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武術:刀劍槍棍舞新風

2020-12-26 滄州新聞網

滄州武術:

刀劍槍棍舞新風

本報記者 牛健存 魏志廣 攝影報導

 

1、尚武圖存 捍衛家園

武術又叫功夫,民間稱之為「把式」。源起或流傳於滄州的有八極、劈掛、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53個門類和拳械,佔全國129個武術門派拳種的40%之多。

滄州武術起源於勞動,升華於戰爭,成熟於科考。

追溯滄州武風興盛的起源,應該與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歷史因素和文化的強力推動有關。

「春秋戰國時期,滄州屬齊、燕、趙等國的交界之處,自然也就戰火頻起,百姓常遭塗炭,民生維艱。為了自救圖存,人們掌握攻防格鬥之技。於是,滄州武風漸盛,以至於家家掛刀劍,人人舞棒槍。」

多年來,市武術辦主任的劉永福認真研究和傳播滄州武術。他致力於關注武術教育發展,梳理滄州武術文化特質,構建滄州武術文化話語體系。

劉永福說:「在漢代,滄州武術的盛行已成為朝廷十分頭痛的問題。據《漢書·龔遂傳》記載,漢宣帝委派龔遂出任渤海郡太守。龔遂到任後忠告滄州鄉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疏而導之,順乎民心。」

從軍旅到民間,從市井到鄉村,武術在滄州不斷拓展延伸。經過不斷豐富成熟,滄州武術至清末民初聲名大震。滄州成為欲報效國家的豪俠、高手匯聚之所。

正因此,滄州武術表現出它兼收並蓄、世代相因的風格。這也為滄州武術後來在中華武林的勃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大運河畔 「鏢不喊滄」

如果說戰事錘鍊了百姓意志,催生了滄州武術。那麼,大運河催發了武術在滄州的進一步繁榮。

明清時期,滄州成為畿輔重地,京濟、京大兩大要道貫通南北,再加上大運河的縱穿,使滄州成為武林豪傑薈萃之地。

清道光年間,六合拳傳人李冠銘憑藉高強武功,在大南門外開設成興鏢局,行鏢於大江南北,並多次與各地鏢師較技勝出。一次,一輛鏢車從滄州城經過,保鏢人沒去拜謁武林名家就喊起鏢來。李冠銘騎馬疾馳追過鏢車。經過一座石牌坊時,他手攀坊梁、雙腿夾馬騰空而起,令押鏢人大駭……

這樣的故事在大運河畔傳頌,李冠銘也因而創下「鏢不喊滄」的赫赫威名。萬籟聲先生在《武術匯宗》中曾贊:「實則滄州一帶,最出鏢師,高人盡多也!」

「鏢不喊滄」也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以此來表達對滄州武術界的尊敬。

從那時起,無論是南來北往的鏢車,不管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都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喊鏢號。

劉永福說,雖然江湖深似海,但是滄州武林人士,拿得起,放得下,善待、團結同業者。因此,「鏢不喊滄」不是以武功欺人,而是善意提醒,是講滄州武林技藝高超、武德高尚。同時,成為一種行業範式。

3、忠勇愛國 武風泱泱

浩浩乎渤海,泱泱兮武風。明清時期,滄州有1000多名武術精英通過武科步入仕途,曾湧現出田唆、哈攀龍、哈廷梁、白成龍、李琰、張聯元、郝光甲、徐德麟等8位武狀元,1937名武進士、武舉人。

講求「仁、義、勇、忠、信」是滄州武術文化的靈魂和精髓。尚義任俠、忠勇誠信、好仁不爭、勇於擔當就成了滄州武德文化的核心內容。

細觀滄州武術,一招一式,剛勁威猛,技擊性強,既有大開大闔的勇猛長勢,又有推撥擒拿的絕技巧招。同時,也蘊含著中華文化中的陰陽、內外、剛柔、方圓、天地、義理等。

在滄州大批習武者中,湧現出丁發祥、霍殿閣、王正誼、霍元甲、王子平、佟忠義等高人義士,為御外辱、揚國威、光大中華精神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華武術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傳奇華章……

清末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首創精武會。他在天津比武戰勝俄國大力士,赴上海把囂張一時的英國人奧皮音嚇跑。霍元甲與日本柔道會博弈,使日方慘敗……

「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保護譚嗣同。譚嗣同就義後,王正誼冒死收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王正誼率全體鏢員抗擊鬼子,就義時大呼「大丈夫殉大業無憾也」。王正誼與霍元甲交情深厚。霍元甲半夜隻身趕來,為王五收屍,義感天地。

1928年,西北軍著名愛國將領、滄州武術家張之江在南京創辦中央國術研究館並任館長,邀請52名滄州拳師擔任教官。

抗戰時期,西北軍大刀隊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刀隊所習「破鋒八刀」就是滄州武術家馬鳳圖、馬英圖兄弟,遵照同為滄州人的西北軍愛國將領馮玉祥要求編排的。

馬英圖率領500名大刀隊勇士夜襲日軍特種兵宿營區,用大刀砍掉了3000多個日軍的頭顱,取得了舉世聞名的喜峰口大捷,成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抗戰信心。

4、新的時代 繼往開來

千百年來,滄州武林精英薈萃,豪俠雲集,形成了濃厚的習武、尚武民風。人們能聽到的武術大師,和近代傳說中的人物,多出自滄州,滄州派系的武術代表了中國武術的鼎盛時期。

新中國建立後,滄州武術進入了全面躍升的新階段——從茁壯發展,直至群星燦爛。滄州武術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內容。

王子平、佟忠義、王金聲等曾被選入赴京表演團,在中南海表演,受到很高評價。

多年來,滄州武術界人士編寫的武術專著達百餘種,其中《八極拳》《劈掛拳》被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為規定競賽套路推向全國。有的專著被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滄州武師參加拍攝的影視片和各類拳種的紀錄片百餘部。

滄州還相繼舉辦了各級武術大賽,湧現出一批批國內、國際知名武術冠軍。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為大家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成為武林界以武會友、切磋競技的平臺。

滄州群英武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在16個國家成立分支機構,並相繼開展賽事。在董事長田秀峰的努力下,他們出版了100個拳械的《滄州武術》系列叢書,拍攝武術教學視頻長達6000分鐘。

滄州體校教練時中秀,45年堅守在武術教學一線,她培養出崔文娟、闞文聰等7個女子武術世界冠軍、9個亞洲冠軍。她的學生在全國武術錦標賽、冠軍賽上獲金牌近百枚。

據了解,我市現有八極、六合、群英、盤古、紅升等武術館校57所,拳社、非遺傳習所、培訓機構等100多處,每年向上級專業運動隊和各高校輸送武術人才數百人。

今年,市體育局嘗試了線上武術推廣活動,舉辦了「2020年滄州市武術套路網絡大賽」,並同步啟動了「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滄州站)」。

與此同時,老拳師們也在積極藉助抖音、快手等平臺,擴大非遺武術項目的影響力。

每天清晨,在滄州的街巷、公園、廣場,都有習武者的身影。可見,武術已融入滄州人的生活和血脈中。

劉永福說:「武術靠傳承。我們現在推動武術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軍營。抓武術進學校就是抓武術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抓住了滄州武術未來發展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市千餘所中小學開展了武術進校園活動。新時代,我們圍繞武德高尚、武風端正、武禮周全、武藝精湛四條標準,來培養一代武術新人。」

相關焦點

  • 【滄州回族武術】滄州被稱為武術之鄉、雜技之鄉,自古英雄輩出,武術大師輩出.
    長期以來,中華武林中滄州回族高手眾多,僅《滄州武術志》載有傳略之著名大師就達40餘人,且多為俠肝義膽之士。   辭別軍旅的段部武術教官張寶清;在夭津大舞臺劇院怒打特務軍警,滄州火車站教訓日寇群兵的胡萬通;以教武為名,為回民支隊搜集敵情,親送21名高徒入伍抗日的李樹和;力創運河碼頭船霸群頑,曾任北京公安大隊武術教練的王少已在北京武警部隊多次獲得國家、省級武術比賽金牌、銀牌的張少傑,精於武理,表演器械被錄為省級優秀資料珍存的李志雲、劉書田;藝高徒眾,深受外國人佩服的尹宗請、尹樹青、張少甫等很多出類拔革的武術高手皆為滄州回族
  • 「尚武崇德」——滄州武術名家丁文江先生
    現職務為亞太體育聯合會總會武博聯盟副主席,中華民間傳統武術聯盟副主席兼裁判委員會主任,滄州市武術協會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國•孟村開門八極拳研究會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國•登封少林武術傳承中心副主任,滄州郭長生武學文化研究會顧問,國家級非遺「孟村八極拳」滄州傳習基地法人代表,滄州文江國術社社長、滄州運河武館創始人。
  • 河北滄州:武術之鄉校園「傳薪」
    原標題:河北滄州:武術之鄉校園「傳薪」 11月19日,在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張官屯鄉邱莊子小學,武師鄧之貴(前)演示武術器械。 河北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源起或流傳滄州的拳械門類約50種。
  • 河北滄州:武術之鄉 校園「傳薪」
    河北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源起或流傳滄州的拳械門類約50種。近年來,河北省滄州市體育、教育部門持續推進「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當地眾多中小學將武術列為課程,並聘請武師定期來校指導,積極營造校園武術文化氛圍,弘揚傳統武術文化。
  • 滄州武術大師 8年義務傳授八極拳
    如果不出手亮招,很少有人把他和武術大師聯繫起來。王振聲是滄縣人,出生於1960年。他小時候就愛看武俠小說,12歲的時候,王振聲拜滄州著名拳師趙吉慶為師,先練太祖拳,後學八極拳。趙吉慶是一名客車司機,每天下班回來,不顧疲勞,教王振聲等七八個徒弟學拳,一直到夜深人靜。趙吉慶對徒弟要求很嚴格。一個馬步要蹲半個多小時,直到兩腿發顫。就是這樣,王振生還常常自己加碼。
  • 「滄州—宜蘭」雲端武術交流互動活動圓滿結束
    2020年12月5日,按照「2020河北文化寶島行——冀臺雲端傳統武術交流會」的活動安排,滄州市武術協會在河北省武術協會的指導下,在滄州市委統戰部和滄州市體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於晚上七點,在滄州市志海武術館與臺灣省宜蘭縣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進行武術互動交流活動。
  • 八方雲集「武」動獅城,第十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圓滿落幕
    本報訊 (記者 李聖哲)內容豐富的武術「大餐」,緊張激烈的精彩賽事,別具特色的拳種展演……三天的歡聚寫下了中國武術在獅城的又一筆榮耀與輝煌。22日下午,第十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圓滿完成各項事宜,在滄州國際會展中心完美收官。
  • 載歌載舞傳新風!鼓樓區群眾舞起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實習生 錢程  讓田野成為藝術惠民的沃土,讓群眾擔當文化繁榮的主角,讓隊伍舉起文明新風的旗幟,讓典型吹響鼓樓奮進的號角。
  • 巴西戰舞遇見中國武術!
    作為「開放的傳統遊戲數字圖書館」項目的一部分,紀錄片《巴西戰舞遇見中國武術》於9月17日在北京發布。各自作為本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武術與巴西戰舞都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難題。影片記錄了大師們共同探尋不同武術藝術形式間的區別與相似之處,並在此基礎之上,探討傳統文化如何能在現代社會中發揚,以及如何幫助人們理解自我和與他人溝通。巴西戰舞,又叫卡波耶拉(Capoeira),是一種16世紀時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發展出、介於藝術與武術之間的獨特舞蹈。
  • 有人說中國武術不傳統?雙手刀劍技術是日本刀法,連抗戰大刀也是
    編者按:近年來一股流行批判傳統文化的風氣愈演愈烈,無論是武術、中醫乃至國學,都在被輪流批判,仿佛不批判一下傳統文化就不足以顯示自身學識。最近又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兜售中國傳統武術歷史很短不傳統的論調,甚至開始考證傳統武術技法特別是雙手刀劍是學自外國。那麼我們所知道的傳統武術真的就是源自外國嗎?
  • 南寧孔廟「中華傳統武術」表演,張東武舞團隊大顯身手
    2015年2月22日年初四,中華傳統武術匯演專場在南寧孔廟舉行,廣西張東武舞團隊羊年春節以武會友,傳承武學的真諦,吸引了眾多武術迷和現場觀眾駐足觀看,大呼過癮。此次參加表演的主要演員有張東,楊飛龍,林風升,陳柏伸,黃埔宏,陳俊任等。  來自廣西張東武舞培訓基地的張東出身武術世家,從小就開始和父親學習武術,主要擅長棍棒和拳術。
  • 【群英風採】滄州武師——大六合傳人李俊德
    1960年出生於滄州著名武術世家。自幼隨父滄州大六合門第四代傳人,六合拳、青萍劍大師李志雲學習本門各種拳械套路及對練和技法理論,深得真傳,比較全面系統的掌握繼承了滄州六合門,成為了本門的傳人。歷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滄州市武協委員、滄州市技擊協會常務理事、滄州市回族文化協會武術委員會副主任,穆斯林武館副館長、六合拳研究會副會長,大六合武館館長、國家二級裁判,中國武術五段。
  • 大刀王五,晚清十大高手之一,100多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風
    一些會揮舞幾下拳腳的中老年人,也自詡為「武術大師",把「舞術」當成了「武術」。結果只能貽笑大方,就連業餘的搏擊愛好者都打不過。其實傳統武術並不是如此不堪一擊,只是被這些跳梁小丑玷汙了,以致有些人以為傳武無用。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大刀王五的故事吧,他是一個真正的武術高手!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滄州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在流傳於滄州的五十多個拳種流派中,孟村的八極拳獨樹一幟,享有盛譽。武諺中有「八極加劈掛,神鬼也害怕」的說法,足見八極拳的赫赫威名。吳鍾傳授的功夫後來被命名為八極拳,從此,八極拳就在滄州孟村的吳氏家族中紮下了根。吳連枝就是吳鐘的後代。 出身於武術世家,秉承祖訓,傳承武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吳連枝回憶說,他已經記不清是從幾歲開始練拳的,好像一會走路,就開始學拳。他先是跟著爺爺吳會清練拳,他學會的第一套八極拳老架子就是爺爺教的。爺爺儘管非常疼愛他,可是在練功上對他要求卻很嚴。
  • 滄州:散打館裡訓練忙
    12月7日下午,滄州東體全民健身中心散打館裡,數十名赤膊上陣的功夫少年在散打名宿張洪滄的帶領下,正汗流浹背地苦練搏擊術。滄州是著名的武術之鄉,練習武術講究「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即使自然環境再惡劣,孩子們持之以恆的決心不會動搖。據悉,近期各級各類武術散打比賽將陸續舉辦,孩子們秣馬厲兵迎接即將到來的賽事盛會。
  • 雄安綠博園內,滄州林和滄州城市展園正在加緊建設
    備受關注的雄安綠博園預計在明年7月開園,屆時滄州林和滄州城市展園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將和大家見面。據悉,滄州林已栽種各類苗木兩萬餘株,滄州城市展園武宗堂樁基施工已經完成。滄州城市展園位於滄州林東側,佔地面積12.7畝、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滄州林、滄州城市展園總投資1.15億元。滄州林秉承生態覆綠的基本準則,模擬滄州運河標誌性河彎形態,打造「一河八景」的運河金葉林帶,營造既具有生態涵養功能,又極具地域特色的「運河之林」。
  • 第二屆傳武聯盟大會於國慶期間在滄州南大港舉行
    10月7日至8日,第二屆傳武聯盟大會於在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隆重召開。滄州渤海新區南大港產業園區領導班子成員;中廣聯體宣委秘書長柴華北;梅花樁拳傳承人韓建中;協助偵破湄公河大案的軍事外交官、軍事學教授侯振山;峨眉拳傳承人吳信良;紅拳傳承人邵智勇;心意六合拳傳承人李洳波;武當三豐派第十四代傳承人,武當武術非遺傳承人鍾雲龍道長;少林拳傳承人釋延魯;吉林省武術協會主席徐萬東;海南省武術協會主席劉懷良;江西省武術協會主席熊志柱及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129個拳種的代表人等出席了本屆大會
  • 如果滄州有職業球隊,叫啥名比較拉風?
    如果滄州未來出現一支職業球隊,開頭稱謂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河北」,亦或「滄州」。河北好說,全省文化都可以容納進去,一旦叫做滄州,那麼必須體現出滄州獨有的文化元素。周末閒暇無事,小編也開動腦筋,想了幾個稱謂,大家一起白話白話。雄獅鎮海吼,鐵血滄州魂。這個稱號一直是滄州球迷津津樂道也是支持率比較高的,因為一座鐵獅子,滄州也被稱為「獅城」,獅子威武霸氣,凸顯滄州人的性格。
  • 少林護法釋延覺大罵馬保國:中國武術就是被這種人搞壞的!
    釋延覺曾經在少林寺出家,目前在老家甘肅傳播武術文化並且開館教學。對於馬保國的慘敗,釋延覺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看看這位有著「少林第一護法」之稱的武僧怎麼說。 即使是他的武術套路表演,也足以看出來他的身體協調性和體力都很差,這個其實和馬保國年事已高以及訓練不足都很有關係。馬保國的真實實力,如果打起來的話,對他也就是幾拳幾腿的事,和打普通人區別不大。更加可惡的是,馬保國不是一個光明正大的武者,是個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