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術講義》是民國期間形意拳大師巔峰時期的作品。
在這本曠世之作中使用了大量他本人的照片,那麼從後學者來說,這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視覺財富。
《達摩先師面壁圖》及《嶽武穆先師相》是在本書開篇出現的兩幅畫像,畢竟以前的武術書籍及作品大部分都是「畫像」,末輩後學的諸君如果想從那些前輩拳架、眼神、深度挖掘更多的東西,照片就能比畫像展示更多的東西。
照片是這些前輩大師們凝固的歷史,在歷史上的那一刻,他的身架是這樣的,眼神是那樣的,如果諸君是行家,那麼從衣服的褶皺中都能看出東西。
但武術內家拳這東西,如果是小白,即便把這些民國期間的大師們一個個請來,穿越到現在把拳拍成大片置放在眼前,也是斷斷不學不練的。
形意拳這東西,外行是看不懂的,其實很多所謂的內行也看不懂。
眼光和功夫成正比!
你有多高的實力就有多高的眼光!
比如圍棋九段在街上指導你幾步棋,也許還會遭到隔壁老王的奚落,「你這啥臭路啊!」
作為圍棋九段的你只能一笑置之!
小白的水平只能看一步半棋,你卻看到了七步以後的發展變化,由他們說去吧。
夏蟲難與之言冰!
三才式是諸君今天的叫法,在薛顛的這本典籍裡,它在書上展示的名稱是「兩儀三才式」,諸君可以認真看上圖,把這個圖片的東西留在自己的腦海裡。
為了便於諸君的觀摩,我把這本書的整頁搬了上來,縮放的頁面上,薛顛的兩儀三才式的照片顯得更加清晰些,便於諸君觀摩學習。對照照片再次重申幾個要點:
一、形意拳講究高不過眉、低不過臍。薛顛大師的前後手都符合形意大法則的要求,尤其是前臂膀的衣服褶皺和形態,給人一種「通背」的感覺,其內涵在哪裡呢?
兩隻手用勁是不一樣的,細細看就能感覺出來。「分陰陽」嘛,我不止一次的說過,猛虎撲食的時候兩個爪子絕對不會完全一樣,這才叫獸中之王。
二、有「踩」且有「提」,形意拳譜云:踩勁如踩毒物!看這個圖片更加明顯,在這個《劈拳左式圖一》中,我們清晰的看到了形意拳的這個步,薛顛大師的胯用的很好。
那是「一觸即發一發即收」的東西,難得的是薛顛前輩在固定的照片中,把這種靈動展示的如此清楚。
兩隻手兩條腿如果練成一樣的力量,就成了雕像,成了真正固態的東西,最起碼你在那一時那一刻「定」住了,這就是錯的。因為戰場是瞬息萬變的。
不變應萬變!
不是真的不變!
你可以不開炮,但是你的大炮的炮口及瞄準鏡要時時刻刻的鎖死敵人,要隨著敵人的移動而變化,而不能真做個木雕泥塑。
三、兩儀三才式,現在我們叫它「三體式」,它是一個固定的樁法,但是在這個固定的樁法中,作為高手的你卻要「靜中練動」,這才是核心的核心!
四、那麼劈拳呢!完整的額劈拳時一套拳,它是動態的,但是在這種動態中,你卻要慢慢的用身體去體悟三體式時靜態的東西。
五、二四頁上這個太極圖,也是兩儀三才式前面的「起式」動作,前腳這個外撇很重要。因為劈拳不只是一套很簡單的拳,兩儀三才式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雕塑動作,它是有任務的,因為完整的劈拳就是形意拳門的「易筋經」加「洗髓經」。
它也不只是完全為了格鬥設計的,按照軒轅凌霄的認知來講,格鬥應該是形意拳的副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形意拳譜云:「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就把這個問題說的很透徹了,完整且正確的劈拳,可以易骨、可以伐毛洗髓、這些東西都在腳踩手劈的這套拳裡了。
這就是形意拳老祖宗的智慧!
劈拳是左右互換著練習的,但是在任何拳的開式中,用的都是左三體式。
這裡邊有很深的學問!
因為天道貴左!這是老子的話,有興趣的諸君可以去翻翻郭店楚簡版老子的原文,老子在這本書裡留下了2046個字,那才是真本的道德經。
人體是左升右降的,人的肝臟在左邊,「肝木生發」它是朝上走的,這是中醫最精粹的東西,「佛道儒醫武易」它骨子裡是相通的。所以軒轅凌霄有個——六以之道!
以醫固本
以武強身
以易明理
以佛修心
以道養神
以儒治世
薛顛先生的拳照蘊含的東西很多,很難再一篇文章說透,應和諸君的提問簡單的寫了寫,提示了諸君關注最多的幾個點而已。
形意拳的每一個拳式其實都是這一門法理的綜合體現,很多東西要慢慢的深入領悟,今天也借著這篇文章把「六以之道」複述了一篇,有心的諸君多多體會。
如何面對人生,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行進,是個艱深的話題,武人不能落魄,六以之道可以幫你。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軒轅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