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被孔融捧殺的屌絲兄弟

2021-02-13 奔跑的囈語者

孔融在東漢絕對是個人物。他是名門之後,建安七子之首,文壇領袖……公元195年,孔融時任北海國相。

這一年,22歲的禰衡還在山東德州老家開荒種地。

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倆人,卻因緣際會走到了一起。

02

禰衡自幼家境貧寒,但這個草根少年有個優點,就是能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那是基本功,更厲害的是他擔任學校辯論小分隊的隊長,經常引經據典將對手噴到懷疑人生。

東漢末期,四處都在打仗,國家各項經濟建設幾乎都處於停工停產狀態,禰衡待在家中不但吃不飽,甚至晚上點燈都成問題。

有人惜才,打算推薦禰衡投奔地方官員陳長文或者司馬朗,然而他不屑一顧地說:「我怎麼能和那些殺豬賣肉的為伍?」

另有人勸說他去面見軍中大佬荀彧或者趙融,禰衡一陣冷笑:「荀文若天生一張驢臉,最適合搞個職業哭喪團。趙稚長那酒囊飯袋,一看就像個廚房總管。」

禰衡的眼很高,嘴很硬,活脫脫就是一個懷才不遇的窮屌絲。

屌絲也要吃飯。公元196年,禰衡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搭上了一輛前往京城許都的馬車,成為了一名「京漂」。

《後漢書》中關於禰衡的描述有這樣一段:建安初,來遊許下。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剌,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意思是禰衡為了解決工作問題,每天揣著一塊木板出入大小人才市場,那木板和如今的個人簡歷性質差不多,上面寫著自己的籍貫、姓名、個人特長之類的,但是時間一長,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不言而喻,禰衡過得很悽惶,一直沒有找到接收單位。他不服,但又沒辦法,只能寄希望於命運出現轉機。

還有另一個人在希望命運出現轉機,那就是孔融,和袁譚在北海打了幾個月的拉鋸戰,他想贏。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孔融輸了,不僅輸了一座城池,還搭上了自己的老婆孩子。

這臉丟大了。

灰頭土臉逃至許都的孔融非但沒有落魄,還被漢獻帝聘為少府,這真是意外得了一個安慰獎。當初的幕僚班子都被打得雞飛狗散,榮升少府的孔融打算重組智囊團,就在門前貼了招聘啟事。

禰衡來應聘了。

孔融和他經過一番深入交流之後,當即籤了錄用合同。

孔融聘用禰衡其實是必然性的,因為兩人身上有太多的共性,其一都有才,其二都是憤青,其三倆人都是槓精。請看大屏幕:孔融四歲那年,其父孔宙分梨,孔融當場表示反對說,我人小,怎麼能吃大梨?孔融十歲那年,獨自一人去拜訪名士李膺。李膺高冷,一般不接見訪客。孔融說是李膺的親戚成功騙過了保安得到接見。李膺問他,小朋友,你是我哪門子親戚啊?孔融回道,我家祖上孔子和你家祖上老子是師友,你說我們算不算親戚?李膺一愣,笑了。站在旁邊的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眼都不抬回懟一句,從面相看,你小時候一定很優秀吧。槓精遇槓精,惺惺互相惜。孔融身為伯樂,萬分鐘意禰衡這匹黑馬,禰衡也很感激孔融的知遇之恩。倆人上班時談時政,下班後談人生,很快成了忘年交。禰衡評價孔融為:仲尼不死。孔融評價彌衡為:顏回復生。這節奏,神似你贈我一頂小高帽,我回你一朵大紅花。孔融感覺到自己的塘太小,養不下禰衡這條大魚,他的徵途應該是星辰大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禰衡一定會有更宏大的作為。燭光昏暗,孔融思忖良久,給漢獻帝劉協寫了一封信----《薦禰衡表》。「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 孔少府文採飛揚,洋洋灑灑一篇長文,但繞了半天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倆字---優秀!這個少年簡直就是曠世奇才。孔融剛把信寄出去就後悔了,因為他忽然間想起,漢獻帝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是個擺設,整個朝庭,還是曹操說了算。禰衡知道後,拉著孔融的手說,哥,你的心意我領了,千萬別去找曹操,那人是個心機婊,真不招人待見;再說,你和他關係也不咋的,咱不求他。其實孔融是應該感謝曹操的,當初兵敗北海,是曹操派人將他接到了許都。但孔融高冷,一直認為曹操是學渣,是靠世襲上位的武夫,所以怎麼看他都不順眼,一言不合,就和曹操在朝庭公然抬槓。曹操上奏為維護綱紀,提出要恢復肉刑,孔融說肉刑很不人道,反對!曹操遠徵烏桓前,宣布全軍禁酒。孔融噴曹操說,天上有『酒星』,地下有『酒泉』,當初你和劉備青梅煮酒被傳為佳話,三閭大夫屈原就是因為不喝酒才讓人生像一碗剩飯扣在了地板上,這酒能不能喝,你看著辦吧。而且,孔融還逢人便說曹操納敵將張濟的遺孀鄒夫人為妾,這是作風有問題。曹操的小本本上記滿了孔融的黑帳,但又不得不咬牙忍住,因為孔融太有名,輕易殺他,自然會招來非議。曹操給禰衡安排的工作崗位是「鼓吏」,就是掌鼓的官員。這種「高能低配」也許不僅僅是一種敷衍,更有可能是一種刻意,既體現了曹操對孔融的不滿,也表示了對禰衡的不屑。類似的人事安排可參考《西遊記》中悟空被委任為「弼馬溫」這一橋段。吉日良辰,曹操大宴賓客。禰衡上場表演,剛登臺,就被現場導演怒罵了一頓,因為他竟然沒有換上演出服。禰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一個立行立改的好同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光了上身,然後當眾換了裝。孔融回頭就把禰衡批評了一頓,兄弟,你是讀書人,這樣無禮很不合適啊,聽哥的,你得回去向領導認個錯。孔融派人先去稟告了曹操,說禰衡晚點會來府上賠禮道歉。曹操等到深夜,禰衡拎著一根三尺長的鼓杖來了,他一邊合著鼓點敲地板,一邊大罵曹操狗眼看人低。誰都會認為,孔融和禰衡演了一出雙簧戲。曹操心裡起了殺心。這看似下派掛職鍛鍊的作法,細思極恐。劉表是讀書人,位列「八俊」之一,和曹操歷來不和。禰衡心高氣傲,而劉表也不是等閒之輩,針尖對麥芒,結局可想而知。在三國舞臺上能夠活下去的戰將,哪個不是人頭收割機?誰會在意手裡再多添條人命?開始時,劉表對禰衡很客氣,而且他身邊的幕僚也都很欣賞禰衡的才華,日常開會研究工作時也會聽取他的意見:「禰老師,您怎麼看?」這些,都很對禰衡的胃口,因為在他心裡,自己就是個人才。劉表寫了一封奏摺,虛心請禰衡過目把關,禰衡看了之後,直接撕成碎片扔在了地上。劉表很生氣,但他畢竟是東漢政壇的省部級幹部,沒衝動。因為禰衡是曹操派來掛職鍛鍊的年輕幹部,殺了他,會令本來就不和的雙邊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後漢書》中是這樣說的:「後復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東漢政壇的幾個高級官員竟然為了禰衡玩起了一出擊鼓傳花的遊戲。劉表親自送禰衡踏上了開往江夏的馬車,臨別時肯定還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小禰,黃祖那大老粗沒啥文化,正需要你這樣的知識分子去幫扶。到了江夏好好幹,你一定會有大好前途。」「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其實劉表明擺著是因為黃祖性子火爆,而故意把禰衡往虎口裡送。黃祖以前以也聽說過禰衡,禰衡來報到上班之後,黃祖也是好吃好喝地侍候著。禰衡也沒讓黃祖失望,總結、報告、講話稿都寫得相當出色,而且總能恰當地體現出黃祖的政治意圖,其才能得到了黃祖的充分肯定。某天,黃祖的長子黃射搞了一個小型酒會,邀請了好友禰衡。席間有人進獻了一隻鸚鵡,黃射一時興起,要禰衡現場作賦以助酒興,禰衡下筆如風,文不加點寫就了神作《鸚鵡賦》。孔融作為禰衡的知己,一直關注著禰衡的成長,看到他在江夏混得風生水起,不禁為當初將他送出去的決定而感到慶幸。他期待禰衡有天能夠被提拔重用,回到京城與自己把酒言歡,但是,他已經等不到了……禰衡太年輕,沒能懂得在正確的對象面前任性是撒嬌,但在錯誤的對象面前任性就是撒野這個道理。殺人如麻的黃祖,遠沒有曹操的心計和劉表的寬容。照例是酒會,這次是在船上。黃祖大宴賓客,喝得有點上頭的禰衡不知道是因為心情不好,還是讓江水搖得有些暈船,一言不和,又和黃祖懟上了。令人不解的是,禰衡怎麼可以輕視黃祖這個手握重兵的實力派,竟然眉眼一挺:「死公!雲等道?」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死老頭,你說啥?你再給我說一遍?在冷兵器時代,25歲的禰衡應該是被處以斬刑。不知道他臨時前有沒有後悔離開家鄉;如果他不遇見孔融,如果孔融不把他往高處捧,如果他不一路走來因為懷才而自矜,凡事都與人爭個臉紅脖子粗……也許人生會更長一點。孔融望穿秋水等來了一個消息:昔日故友屌似卿,如今墳頭綠草茵。

相關焦點

  • 酒仙榜|酒恚 · 禰衡
    不過也有人欣賞禰衡,這個人便是孔聖人的後代、小時候讓梨的孔融。當時禰衡二十歲出頭,孔融年已四十,雖不同齡,卻惺惺相惜,成了很好的朋友。孔融勸說禰衡,告訴他曹操還是很有誠意的,且我們都是為漢室做事,又不是給曹家當官,禰衡便勉強同意去見曹操。會見之時,行過禮,曹操卻沒有給禰衡安排座位,禰衡仰天長嘆說:「天下之大,竟無一人!」曹操問:「我手下有幾十人,都是當世英雄,如何說我無人?」禰衡道:「願聞其詳。」
  • 趣味歷史25:禰衡擊鼓罵曹,曹操借刀殺人
    禰衡(173年-198年),三國時期人物, 這個個性恃才傲物,和人盡皆知的孔融關係非常好。 當時,禰衡在孔融宴請曹操之時,他袒胸露背擊鼓罵曹。
  • 三國第一狂人禰衡: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沒我狂
    禰衡富有才氣,但是和他的才氣相比,他的狂妄顯然更為人所道。禰衡和孔融、楊修共稱為「三國三大狂士」,但是那兩位和禰衡相比,簡直就太小兒科了。最起碼孔融和楊修還略微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禰衡就不同了,完全是狂得沒邊沒影的。不過也是個性使然,禰衡一輩子沒有幾個朋友,但是孔融和楊修卻是和禰衡交好的,而禰衡之所以能夠到曹操手下當官,也正是因為孔融的舉薦。
  • 孔融是怎麼死的?那是你不知道孔融有多狂
    都聽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但是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孔融其實是一個很狂之人。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首先這個家世背景就讓孔融一出生,就註定與人不同。 十歲時,孔融隨父親來到京師。當時的河南尹李膺是一代名士,既然都是名士了,那麼豈是一般人,能與隨隨便便拜見的。
  • 禰衡傳——我沒有針對任何人,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禰衡連荀彧都不正眼相視,卻對另外兩個人讚賞有加,一個是楊修,一個是孔融。禰衡曾說:除了楊修和孔融,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 孔融上書向漢獻帝推薦禰衡,同時也多次向曹操引薦他。曹操是一個非常喜歡人才的人,聽孔融多次誇讚他後,就決定見一見他。
  • 禰衡:三國毒舌青年,敢於辱罵曹操、劉表,恃才傲物,作死了自己
    有人就建議禰衡去找一些名士投遞名刺,像是荀彧,陳群,司馬朗或者是趙融等人。但是禰衡對於這些人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司馬朗,陳群是殺豬賣肉之徒,不屑於與之為伍。而對於名聲在外的荀彧和趙融也是不屑一顧。說荀彧適合去給人奔喪,而趙融適合去管理廚房。這也就使得禰衡的狂傲名聲更上一層樓。不過狂傲的禰衡也並不是沒有朋友,他的兩位朋友一個是讓梨的孔融,而另一位是因為雞肋被殺的弘農楊修。
  • 孔子後人,因言獲罪,漢末名士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但了解孔融生平經歷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很多人對孔融的了解,僅僅局限於「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的父親叫孔宙,「孔宙碑」紀念的就是孔融父親。孔融成名很早,在漢靈帝時期進入官場。
  • 三國最狂嘴炮:劉表畢恭畢敬、與孔融稱兄道弟、被曹操奉為上賓
    一、年輕之時便恃才傲物,一生至交唯有孔融、楊修兩人年少之時的禰衡就是一位富有文採和辯才的謀士,不過,他的性格一直都是剛直高傲的類型,而且,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隨意指摘時事更不願意輕易把身邊人放在眼裡,他對於追名逐利始終是抱有相當排斥的態度,如若這樣的人對他示好,換來的一定是禰衡劈頭蓋臉的嘲諷。
  • 課本只告訴你孔融四歲讓梨,為何不說他長大後的故事?因為太諷刺
    早年以兄友弟恭出名的孔融,晚年飽受爭議,反轉之大令人不敢相信。這也是為何課本不曾講過孔融長大後的故事,因為實在是太諷刺。話說,當年讓梨一舉,時人大加讚嘆,孔融成為了人盡皆知的神童。後面的幾年時間裡,他創下的「盛舉」不一而足,令他成為東漢數一數二的大儒。青少年時期的孔融依舊擁有人的最美好品質,比如說善意。
  • 平平無奇|巔峰退役的三國第一噴子禰衡,究竟有多少真才實學?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早就想到了這位是誰……能夠獲此殊榮,舍禰衡其誰?正如我們所知,禰衡就是一把冠絕三國的超級噴壺。然而,這把噴壺除了容量拉滿外加口徑巨大,究竟又有多少真才實學呢? 老規矩,下面開始我們的探究時間。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人 。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
  • 四歲讓梨,道德模範孔融卻因不孝之名而死,曹操為何要誅殺孔融?
    孔融讓梨之時,尚且四歲,受到當世的讚譽,甚至多年後的現在,還被放在教科書上,作為德育的良好典範。可是孔融最後卻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誅殺。孔融有一個父母無恩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大體意思便是,父母生子女的出發點是為了滿足情慾,對子女沒有恩情。
  • 孔融讓梨以孝出名,後來卻因不孝而死?「最孝」的人實則最惡毒
    我們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在這則小故事中,孔融最小,卻將好的大的梨全部讓給了家裡人,自己則拿了個最小的梨。筆者第一次聽這則小故事的時候被孔融這種行為感動了,從小就如此懂事,這麼有孝心,以後必然是個好人。
  • 他為何一定要處死孔融?
    第一件是殺孔融,孔融由於到處與曹操作對,被曹操找藉口殺了。第二件是殺楊修,楊修恃才放曠,擅自參與進了曹操兩兒子的奪嫡之戰中,最終導致了身死。第二件是「殺」禰衡,禰衡由於辱罵曹操,但曹操不想背負殺害大賢的惡名。於是曹操將其送到劉表那裡,劉表後又將禰衡送到黃祖那裡,最終禰衡因辱罵黃祖被黃祖所殺。雖然禰衡不是曹操親手所殺,但禰衡的死很大程度上是曹操造成的。
  • 三國殺:五秒真男人,殺人機器禰衡
    三國殺最強武將禰衡,開個五秒的大,就能夠快速抽牌,回復體力,一回合秒殺脆皮不再是夢。歷史上的禰衡因為自身才華橫溢而狂妄自負,他的好友孔融向曹操推薦他,但是他卻稱自己得了狂病不去,並且還十分難聽的辱罵了曹操,曹操懷恨在心,後來曹操聽聞他擅長擊鼓,於是想讓他當眾擊鼓來羞辱他,結果他在開始擊鼓前,當中脫光衣服擊鼓,反而把曹操給羞辱了。
  • 四歲能讓梨,以孝聞名的孔融為何反而因為「不孝」罪名而死?
    說到孔融,大家可能都會想起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與哥哥一起吃梨時主動挑選小的,大的留給了兄長,家裡人奇怪問他為什麼不選大的時,孔融回答:我最小,理應吃最小的。因此家裡的人都誇讚孔融這種謙讓的品格。
  • 孔融十歲說了句話,後來竟一語成讖,最後被曹操找藉口殺了
    一般來說,大家知道孔融這個名字,大多是因為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孔融讓梨》的課文。說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讓給哥哥、弟弟吃,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榜樣。大鵬在讀《世說新語》的時候,發現10歲的孔融還說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麼一句話。
  • 儒以文亂法,這才是曹操對孔融的欲加之罪
    具體分析如下:一、曹操殺孔融的官方理由都是欲加之罪曹操見孔融一再挑戰個人底線,於是對他十分不滿,跟孔融不對付的郗慮便讓路粹上奏誣告孔融,曹操順坡下驢,立刻同意處死,並誅殺他老婆、孩子。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雲『我大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讚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
  • 孔融讓梨從小耳濡目染,在西方卻是「不道德」,孔融做錯了什麼?
    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本文由貓視歷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乃是歷代儒客所尊崇的人生八德,從字面意思看都很好理解,唯獨前面孝悌中的「悌」字可能還有人不知道什麼意思,悌者,兄弟姊妹間敬愛是也
  • 【佳作賞析】漢·禰衡《鸚鵡賦》
    譯文  當年黃祖的長子黃射舉行賓客大會,有人獻上一隻鸚鵡並給禰衡敬上一杯酒說:「禰處士,今日大會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賓客的,我個人認為此鳥自遠而至,明彗聰善,是鳥類中十分珍貴的一種,祈望先生為它作一篇賦,使四座得以增光,您認為可不可以呢?」 禰衡於是為之作賦,一時筆不停綴,文不加點,筆下流出的文辭說:   這是來自西域的靈鳥啊,它具有自然而奇特的身姿。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公元208年,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在曹操的指示下,上奏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在得到路粹的奏章後,曹操立即下令將孔融逮捕處死,並株連全家。公元263年,鍾會以嵇康曾經想幫助毌丘儉叛亂,並且在世上享有盛名為由,向司馬昭進言處死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