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顛的晃法……

2020-12-22 中華國術大本營

薛顛(1887-1953)字國興、又名薛洪、薛瑞祥,號頁真子、武德明。河北奇士也,精技擊、通內功,形意門「劍」字輩傳人、武林名號為「瘋魔」,傳出新式拳法—象形術。幼隨本家長輩薛振綱學拳,薛為李老能(飛羽)之子李太和弟子。後隨劉奇蘭弟子周明泰習武,又得到李存義真傳。因與八卦高手傅昌榮交手失利,找到李老能(飛羽)嫡孫李文喜(振邦)深造。最後師從五臺山高僧虛無上人靈空師,親承口講、指畫面壁、盡得老樣形意拳—五禽戲三昧。其身法快如鬼魅、武功達到「神變」境界、神鬼莫測。從尚雲祥學了八卦掌,民國四年任天津縣中央國術館(在天津東馬路)館長,著述:《形意拳講義》、《象形會真》、《靈空上人點穴秘訣》、《金剛圭旨法象》、《一字慧劍之妙訣》等。

薛顛的晃法

晃法不是搖晃的晃(huang),而是虛晃一槍的晃(huang)。薛顛的象形術公開時, 並沒有引起非議,因為形意門承認它。作為形意拳的旁支,與形意拳的淵源,在拳架上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晃法。

形意拳看似單純,其實精細,有許多小動作,比如炮拳的落式兩臂一磕,不是砸胳膊,而是一手的拳尖磕在另一手小臂的大筋上,劈拳的起式也要用指尖搓著這根大筋。對此,董秀升為李存義整理的《嶽氏形意拳五行精義》上畫得很清楚,雖然有的地方畫清楚了卻沒寫,寫清楚了卻沒畫,但讀者要懂得以文索圖、以圖索文,就知道這本書將功架交了底。形意拳是屬蛇的,蛇就一塊肉,爬樹遊水,什麼都幹了,形意拳一個五行功架,什麼都練到了,樁法、內功從裡出,打法、演法從裡出,唐維祿、傅昌榮、孫祿堂練形意拳甚至練出輕功來了。五行拳是拳母,一輩子離不開,上手就受益。將五行拳的小動作都學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從五行拳裡變出來的, 而練象形術的人能變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個脈。

以上說的是練武練通了以後的情況,但在練武的過程中,象形術作為一個可以標新立異的拳學,有其特殊的教法。老輩人覺得薛顛法眼高,認為象形術將形意拳升華了一些,我揣摩不是指象形術比形意拳出的功夫大,而是指這個教法能提拔人。尚雲祥的教法是經驗感染,點滴之間就給出個整東西,唐維祿把同門師兄弟的好東西都摘進了自家門,要什麼有什麼,作徒弟的玩成什麼樣,他都能把你推上道。

薛顛的教法是立了一個新的功架,但我的個人體會是,練象形術的功架反而對形意拳體會更深,這立新架的教法很卓越,讓人自己摸出來。比如我年輕時在象形術上得了領悟,以後練武卻只是集中在形意的崩拳、蛇形上,與人交手也就是崩拳和蛇形便夠了。但我的崩拳一動,裡面就有象形術的飛雲搖晃旋含著,如果非 要我用象形術打人,飛法一挑,形意拳的劈崩鑽炮橫都動了。

只用崩拳和蛇形,是我多年練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形都只是看似崩拳、蛇形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順手就行了。學武得整個地學, 練功夫的時候,一個動作,什麼都練在裡頭,比武的時候也要整個地比,什麼都帶著,管它用的是崩拳還是劈拳,一出手就是整個形意拳。

這是練武人最終必須達到的,而在習武之初,只用崩拳、蛇形,就是另一個說法了。練形意的人是屬蛇的,因為形意拳打法的初步,先要做到「無處不蛇形"。首先形意拳是「地行術",蛇是肚皮不離地,一鼓肚皮就蜿蜒上了,形意拳是腳不離地,腳下一鼓就換了身形。形意拳是一動就有步數,身形得換在點上,看著你的動靜,變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猶如好朋友見面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敵身。

身形得靈活,身子靈活腦子就有靈性,古譜說:「寧在一思進,不在一思停。"猶如蛇在地上盤來繞去,比武時不能想,步數不能斷,沒招也忙活,忙活來忙活去地就打了人了。所謂「合身輾轉不停勢,舒展之下敵命亡",比武不會換身形不行,蛇形就是練這個打這個。

形意拳的身法不彎腰不伸腿,從不岔胯,從這個身形換成另一個身形,就是舒展。身形舒展了勁也就舒展了,碰上就傷,所以形意拳練時怪模怪樣的,打時還怪模怪樣就不對了,舒展是比武要訣。練得越難看,打得越漂亮,這才是形意拳。

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橫拳,橫拳屬土,萬物歸於土,土含育萬物,生發著劈崩鑽炮,所以橫拳是無形的,橫拳勁是形意拳最獨特的東西。薛顛在《象形術》上說,練拳既不是練重也不是練輕,而是練一個能輕能重的東西。比如象形術飛法輕靈,一挑即撤,搖法沉厚,貼身摔人,但飛法一挑,碰上就是 重創,從搖法裡可以打出很快的拳頭。勉強說來,橫拳就是這個「能"。

橫拳是無形的,而有形的橫拳就是蛇形,一橫身子,就有了兜裹丟頂。我年輕時與人試手(試手是試試,較量是拼命),一下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卻奇怪上了:「這是個什麼動作?"回味一下覺得象是蛇形,連帶著橫拳也明白了。

至於我所擅長的崩拳,也可以說是蛇形。崩拳比武最方便,伸手就是,崩拳如箭,發中同時,這份利索是高東西, 沒法練,修為到了才能有。我習崩拳的感悟在轉環崩上,轉環崩是槍法,槍法中有轉 環槍,就是一槍刺過去,被對方兵器架住,不用換動作,槍桿子一轉就勢扎過去。將這無形的大槍桿子旋起來,就是轉環崩。轉環崩厲害了,等於耍大槍。這個轉環崩似乎是蛇形。

把直來直去的拳打轉了,把轉著的拳打直了,這是崩拳的練法。尚雲祥的崩拳如箭,我只能作到耍大槍,尚師說:「練得多,還得知道的廣,最要緊得有個獨門的。"練拳得找機緣,找出個怎麼練怎麼上癮的拳架,一猛子扎進去,練的時候一通百通,比武的時候也就一通百通了,手伸在哪都降人。別人一站到你面前就覺得委屈,這才是形意拳。

「崩拳有九,鑽拳有六",鑽拳的六個變招中,學會了兩個就全有了。一個是前手壓住對方,扯帶得後手攆錐子似地攆進去。另一個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後手上了,變魔術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換了身形。兩者的前後虛實不同。整體說來,鑽拳不是鑽拳頭,是鑽身子。舊時代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掛著沉甸甸的棉帘子,人進商店,前手一撩門帘,身子就往裡鑽,身子一動,手上搭的份量就卸了,人進了門帘子也剛好落下,有道縫就進了人。這是生活裡轉換虛實的現 象,形意拳的「換形"也是這個。

象形術的晃法類似鑽拳的這一變。一晃即逝,讓人摸不著你的實在,說不實在, 虛裡面隨時出實在。捕住實在一較勁,實在又跑了,能跑在你前頭也就打了你。所以象形術的晃法不是搖晃,而是虛晃一槍。

象形術的拳架沒形意拳精細,它就給出個大的動態趨勢,該練什麼自己玩去。這個基本的動態,《象形術》一書中畫得很明白,至於它所引發的變化,就沒法一一畫了,否則讀者無所適從,反而不利於自學,所以它的拳架一定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薛顛寫書就是希望不會武的讀者也能夠自學,強國強種。我覺得練形意拳人有可能自學成功,而沒練過形意拳的人便不好說了。先不管這個理想能否實現,明白了薛顛寫書是這麼個做法,對於揣摩此書會有幫助。而師傅教徒弟,會和書面教授不同,所以我所學的晃法比書上的拳架略有不 同,披露出來,希望能對現在照書自學的人提供個參考。

薛顛傳我的晃法是,一個類似於鑽拳的動作,接一個類似於虎撲的動作,再接一個類似於虎託的動作,周而復始。練的就是移形換影,跑實在。三個動作,變化無窮,虛實不定。開始練時可以將實在「跑"在虎撲上,鑽拳一晃,兩手就撲上 敵胸膛,要實在得能穿膛破胸。虎託可以更實在,也可以將實在跑了,兩手一攪和,變撲為託,實在就不知道給兜到哪去了。就著這個胡塗勁,又晃上了鑽拳。

注意,形意拳因為小動作多,所以練時越是一招一式越長功夫,而象形術不是一 招一式的,晃法的三個動作是一個動態,鑽拳、虎撲、虎託都含在這一個動態裡。可以說它就是一個虎撲,只不過虎撲的起手勢遊移了點,可以說它就是一個鑽拳,只不過鑽拳的落勢有點拖泥帶水,可以說它是虎託,只不過託得有點不著邊際。說它什麼都不對,勉強稱為晃法。

以上講的是拳法,拳的根本是「舌頂上顎,提肛,氣降丹田",沒有這個,練拳等於瞎跑趟,較上丹田有立竿見影之效,動手能增兩百斤力氣,不較丹田,比武要尋思怎麼動勁,而較上丹田,不知不覺就動上了勁。練拳有練悚了的,一練拳就害怕,這是不較丹田的緣故,練得自己中氣不足,憑空消耗。較丹田還能治病,我五十幾歲得重病,兩個月低燒,渾身疼,就較丹田來止痛,跟抽鴉片一樣上癮,哪裡痛就自然地調節上哪。

但手電筒不能總開著,丹田也不能總較著,該關就關。練拳是靈活的事,自己照顧自己。尚師不站樁不推手,身子一動,劈崩鑽炮橫就有了。我向薛顛習武后, 將薛顛教的都向尚師作了匯報。尚師聽了我學的樁法,就說:「站完樁練練熊形 合頁掌,有好處。"合頁就是門開合的鐵片子。

這個熊形的動作就是兩手在腦門前來迴蕩悠,忽然向左右撐出去再縮回來,繼續蕩悠。站樁孕育有開合力,這個熊形能把站樁修得的功夫啟發出來。尚師有言:「全會則精。"全都會了,自然就精明,精明了,隨便練點什麼就全都練上了。不能融會貫通,就練不了形意拳,對於修習形意的人,象形術是個啟發。

相關焦點

  • 薛顛 - 練功口訣
    薛顛「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氣者,勁也。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都要這樣。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薛顛說的好,樁功是「慢練」。這些都是入門的巧計,一練就會有效果,但畢竟屬於形意的基本功,練功夫的「功夫」,指的還不是這個。至於如何再向上練,薛顛和唐維祿都各有路數。
  • 「顛狂鬼魅」象形拳大師薛顛的悲劇人生
    這位武學宗師被就是被人稱為「癲狂鬼魅」的象形拳大師薛顛。如果不是李仲軒在《逝去的武林》一書中提到了薛顛,薛顛的事跡有可能不會被那麼多人知道。李仲軒是形意拳大師尚雲祥的弟子,三十四歲歸隱,一生未收徒弟。李仲軒晚年將一些珍貴資料和拳理發表在雜誌上,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轟動,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位見證者」。而這本書中關於象形拳大師薛顛的記載,讓讀者唏噓不已。
  • 民國武術大師薛顛,為何會被槍斃?
    要想將武術練到超群絕倫,讓人嘆為觀止的境界是需要付出極大心血的,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民國時期出類拔萃的武術大師,其名薛顛。 薛顛出生於1887年,出生在河北,而河北的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在環境的影響下,薛顛自幼就對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後來還成了武術名家李存義的得意門生。
  • 民國形意拳宗師薛顛的毀滅之路
    一貫道進入京津一帶傳播後,尤其注重對社會有影響人物的拉攏,因薛顛在京津武術界享有崇高地位,並天津武術界一直有兼研道學的傳統,其自然成為成為一貫道的拉攏對象。1938年,薛顛成為點傳師,同年因山西介休人古廣生和李玉生去山西開闢道務,但兩人在辦道中產生矛盾,以至於山西布道事宜停滯不前。山西這一帶最初是由路中一傳布道,之前提到路中一為張光壁舅舅,所以已經成為「師尊」的張光壁對山西比較重視,加之薛顛曾在山西待過,對山西比較熟悉,所以1932年2月,薛顛被派往山西總領道務。在薛顛的帶領下,由此開始了一貫道在山西的大規模傳播。
  • 民國武術大師薛顛獨創「象形拳」,「江湖地位」極高卻作死被槍斃
    薛顛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可是根本念不下去,他生性好玩,特別是對於武術有著極大的興趣,也有著極高的天賦。他拜入了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成為了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外人面前誇讚他。不過薛顛心高氣傲,在和師兄交談時被師兄指出不足後不服氣,要與師兄比試,結果被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了下去。這讓薛顛引以為恥,不告而別,去到了山西習武。後來拜李振邦和薛振剛為師,又上五臺山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130歲老人,法號空靈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
  • 淺談薛顛的實戰能力,凳上打拳快如鬼魅,眼力稍差者難追其形
    至於薛顛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從薛顛的學武履歷來看。1887年,薛顛在河北束鹿縣(也就是現在的辛集市)理順井出生。薛顛早年讀過一段時間的私塾,可隨後他便即棄文從武拜入了形意名家李存義先生的門下,而薛顛也算是李存義在晚年最看中的一個徒弟了(李存義常在人前誇讚薛顛的天賦極高)。
  • 薛顛的實戰功夫如何?曾獲尚雲祥如此盛讚,身法之快可見一斑
    首先,從薛顛的學武履歷來看。1887年,薛顛在河北束鹿縣(也就是現在的辛集市)理順井出生。薛顛早年讀過一段時間的私塾,可隨後他便即棄文從武拜入了形意名家李存義先生的門下,而薛顛也算是李存義在晚年最看中的一個徒弟了(李存義常在人前誇讚薛顛的天賦極高)。
  • 民國形意拳大師薛顛之兩儀三才式
    三才式是諸君今天的叫法,在薛顛為了便於諸君的觀摩,我把這本書的整頁搬了上來,縮放的頁面上,薛顛的兩儀三才式的照片顯得更加清晰些薛顛大師的前後手都符合形意大法則的要求,尤其是前臂膀的衣服褶皺和形態,給人一種「通背」的感覺,其內涵在哪裡呢?兩隻手用勁是不一樣的,細細看就能感覺出來。「分陰陽」嘛,我不止一次的說過,猛虎撲食的時候兩個爪子絕對不會完全一樣,這才叫獸中之王。
  • 如何看待薛顛說「拳是可輕可重的東西」
    當然這個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應對薛顛說:「神意歸於丹田,靈氣貫於腦海」便能輕能重了。這句話可以直接把人給說「蒙」了,都是捕捉不到的東西,聽聽可以,要練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