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生日,看文天祥的書法

2021-03-03 書法日課

        

        朋友跟我說,寫寫文天祥吧,因為6月6日,是他的生日。

        1236年,文天祥生於江西。文天祥780歲了,但提起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仿佛已經過了千秋萬代。

        文天祥的故事和氣節,似乎已經沒什麼好說,所以我們今天看看他的書法。

        這是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記得兩年前,國家博物館拿出館藏文物,做過一次貫穿中國書法史的大型展覽。我去看了,當從浩如煙海的明清書作中清醒過來,我忽然不記得宋朝有過誰了,於是折返回去,便看到了文天祥的這幅長卷。

        堂堂的國家博物館,居然沒有一張蘇黃米蔡,著實有點尷尬。但以文天祥的長捲來代表宋朝,他民族英雄的身份畢竟為「國家」二字找回了一些顏面。

        在書法史上,文天祥屬於那種扔進人堆便消失不見的人物;但在中國歷史上,在民族英雄的榜單上,文天祥絕對如鶴立雞群般高大。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什麼抗金抗元英雄,都是偽英雄,因為他們抗的,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對歷史人物,我們必須歷史地看。對南宋來說,金就是外敵,元就是入侵,面對外敵,但凡有點骨氣的人都會選擇抵抗,即使打不過,起碼不投降。

        文天祥是個文人,在學而優則仕的時代,他將一個文人的上升之路做到了完美——中狀元。

        歷代狀元裡,有大成就的不多,文天祥是最為傑出的一個 。

        他本來沒有中狀元,但是皇帝在複試中慧眼識珠,將他的考卷選出來,列為第一。隨後他的名字被皇帝驚訝地喊出來,「天祥」,這難道是老天賜給大宋的瑞兆嗎?

        然而,好聽的名字並未給大宋帶來好運,它耗死了嶽飛、陸遊耿耿於懷的金,卻迎頭碰上了如日中天的蒙古人。

        文天祥成了最後一個為南宋送終的人。甚至連皇帝都投降了,大臣們都投降了,文天祥卻決不投降——老闆可以錯,我不能錯。

        其實在赴死之前,文天祥已經預見了自己的不朽。否則,他不會在過零丁洋時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不會在漫長的牢獄生涯裡寫下《正氣歌》。

        寫這卷《木雞集序》時,文天祥37歲,這些字筆畫很細,似乎入紙並不沉著,甚至看起來有些柔弱;但是細看卻可發現,其點畫雖瘦卻硬,轉折處稜角分明,頗具北宋初年隱者林和靖的風採。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文天祥的書法,那就是「清」。這個字於做人便是清爽,於做事便是清明,如微風吹過冰面,那感覺很冷,很乾淨。

        看文天祥的書法,想文天祥的一生,我們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在看似最柔弱的文人身上,長著最堅硬的骨頭。



相關焦點

  • 大英雄文天祥的書法,這字正氣凜然,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在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有一座墓園,此墓像一座虎形山,神道兩旁翠柏高聳入雲,從山上往下看,巍巍然、森森然,其建築規模極為考究,在墓園的大門之上,有一座甚高的石頭坊,上面寫著四個大字:仁至義盡。文天祥極擅書法,他曾經寫過一件草書作品,名為《謝昌元座右自警辭》。這件作品寫於鹹淳九年,這一年文天祥38歲,也正是他一生當中,書法最為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正在組織義軍抗元,書風爽利而遒勁,像是英雄揮劍,充滿了「英雄氣」!堪為宋朝書法第一品!
  • 從文天祥捨生取義看儒家忠義思想
    文天祥二十歲時舉進士,對策集英殿,以「法天不息」為題,一揮而就,洋洋灑灑寫成一篇佳文巨構,宋理宗讀了,驚嘆文天祥是天下奇才,龍顏大喜,御點文天祥為第一,成了狀元。伯顏率蒙古大軍渡江攻宋,此時的文天祥官至贛州知州。
  • 文天祥|鮮為人知的一面
    文天祥誓不降元,英勇就義,他的事跡和他這兩句詩一樣浩氣長存。文天祥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對傳統方術裡的風水排盤和八字推命都很痴迷。文天祥中狀元以後,請一個風水師到家長住,花了兩個月時間為自己挑選一塊適合買房的風水寶地;後來他有了兒子,又給一個擅長算命的朋友寫信,將大兒子和二兒子的生辰八字都發給人家,讓人家預測哪個兒子的命更好。
  • 捨身成仁的文天祥
    文天祥拿出家產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開赴臨安,以文官之身走上戰場。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紛紛出逃。文天祥被任命為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元軍伯顏談判。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到文天祥軍營,解散他的軍隊來討好元軍,文天祥於是被伯顏抓捕。但他寧死不屈,被押解去北方,途中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後來南宋朝廷投降了元軍,但文天祥仍帶領宋朝軍民堅持抗戰。
  • 天縱之才的文天祥
    文天祥文天祥出生之前的夜晚,其父文儀老先生夢見一小兒腳踩祥雲翩然而過。因此為之取名雲孫,字從龍。等到這小孩大些,又取字天祥、履善。文天祥之命運何嘗不是如此,在殿試的時候,當宋理宗看到文天祥的文章時就已經喜不自勝,看到落款中的「天祥」二字更是大喜過望,驚呼「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文家藏書甚富,文天祥滿腹經綸,大魁天下當與此不無關係。
  • 劉文源說文天祥
    當時文天祥任學士院權直,識其伎倆,當制沒有褒揚、挽留他,而是「裁之以正義」。此稿沒有按照規定,先「呈稿當國」,而是直接「進呈御前」。這使賈似道惱羞成怒,宣布文天祥草擬的制誥作廢,而另指派其他院官草擬新的誥旨呈送。不僅如此,賈似道還唆使臺臣張志立奏請罷免文天祥的一切職務。但文天祥本性不改,仍直道行事,故仕途很不順利,曾先後五次被罷官,多次回家吃老米。
  • 文天祥的另類擁躉
    王炎午這一願望,卻被王幼孫和汪元亮這兩位同樣敬仰文天祥,同樣希冀文天祥以死全節的人實現了。  據元初名臣、文學家程鉅夫,元延祐元年(1314年)所作《自觀先生王君墓碣》記載:文天祥少年時期曾在固江候城書院讀書,自幼即與王幼孫交好。文天祥曾聘其為季弟王文璋之師,並書「續槐」二字以顏其堂。文天祥起兵勤王,得到王幼孫的大力支持。
  • 文天祥與禪宗祖庭青原山
    文天祥求學和去州城、京城,常在青原山邊往來。他多次到淨居寺瞻仰和遊覽,至少有三次留下了詩歌和墨寶。宋理宗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南侵伐宋,宦官董宋臣鼓吹遷都,一時朝野紛亂。文天祥當時入朝被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主將「強兵興國,恢復山河」,大膽冒死上書「乞斬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因未被理宗採納,文天祥大失所望,即辭職回鄉。
  • 【藏說長陽】清代長陽劉氏收藏文天祥行書的故事
    有人說,文天祥的書法帶著一種乾淨和硬氣,這與他寧死不屈、為國奉獻的人格是高度統一的。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流傳後世的文氏書法作品如鳳毛麟角,因而異常珍貴。所以,長陽舊志記載,清代時的長陽磨市劉氏家族曾密傳有一副文天祥行書作品,就可稱得上是奇事一樁、佳話一段。
  • 【正氣文化】文天祥的《哭妻文》只有短短二十四字,卻看哭了無數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20歲,那年他考進士第一,高中狀元,他以崇高的氣節、高尚的品德和愛國的忠心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後人讚譽他為「狀元中的狀元」。
  • 宋-文天祥草書作品欣賞《木雞集序卷》作品欣賞
    在繪畫藝術上所表現出來的儘是殘山剩水,在書法藝術上則表現得恍然自失,而文氏書法則如明代鏊在《震澤集》中所言「公之精忠大節,焯焯天地間,而字畫精妙,雖紙墨之微,亦皆不苟。」清吳升《大觀錄》中稱「信國公精忠大節,以一身任有宋三日祀綱常之重,臨池小道耳,無足為公軒輊,然世之寶公翰墨者,比於唐之顏平原。蓋兩公書不必同,其忠節同也。」可見人品、書品,文氏當為南宋末年書壇大家。
  • 蓮花峰是被文天祥一跺腳才裂開的?
    除了文天祥,唐大禧雕塑中的廣東英雄還有民族英雄林則徐、刑場上的婚禮主角周文雍和陳鐵軍、抗擊非典女英雄葉欣、挺身攔驚馬的歐陽海。在塑造這些英雄人物形象時,他也不會忘記在傳達人物精神氣質的同時,賦予作品以裝飾美感。「文天祥」雕塑高16米,由74塊花崗巖石頭精琢合成,巍巍屹立,令瞻者肅然起敬。
  • 文天祥《正氣歌》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系寫作於北京(元大都),鮮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關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現有前後兩進院落,前院東牆上嵌有詩碑,鐫刻著文天祥當年在這裡寫作的著名詩篇《正氣歌》;後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棗樹,就是相傳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樹」。
  • 文言文美文精讀:文天祥從容就義
    C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D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4、下列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天祥被俘後,弘範一直以禮相待,並以高官厚祿,但文天祥始終不願背叛自己的國家。B文天祥不肯勸說張世傑背叛父母來投奔弘範,並寫詩明志,弘範也無可奈何。C宋朝滅亡,弘範希望文天祥改心效忠元朝皇帝,文天祥誓死不從。
  • 文天祥:一個「叛逆」富二代的醒悟史
    21歲的文天祥也站在皇榜下,在榜單中搜尋著自己的名字。一行一行的看過去,直到看見「文天祥」三個字的時候,他才舒了一口氣,中了。文天祥的家庭條件也挺不錯,起碼是個中產階級出身。不過,由於父親突然病逝,文天祥回家守孝三年,同時,一大筆遺產落在了文天祥身上。
  • 宋朝名相——文天祥的一生概覽
    進士及第:1256年[21歲](宋理宗 寶祐四年)文天祥高中狀元小插曲:文天祥參加科舉考試,在集英殿答對論策。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恆的兵會突然攻至興國,於是率兵轉移。李恆窮追文天祥至方石嶺。文天祥的妻兒都被抓住。當時趙時賞坐在轎子中,元軍問他是誰,趙時賞說「我姓文」,眾兵以為是文天祥,就抓了他返回軍營,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脫。到行刑的時候,劉洙等多次辯解,趙時賞呵斥他說:「死了算了,何必這樣呢?」
  • 劉武德散文作品《文天祥:永遠的豐碑》
    文天祥,一座巍峨雕像聳立在吉安縣文天祥紀念館的門前。我久久凝望著這位民族英雄的眼睛,四目對視兩條線。他無語,我無言。但無聲的萬語千言如波濤撲向我心間。文天祥,這座不朽的豐碑,永遠挺立在廬陵的大地,永遠挺立在中華大地,永遠挺立在世世代代中華兒女的心地!文天祥,這座豐碑,擁有太多的人文元素,擁有太多的文明正能量,擁有太多感天動地的故事。
  • 文天祥三撰族譜序軼事
    1256年(宋寶祐四年),文天祥高中狀元後,向他求書要字的人很多,一些家族修譜,也希望文天祥能給自家家譜留下筆墨,以光耀門楣。1259年5月,文天祥守孝三年期滿,他同兄弟文璧二上京城,一是去向理宗皇帝謝恩,等候安排工作。二是陪文璧赴京考試。文璧上次因要服侍生病的父親,主動放棄了殿試,這次是重新參加會試。
  • 文天祥:世間奇男子,堂堂偉丈夫
    忽必烈看了文天祥的正氣歌道:「好人,好詩,該殺。公元1234年金王朝滅亡,1235年蒙古侵宋,破唐州、棗陽,蒙宋戰爭拉開序幕,1236年文天祥出生。這裡插一句。宋代政治體制,從太宗開始到王安石變法時有了很大變更,雖在元祐時期有恢復,崇寧年間又大程度崩壞,南宋後期韓侂胄、史彌遠做大,成了宰相專權時代。
  • 文天祥的詩《除夜》賞析
    冀派內畫大師王佔康hua'z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和他的《指南錄後續》一樣,素來膾炙人口,而他的另外一首詩《除夜》,就其「忠肝如鐵」而論,堪與前兩篇相媲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除夕,文天祥被關在燕京的牢獄中,他有感而寫下了這首詩《除夜》: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