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雄文天祥的書法,這字正氣凜然,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2020-12-18 書法網

在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有一座墓園,此墓像一座虎形山,神道兩旁翠柏高聳入雲,從山上往下看,巍巍然、森森然,其建築規模極為考究,在墓園的大門之上,有一座甚高的石頭坊,上面寫著四個大字:仁至義盡。

這四個大字來自於一句話: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這段話乃是出自大英雄文天祥之口。是文天祥死的時候,在他衣服裡面發現的一首絕命詩!

如果說,從中國歷史眾多的人物當中選出一位英雄,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和民族氣節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會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法家和愛國將領,他是江西人,與當中的陸秀夫、張世傑並成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文天祥是個大才子,他20歲便考取了狀元。34歲因為得罪了奸臣賈似道,被誣陷而罷官革職。次年,忽必烈大軍南下,整個大宋王朝風雨飄逸,每一個仁人志士都無不憤慨。文天祥傾盡家財招兵買馬,組織起一支義軍總計5萬人,入臨安勤王。

1277年,因勢單力孤,兵敗被俘,在被押解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過零丁洋》。在元大都時期,忽必烈親自勸降,並且許給文天祥宰相之職,文天祥寧死不受,後英勇就義。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我們評價書法史上的作品的時候,往往與作者本人的生平經歷是分不開的。一件作品的技法尚在其次,氣格則決定了一幅字的境界。

文天祥極擅書法,他曾經寫過一件草書作品,名為《謝昌元座右自警辭》。這件作品寫於鹹淳九年,這一年文天祥38歲,也正是他一生當中,書法最為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正在組織義軍抗元,書風爽利而遒勁,像是英雄揮劍,充滿了「英雄氣」!堪為宋朝書法第一品!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這件《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從整體上看,通篇乃是唐人面目整體的氣格更為接近於王獻之與懷素風格。在南宋書壇當中,大多是籠罩在「宋四家」的書法之下,在草書上一般人很難越過黃庭堅而直接晉唐。

然而大才子文天祥在書法上皆是晉唐之風,從格調上來講便是不凡。

安岐在《墨緣匯觀》中評價這幅字:

「筆法清勁縱任,不苟其辭。

意思是文天祥在用筆上有一種一往無前的銳利和不可逼視之感,這一點乃是來自王獻之與懷素的銳利用筆。同時文天祥的草書還收到了閣帖的影響,筆筆有古意,無絲毫俗邁之氣!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明朝的張醜評價他的草書:

「信國書體清疏挺竦,其傳世六歌等帖,今人起敬起愛。

觀文天祥的草書能夠讓人肅然起敬,不僅是其品格之高,更是其書藝水平之精絕,在整個有宋一代,極為罕見,是真正的才子書法!

如今,文天祥的這件《謝昌元座右自警辭》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其鎮館之寶。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我們將這件作品的原作進行超高清的掃描,按照原作比例1:1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清晰與真跡無差別。

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相關焦點

  • 一位民族英雄寫的書法,筆筆如刀、字字正氣,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在求死未果,被關押了4年之後,他被處斬了,他的妻子在收殮他屍體的時候,從他的衣襟當中發現了一行字,這行字,成為了後世數百年來士大夫為人處世的信條: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自警辭》這位寧死不降,為國守節的大英雄,便是文天祥!
  • 文天祥的生日,看文天祥的書法
    我去看了,當從浩如煙海的明清書作中清醒過來,我忽然不記得宋朝有過誰了,於是折返回去,便看到了文天祥的這幅長卷。        堂堂的國家博物館,居然沒有一張蘇黃米蔡,著實有點尷尬。但以文天祥的長捲來代表宋朝,他民族英雄的身份畢竟為「國家」二字找回了一些顏面。
  • 看了這位正部級官員的書法,才知道什麼叫大氣磅礴,正氣凜然!
    所謂書法,並非像印刷體一樣的千篇一律,一個字就等於一千個字,那樣看上去雖然很美觀,但實際上卻不能稱之為書法。再者,就如同晚清年間,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書法,單從作品之中,就能看出書寫者,定是一位頂天立地,正氣凜然的偉丈夫!林則徐不用多說,大家也都很清楚,他是虎門銷煙的策劃者,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的大英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功力深厚的書法大家。
  • 這位「正部級」官員書法,正氣凜然,大氣磅礴!完美詮釋字如其人
    在書法界一直都有「字品即人品」的說法,也就是說從你筆下的字中,就能看出你這個人的為人如何。正如歐陽修評價顏真卿一樣:「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這句話的意思,顏真卿剛正不阿、正氣凜然,從他的字中就能看出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那麼,到了清朝時期,有一位封疆大吏,也將「字如其人」完美詮釋了出來,他的書法大氣磅礴,字字剛勁有力,使人觀之便覺有一股浩然正氣迎面而來,此人就是林則徐。
  • 文天祥《正氣歌》
    正氣歌       《正氣歌》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該詩慷慨激昂,充分表現了文天祥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絕了元世祖最後一次利誘之後,文天祥在刑場向南拜祭,從容就義。其絕命辭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 此人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寫下的絕美小楷,字字都有凜然正氣
    可是到了清朝時期,因為館閣體大行其道,導致書法發展嚴重受阻,學子們不再追求書法的藝術性,反倒是苦練千篇一律的館閣體考取功名。有一句話叫做「無歐不點元」,正是描述的當時的風氣,因為館閣體是由歐楷發展而來,所以科舉考試不用館閣體寫,就考取不了功名。
  • 書法正氣浩蕩,典型的字如其人!
    在書法史上,「字如其人」這四個字,一直都能得到很多人的擁護,事實上,這字如其人,確實能在很多書法家身上體現出來,就比如顏真卿。顏魯公一直都是無數書法愛好者的偶像,在很多人心中,顏真卿這三個字,甚至要比王羲之還要重上幾分。
  • 談到信念和良知,便想起立如山嶽、傲視死神的凜然《正氣歌》
    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在元大都獄中所作五言詩《正氣歌》是一首名垂千古的佳作,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作者文天祥的忠肝義膽、錚錚鐵骨和強烈的愛國思想,以及勇赴國難、誓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的民族氣節,風格悲壯,感人至深。本詩開頭有文天祥自寫序言,正文300字。
  • 【正氣文化】文天祥的《哭妻文》只有短短二十四字,卻看哭了無數人!
    對於文天祥其人,《宋史》評價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宋理宗評價他: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明蔣一葵評價他:當時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可是,作為天之祥宋之瑞的他,大宋擎天一柱的他,還是沒能挽救大宋江山。
  • 一聲嘆息,一腔熱血,正氣歌,民族魂,感天動地浩然長存的文天祥
    說到宋朝的宰相,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文天祥,這是南宋,也是整個宋朝未期的一位傑出宰相,當然也是兩宋當中最為悲壯的一位宰相,更是最能稱之為英雄的一位宰相。文天祥生於1236年6月6日,卒於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
  • 正氣歌·並序——宋·文天祥
    這大概是因為有修養才會這樣吧。然而怎麼知道這修養是什麼呢?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心中的浩然之氣。「它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我的一種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我擔憂什麼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因此)寫成這首《正氣歌》。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
  • 這位「民族英雄」的書法真美,氣勢磅礴,不愧是字如其人
    書法界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即是從一個人的書法中,就能看出這個人怎麼樣,性子急躁的人書法自然潦草,優柔寡斷之人書法也會畏手畏腳,這便是字如其人的由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詩篇《勸學》就是出自顏魯公之手,他是一位胸懷國家大義的豪傑,可以為了大唐去獻出自己的生命,可謂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那麼他的書法,同樣也是如此,氣勢磅礴,端莊遒勁,滿卷都是英雄氣。
  •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我想起了文天祥和他的《正氣歌》……
    極贊文天祥相貌氣度,這位翩翩佳公子,於公元1236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的郡望之族,雖非官宦大氏,亦有詩書傳家。文天祥的父親嗜書如命,頗有儒學功底,而且特別重視子女的教育,有這般家學淵源,文天祥五歲開蒙,延請名師,面承庭訓,日有進益。
  • 「字如其人」的典範,為人剛正有力,書法豪邁大方,端端正正
    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雖然有些絕對,其中嶽飛、文天祥、林則徐都是其中的典範,無論是為人,還是書法,都是剛正有力,豪邁大方,正氣凜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很少有人知道,林則徐還是一個大書法家,無論書法技藝,還是書法理論,他都算是清代少有的大家,他特別提倡書風要繼承傳統,書人同一,就他的為人和書法一樣:剛正有力,端端正正!
  • 趙宋立國三百年,留下許多珍貴遺產,唯有氣節「凜然萬古存」
    除了宋詞,印刷術、指南針、《東京夢華錄》、《夢溪筆談》、《清明上河圖》……趙宋一朝留給後世無法計量的珍貴物質文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若問這許多珍貴的遺產中最寶貴的是什麼?有人可能要說是宋詞,也有人可能說是印刷術或者《清明上河圖》,但是筆者覺得這幾種固然珍貴,影響深遠,但是和這一種千年來始終光輝奪目「凜然萬古存」的珍貴遺產相比,還略有遜色。
  • 文天祥:豪情寫就《正氣歌》
  • 從文天祥捨生取義看儒家忠義思想
    作者:陳二虎一、天地有正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這是文天祥被俘後寫下的千古名篇《正氣歌並序》的開頭句子,抒發了人應該有「浩然正氣」,詩中列舉了他認為的諸多忠貞君子,正氣乃天地仁人之品德。
  • 天地有浩然之氣,無懼危難勇往直前,文天祥與正氣歌
    危難之際,文天祥挺身而出,出城與元朝將領進行談判,隨後被扣留在元軍大營。元軍將領知道文天祥是南宋高官,官居右丞相兼樞密使,就打算將文天祥押解到元大都燕京。當押解隊伍路過鎮江的時候,文天祥在鄉民的幫助下逃脫成功。這時候,元軍已經攻克南宋都城臨安,宋恭宗被俘北上。此時此刻擺在文天祥面前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從此隱居山林做一個山村野叟還是尋找南宋軍隊繼續抗擊元軍。
  • 正氣歌
    這大概是因為有修養才會這樣吧。然而怎麼知道這修養是什麼呢?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心中的浩然之氣。「它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我的一種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我擔憂什麼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因此)寫成這首《正氣歌》。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
  • 浩然正氣文天祥,獨柱擎天力弗支,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是南宋寄名的抗元將領,偉大的愛國英雄。他一生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積極參品,抗擊入侵的元兵,後來戰敗被俘,最終捨生取義,以身殉國。作為一個文人,他的傳世之作也體現出他偉大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人們贊他「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