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 帶富一方

2020-12-11 廣西日報

鹿寨縣平山鎮種植的紅薯種類多,產品遠銷東北、江浙、華南地區一帶,今年全鎮種植3800多畝,預計產量達570萬公斤,總收入達910多萬元。僅該鎮青山村,就帶動20多戶貧困戶種植紅薯脫貧致富;在中渡鎮石墨村坡村屯,村民羅宏忠去年與其他4名村民成立水產養殖合作社,每人投入5萬元養殖田螺,當年收回本錢,如今發展成為460多畝養殖規模,帶動附近鄉鎮及鄰村擴大田螺產業,為當地村民帶來就業和創收;在中渡鎮祥和鄉韻景區,當地村民連片種植菊花、水果西紅柿,形成大產業,既遠銷外地又供遊客採摘,帶動農戶增收;位於江口鄉江口村的隆盛醃製廠,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使10多個村800多村民直接受益。

據介紹,鹿寨縣不斷探索產業模式,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扶貧發展勢頭良好。如今,該縣共建成並獲認定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及村級示範點91個,實現每個鄉鎮都有一個以上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助群眾增收致富。

遊客採摘水果西紅柿。

平山鎮青山村村民正忙著收穫紅薯。

在中渡鎮祥和鄉韻景區,當地村民正在收菊花。

相關焦點

  • 河南上蔡:發展產業助貧 帶富一方百姓
    上蔡縣「狀元紅」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王佩攝「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汙染,可以直接吃。」「培育一個龍頭、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按照此思路,近年來,上蔡縣不斷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狀元紅示範園,主要通過『五金』產業扶貧模式助脫貧,即土地流轉有租金、園區務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效益分成有獎金、貸款入股有股金。」
  • 馬鈴鄉:特色種植帶富一方鄉親
    近年來,花溪區以「一鄉一特」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加快推進產業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全區以高坡鄉五寨村的辣椒種植,以及馬鈴、青巖、燕樓等鄉鎮的豇豆種植、黔陶鄉的香蔥種植等產業為核心示範,完成蔬菜種植面積6.4萬畝;以久安鄉櫻桃種植、黔陶鄉梨、李、桃等種植為核心示範,完成精品水果種植面積1600畝;以高坡鄉的白芨種植、馬鈴鄉的太子參種植為核心示範,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500畝……(圖為馬鈴村白沙井組村民採摘豇豆。)
  • 浪平鎮:支部引領打頭陣產業帶富一方人
    浪平鎮:支部引領打頭陣產業帶富一方人 www.gxbszx.gov.cn  2020-10-14 09:11  閱讀:7163次  作者:劉應標 陳長清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一枚商標帶旺一方產業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提高農副產品的競爭力,北海市在全國首創商標品牌「一村一品」全覆蓋產業幫扶,全市市場監管系統34個黨支部開展「機關支部進鄉村 商標標準品牌行」產業扶貧行動,對79個昔日貧困村的394個產業實施商標品牌培育工作,使一枚商標帶旺一方產業。截至目前,幫扶的79個村新註冊商標119件,註冊類別總量142件,有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 「暖新聞·江西2020」江西峽江:特色種養富一方百姓
    央廣網峽江12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金蘭 鄒穎毓)正值當下,走進江西省峽江縣桐林鄉石壠自然村的山坳裡,一座座大棚錯落有致,「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助力精準扶貧」十六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桐林鄉福順食用菌種植基地進入了繁忙的採摘季,當地村民在大棚裡忙著採摘天麻、香菇。
  • 丹寨:「三帶」模式助推產業興鄉村美民眾富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萬達小鎮旅遊大巴一輛輛紛至沓來,林下種植基地一簇簇藥篼茁壯成長,大山叢林深處一群群蜜蜂嗡嗡搬運花蜜,壩區產業基地一根根小瓜藤結出了「致富果」……這是丹寨縣強化黨建引領產業興鄉村美民眾富的生動寫照。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民眾富。
  • 百花齊放,帶富瀏陽花農——瀏陽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觀察系列報導之二
    庭院經濟帶富村民柏加花木銷售綜合收入突破40億元花卉苗木產業兼具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多種功能,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廣,既可讓百姓致富、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又可美化環境、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成為瀏陽林業的主導產業之一。渡頭村村民付幹芝是柏加鎮第一批「吃螃蟹」的花農之一。從1982年開始,付幹芝的發家史就是一部種樹史。38年來,付幹芝扦插的第一棵羅漢松如今已亭亭如蓋,他也從青年小夥邁入花甲之年。
  • 興建一項產業 富裕一方百姓
    發展食用菌產業,是貝子府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敖漢旗委、旗政府關於打造百億元食用菌產業、加快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三產融合項目的安排部署,結合全鎮盛產野山菌的自然實際,立足於加快脫貧攻堅、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以打造野山菌特色小鎮、林業特色小鎮為抓手,依託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強力推進的富民項目。
  • 鮮花產業富了新莊村
    短短幾年,常萬傑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他感慨:「產業扶對頭,脫貧有奔頭,咱真是趕上了好政策。」在新莊村,越來越多的村民發展起鮮花產業,130棟苗木大棚,400多畝精品花卉,讓這個小村實現脫貧、奔向小康。
  • 陝西安康:富硒產業 富了百姓
    陝西安康——富硒產業 富了百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本報記者 龔仕建 周舒藝 馬 原 原韜雄《 人民日報 》(近年來,安康圍繞富硒茶、水、魔芋、漁業、核桃等富硒產業,全力打響「富硒牌」。富硒產業,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外面市場需求量很大,恰好咱們這裡適合種魔芋,而且富硒也是個特色。」嵐皋縣藺河鎮蔣家關村村民湯守清自2017年試種魔芋以來,收入年年提高,眼下已擁有50多畝魔芋地,去年收入超過10萬元。
  • 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打造產業聯盟,帶富一方鄉親
    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在直播間銷售農產品打造產業聯盟,推動扶貧產品集中銷售2018年以來,著眼為駐村第一書記發揮作用搭建平臺載體,破解貧困村有資源沒產業、有產品沒品牌、有品牌沒市場等問題,省委組織部在全省組織開展「第一書記代言」活動,為我省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 阿里巴巴涼山天貓特色產業帶招商對接座談會在昌召開
    阿里巴巴涼山天貓特色產業帶招商對接座談會在昌召開 2020-09-26 10: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南方產業智庫產品發布周啟動!首發廣東特色產業帶創新報告
    自12月14日起,將進入南方產業智庫一年一度的產品發布季,「國潮粵造——廣東特色產業帶創新報告」「2020宜居大灣區發展報告」……新鮮熱辣的智庫產品將在一周內陸續登場,敬請垂注!  2020南方產業智庫產品發布周(12月14日-18日)  ①國潮粵造—廣東特色產業帶創新報告
  • 美鄉村 旺產業 富百姓 解鎖鄉村振興的「宜昌密碼」
    面對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擁有亞洲第二大磷礦儲量的樟村坪鎮畫風變了:從賣礦石到「賣」房子,發展避暑康養、鄉村休閒旅遊。樟村坪鎮的「畫風」轉變是宜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例證。宜昌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柑橘產量全國地市州最高,茶葉綜合效益位於全省前列,高山蔬菜全國知名。但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經營粗放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 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引進一隻蘆花雞 帶富一方老百姓-今日重慶-華龍網
    兩年多來,梧桐村實施蘆花雞生態養殖扶貧產業項目,引進蘆花雞保種場西南基地,帶動龍駒鎮生態散養10萬隻蘆花雞,並形成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在偏僻的山溝裡打造年產值上億元的扶貧產業。「引進一隻蘆花雞,帶富一方老百姓。」5月6日,龍駒鎮黨委書記張鳳政介紹,蘆花雞項目培植起扶貧產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 ...然後中國傳統文化又比較看重這個,要是一方窮一方富肯定就不...
    我覺得還是計劃生育的問題吧,再加上江浙一帶都比較有錢,然後中國傳統文化又比較看重這個,要是一方窮一方富肯定就不這樣了啊
  • 永安槐南:一塊石頭撬動一方產業
    項目帶起來石灰石是水泥企業的「米」。槐南鎮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讓金牛水泥這個「巧婦」可以大展身手。去年,除了在國家稅費改革以及政府為新落地企業設立的惠企政策抵扣相關稅收外,金牛水泥公司只用半年時間就為當地政府完成了100多萬元的稅收。牽住項目的牛鼻子。
  • 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沅陵縣盤古鄉發展產業助民增收紀實
    近年來,該鄉在脫貧攻堅戰中,著力產業先行,為貧困戶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如今,透過一個個頗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項目,盤古正用特色產業託舉群眾的小康夢。產業先行 群眾心安小澎村系沅陵縣五強溪庫區移民大村和懷化市深度貧困村。
  • 綠了山林富了農家 鹿鳴山核桃產業築牢綠色發展之路
    並不滿足山核桃單一產業發展的鹿鳴鄉,這些年來緊扣生態主題,大力發展各種特色產業,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以「兩業有保障」為工作重點,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群眾發展青花椒、柑橘、美國山核桃、生豬養殖等特色種養產業,成功走出「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新路子,實現發展產業脫貧的目標。
  • 刺梨丨山中野果「蝶變」 特色產業富民——貴州大規模種植刺梨助力生態美百姓富
    ↑貴州省盤州市宏財盤江天富萬畝刺梨基地。新華社記者 李凡攝每年4月到6月,貴州山區刺梨花盛開,景色迷人。他發現家鄉常年氣候溫和,山裡遍布野生刺梨,一定適合規模化發展刺梨產業。他的想法得到幹部群眾認可。在政府部門支持下,他領辦專業合作社,建立刺梨種植產業園區,種育結合,既賣果又賣苗,產業逐步覆蓋8個村3000多戶9000多人,其中420多戶840多貧困人口從中受益。長地村村民封正宇一家4口人長期以種植玉米維持生計,脫貧增收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