綱就是蔡京的功勞。不僅後人認為蔡京是奸臣,當時蔡京也被人所不恥。
  • 中國10大草書大家你知道都是誰嗎?
    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張芝書法的原跡流傳極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閣帖》卷二載張芝五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偽品,眾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
  • 他的書法氣韻生動、痛快沉著,連米芾都自愧不如!
    當人們談起蔡京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
  • 書法家劉正成:明代書法高峰非「吳門四家」,而是當年「醜書家」
    日前,他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談到,明代書法高峰不是「吳門四家」,而是當時的「晚明六家」,而他們幾乎都是當時的「醜書家」。書法名家劉正成明代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的說法。吳,指現在的蘇州地區,後代的書法史家都把吳門書法作為明代的高峰。
  • 為紀念一代書法大家,米襄陽,漢江邊上有一座始於元代的古建
    不過我也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去參觀這些古建築,但我是一個特例。我喜歡看古村落,打卡老建築,愛逛博物館,我總覺得所謂「流行」無非是曇花一現,只有經過時間的洗禮才是經典永恆。老建築所展現的藝術與文化就是經過時間的打磨,向後人傳遞,數百年前,前人們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