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豪傑林立。有著英勇善戰的猛將,也有著老謀深算的謀士,有著奸詐狡猾的梟雄,也有著寬厚仁德的君主。但是卻有著這樣一個人,既不擅長謀劃,也不能徵戰四方,但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卻青史留名,他就是禰衡。
狂傲成名
禰衡年少的時候就有著很大的名聲,文採和辯才都十分的優秀。由於當時的時局動蕩,他不得不到荊州避難。後來隻身一人前往許昌遊學,隨身攜帶著一塊名刺,也就是古代交際使用的一種名帖。但遊學了許久,仍舊沒有得到賞識,時間一長名刺上的字都變得模糊不清起來。
有人就建議禰衡去找一些名士投遞名刺,像是荀彧,陳群,司馬朗或者是趙融等人。但是禰衡對於這些人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司馬朗,陳群是殺豬賣肉之徒,不屑於與之為伍。而對於名聲在外的荀彧和趙融也是不屑一顧。說荀彧適合去給人奔喪,而趙融適合去管理廚房。這也就使得禰衡的狂傲名聲更上一層樓。
不過狂傲的禰衡也並不是沒有朋友,他的兩位朋友一個是讓梨的孔融,而另一位是因為雞肋被殺的弘農楊修。這三位的下場都是因為亂說話被人殺死,其實還是頗有一些相似之處的。而狂傲的禰衡對二人的稱呼也很有意思,據《後漢書》:(禰衡)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擊鼓罵曹
就算如此,孔融仍舊對於禰衡的才華十分喜愛,要知道當時孔融已經是四十歲的中年人了,而禰衡僅僅二十歲的小年輕。但是二人卻經常在一起飲酒作對,可以說是忘年之交。因為對禰衡的才華十分喜愛,孔融就將他介紹給曹操,希望禰衡可以得到重用。
但是禰衡的對於曹操其實也是看不上的,面對曹操的召見,禰衡自稱狂病,拒絕與曹操會面。而與此同時他對於曹操卻多有狂言,這也就使得曹操對他意見非常的大,記恨上了禰衡,聽說禰衡善於擊鼓,就任命他為鼓吏,想要藉機羞辱禰衡。
這一天曹操大宴賓客,命令鼓吏們擊鼓助興。其他鼓吏都老老實實的換上官服上臺擊鼓,只有禰衡不換衣服。但是當禰衡上臺的時候,他演奏的鼓曲悲壯無比,賓客們都十分感慨。
當禰衡演奏結束的時候,曹操手下的官員卻突然發難,要禰衡換上鼓吏的衣服。結果禰衡就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光了自己的衣服,赤身裸體地站在了宴席中央,又慢慢地換上了鼓吏的衣服。曹操本來想羞辱禰衡,但是卻被禰衡所羞辱,最終一代梟雄只能是苦笑收場。
孔融得知此事之後,就對禰衡大加責怪,並且要他到曹操那謝罪,禰衡答應孔融跟他一起去找曹操賠罪。孔融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曹操,曹操對此十分高興。在自己的大營當中等待禰衡的到來。但卻遲遲不到,最後禰衡穿著一身單衣,拿著木棍敲地,站在大營外對曹操破口大罵,曹操因此氣憤不已,將禰衡送到荊州劉表處,想要藉助劉表之後手殺死他。
荊州之行
荊州士族對於禰衡的才華早就有所耳聞,一直希望能夠見一見這位聲名在外的狂人。而禰衡的才華也得到了展示,劉表和他的部下對他很是欣賞,經常會帶著一些文章找禰衡。對待禰衡也是十分的尊敬,許多文章沒有經過禰衡的手就不會發表。
但是有一次,劉表要寫一篇奏章送給皇上。手下人與劉表絞盡腦汁的寫著文章,這時候禰衡進來了,看完幾人的文章,二話不說直接撕掉奏章就丟到了地上。隨後一揮而就,寫出了一篇好文章,可見其才華過人。
但是禰衡因為為人輕狂總是會輕慢於劉表,劉表對此忍無可忍,於是將禰衡送到了黃祖的手下。
禰衡之死
禰衡到了黃祖手下也憑藉自己的才華混的是風生水起,據《後漢書》:衡為作書記,輕重疏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由《後漢書》當中的這一段記載來看,在黃祖的手下禰衡主要是做文秘的工作,幫助黃祖寫一些文章之類的,而且寫的東西很被黃祖喜愛。
除了與黃祖關係很好之外,黃祖的兒子黃射與禰衡也很合得來,以此黃射大宴賓客,有人帶來一隻鸚鵡送給黃射,禰衡為黃射作《鸚鵡賦》成為千古名篇。
但是最後禰衡卻死得十分悽慘,因為在宴席當中辱罵黃祖,因此黃祖生氣命人處死他,等黃祖消了氣之後,其實十分後悔,但是此時的禰衡已經身首異處,黃祖只能厚葬了禰衡。
縱觀禰衡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僅僅是二十六年,可謂是英年早逝。禰衡確實有才華,這從他傳世的作品《鸚鵡賦》當中其實並不難看出。但是禰衡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狂,狂傲一方面成就了他的才氣。但是與此同時也導致禰衡其實是一個目中無人的人,這也就導致他在與君主的相處過程當中讓人左右為難。一邊是才華,一邊是不通人情世故。
禰衡這樣讓人又愛又恨,最終死於黃祖之手的結局其實也就不難預料了。
讀史可以明智,其實禰衡確實有才華,不然也得不到這麼多人的招攬。
但是才華是怎麼表現出來呢,無疑是要通過出謀劃策,通過談兵論事。而這些都需要和領導相處,需要好的表達能力。
禰衡恰恰就是在這塊吃虧,而總結起來無非兩點,情商低,口才差。
縱橫家始祖鬼谷子學說中有許多實用的技巧,對關於如何表達有著很深的見解:
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
這段話可以分成三個要點:
第一點:與內者勿說外,見外者勿說內
和自己人就不要說生分的話,而和外人就不要說心裡話。但是得分辨對方是不是自己人,如果外人沒到那個份上,你對對方說心裡話,那麼說話的人就有禍了,在現代生活中,有可能就拿著你的事情到處講,甚至洩露一些秘密,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所以,訴說的對象,等建立信賴感再去交心。
第二點:試探揣摩
開口之前想清楚這句話是不是適合,分清場合,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現在說,什麼話以後說,什麼話是公開說,什麼話私下討論。
場合時機先後順序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酒局上,你說領導的一些笑話,聽的人可能很開心,但是作為領導一定恨透你了。而有時候別人正忙著,你有事情也先別去打擾,因為這樣說出來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點: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
已經發生的事情就順著對方的心思說,至於沒有發生的話也不要說得太慢,要給自己留餘地。
《鬼谷子》主要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從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點,察言觀色,走向成功。另外還有四本關於權謀,為人處世的書也值得一讀。
讀《鬼谷子》知道,如果遇到的是豬,你不用跟他談思想,因為他關心的是飼料。
讀《狼道》知道,不要把秘密告訴好朋友,因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
讀《羊皮卷》知道,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因為運氣差的人根本笑不出來。
讀《人性的弱點》知道,心情要留給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給愛你的人。
讀《墨菲定律》知道,教會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遠都是你最信任的人。
這五套書集演說技巧、人性弱點、心理學之精華,為老闆、經商、職場人所必讀。書中涵蓋了很多經典案例,每篇都有解析與導讀,教會大家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和智慧謀略,借古人之經驗,少走很多彎路。
學謀略,學心理學,這五本足矣,五本限時特惠48包郵到家,一場電影的錢,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