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鄉:特色種植帶富一方鄉親

2021-02-17 浪漫花溪高原明珠

      近年來,花溪區以「一鄉一特」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加快推進產業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全區以高坡鄉五寨村的辣椒種植,以及馬鈴、青巖、燕樓等鄉鎮的豇豆種植、黔陶鄉的香蔥種植等產業為核心示範,完成蔬菜種植面積6.4萬畝;以久安鄉櫻桃種植、黔陶鄉梨、李、桃等種植為核心示範,完成精品水果種植面積1600畝;以高坡鄉的白芨種植、馬鈴鄉的太子參種植為核心示範,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500畝……

(圖為馬鈴村白沙井組村民採摘豇豆。)

        今年,花溪區還將按「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早一點現代化」的要求,結合文化旅遊創新區和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發展定位,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體驗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以區域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我家今年種了4畝豇豆,再等兩個月就可陸續上市了。按每畝地保底可收4500斤豇豆計算,4畝地至少有3萬多塊錢的收入,這可比我進城務工強得多嘍!」時下,正值給豇豆搭架子的時節,在馬鈴鄉谷中村,村民們正三五成群地在田裡忙碌著。其中正在自家豇豆田裡忙著搭豆架的村民周喬林如是說。

       今年37歲的周喬林是谷中村的低收入困難戶,家裡老老小小共有7口。「在回鄉種植豇豆之前,我一直在城裡的一些工地打零工,每個月也就兩千來塊錢的收入。現在,眼看著豇豆就要上市了,如果按目前市場價每斤1.6元來計算,一畝就能收入6000多塊錢,再加上套種黃瓜,每畝按1萬斤計算,收入也在萬元以上……」周喬林樂呵呵地算起帳來,「往年,我家的主要收入就靠種點傳統的水稻和玉米,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也沒有幾個錢。現在不同了,種上豇豆、黃瓜和棒豆,同樣一塊地,收入可比原來翻了數倍。」

       和周喬林一樣,馬鈴鄉馬鈴村白沙井組昔日的貧困戶楊文珍也是通過蔬菜種植脫貧致富的。「我從2009年開始種了三畝豇豆以後,家裡的經濟條件就發生了大變化。光去年一年,我家就賺了兩萬多塊錢。我兄弟家種得多,加上養豬收入達到了六萬多塊錢呢。」

        「我們鄉有2400餘戶,目前種植豇豆、黃瓜、棒豆的有600多戶。全鄉種植蔬菜,是從2008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資100萬元開始起步的,以後區扶貧辦逐年不同程度地加以扶持。發展到現在,每年兩季下來,農戶僅靠蔬菜種植年收入最高可達6、7萬元,最少也有3萬元左右。比起過去種傳統農作物每戶收入不到1000塊錢,那簡直就是一個天嘞一個地。」馬鈴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姚昌學說,馬鈴鄉的豇豆、棒豆、黃瓜等蔬菜種植面積目前已達8000餘畝,「2014年初,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227戶588人,到2015年底,除民政兜底保障對象外,所有貧困戶通過種植豇豆已脫貧。」

        近年來,馬鈴鄉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採取「認門結親」的方式開展幫扶,黨員幹部紛紛到基層對低收入戶進行「面對面」幫扶,掌握低收入戶基本情況,並針對每家每戶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實行「一村一法、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通過村幹部帶頭開展「菜——稻——菜」模式的蔬菜種植,讓許多原來持觀望態度的貧困戶紛紛轉變了思想,開始翻地、覆膜、播種……

        豇豆種植給馬鈴鄉村民帶來的可喜變化,只是花溪區推進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2016年,花溪區精準識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300元以下的建檔立卡低收入困難戶2435戶5165人,通過幹部結對、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救助、危房改造等工作措施,建檔立卡低收入困難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4300元,已完成階段性扶貧工作目標。2017年,按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4800元的現行市級扶貧標準,花溪區目前已識別低收入困難戶2316戶4890人。

        今年,花溪區將按「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早一點現代化」的要求,結合文化旅遊創新區和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發展定位,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體驗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重點在全區9個鄉(鎮)和8個農村社區,採取以村帶鄉的方式,實現低收入困難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4800元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南丹苞谷李帶富一方鄉親
    原標題:南丹苞谷李帶富一方鄉親  「我們村的苞谷李銷售非常火爆,一上市就被外地客商搶購一空,全部發往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大市場,批發價每公斤20元以上,苞谷李果是村民的致富果。」5月31日,南丹縣羅富鎮巴良村黨支部書記石輝權說。
  • 特色產業 帶富一方
    鹿寨縣平山鎮種植的紅薯種類多,產品遠銷東北、江浙、華南地區一帶,今年全鎮種植3800多畝,預計產量達570萬公斤,總收入達910多萬元。僅該鎮青山村,就帶動20多戶貧困戶種植紅薯脫貧致富;在中渡鎮石墨村坡村屯,村民羅宏忠去年與其他4名村民成立水產養殖合作社,每人投入5萬元養殖田螺,當年收回本錢,如今發展成為460多畝養殖規模,帶動附近鄉鎮及鄰村擴大田螺產業,為當地村民帶來就業和創收;在中渡鎮祥和鄉韻景區,當地村民連片種植菊花、水果西紅柿,形成大產業,既遠銷外地又供遊客採摘,帶動農戶增收;位於江口鄉江口村的隆盛醃製廠,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
  • 男子返鄉讓玉米地變「菜籃子」 年過六旬帶富50餘名鄉親
    9年前,該村村民李保民回到家鄉,帶領世代種玉米的村民們種植蔬菜,如今,玉米地變成「菜籃子」,年過六旬的他已帶富50餘名鄉親。 楊建偉 攝中新網長治4月21日電 (李庭耀)21日,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西蓮村金土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在採摘西紅柿,不到早上八點,這些菜就會被送到城裡的十幾家大小超市。9年前,該村村民李保民回到家鄉,帶領世代種玉米的村民們種植蔬菜,如今,玉米地變成「菜籃子」,年過六旬的他已帶富50餘名鄉親。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帶領鄉親一起富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人物檔案劉準,省人大代表,衡陽縣梅花村黨總支書記,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杞縣有個「玫瑰谷」,醉遊人 富鄉親
    依託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村企聯建模式,段崗強成立了開封市首個村企聯合黨支部,屯莊村也被定為河南省集體經濟試點村,他創建的工業園被評為開封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形成了「一園六區多點」的發展格局,融入了食品、彩印、門業、服飾、種植、電子商務等9家企業,其中「扶貧車間」8個,吸納了56名貧困群眾就業。浪漫玫瑰醉遊人,花瓣片片富鄉親。
  • 小夥回鄉種植蓮藕 助力鄉親脫貧
    記者 陳昂 通訊員 單永才在固鎮縣連城鎮禹廟村,提到80後小夥張公偉的名字,鄉親們都豎起大拇指,他為了家鄉父老脫貧致富放棄外地高薪收入,回到老家返鄉創業,和鄉親一起種植蓮藕,並註冊當地品牌,流轉了28戶貧困戶的土地,嘗試在藕田中進行螃蟹、龍蝦養殖,進行藕、漁綜合種養。
  • 把新鮮做到極致 用果實帶富群眾
    「守好生態底線,將新鮮做到極致,把特色做到精緻。」作為貴州省勞動模範的獲得者,張元興表示,他會堅守初衷,一如既往地分享技術,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帶動更多鄉親通過種植水果走上致富道路。 「讓果香飄得更遠,用果實帶富群眾。」這是張元興從小的夢想,也是他畢生的追求。
  • 「暖新聞·江西2020」江西峽江:特色種養富一方百姓
    央廣網峽江12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金蘭 鄒穎毓)正值當下,走進江西省峽江縣桐林鄉石壠自然村的山坳裡,一座座大棚錯落有致,「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助力精準扶貧」十六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桐林鄉福順食用菌種植基地進入了繁忙的採摘季,當地村民在大棚裡忙著採摘天麻、香菇。
  • 全國勞模劉仙會:為家鄉更美,鄉親們更富做出更大貢獻
    在劉仙會的辛勤努力下,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和探索,她成立了武功縣后稷新田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大棚蔬菜種植也贏得了開門紅,頭一年就獲得利潤30多萬元。嘗到了甜頭的劉仙會更有信心了,她立志要把大棚蔬菜做大做好做強。於是又擴大生產規模,流轉鄉親們閒置或撂荒的土地,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
  • 馬鈴鄉召開第十一屆四次黨代會
    凝聚發展共識     落實「六個聚焦」努力開創馬鈴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2月29日,馬鈴鄉在鄉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十一屆四次黨代會,會議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班士秀主持,區委黨建指導員李新華到會指導。會上,馬鈴鄉黨委書記劉明福以《凝聚思想共識 團結各方力量 努力開創馬鈴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為題,代表馬鈴鄉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韓山國向大會作了2015年紀委工作報告;書面審議了上一年度代表意見辦理情況報告、上一年度黨費收繳使用情況報告、《中共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委員會關於馬鈴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的建議》(討論稿)。
  • 高永紅小康路上不忘鄉親
    從2006年初建玉米加工廠,到2009年註冊「霽朗」商標,再到2011年成立甘南縣霽朗米業有限公司,直到現在把公司發展成一家集種植、收購、烘乾、存儲、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型企業,十餘年間,高永紅經過不懈奮鬥,從一名家庭婦女蛻變成為一方致富能手,並在群眾中樹立起一面脫貧致富的大旗,帶領鄉親們共同奔向小康的道路。
  • 千畝板藍根喜迎豐收 特色種植富農家
    商丘新聞網訊 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近年來,睢陽區高辛鎮結合實際,緊緊圍繞農民增收,以產業扶貧為契機,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業。眼下,高辛鎮的六千多畝板藍根也迎來了豐收季。   在鬥趙莊村村民朱萬裡的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裡,五百多畝的板藍根長勢喜人。連日來,在機械化協助下,40多名村民正冒著嚴寒挖根割葉,一派冬閒人不閒的忙碌景象。
  • 加強檢群血肉聯繫,花溪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颯赴馬鈴鄉開展...
    馬鈴鄉谷中壩區蔬菜基地張颯檢察長首先來到馬鈴鄉谷中壩區蔬菜基地,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傳「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傾聽群眾心聲,了解蔬菜基地運營情況和企業訴求,鼓勵企業做好群眾工作、打造「一園一品」,主動參與到平安花溪的建設中來,共同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 河南上蔡:發展產業助貧 帶富一方百姓
    上蔡縣「狀元紅」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王佩攝「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汙染,可以直接吃。」「培育一個龍頭、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按照此思路,近年來,上蔡縣不斷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狀元紅示範園,主要通過『五金』產業扶貧模式助脫貧,即土地流轉有租金、園區務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效益分成有獎金、貸款入股有股金。」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05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全國勞動模範、唐山豐潤區興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曉東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興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曉東,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齊聚於此,共同接受共和國授予勞動者的最高榮譽。「繼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做好農旅融合文章,讓鄉親們走上富裕的道路!」領完獎站在人民大會堂門前,談起未來打算,梁曉東信心百倍。梁曉東當選全國勞模後工作幹勁更足了!
  • 浪平鎮:支部引領打頭陣產業帶富一方人
    浪平鎮:支部引領打頭陣產業帶富一方人 www.gxbszx.gov.cn  2020-10-14 09:11  閱讀:7163次  作者:劉應標 陳長清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9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瞄準「桂芋2號」新品種,期望帶動一方鄉親致富
    然而,當地鄉親們最關注的,莫過於新一代香芋大品「桂芋2號」的種植基地:連片種植,長勢良好,植株粗壯,葉片濃綠。村民每逢經過此處,都會駐足停留三分。雖然「桂芋2號」長勢雖然很好,但由於對這個香芋新品缺乏深入了解和種植經歷,不少村民都心存疑問,種這個效益好嗎?
  • 「帶動鄉親一起富才算富」——記東鞏鎮亮全兄弟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當時,家人、朋友不理解,他說:「現在香菇品質低、產量低,鄉親們不掙錢,我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菌棒加工廠自己搭,機械自己修,基地自己建,創業初期就帶動40人就業。王祖亮常說:「我一人富不算富,帶動鄉親們一起富才算富。」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群英譜】向佐朋:帶著鄉親們一...
    向佐朋: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從放棄高薪職業到堅持回鄉創業、從莓茶種植戶到農村致富帶頭人,向佐朋在回鄉創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