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高港區: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6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著力培育鄉土人才,讓他們成為鄉土人才的「領頭雁」,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人」。到目前為止,全區湧現出35名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能手、新秀,創成1個泰州市鄉土人才傳承示範基地、15家泰州市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如今,這些鄉土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破土」而出、「秀」出風採,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注入不竭的「澎湃動力」。 

「洗腳」即上岸 一隻河豚「鼓」了群眾腰包

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的日漸衰退,「長江三鮮」漸成記憶中的味道。2009年,當地村民陳偉決定,以「種養結合、養銷結合」的產業化發展思路,「洗腳上岸」創辦豐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動接過了「反哺」長江的重擔。9年來,自掏腰包40多萬元購買魚苗放流長江,並把河豚養殖做成了產業,做成了帶動群眾致富的光輝事業。

為確保河豚口感新鮮,他嚴把預防關、水質關和飼料關,池水使用循環流動並且去富營養化的長江水,投餵科學配置的河豚專用飼料,使用野生捕獲的活小魚活小蝦作為活性餌料進行投喂。雖然養殖成本比一般養殖高出近25%,但因精準把控,使得養殖河豚的肉質、口味與野生河豚相近。

陳偉以高質量河豚得到了顧客的信賴。日本海洋株式會社慕名而來,2009年6月,雙方共同出資100萬美元,成立泰州豐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將河豚養殖面積擴大到1500畝,打造成為長江沿線最大的長江河豚養殖基地。

「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絕不會餓著大家」,為了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富裕,陳偉主動請求由社區牽頭組建江鮮養殖合作社,通過統一供苗、統一捕撈、統一銷售、統一分紅的經營模式,吸引了110餘位漁民入社,累計帶動就業90餘人。今年銷量可達1000噸以上,帶動社員人均年增收近3萬元。同時,他幫助漁民改造了46條漁船,在漁船停靠點開發了長江打漁休閒旅遊項目,又給漁民增加了一份收入。 

做強產業鏈 一把刻刀「雕」出新天地

泰州木雕起始於隋唐,繁盛於明清,以選才考究、技法多樣、工藝嚴苛、品類豐富著於世。

江蘇世澤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帥春燕出生於木雕世家。少習書畫,秉承家學。經過多年的辛勤打拼,1997年,他創立泰州市世澤木雕中心,集生產、批發、銷售於一體。2000年,他通過網際網路,訂單數倍增長,著名的梅蘭芳紀念館雕飾、望海樓木雕匾等均出自「世澤」之手。從2006年起他在北京、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地開辦了8家世澤彩繪木雕藝術品連鎖專賣店,產品擴展到了古典家具、裝飾雕塑、彩繪木雕、宗教用品等十二系列,暢銷國內外。

近年來,帥春燕依託木雕產業優勢和當地旅遊資源,在泰州市白馬鎮打造以雕藝產業為特色的「雕藝小鎮」,依託「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當地百姓拿起刻刀,潛心鑽研木雕技術,走出一條致富路。今年以來,白馬鎮300多名從業人員將雕藝產業越做越大,一些新、奇、特、優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全鎮各類雕藝產品年銷售超過7000萬元。

引領新模式 一盆有機蔬菜「種」出大市場

懷著讓老百姓吃上新鮮、安全、綠色蔬菜的願景,高港區光普農場總經理曹光甫,依靠小小盆栽蔬菜,「種」出了大市場,讓千家萬戶幸福共享有機綠色蔬菜。

2013年,他在高港區大泗鎮流轉土地275畝,創辦光普家庭農場,開始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創業夢。在江蘇省農科院張培通研究員的推薦和指點下,他用綠色安全的特色農產品,開始種植銷售有機盆栽蔬菜。在常州美食節上打通了農場銷售渠道,這一年農場銷售80多萬元。

通過近幾年的摸索,曹光甫最終確定農場主營項目為綠色盆栽蔬菜、食用菌採摘、綠色養生垂釣、承辦戶外拓展社會實踐科教活動,同時還開發銷售烏塌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並推出鄉村體驗活動,每年營業額可達400多萬元。他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蔬菜大棚增加到58個,盆栽蔬菜品種擴展到20多個品種,平均每天向大型酒店配送盆栽蔬菜500多盆,年銷售收入560萬元,並獲得「泰州市名牌產品」榮譽稱號。

曹光甫將推介試種成功的蔬菜新品種免費送給周邊的農戶,吸納包括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在內的40餘人來農場就業,參與蔬菜種養、包裝運輸等工作。僅此一項,今年幫助農戶增加收入10萬元以上。他積極依託開設的蔬菜種植體驗基地、養生垂釣學習基地、盆栽蔬菜學習基地、花卉苗木培植學習體驗基地等農業旅遊科普基地,加大開展盆栽技術指導力度。(卞曉江 王安峰 羅家寧)

相關焦點

  • 王婧璇: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土人才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鄉土人才是基層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技藝傳承、產業發展、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 睢寧:鍛造鄉土人才 賦能鄉村振興
    鄉土人才是開啟鄉村振興的「核心密鑰」。   睢寧縣始終高度重視鄉土人才工作,將鄉土人才工作納入全縣人才工作總體布局,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鍛造了一批立於德、精於藝、勇於創、志於帶的新時代鄉土人才隊伍,讓有鄉土氣息的「土專家」「田秀才」真正「活」起來、「香」起來、「強」起來。
  • 「鄉土人才」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能不能讓村民、低保戶和殘疾人脫貧致富?能不能為國家『美麗鄉村、鄉村振興計劃』貢獻一份力量?」這「靈魂四問」道出了該公司董事長楊大勇作為一名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更是展現出他作為一名「通化市鄉土實用型專家」對家鄉的深深情懷和美好願景。
  • 河口區義和鎮:科技賦能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近年來,義和鎮堅持以科技為引領,以技術為支撐,一步一個腳印賦能鄉村振興走穩向好,推進農業農村轉型發展,實現集體和群眾雙增收。2019年以來,在科研院校的大力幫助下,義和鎮先後引進國內優良果樹品種30餘種,推行滴灌栽培、葉面施肥、水肥一體化、園藝防草地布等新技術,總投資6億元的九豐農業、藍田農科、梁家果社、果立方等12個產業振興項目陸續在義和鎮「安家落戶」。
  • 常山:「五千工程」 賦能鄉村振興
    吸引了人才、技術、資金、項目等資源向鄉村匯聚,點燃鄉村發展內核,激起鄉村一池春水,引發鄉村美麗蝶變,推動了鄉村隊伍「強」、產業「旺」、農民「富」,為鄉村振興賦能。依託一系列的人才幫扶政策,白石鎮累計開展實用人才培訓42期、1300餘人次,成功推薦300餘人就業,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270餘萬元。  在常山縣青石鎮「柚石興」鄉村振興綜合體村播街,村民姚慧萍正對著手機屏幕直播製作石頭盆景。
  • 鄉土人才引領致富「合家歡」
    37歲的郭美娟做夢也沒想到,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這一榮譽稱號,有一天能「落」到她頭上。每日,看到有私家車駛向自家「合家歡」農場大門,郭美娟立即走上前,遞上包裝好的淨雞、雞蛋。 郭美娟是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劉元村人。
  • 泰州高港:鄉土人才引領致富「合家歡」
    37歲的郭美娟做夢也沒想到,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這一榮譽稱號,有一天能「落」到她頭上。每日,看到有私家車駛向自家「合家歡」農場大門,郭美娟立即走上前,遞上包裝好的淨雞、雞蛋。    郭美娟是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劉元村人。
  • 探索人才振興的新模式,賦能海島高質量發展
    探索人才振興的新模式,賦能海島高質量發展 2020-12-23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工商聯與四川省人才基金會助力平武縣鄉村振興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愛心扶貧,6月29—30日,由四川省貧困地區人才培育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省人才基金會)、四川省工商聯牽頭,結合平武縣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深度聚焦平武縣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發起了「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助力平武縣鄉村振興公益行活動。
  • 數字賦能打造鄉村振興 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市委十二屆十一次...
    數字賦能打造鄉村振興 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⑨ 2021-01-14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 大理市培養「三農」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訊(通訊員 楊希 忽海莎)大理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位置,大力培養鄉土人才,築牢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大理市圍繞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採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對全市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共培訓5場次,累計受訓100人次。並對全市10個鄉鎮、3個街道辦的114個村(含3個居委會)進行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法規、農村改廁技術員的培訓工作。現已編制《大理市改廁技術指導員手冊》200份,共培訓240人次。
  • 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
  • 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 臨沂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即將投入使用
    圍繞打造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蒙陰縣與臨沂大學合作辦學,成立鄉村振興學院,這也是山東全省高校首個實體建制運行的鄉村振興學院。
  • 潼南區米心鎮:人才「頭雁效應」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網7月3日訊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近年來,潼南區米心鎮始終堅持鄉村振興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黨建引領,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大展才華。人才「頭雁效應」,讓米心興了產業,富了百姓,美了生態。
  • 銅井鎮:唱響「三部曲」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銅井鎮唱響黨建引領「育」人才、上下聯動「引」人才、因地制宜「用」人才「三部曲」,打造人才振興「引擎」,讓鄉村振興「快車」跑起來,推動銅井鎮人才工作提質增效。黨建引領「育」人才。銅井鎮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培養鄉土人才。
  • 鄉賢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鄉土人才是振興鄉村的「金鑰匙」,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需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本土的「能人賢才」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熟悉當地資源、文化優勢以及發展短板的人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堅實力量。
  • 安丘市: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電商「賦能」鄉村「富農」
    在安丘市石埠子鎮西殷民村鄉村賦能分紅大會上,15戶繼續享受扶貧政策的村民,每戶獲得分紅295元,這筆分紅來自該鎮的鄉村賦能電商平臺。一位村幹部曾這樣說:「鄉村賦能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微商」,坐在家中就能賺錢,破解了無勞動能力人群收入難問題,是我們助力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重要抓手」。
  • 鄉創+文創,賦能鄉村振興的「新生力量」
    7月14日,鄉創文創賦能鄉村振興研討會在蘭州舉行。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鄉創」如何賦能鄉村振興,「文創」怎樣助力脫貧攻堅?7月14日,蘭州文化創意產業園、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蘭州文理學院和甘肅省文化產業規劃設計院聯合召開研討會,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圍繞主題問診把脈,建言獻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甘肅鄉村文旅資源豐富,振興鄉村優勢凸顯,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