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在東漢絕對是個人物。他是名門之後,建安七子之首,文壇領袖……公元195年,孔融時任北海國相。
這一年,22歲的禰衡還在山東德州老家開荒種地。
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倆人,卻因緣際會走到了一起。
02
禰衡自幼家境貧寒,但這個草根少年有個優點,就是能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那是基本功,更厲害的是他擔任學校辯論小分隊的隊長,經常引經據典將對手噴到懷疑人生。
東漢末期,四處都在打仗,國家各項經濟建設幾乎都處於停工停產狀態,禰衡待在家中不但吃不飽,甚至晚上點燈都成問題。
有人惜才,打算推薦禰衡投奔地方官員陳長文或者司馬朗,然而他不屑一顧地說:「我怎麼能和那些殺豬賣肉的為伍?」
另有人勸說他去面見軍中大佬荀彧或者趙融,禰衡一陣冷笑:「荀文若天生一張驢臉,最適合搞個職業哭喪團。趙稚長那酒囊飯袋,一看就像個廚房總管。」
禰衡的眼很高,嘴很硬,活脫脫就是一個懷才不遇的窮屌絲。
屌絲也要吃飯。公元196年,禰衡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搭上了一輛前往京城許都的馬車,成為了一名「京漂」。
《後漢書》中關於禰衡的描述有這樣一段:建安初,來遊許下。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剌,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意思是禰衡為了解決工作問題,每天揣著一塊木板出入大小人才市場,那木板和如今的個人簡歷性質差不多,上面寫著自己的籍貫、姓名、個人特長之類的,但是時間一長,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不言而喻,禰衡過得很悽惶,一直沒有找到接收單位。他不服,但又沒辦法,只能寄希望於命運出現轉機。
還有另一個人在希望命運出現轉機,那就是孔融,和袁譚在北海打了幾個月的拉鋸戰,他想贏。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孔融輸了,不僅輸了一座城池,還搭上了自己的老婆孩子。
這臉丟大了。
灰頭土臉逃至許都的孔融非但沒有落魄,還被漢獻帝聘為少府,這真是意外得了一個安慰獎。當初的幕僚班子都被打得雞飛狗散,榮升少府的孔融打算重組智囊團,就在門前貼了招聘啟事。
禰衡來應聘了。
孔融和他經過一番深入交流之後,當即籤了錄用合同。
孔融聘用禰衡其實是必然性的,因為兩人身上有太多的共性,其一都有才,其二都是憤青,其三倆人都是槓精。請看大屏幕:孔融四歲那年,其父孔宙分梨,孔融當場表示反對說,我人小,怎麼能吃大梨?孔融十歲那年,獨自一人去拜訪名士李膺。李膺高冷,一般不接見訪客。孔融說是李膺的親戚成功騙過了保安得到接見。李膺問他,小朋友,你是我哪門子親戚啊?孔融回道,我家祖上孔子和你家祖上老子是師友,你說我們算不算親戚?李膺一愣,笑了。站在旁邊的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眼都不抬回懟一句,從面相看,你小時候一定很優秀吧。槓精遇槓精,惺惺互相惜。孔融身為伯樂,萬分鐘意禰衡這匹黑馬,禰衡也很感激孔融的知遇之恩。倆人上班時談時政,下班後談人生,很快成了忘年交。禰衡評價孔融為:仲尼不死。孔融評價彌衡為:顏回復生。這節奏,神似你贈我一頂小高帽,我回你一朵大紅花。孔融感覺到自己的塘太小,養不下禰衡這條大魚,他的徵途應該是星辰大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禰衡一定會有更宏大的作為。燭光昏暗,孔融思忖良久,給漢獻帝劉協寫了一封信----《薦禰衡表》。「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 孔少府文採飛揚,洋洋灑灑一篇長文,但繞了半天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倆字---優秀!這個少年簡直就是曠世奇才。孔融剛把信寄出去就後悔了,因為他忽然間想起,漢獻帝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是個擺設,整個朝庭,還是曹操說了算。禰衡知道後,拉著孔融的手說,哥,你的心意我領了,千萬別去找曹操,那人是個心機婊,真不招人待見;再說,你和他關係也不咋的,咱不求他。其實孔融是應該感謝曹操的,當初兵敗北海,是曹操派人將他接到了許都。但孔融高冷,一直認為曹操是學渣,是靠世襲上位的武夫,所以怎麼看他都不順眼,一言不合,就和曹操在朝庭公然抬槓。曹操上奏為維護綱紀,提出要恢復肉刑,孔融說肉刑很不人道,反對!曹操遠徵烏桓前,宣布全軍禁酒。孔融噴曹操說,天上有『酒星』,地下有『酒泉』,當初你和劉備青梅煮酒被傳為佳話,三閭大夫屈原就是因為不喝酒才讓人生像一碗剩飯扣在了地板上,這酒能不能喝,你看著辦吧。而且,孔融還逢人便說曹操納敵將張濟的遺孀鄒夫人為妾,這是作風有問題。曹操的小本本上記滿了孔融的黑帳,但又不得不咬牙忍住,因為孔融太有名,輕易殺他,自然會招來非議。曹操給禰衡安排的工作崗位是「鼓吏」,就是掌鼓的官員。這種「高能低配」也許不僅僅是一種敷衍,更有可能是一種刻意,既體現了曹操對孔融的不滿,也表示了對禰衡的不屑。類似的人事安排可參考《西遊記》中悟空被委任為「弼馬溫」這一橋段。吉日良辰,曹操大宴賓客。禰衡上場表演,剛登臺,就被現場導演怒罵了一頓,因為他竟然沒有換上演出服。禰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一個立行立改的好同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光了上身,然後當眾換了裝。孔融回頭就把禰衡批評了一頓,兄弟,你是讀書人,這樣無禮很不合適啊,聽哥的,你得回去向領導認個錯。孔融派人先去稟告了曹操,說禰衡晚點會來府上賠禮道歉。曹操等到深夜,禰衡拎著一根三尺長的鼓杖來了,他一邊合著鼓點敲地板,一邊大罵曹操狗眼看人低。誰都會認為,孔融和禰衡演了一出雙簧戲。曹操心裡起了殺心。這看似下派掛職鍛鍊的作法,細思極恐。劉表是讀書人,位列「八俊」之一,和曹操歷來不和。禰衡心高氣傲,而劉表也不是等閒之輩,針尖對麥芒,結局可想而知。在三國舞臺上能夠活下去的戰將,哪個不是人頭收割機?誰會在意手裡再多添條人命?開始時,劉表對禰衡很客氣,而且他身邊的幕僚也都很欣賞禰衡的才華,日常開會研究工作時也會聽取他的意見:「禰老師,您怎麼看?」這些,都很對禰衡的胃口,因為在他心裡,自己就是個人才。劉表寫了一封奏摺,虛心請禰衡過目把關,禰衡看了之後,直接撕成碎片扔在了地上。劉表很生氣,但他畢竟是東漢政壇的省部級幹部,沒衝動。因為禰衡是曹操派來掛職鍛鍊的年輕幹部,殺了他,會令本來就不和的雙邊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後漢書》中是這樣說的:「後復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東漢政壇的幾個高級官員竟然為了禰衡玩起了一出擊鼓傳花的遊戲。劉表親自送禰衡踏上了開往江夏的馬車,臨別時肯定還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小禰,黃祖那大老粗沒啥文化,正需要你這樣的知識分子去幫扶。到了江夏好好幹,你一定會有大好前途。」「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其實劉表明擺著是因為黃祖性子火爆,而故意把禰衡往虎口裡送。黃祖以前以也聽說過禰衡,禰衡來報到上班之後,黃祖也是好吃好喝地侍候著。禰衡也沒讓黃祖失望,總結、報告、講話稿都寫得相當出色,而且總能恰當地體現出黃祖的政治意圖,其才能得到了黃祖的充分肯定。某天,黃祖的長子黃射搞了一個小型酒會,邀請了好友禰衡。席間有人進獻了一隻鸚鵡,黃射一時興起,要禰衡現場作賦以助酒興,禰衡下筆如風,文不加點寫就了神作《鸚鵡賦》。孔融作為禰衡的知己,一直關注著禰衡的成長,看到他在江夏混得風生水起,不禁為當初將他送出去的決定而感到慶幸。他期待禰衡有天能夠被提拔重用,回到京城與自己把酒言歡,但是,他已經等不到了……禰衡太年輕,沒能懂得在正確的對象面前任性是撒嬌,但在錯誤的對象面前任性就是撒野這個道理。殺人如麻的黃祖,遠沒有曹操的心計和劉表的寬容。照例是酒會,這次是在船上。黃祖大宴賓客,喝得有點上頭的禰衡不知道是因為心情不好,還是讓江水搖得有些暈船,一言不和,又和黃祖懟上了。令人不解的是,禰衡怎麼可以輕視黃祖這個手握重兵的實力派,竟然眉眼一挺:「死公!雲等道?」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死老頭,你說啥?你再給我說一遍?在冷兵器時代,25歲的禰衡應該是被處以斬刑。不知道他臨時前有沒有後悔離開家鄉;如果他不遇見孔融,如果孔融不把他往高處捧,如果他不一路走來因為懷才而自矜,凡事都與人爭個臉紅脖子粗……也許人生會更長一點。孔融望穿秋水等來了一個消息:昔日故友屌似卿,如今墳頭綠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