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有一座墓園,此墓像一座虎形山,神道兩旁翠柏高聳入雲,從山上往下看,巍巍然、森森然,其建築規模極為考究,在墓園的大門之上,有一座甚高的石頭坊,上面寫著四個大字:仁至義盡。
這四個大字來自於一句話: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段話乃是出自大英雄文天祥之口。是文天祥死的時候,在他衣服裡面發現的一首絕命詩!
如果說,從中國歷史眾多的人物當中選出一位英雄,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和民族氣節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會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法家和愛國將領,他是江西人,與當中的陸秀夫、張世傑並成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是個大才子,他20歲便考取了狀元。34歲因為得罪了奸臣賈似道,被誣陷而罷官革職。次年,忽必烈大軍南下,整個大宋王朝風雨飄逸,每一個仁人志士都無不憤慨。文天祥傾盡家財招兵買馬,組織起一支義軍總計5萬人,入臨安勤王。
1277年,因勢單力孤,兵敗被俘,在被押解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過零丁洋》。在元大都時期,忽必烈親自勸降,並且許給文天祥宰相之職,文天祥寧死不受,後英勇就義。
我們評價書法史上的作品的時候,往往與作者本人的生平經歷是分不開的。一件作品的技法尚在其次,氣格則決定了一幅字的境界。
文天祥極擅書法,他曾經寫過一件草書作品,名為《謝昌元座右自警辭》。這件作品寫於鹹淳九年,這一年文天祥38歲,也正是他一生當中,書法最為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正在組織義軍抗元,書風爽利而遒勁,像是英雄揮劍,充滿了「英雄氣」!堪為宋朝書法第一品!
這件《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從整體上看,通篇乃是唐人面目整體的氣格更為接近於王獻之與懷素風格。在南宋書壇當中,大多是籠罩在「宋四家」的書法之下,在草書上一般人很難越過黃庭堅而直接晉唐。
然而大才子文天祥在書法上皆是晉唐之風,從格調上來講便是不凡。
安岐在《墨緣匯觀》中評價這幅字:
「筆法清勁縱任,不苟其辭。」
意思是文天祥在用筆上有一種一往無前的銳利和不可逼視之感,這一點乃是來自王獻之與懷素的銳利用筆。同時文天祥的草書還收到了閣帖的影響,筆筆有古意,無絲毫俗邁之氣!
明朝的張醜評價他的草書:
「信國書體清疏挺竦,其傳世六歌等帖,今人起敬起愛。」
觀文天祥的草書能夠讓人肅然起敬,不僅是其品格之高,更是其書藝水平之精絕,在整個有宋一代,極為罕見,是真正的才子書法!
如今,文天祥的這件《謝昌元座右自警辭》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其鎮館之寶。
我們將這件作品的原作進行超高清的掃描,按照原作比例1:1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清晰與真跡無差別。
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