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三國毒舌青年,敢於辱罵曹操、劉表,恃才傲物,作死了自己

2021-01-19 思維啟示錄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豪傑林立。有著英勇善戰的猛將,也有著老謀深算的謀士,有著奸詐狡猾的梟雄,也有著寬厚仁德的君主。但是卻有著這樣一個人,既不擅長謀劃,也不能徵戰四方,但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卻青史留名,他就是禰衡。

狂傲成名

禰衡年少的時候就有著很大的名聲,文採和辯才都十分的優秀。由於當時的時局動蕩,他不得不到荊州避難。後來隻身一人前往許昌遊學,隨身攜帶著一塊名刺,也就是古代交際使用的一種名帖。但遊學了許久,仍舊沒有得到賞識,時間一長名刺上的字都變得模糊不清起來。

有人就建議禰衡去找一些名士投遞名刺,像是荀彧,陳群,司馬朗或者是趙融等人。但是禰衡對於這些人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司馬朗,陳群是殺豬賣肉之徒,不屑於與之為伍。而對於名聲在外的荀彧和趙融也是不屑一顧。說荀彧適合去給人奔喪,而趙融適合去管理廚房。這也就使得禰衡的狂傲名聲更上一層樓。

不過狂傲的禰衡也並不是沒有朋友,他的兩位朋友一個是讓梨的孔融,而另一位是因為雞肋被殺的弘農楊修。這三位的下場都是因為亂說話被人殺死,其實還是頗有一些相似之處的。而狂傲的禰衡對二人的稱呼也很有意思,據《後漢書》:(禰衡)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擊鼓罵曹

就算如此,孔融仍舊對於禰衡的才華十分喜愛,要知道當時孔融已經是四十歲的中年人了,而禰衡僅僅二十歲的小年輕。但是二人卻經常在一起飲酒作對,可以說是忘年之交。因為對禰衡的才華十分喜愛,孔融就將他介紹給曹操,希望禰衡可以得到重用。

但是禰衡的對於曹操其實也是看不上的,面對曹操的召見,禰衡自稱狂病,拒絕與曹操會面。而與此同時他對於曹操卻多有狂言,這也就使得曹操對他意見非常的大,記恨上了禰衡,聽說禰衡善於擊鼓,就任命他為鼓吏,想要藉機羞辱禰衡。

這一天曹操大宴賓客,命令鼓吏們擊鼓助興。其他鼓吏都老老實實的換上官服上臺擊鼓,只有禰衡不換衣服。但是當禰衡上臺的時候,他演奏的鼓曲悲壯無比,賓客們都十分感慨。

當禰衡演奏結束的時候,曹操手下的官員卻突然發難,要禰衡換上鼓吏的衣服。結果禰衡就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光了自己的衣服,赤身裸體地站在了宴席中央,又慢慢地換上了鼓吏的衣服。曹操本來想羞辱禰衡,但是卻被禰衡所羞辱,最終一代梟雄只能是苦笑收場。

孔融得知此事之後,就對禰衡大加責怪,並且要他到曹操那謝罪,禰衡答應孔融跟他一起去找曹操賠罪。孔融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曹操,曹操對此十分高興。在自己的大營當中等待禰衡的到來。但卻遲遲不到,最後禰衡穿著一身單衣,拿著木棍敲地,站在大營外對曹操破口大罵,曹操因此氣憤不已,將禰衡送到荊州劉表處,想要藉助劉表之後手殺死他。

荊州之行

荊州士族對於禰衡的才華早就有所耳聞,一直希望能夠見一見這位聲名在外的狂人。而禰衡的才華也得到了展示,劉表和他的部下對他很是欣賞,經常會帶著一些文章找禰衡。對待禰衡也是十分的尊敬,許多文章沒有經過禰衡的手就不會發表。

但是有一次,劉表要寫一篇奏章送給皇上。手下人與劉表絞盡腦汁的寫著文章,這時候禰衡進來了,看完幾人的文章,二話不說直接撕掉奏章就丟到了地上。隨後一揮而就,寫出了一篇好文章,可見其才華過人。

但是禰衡因為為人輕狂總是會輕慢於劉表,劉表對此忍無可忍,於是將禰衡送到了黃祖的手下。

禰衡之死

禰衡到了黃祖手下也憑藉自己的才華混的是風生水起,據《後漢書》:衡為作書記,輕重疏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由《後漢書》當中的這一段記載來看,在黃祖的手下禰衡主要是做文秘的工作,幫助黃祖寫一些文章之類的,而且寫的東西很被黃祖喜愛。

除了與黃祖關係很好之外,黃祖的兒子黃射與禰衡也很合得來,以此黃射大宴賓客,有人帶來一隻鸚鵡送給黃射,禰衡為黃射作《鸚鵡賦》成為千古名篇。

但是最後禰衡卻死得十分悽慘,因為在宴席當中辱罵黃祖,因此黃祖生氣命人處死他,等黃祖消了氣之後,其實十分後悔,但是此時的禰衡已經身首異處,黃祖只能厚葬了禰衡。

縱觀禰衡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僅僅是二十六年,可謂是英年早逝。禰衡確實有才華,這從他傳世的作品《鸚鵡賦》當中其實並不難看出。但是禰衡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狂,狂傲一方面成就了他的才氣。但是與此同時也導致禰衡其實是一個目中無人的人,這也就導致他在與君主的相處過程當中讓人左右為難。一邊是才華,一邊是不通人情世故。

禰衡這樣讓人又愛又恨,最終死於黃祖之手的結局其實也就不難預料了。

讀史可以明智,其實禰衡確實有才華,不然也得不到這麼多人的招攬。

但是才華是怎麼表現出來呢,無疑是要通過出謀劃策,通過談兵論事。而這些都需要和領導相處,需要好的表達能力。

禰衡恰恰就是在這塊吃虧,而總結起來無非兩點,情商低,口才差。

縱橫家始祖鬼谷子學說中有許多實用的技巧,對關於如何表達有著很深的見解:

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

這段話可以分成三個要點:

第一點:與內者勿說外,見外者勿說內

和自己人就不要說生分的話,而和外人就不要說心裡話。但是得分辨對方是不是自己人,如果外人沒到那個份上,你對對方說心裡話,那麼說話的人就有禍了,在現代生活中,有可能就拿著你的事情到處講,甚至洩露一些秘密,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所以,訴說的對象,等建立信賴感再去交心。

第二點:試探揣摩

開口之前想清楚這句話是不是適合,分清場合,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現在說,什麼話以後說,什麼話是公開說,什麼話私下討論。

場合時機先後順序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酒局上,你說領導的一些笑話,聽的人可能很開心,但是作為領導一定恨透你了。而有時候別人正忙著,你有事情也先別去打擾,因為這樣說出來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點: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

已經發生的事情就順著對方的心思說,至於沒有發生的話也不要說得太慢,要給自己留餘地。

《鬼谷子》主要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從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點,察言觀色,走向成功。另外還有四本關於權謀,為人處世的書也值得一讀。

讀《鬼谷子》知道,如果遇到的是豬,你不用跟他談思想,因為他關心的是飼料。

讀《狼道》知道,不要把秘密告訴好朋友,因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

讀《羊皮卷》知道,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因為運氣差的人根本笑不出來。

讀《人性的弱點》知道,心情要留給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給愛你的人。

讀《墨菲定律》知道,教會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遠都是你最信任的人。

這五套書集演說技巧、人性弱點、心理學之精華,為老闆、經商、職場人所必讀。書中涵蓋了很多經典案例,每篇都有解析與導讀,教會大家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和智慧謀略,借古人之經驗,少走很多彎路。

學謀略,學心理學,這五本足矣,五本限時特惠48包郵到家,一場電影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最狂嘴炮:劉表畢恭畢敬、與孔融稱兄道弟、被曹操奉為上賓
    用現代人的說法,三國時期有那麼幾位極品嘴炮人物的存在,他們大多恃才傲物更不願意把任何人放在眼中,戲謔調侃是人生的一大愛好,在這群人中,有一位號稱是「三國最狂嘴炮」,他就是禰衡。可沒想到的是,曹操與禰衡這一見險些把曹操氣昏過去。原來,禰衡聽說曹操想要見自己先是稱自己有「狂病」進行推脫,實則禰衡是對於曹操這樣的宦官的後代表示狠狠的不屑。因此有些氣惱的曹操之後選擇任命禰衡為鼓使並想要藉機羞辱禰衡,沒想到的是,禰衡選擇當眾赤身裸體更衣再度讓曹操在眾人面前顏面掃地。
  • 趣味歷史25:禰衡擊鼓罵曹,曹操借刀殺人
    在三國時代,曹操借黃祖之手死禰衡的事,可謂曹操「借刀人」的典型事例。 禰衡(173年-198年),三國時期人物, 這個個性恃才傲物,和人盡皆知的孔融關係非常好。
  • 三國殺:五秒真男人,殺人機器禰衡
    三國殺:五秒真男人,殺人機器禰衡
  • 平平無奇|巔峰退役的三國第一噴子禰衡,究竟有多少真才實學?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人 。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薦禰衡表》,先後事於曹操、劉表,皆因輕慢主君而被遣送。後被劉表送至江夏太守黃祖處,因出言不遜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融曰:「吾友禰衡,字正平,其才十倍於我。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但可備行人而已。我當薦之天子。」於是遂上表奏帝。其文曰:「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賢俊。
  • 三國第一狂人禰衡: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沒我狂
    ,如果要給三國人物建立一個排行榜,那麼禰衡自稱「第二狂士」,就沒有人敢稱第一。禰衡富有才氣,但是和他的才氣相比,他的狂妄顯然更為人所道。禰衡和孔融、楊修共稱為「三國三大狂士」,但是那兩位和禰衡相比,簡直就太小兒科了。最起碼孔融和楊修還略微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禰衡就不同了,完全是狂得沒邊沒影的。不過也是個性使然,禰衡一輩子沒有幾個朋友,但是孔融和楊修卻是和禰衡交好的,而禰衡之所以能夠到曹操手下當官,也正是因為孔融的舉薦。
  • 三國時曹操為何愛才卻又常殺才?他為何一定要處死孔融?
    第二件是殺楊修,楊修恃才放曠,擅自參與進了曹操兩兒子的奪嫡之戰中,最終導致了身死。第二件是「殺」禰衡,禰衡由於辱罵曹操,但曹操不想背負殺害大賢的惡名。於是曹操將其送到劉表那裡,劉表後又將禰衡送到黃祖那裡,最終禰衡因辱罵黃祖被黃祖所殺。雖然禰衡不是曹操親手所殺,但禰衡的死很大程度上是曹操造成的。
  • 三國裡他罵人的本事堪數第一,馬超也得往後靠
    但是三國裡還有一個人物,馬超噴人的功力和他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他也因為噴人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這個人就是禰衡。禰衡是平原人,《後漢書·》裡記載: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說是這個人年輕時才思敏捷,但是十分桀驁,看不起當時的人。在建安初年的時候來到了許昌,只和孔融、楊修做朋友,其他人一概看不上。
  • 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盤點古代作死小王子top3!
    禰衡這個人自三國時期,就是作死界的典範。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不在怕的,噴起人來不分貴胄。噴過曹操——被曹操丟給劉表了;然後接著噴劉表——被劉表丟給黃祖了;噴黃祖…就被黃祖拉出去砍了。禰衡享年26歲,死於嘴炮。  劉禹錫這個人經常出現在初高中的語文課本上,他的一生,除了寫詩,就是寫詩作死。
  • 三國時期的「五大毒舌」,諸葛亮跟這幾位比起來只能算弟弟
    相信對三國略微了解一些的朋友,肯定知道諸葛亮罵死王朗這個情節,不過,論起罵人,諸葛亮其實並不擅長,三國時代有過五大毒舌,這五位大佬的罵人功夫,諸葛亮見了只怕都要甘拜下風,那麼,這五位大佬都是什麼人?
  • 素質教育的漏網之魚:三國著名3大「噴子」,讓罵人成為一種文化
    」 這兩段是在罵曹操本人,大意是:曹操是太監的後代(父親曹嵩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本來就沒思想品德,狡猾任俠,喜歡製造動亂災禍。 曹操矯詔稱制,起兵作亂,擔心邊遠地區的人不聽自己的命令,於是借發喪的名義(攻打),(這)被天下人恥笑,聰明人不會做這些。
  • 氣勢磅礴——盤點三國殺七大霸氣臺詞(群雄篇)
    三國梟雄輩出,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主宰,三國殺的臺詞反映出這些梟雄的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氣勢磅礴——盤點三國殺十大霸氣臺詞。舌劍:爾等庶子,不堪為伍/請君洗耳,聽吾之言個性恃才傲物,一生輾轉反側,有其才卻輕人負事,殺賢士影響威名,所以曹操扔給了劉表,劉表扔給了黃祖,黃祖又是一個粗人,一怒之下斬了禰衡。
  • 酒仙榜|酒恚 · 禰衡
    禰衡少時避亂居住在荊州,有文採,有辯才,只是性格過於剛直偏執,恃才傲物,喜歡指摘時事,輕慢他人。年紀漸長來到許都遊學,希望能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在身上也揣了名貼,只是很久不得賞識,名貼上的字跡都磨損得模糊不清了。有一次,禰衡同幾個人飲酒,其中一人對他說:「正平兄雖然才華不凡,可沒人舉薦怕也是不行,若投奔陳群或者司馬朗如何?」正平是禰衡的字,陳群和司馬朗當時很得曹氏父子賞識。
  • 禰衡,被孔融捧殺的屌絲兄弟
    孔融身為伯樂,萬分鐘意禰衡這匹黑馬,禰衡也很感激孔融的知遇之恩。倆人上班時談時政,下班後談人生,很快成了忘年交。禰衡評價孔融為:仲尼不死。孔融評價彌衡為:顏回復生。這節奏,神似你贈我一頂小高帽,我回你一朵大紅花。孔融感覺到自己的塘太小,養不下禰衡這條大魚,他的徵途應該是星辰大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禰衡一定會有更宏大的作為。燭光昏暗,孔融思忖良久,給漢獻帝劉協寫了一封信----《薦禰衡表》。
  • 禰衡傳——我沒有針對任何人,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禰衡年少時就很有文採和雄辯力,而且性格剛直高傲,經常口出不遜,是三國第一嘴炮王。相信玩過光榮三國志的朋友,都有被禰衡罵過的經歷吧。好端端的,我也沒得罪他,一見到他就被他罵一頓,何苦來哉啊!禰衡早年在荊州避難,獻帝遷都許昌後,禰衡便去了京城,畢竟首都機會多啊。
  • 華夏簡史之漢•小沛釘子戶、裸體罵曹操
    接納了張繡和賈詡之後,劉表覺得荊州的北大門已經十分牢固了,自己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但是沒多久,曹操給他送來一個年輕人,名叫禰衡。曹操因此不滿,他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負責奏鼓樂的樂師),隨後大宴賓客,想藉此機會羞辱禰衡。按照規定,鼓史在表演鼓樂的時候都得換上專門的服裝,輪到禰衡上場時,他卻穿著自己的衣服上場,一曲《漁陽》、慷慨悲壯,使得聽眾無不垂淚。此時,有人喝令禰衡更衣,禰衡面不改色,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得一絲不掛,曹操苦笑道:「我本想羞辱禰衡,不料反被他羞辱了!」
  • 有人說曹操是一個大英雄,是個大好人,那曹操究竟是什麼樣的?
    說起三國有一個人物是必須要說的,這個人是大家心中的大反派,提起這個人大家都會忍不住的罵幾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三國也被拍成很多的電視劇。更多的國人了解到了三國裡的這個大反派,於是就有了要為曹操洗白的人群。有人說曹操其實是一個大英雄,值得大家學習。
  • 這些三國殺武將罵人不吐髒字
    而這篇文章,是寫來痛斥曹操的。話說曹操當時正苦於頭風,病發在床,就因為躺著讀到了陳琳的檄文,竟驚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頭風一下子就痊癒了,這要是被袁紹知道,怕是要砍死這個豬隊友。「汝德行敗壞,人所不齒也。汝竊國奸賊,人人得而誅之!汝敗法亂紀,殘害忠良,丟盡祖宗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