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鍛造鄉土人才 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4 荔枝網新聞

  「懷中抱子扇」製作。

  鄉土人才是開啟鄉村振興的「核心密鑰」。

  睢寧縣始終高度重視鄉土人才工作,將鄉土人才工作納入全縣人才工作總體布局,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鍛造了一批立於德、精於藝、勇於創、志於帶的新時代鄉土人才隊伍,讓有鄉土氣息的「土專家」「田秀才」真正「活」起來、「香」起來、「強」起來。

  著眼全局「尋」 讓鄉土人才「破土而出」

  「在睢寧縣人才辦『深挖細探』的要求下,我們結合本鎮悠久的下邳歷史文化、甜油、苔幹、貢菜等特色產業,進行深入摸底排查,挨家挨戶尋找文化傳播者、技藝傳承人。」古邳鎮組織委員殷琳說。

  「懷中抱子扇」被譽為睢寧的民間文化名片,源自古邳鎮,具有200多年的歷史,因扇柄上編有「下邳」二字,也稱為下邳「懷中抱子扇」,手工細膩,堪稱一絕,曾在1915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巴拿馬銀獎」。家住古邳鎮半山村的楊新明、劉翠玲夫婦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懷中抱子扇」傳承人。

  為更好地把古邳鎮特有的「懷中抱子扇」產業傳承下去,古邳鎮政府成立「懷中抱子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協會,並邀請楊新明夫妻倆到古邳中學創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學培訓班,下邳「懷中抱子扇」成為古邳中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修課」。近年來,楊新明夫婦通過申報、研究、傳播等多種措施,建立了一整套這一非物質文化項目保護制度,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隊伍也越來越大。

  睢寧縣深入挖掘,尋根探脈,通過線上推薦、線下走訪相結合,尋找有種養技術、懂產業經營、會傳統手工藝「絕活」等鄉村人才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引導幫扶他們在家鄉發展產業,充實睢寧縣鄉土人才信息庫,注滿鄉土人才成長成才「蓄水池」。

  目前鄉土人才信息庫收錄了蘇北大鼓、睢寧嗩吶、落子舞、高作面兔、魏集泥塑等60餘種具有睢寧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

  多措並舉「育」讓鄉土人才「遍地開花」

  「我們的小龍蝦深加工項目,採取『公司+人才+合作社+農戶』模式,項目中匯集了水產品養殖、加工等產業鏈人才,帶動當地的產業發展。」參加睢寧縣大學生暨返鄉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的鄉土能人、邱集鎮大社村黨支部書記孫嘉偉說。

  近年來,睢寧縣建立系統、靈活、開放的各類平臺,圍繞產業經營、農村電商、職工技能、技藝傳承等,開展本土優秀實用人才培訓班,舉辦「睢寧創新創業大賽」「職工技能大賽」等賽事,助推鄉土人才創新創優、成長成才。

  沙集鎮充分發揮「沙集模式」發源地優勢,建成省級創新創業示範基地,舉辦「十大木工」「小鎮大匠」等系列評比活動,切實用人才促轉型,取得較好成效。在以「沙集模式」為代表的農村電商帶動下,睢寧已形成淘寶鎮14個、淘寶村112個,2019年電商交易額突破330億元,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睢寧縣鄉土人才大力發揮傳幫帶作用,魏集小學郭永老師作為睢寧縣百名優秀本土實用人才技藝類傳承類一員,通過開設藝術課,將泥塑這一傳統技藝傳承發揚;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王集小學朱永老師,把藝術種子播撒在鄉村孩子的心中,讓兒童畫浸潤孩子們的心靈。

  築底企穩「強」讓鄉土人才「各顯其能」

  「多虧了技術專家許營指導,我養了9張春蠶,收穫了400多公斤蠶繭,按照1公斤34元算,收入超萬元。」6月9日,在睢寧縣桃園鎮宋樓村蠶繭收購點,蠶農孫新豔掩飾不住蠶繭豐收的喜悅。

  睢寧縣桃園鎮致力於打造「蠶桑」特色產業文化小鎮,建設蠶桑產業園,通過「農業公司+村級領辦合作社+人才+農戶」的模式,形成特色產業集聚區,帶動當地近800人就業。

  這是睢寧縣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各有所長、處在基層、貼近群眾的天然優勢,推動鄉土人才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一個縮影。

  高作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活富裕」,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高作面兔」發揚光大,推介四月八「面兔節」,評選年度「面兔王」,在網上銷售「憤怒的小鳥」「小豬佩奇」等新型面兔,帶動當地近千人就業。

  今年,睢寧縣還聯合湖南農業大學籌建農業產業研究院、申報省鄉土人才傳承示範基地8個、鄉土人才大師示範工作室4個。

  在6月11日的全省鄉土人才「三帶兩助」推進會暨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睢寧縣作為典型進行了經驗交流。

  睢寧縣人才辦負責人說,下一步,睢寧縣將繼續用活鄉土人才資源,鍛造鄉土人才,賦能鄉村振興,讓廣大鄉土人才的能量在睢寧大地充分釋放、活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中競相湧流。

相關焦點

  • 泰州市高港區: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賦能鄉村振興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著力培育鄉土人才,讓他們成為鄉土人才的「領頭雁」,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人」。到目前為止,全區湧現出35名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能手、新秀,創成1個泰州市鄉土人才傳承示範基地、15家泰州市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
  • 「鄉土人才」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能不能讓村民、低保戶和殘疾人脫貧致富?能不能為國家『美麗鄉村、鄉村振興計劃』貢獻一份力量?」這「靈魂四問」道出了該公司董事長楊大勇作為一名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更是展現出他作為一名「通化市鄉土實用型專家」對家鄉的深深情懷和美好願景。
  • 河口區義和鎮:科技賦能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近年來,義和鎮堅持以科技為引領,以技術為支撐,一步一個腳印賦能鄉村振興走穩向好,推進農業農村轉型發展,實現集體和群眾雙增收。2019年以來,在科研院校的大力幫助下,義和鎮先後引進國內優良果樹品種30餘種,推行滴灌栽培、葉面施肥、水肥一體化、園藝防草地布等新技術,總投資6億元的九豐農業、藍田農科、梁家果社、果立方等12個產業振興項目陸續在義和鎮「安家落戶」。
  • 常山:「五千工程」 賦能鄉村振興
    吸引了人才、技術、資金、項目等資源向鄉村匯聚,點燃鄉村發展內核,激起鄉村一池春水,引發鄉村美麗蝶變,推動了鄉村隊伍「強」、產業「旺」、農民「富」,為鄉村振興賦能。依託一系列的人才幫扶政策,白石鎮累計開展實用人才培訓42期、1300餘人次,成功推薦300餘人就業,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270餘萬元。  在常山縣青石鎮「柚石興」鄉村振興綜合體村播街,村民姚慧萍正對著手機屏幕直播製作石頭盆景。
  • 探索人才振興的新模式,賦能海島高質量發展
    探索人才振興的新模式,賦能海島高質量發展 2020-12-23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工商聯與四川省人才基金會助力平武縣鄉村振興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愛心扶貧,6月29—30日,由四川省貧困地區人才培育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省人才基金會)、四川省工商聯牽頭,結合平武縣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深度聚焦平武縣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發起了「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助力平武縣鄉村振興公益行活動。
  • 數字賦能打造鄉村振興 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市委十二屆十一次...
    數字賦能打造鄉村振興 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⑨ 2021-01-14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 大理市培養「三農」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訊(通訊員 楊希 忽海莎)大理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位置,大力培養鄉土人才,築牢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大理市圍繞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採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對全市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共培訓5場次,累計受訓100人次。並對全市10個鄉鎮、3個街道辦的114個村(含3個居委會)進行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法規、農村改廁技術員的培訓工作。現已編制《大理市改廁技術指導員手冊》200份,共培訓240人次。
  • 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
  • 睢寧官山:村企聯手同發展 共走鄉村振興路
    不久前,在睢寧縣官山鎮統戰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官山商會成員企業負責人按照「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框架,深入各村調研合作共建,幫助村民制定生產銷售規劃。今年以來,睢寧以增加「兩個收入」為目標,以民營企業、商會為主體,在政府的牽線下,讓企業與村(社區)一對一結對,幫助當地優化產業結構、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公共事業。
  • 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 臨沂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即將投入使用
    圍繞打造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蒙陰縣與臨沂大學合作辦學,成立鄉村振興學院,這也是山東全省高校首個實體建制運行的鄉村振興學院。
  • 潼南區米心鎮:人才「頭雁效應」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網7月3日訊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近年來,潼南區米心鎮始終堅持鄉村振興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黨建引領,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大展才華。人才「頭雁效應」,讓米心興了產業,富了百姓,美了生態。
  • 銅井鎮:唱響「三部曲」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銅井鎮唱響黨建引領「育」人才、上下聯動「引」人才、因地制宜「用」人才「三部曲」,打造人才振興「引擎」,讓鄉村振興「快車」跑起來,推動銅井鎮人才工作提質增效。黨建引領「育」人才。銅井鎮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培養鄉土人才。
  • 鄉賢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鄉土人才是振興鄉村的「金鑰匙」,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需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本土的「能人賢才」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熟悉當地資源、文化優勢以及發展短板的人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堅實力量。
  • 安丘市: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電商「賦能」鄉村「富農」
    在安丘市石埠子鎮西殷民村鄉村賦能分紅大會上,15戶繼續享受扶貧政策的村民,每戶獲得分紅295元,這筆分紅來自該鎮的鄉村賦能電商平臺。一位村幹部曾這樣說:「鄉村賦能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微商」,坐在家中就能賺錢,破解了無勞動能力人群收入難問題,是我們助力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重要抓手」。
  • 王婧璇: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土人才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鄉土人才是基層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技藝傳承、產業發展、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 鄉創+文創,賦能鄉村振興的「新生力量」
    7月14日,鄉創文創賦能鄉村振興研討會在蘭州舉行。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鄉創」如何賦能鄉村振興,「文創」怎樣助力脫貧攻堅?7月14日,蘭州文化創意產業園、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蘭州文理學院和甘肅省文化產業規劃設計院聯合召開研討會,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圍繞主題問診把脈,建言獻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甘肅鄉村文旅資源豐富,振興鄉村優勢凸顯,大有可為。
  •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發布時間:2020-12-21 08:20:05 來源: 延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