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形意拳大師薛顛之兩儀三才式

2020-10-19 軒轅凌霄

形意拳術講義》是民國期間形意拳大師巔峰期的作品。


在這本曠世之作中使用了大量他本人的照片,那麼從後學者來說,這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視覺財富。

《達摩先師面壁圖》及《嶽武穆先師相》是在本書開篇出現的兩幅畫像,畢竟以前的武術書籍及作品大部分都是「畫像」,末輩後學的諸君如果想從那些前輩拳架、眼神、深度挖掘更多的東西,照片就能比畫像展示更多的東西。


照片是這些前輩大師們凝固的歷史,在歷史上的那一刻,他的身架是這樣的,眼神是那樣的,如果諸君是行家,那麼從衣服的褶皺中都能看出東西。


但武術內家拳這東西,如果是小白,即便把這些民國期間的大師們一個個請來,穿越到現在把拳拍成大片置放在眼前,也是斷斷不學不練的。


形意拳這東西,外行是看不懂的,其實很多所謂的內行也看不懂。


眼光和功夫成正比!


你有多高的實力就有多高的眼光!


比如圍棋九段在街上指導你幾步棋,也許還會遭到隔壁老王的奚落,「你這啥臭路啊!」


作為圍棋九段的你只能一笑置之!


小白的水平只能看一步半棋,你卻看到了七步以後的發展變化,由他們說去吧。


夏蟲難與之言冰!


三才式是諸君今天的叫法,在薛顛的這本典籍裡,它在書上展示的名稱是「兩儀三才式」,諸君可以認真看上圖,把這個圖片的東西留在自己的腦海裡。



為了便於諸君的觀摩,我把這本書的整頁搬了上來,縮放的頁面上,薛顛的兩儀三才式的照片顯得更加清晰些,便於諸君觀摩學習。對照照片再次重申幾個要點:


一、形意拳講究高不過眉、低不過臍。薛顛大師的前後手都符合形意大法則的要求,尤其是前臂膀的衣服褶皺和形態,給人一種「通背」的感覺,其內涵在哪裡呢?


兩隻手用勁是不一樣的,細細看就能感覺出來。「分陰陽」嘛,我不止一次的說過,猛虎撲食的時候兩個爪子絕對不會完全一樣,這才叫獸中之王。


二、有「踩」且有「提」,形意拳譜云:踩勁如踩毒物!看這個圖片更加明顯,在這個《劈拳左式圖一》中,我們清晰的看到了形意拳的這個步,薛顛大師的胯用的很好。


那是「一觸即發一發即收」的東西,難得的是薛顛前輩在固定的照片中,把這種靈動展示的如此清楚。


兩隻手兩條腿如果練成一樣的力量,就成了雕像,成了真正固態的東西,最起碼你在那一時那一刻「定」住了,這就是錯的。因為戰場是瞬息萬變的。


不變應萬變!


不是真的不變!


你可以不開炮,但是你的大炮的炮口及瞄準鏡要時時刻刻的鎖死敵人,要隨著敵人的移動而變化,而不能真做個木雕泥塑。


三、兩儀三才式,現在我們叫它「三體式」,它是一個固定的樁法,但是在這個固定的樁法中,作為高手的你卻要「靜中練動」,這才是核心的核心!


四、那麼劈拳呢!完整的額劈拳時一套拳,它是動態的,但是在這種動態中,你卻要慢慢的用身體去體悟三體式時靜態的東西。


五、二四頁上這個太極圖,也是兩儀三才式前面的「起式」動作,前腳這個外撇很重要。因為劈拳不只是一套很簡單的拳,兩儀三才式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雕塑動作,它是有任務的,因為完整的劈拳就是形意拳門的「易筋經」加「洗髓經」。


它也不只是完全為了格鬥設計的,按照軒轅凌霄的認知來講,格鬥應該是形意拳的副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形意拳譜云:「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就把這個問題說的很透徹了,完整且正確的劈拳,可以易骨、可以伐毛洗髓、這些東西都在腳踩手劈的這套拳裡了。


這就是形意拳老祖宗的智慧!

劈拳是左右互換著練習的,但是在任何拳的開式中,用的都是左三體式。


這裡邊有很深的學問!


因為天道貴左這是老子的話,有興趣的諸君可以去翻翻郭店楚簡版老子的原文,老子在這本書裡留下了2046個字,那才是真本的道德經。


人體是左升右降的,人的肝臟在左邊,「肝木生發」它是朝上走的,這是中醫最精粹的東西,「佛道儒醫武易」它骨子裡是相通的。所以軒轅凌霄有個——六以之道!


以醫固本

以武強身

以易明理

以佛修心

以道養神

以儒治世


薛顛先生的拳照蘊含的東西很多,很難再一篇文章說透,應和諸君的提問簡單的寫了寫,提示了諸君關注最多的幾個點而已。


形意拳的每一個拳式其實都是這一門法理的綜合體現,很多東西要慢慢的深入領悟,今天也借著這篇文章把「六以之道」複述了一篇,有心的諸君多多體會。


如何面對人生,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行進,是個艱深的話題,武人不能落魄,六以之道可以幫你。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軒轅凌霄

相關焦點

  • 他是民國武術大師,形意拳無人可敵,解放後做了什麼被槍斃?
    他是民國武術大師,形意拳無人可敵,解放後做了什麼被槍斃?說到民國時期,除了有戰爭之外,其實很多傳統藝術和武術都在蓬勃發展,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成龍的功夫電影也讓很多人對武術痴迷,其實在民國時期,有一個武術大師,他的一手形意拳無人可敵,本來以為他也能和葉問等武術宗師一樣,成為一代名家,但是沒想到的是,解放之後他竟然被槍斃了,他究竟做了什麼呢?
  • 民國期間最喜歡的形意拳照
    民國是形意拳的巔峰時代期間出了很多形意拳的好書好教材 那麼在萬花叢中只取一朵呢?大師在在《形意拳術講義》這本書中展示的拳照最為經典 武術和上學是一個道理一個年級有一個年級的課本 假如你學形意拳這是一本能伴隨你一生的書!
  • 民國武術大師薛顛,為何會被槍斃?
    要想將武術練到超群絕倫,讓人嘆為觀止的境界是需要付出極大心血的,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民國時期出類拔萃的武術大師,其名薛顛。 薛顛輾轉跑到了山西,為了練習形意拳,為了拿回當日被師兄打敗時的尊嚴,他決定不練出點名堂來就不回家。
  • 「顛狂鬼魅」象形拳大師薛顛的悲劇人生
    這位武學宗師被就是被人稱為「癲狂鬼魅」的象形拳大師薛顛。如果不是李仲軒在《逝去的武林》一書中提到了薛顛,薛顛的事跡有可能不會被那麼多人知道。李仲軒是形意拳大師尚雲祥的弟子,三十四歲歸隱,一生未收徒弟。李仲軒晚年將一些珍貴資料和拳理發表在雜誌上,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轟動,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位見證者」。而這本書中關於象形拳大師薛顛的記載,讓讀者唏噓不已。
  • 民國形意拳宗師薛顛的毀滅之路
    一貫道進入京津一帶傳播後,尤其注重對社會有影響人物的拉攏,因薛顛在京津武術界享有崇高地位,並天津武術界一直有兼研道學的傳統,其自然成為成為一貫道的拉攏對象。堂堂一代宗師因為邪教頭領改名,可見其中毒之深。
  • 踩雞步是形意拳的基本步法和核心技術之一
    本人是近代形意拳實戰大師褚桂亭先生的傳人,接觸到一些傳統形意拳步法的核心技術,整理出來,拋磚引玉,希望對廣大形意拳愛好者有益。為了系統地揭示形意拳步法,下面本文將圍繞五個問題進行探討:第一,什麼是踩雞步?第二,為什麼說踩雞步是形意拳步法的核心技術?第三,踩雞步的特徵是什麼?第四,踩雞步的優勢有哪些?第五,如何才能練好踩雞步?
  • 薛顛 - 練功口訣
    (1887年-1953年),河北束鹿(今辛集)理順井村人,民國初年著名武術家,為李存義之徒,精通形意拳,又自創象形拳學,對於形意拳的推廣有著重大的貢獻。「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氣者,勁也。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都要這樣。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
  • 民國武術大師薛顛獨創「象形拳」,「江湖地位」極高卻作死被槍斃
    薛顛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可是根本念不下去,他生性好玩,特別是對於武術有著極大的興趣,也有著極高的天賦。他拜入了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成為了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外人面前誇讚他。不過薛顛心高氣傲,在和師兄交談時被師兄指出不足後不服氣,要與師兄比試,結果被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了下去。這讓薛顛引以為恥,不告而別,去到了山西習武。後來拜李振邦和薛振剛為師,又上五臺山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130歲老人,法號空靈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
  • 形意拳拳譜,步法靈敏多變,化勁無人能敵
    近年來武術圈的熱鬧還真不少,武術大師們悉數登場亮相,施展絕技之後應聲而倒。只不過倒地的是自己,武術沒能揚眉吐氣,倒是得意了職業拳手們。只要有武術大師們的存在,那麼武術的笑話還會接連不斷地上演!這真沒轍,誰叫這些大師都不爭氣呢,自己的斤兩還沒個數,不閉關練功也就算了,還到處給武術現眼!
  • 薛顛的晃法……
    薛顛(1887-1953)字國興、又名薛洪、薛瑞祥,號頁真子、武德明。河北奇士也,精技擊、通內功,形意門「劍」字輩傳人、武林名號為「瘋魔」,傳出新式拳法—象形術。幼隨本家長輩薛振綱學拳,薛為李老能(飛羽)之子李太和弟子。後隨劉奇蘭弟子周明泰習武,又得到李存義真傳。因與八卦高手傅昌榮交手失利,找到李老能(飛羽)嫡孫李文喜(振邦)深造。
  • 淺談傳統武學形意拳五行第一拳是掌非拳的母式「劈拳」
    「掌」,偏偏卻叫「拳」。形意門裡有很多東西都看似不合理,出拳擰裹鑽翻,初學出拳要多彆扭有多彆扭。然而,恰恰這「看似不合理」和「彆扭」,共同構成了形意拳。形意拳之劈拳,是五行拳的第一拳。形意拳五行拳的橫拳是「母拳」,然而,練習形意拳都要從劈拳開始練習。這是因為按照陰陽五行原理,劈拳潤肺,只有通過練習劈拳,才能先把肺葉打開,才不會「炸肺」。
  • 薛顛的雞形燕形
    所以唐尚二師講,練拳要找來龍去脈,要練精細拳。  說燕形匪疑所思,因為形意拳是儘量不起腳,足打與頭打一樣,是含著的,腳上有足打之意,轉在拳頭上打出來,也是一樣的。所謂「去意好似捲地風",捲地風是吸著地轉,形意拳腳下要有吸力,一出就踩,吸著地動腳。而燕形是兩腳都騰空,所以別人就說﹕「哎呀,你們形意拳還有這東西!
  • 薛顛的實戰功夫如何?曾獲尚雲祥如此盛讚,身法之快可見一斑
    當時傅劍秋直言指出了他武藝上的不足之處,而薛顛卻表示不服,並要求與傅劍秋一較高下。據說,薛顛這次在外學藝的過程長達10年之久。幸好李存義先生的大弟子尚雲祥及時出面調停製止,這才阻止此次形意門中的一場大戰,而薛顛也就此開始接掌了天津國術會。其次,從薛顛的實戰案例來看。縱覽李存義先生形意拳門下的眾多弟子,薛顛的功夫確實是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在身法這一塊,薛顛更是極為厲害(其身法之快猶如鬼魅)。
  • 形意拳巨擘:宋鐵麟先生80歲拳照,透露出來的玄機
    但是,我們看以下的幾個照片,一是宋鐵麟老先生80歲的拳照,他的身體微微前傾。在宋老先生這個年紀,表現出來的絕對都是真傳秘傳。二是孫祿堂先生。在劈拳回身的時候,身體也是略微前傾。第三是傅劍秋的高徒陳賀海拳照,也是微微前傾。還有提過很多次的,孫祿堂與兒子孫存周先生推手的照片,孫祿堂全程是立身中正,孫存周先生確是微微前傾的。
  • 形意拳步法揭秘(上)
    轉折方是文章正道,如蘇東坡的《留侯論》,金聖歎對之評價——此文得意在「且其意不在書」一句起,掀翻盡變,如廣陵秋濤之排空而起也。一句轉折,而成千古名文。唐維祿基本是文盲,穿著是老農民,但唐師上得了場面,國術館有矛盾了,薛顛自己是館長,不好處理,要請唐師來。這個老農民就展示出古代丞相般的威嚴高貴,三言兩語把情理說通了,人人都要服他。唐傳形意的步法天下一絕,唐維綠的高貴之氣從哪來的?
  • 民國著名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略傳及珍貴照片集錦!
    ,從未間斷,至二十一歲時,與形意門周明泰之弟子,李志和者較量,公為之所敗,於是始知形意拳術,奧妙深淵,遂決意立志投入形意門。      民國三年,政府命陸軍部設立陸軍武技術教練所一處,地址在西城受壁胡同,該所學員,皆由全國陸軍之官佐選送者,肄業年限為年半,當成立時,特聘公充形意拳術教官,在所三年,兩期畢業後,公便於西直門內南小街彌勒院廟內授徒,能深得衣缽者,有劉文治先生,及許笑羽先生。      民國十四年,有天津人王錦文等廿餘人來京,聘公至津後,乃設形意拳術研究社,後更名為振華武術社。
  • 形意拳由武入道
    九要,來自於形意拳,第一要點,是脊背相弓。脊椎是一張大弓,發力奧妙盡在其中。 脊背相弓,是擊人的妙法,也是修道的秘訣。脊背形成拉弓射箭之勢,便可打通督脈,讓「動物」由尾椎上升入腦,完成練精化氣。道家的靜坐,有時要激烈調動脊背,也是為了動物上升。 練拳初始,便含著道功。骨梢:齒為骨梢,有用在骨,切齒則發,威猛如虎。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後來,王慶民出來澄清,他不是業餘搏擊運動員,而是業餘形意拳愛好者。馬保國創立的渾圓國術館馬保國是形意大師尚濟高徒,既練了形意拳也練了太極拳,還練了馬家氣功。對付形意套路黨馬保國綽綽有餘!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
  • 形意拳比太極拳厲害,門徒沒有太極拳多,不會收徒弟!
    太極拳是知名度最高的內家拳,知名度高不一定就厲害,反正現在的太極高手就是不出山,無論對手怎麼在門口叫囂都置之不理,大不了派個散打徒弟出去應付應付。「我是太極大師王佔海的徒弟,我接受你的挑戰!」,說完之後這位年輕人擺出一個漂亮美觀大氣的太極造型。
  • 同樣是內家拳,為何太極比形意受歡迎?
    現在形意拳練習者甚少,完全不及太極拳這麼熱鬧。形意拳沒有太極拳那麼花哨漂亮,不容易招收徒弟。再者,形意拳拳師有尚雲祥、郭雲深、孫祿堂、薛顛等等很多,他們並沒有像太極拳那樣搞出個陳氏太極、楊氏太極等分支出來,也沒有像陳家溝那樣把某個故居當成形意拳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