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巨擘:宋鐵麟先生80歲拳照,透露出來的玄機

2020-12-09 騰訊網

很多朋友都知道立身中正,並且把它作為在練拳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原則來進行指導練功。

仿佛只要不立身中正,就是犯了天大的錯誤一樣。但是,我們看以下的幾個照片,一是宋鐵麟老先生80歲的拳照,他的身體微微前傾。在宋老先生這個年紀,表現出來的絕對都是真傳秘傳。

二是孫祿堂先生。

在劈拳回身的時候,身體也是略微前傾。

第三是傅劍秋的高徒陳賀海拳照,也是微微前傾。

還有提過很多次的,孫祿堂與兒子孫存周先生推手的照片,孫祿堂全程是立身中正,孫存周先生確是微微前傾的。還有在網上評論的薛顛先生的拳法,也是身體微微前傾的。

貌似他們的一些概念與我們現代人理解的立身中正並不相同。

如果說前面這邊老前輩太早的話,我們可以反思近代的。有一位著名的形意拳大家盧宗仁老先生,在盧式結構的練拳方法中,

無論是劈崩鑽炮橫身體都會出現前俯以及摺疊。

因此大家如何思考其中的立身中正的原則呢?

立身中正其實不是直挺挺的,很多朋友錯誤的理解立身中正的原則。

假如從太陽穴到湧泉穴畫一條黃色直線,大部分人的身體全在這條直線上。與人對抗推手,對方一定會沿著紅色箭頭,給我們施加前後方向的力,這個力量完全垂直於我們身體的黃色直線,沒有任何緩衝。手臂一受力,立刻會到腳底,重心不穩導致推手失敗,這種立身中正是錯誤的。

形意拳大師薛顛前輩,形象的在其拳譜中稱這種姿勢叫做:身如杆立易跌扑!即是身體直挺挺的,跟杆子一樣,容易被摔倒。

身如杆立是不對的動作表現,長期這樣不符合拳理的練下去,容易造成膝蓋的損傷。如果您練功身體是直挺挺的一條直線,上半身的體重肯定會沿著直線落到膝蓋上,短期站還沒事,越下功夫,越認真訓練的朋友,受傷越重。

正確的動作無論對於骨骼傷痛,還是內裡慢性病,精神疾病都有很好的康養作用,前提是動作姿勢得對,武術的師資很重要,不要以為隨便找個人就可以學,正確的動作非常關鍵。

正確的動作怎麼做呢?其中的奧秘就在胸背圓上,歡迎大家關注,了解正式教學。

當你混元樁有這樣的習慣,站三體式也會形成錯誤的習慣。上身直挺挺的如同一根棍子,對抗的時候對手總會向前衝擊我們,這個力量會沿著黃色箭頭。所有力量都作用到我們身體的直線,立刻站立不穩。多少年的努力都白費,這都是錯誤的練法,錯誤的理解立身中正,從原理來分析,就是站再久,也不可能出功夫。

什麼是真正的立身中正?我們看看孫祿堂大師與孫存周先生推手的一組照片。

(圖3)

孫祿堂先生幾乎訓練過程中,全程立身中正,而孫存周先生為了把勁力施加到父親身上,多次出現前俯狀態,這與我們理解的立身中正不一樣。

需要知道那年代拍照片不容易。如果孫存周先生動作不對,父親孫祿堂一定給他糾正過來,然後拍攝。現代人練習內家拳,最喜歡上身直挺挺,學武術學的就是古人傳下來的學問。跟古人拳照對應不上,一定是我們錯了。

我們很喜歡幹一件很難的事,想練成孫祿堂先生的立身中正,但不願意走他兒子前俯後仰的道路。

這句話我真的想重複三遍,辛苦大家認真理解。

我們妄圖省去孫存周先生,三四十年的前俯後仰訓練,一步登天到達孫祿堂先生,立身中正的境界。

至少如上圖中,孫存周先生貌似30歲左右,還沒有達到立身中正的水平,現代人憑什麼上來就立身中正呢?

只有在大量的訓練之下才會養成立身中正,同理的宋鐵麟老先生80多歲了還擺一個前傾的姿勢,這不是說他的動作不對,而是他通過自己的身體警醒後人那麼僅僅中正是不夠的。

《太極拳論》講:俯之彌深,仰之彌高,證明太極拳中有俯仰。

孫祿堂《形意拳學》言:「至極高、極俯、極矮、極仰之形式,亦總不離三體式單重之中心」,證明形意拳中有俯仰。

傳統武術都講丹田發力,沒有前俯後仰,怎麼把丹田運動起來產生勢能,達到氣易鼓蕩的效果?直挺挺的打拳,被我的形意拳師父韓瑜先生稱之為「殭屍拳」,著實所言不虛。

立身中正是結果:前輩們按照拳譜要求,前俯後仰數十年,逐漸微調到外形看不出移動,就能夠克制對方的勁力,最終達到立身中正。功夫是練出來的,不犯錯就想對,可能嗎?

愛迪生如果不測試1600種材料,很難發明電燈,上來就想立身中正,就相當於愛迪生不做實驗,直接選中材料造出電燈,成材率太低。

相關焦點

  • 宋寶貴:神技雄天下 氣節壯河山——記形意拳大師宋鐵麟先生
    鐵麟公自幼承家傳,五歲起練武,崩峰發勁虎虎生風。六歲那年,得師爺李能然指點樁功及崩拳。當時,李公年逾八旬,二目炯炯、白髯飄動,仍具武尊之雄風。李在宋家住多日方離,臨別時對宋世德言:「讓他練吧,是好苗子!」鐵麟公七歲時,隨父遷至山西大谷縣城定居,除練形意拳外.兼習長拳和輕功。
  • 84歲仍爆發力驚人,一拳將人擊出丈外
    據說宋世德先生在挾技遊歷的過程中,曾一路東行至高麗(也就是現在的朝鮮)地界,同時向西則更是抵達了俄羅斯地區。總而言之,反正他這一走就是數年毫無消息。因此宋鐵麟便正式拜入了大伯宋世榮先生門下,並開始潛心修習形意拳功夫。就這樣宋鐵麟在歷經數年不計寒暑地苦練之後,早在14歲的年紀便已經將形意諸法練得頗為精通。
  • 形意拳傳人郭志東先生演練的散手連拳
    由於從小體弱多病,13歲時,經二爺爺介紹拜豐鎮著名武術家馬德山先生為師,學習彈腿,長花拳類武術傳統套路及各種器械和形意拳,尤其擅長形意拳。跟隨馬德山先生習武十年,在馬德山先生的悉心傳授下,加之自己刻苦學習,認真練功,深得「形意拳」精髓,成為「河北形意拳"第六代傳人。後期又師承一代太極宗師、中國武學泰鬥馮志強老先生修煉心意混元太極,是馮志強先生的得意弟子、高徒和重要傳人,是真正實戰派的太極通家。
  • 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區別何在?
    看看心意拳譜的交手法就能感覺到一股霸氣撲面而來,幾乎都是一個照面解決對手的思路。而形意拳雖然沿用心意譜,但是實際思想要相對「軟」一點,就是更多考慮一個照面解決不了對手怎麼辦?特別是京津地區的形意,普遍受八卦掌的影響,一方面要考慮對方會不會採取走轉遊鬥的戰術,一方面也借鑑這種戰術,看看自己能不能贏的更省事。甚至還有些太極的技術因素在裡面。
  • 【武學文庫】神技雄天下氣節壯河山——我所知道的形意大師宋鐵麟
    時年四十五歲的鐵麟公在武界久有「宋老鐵能提氣騰空,會牆上掛畫」等神傳。在武界多次盛情相邀下,他參加了這一全省武賽。比賽在山西大學體育場進行,山西人最看重的是形意拳(當地人稱心意拳)。形意名家董秀升、吳立孝、張永義、穆修易等所練的形意精功、布學寬大師的虎撲、蛇形,博得贊呼四起,掌聲雷鳴。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民國期間最喜歡的形意拳照
    民國是形意拳的巔峰時代期間出了很多形意拳的好書好教材 那麼在萬花叢中只取一朵呢?》這本書中展示的拳照最為經典 武術和上學是一個道理一個年級有一個年級的課本 假如你學形意拳這是一本能伴隨你一生的書! 練拳寫字要守規矩懂了規矩才能破規矩 薛顛大師的拳照是這句話的典範
  • 龐超老師喜歡的形意拳三體式2:靳雲亭與褚桂亭前輩
    龐超老師喜歡的形意拳三體式2:靳雲亭與褚桂亭前輩
  • 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的
    得師中華武士會創辦人李存義先生,並深得郭雲深先生的厚愛。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限於篇幅,僅擇先生晚年所教的一些既平凡又有特色的技法來談談,或許有益於同好。
  • 緬懷形意拳大師李文彬先生往事
    在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著名形意拳大師李文彬先生誕辰九十周年、逝世十周年之際,略揀先生與武術有關的一二事撰文,以俧緬懷。       陝西著名武術家張桐感慨地說:「這趟劍是形意的寶貝!」上海武術名家蔡龍雲也感嘆地說「形意拳練得真神 !」。雲南武術名家沙國政先生為當代形意名家,擅長形意拳、八卦掌等。
  • 郭雲深先生論形意拳
    第一則郭雲深先生雲:形意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種練法。
  • 南京著名武術大師張金生先生之太極拳形意拳
    先生卒於2004年4月30日,享年86歲。張金生先生與武術結緣始於1950年,恰逢形意拳大師、全國武林五壽星之一的時佩文(原名時蘊章)先生和少林拳名師馬明鑫先生在位於南京市府西街的城隍廟教授拳術。張金生先生摯友餘金根患肺疾已深,吐血逾升,醫生宣告不治。有人建議除日常休養外,可習拳健身。餘金根得知時佩文先生在城隍廟教拳後即前往拜師,練習形意拳半年有餘,精神漸增。
  • 首屆形意拳網絡大賽通知
    形意拳國際大聯盟以弘揚形意拳為己任,通過品牌授權,拓寬發展渠道,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平臺,為形意拳傳承人及愛好者提供更便捷的武術交流學習機會,展現形意拳傳承人的精神風貌和浩然正氣,發展壯大形意拳隊伍,弘揚形意拳文化。
  • 形意大成拳分力奧秘:孫祿堂彎弓射虎拳照解析
    形意大成拳分力奧秘:孫祿堂彎弓射虎拳照解析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實戰性武術-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據傳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神與氣合,氣與意合,意與力合,肩與肘合,胯與膝合,手與足合。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與晉商
    十六歲投太谷巨賈武柏年家做車夫,主僕關係甚好。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後投師武鴻圃、王長樂學習少林拳。鹹豐六年由武柏年推薦,紳士巨賈孟綍如介紹,拜師於李老農學習形意拳。因神拳李保鏢經常外出,推薦於祁縣師戴文雄(二閭)那裡繼續深造。車二艱苦求藝, 奔波祁縣、太谷之間十來年,深深感動了戴文雄,將其家傳《心意六合拳》孤本贈於車毅齋。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尚雲祥的形意拳
    得師中華武士會創辦人李存義先生,並深得郭雲深先生的厚愛。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限於篇幅,僅擇先生晚年所教的一些既平凡又有特色的技法來談談,或許有益於同好。
  • 民國形意拳家劉殿琛先生論形意拳,形意愛好者必看!
    劉殿琛先生三體式照總論者,形意各項技術之總根底也。夫戰爭之道往往以白刃相加,只手抗敵為最後之勝利。惟內家拳法,純本於先天,按陰陽、五行、六合、七疾、八要諸法以成其技,此則總根底,不能不先為培植也。夫人非氣血不生,氣血充足則精神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