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學院李歡麗、李石凱:美國經濟金融運行的三大悖離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

《中國金融》|美國經濟金融運行的三大悖離

作者 李歡麗 李石凱『廣東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

寬鬆貨幣政策不斷加碼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保障美國經濟平穩運行,自2020年3月開始,美聯儲推出了一系列寬鬆的貨幣政策。3月3日,美聯儲宣布緊急下調聯邦基金利率50個基點至1%~1.25%。3月16日,美聯儲宣布繼續下調聯邦基金利率1個百分點至0~0.25%。同時,美聯儲還推出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包括回購5000億美元國債、增持2000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3月23日,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持續升級,宣布量化寬鬆計劃的總額不設上限。此外,美聯儲重啟次貸危機時的救市工具——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PDCF)、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融資工具(MMLF)等,創設一級市場公司信貸融資工具(PMCCF)和二級市場公司信貸融資工具(SMCCF),用於購買公司債,定向支持中小企業。4月9日,美聯儲採取額外行動,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的貸款,以增強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間的公共服務能力。6月15日,美聯儲正式開啟「主街貸款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最高6000億美元貸款,積極向市場提供流動性與信貸支持。

到目前為止,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已經遠遠超過次貸危機,其中有些貨幣政策工具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才啟用過。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一方面形成了美國金融市場的超額流動性供給,另一方面也扭曲了美國金融市場的資金配置,導致美國經濟金融運行出現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現象,我們將其總結為三大悖離:利率下調—匯率上升悖離,貨幣擴張—通貨緊縮悖離,經濟衰退—股市繁榮悖離。

利率下調—匯率上升悖離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兩國間利率的差異會影響兩國貨幣的比價,即匯率水平,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降,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升。基於這一理論,20世紀70年代尼克森政府的弱勢美元政策和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政府的強勢美元政策都是通過美元利率工具來實現的。管濤(2017)的研究顯示,美國貨幣政策由寬鬆到緊縮的周期變化能夠很好地解釋美元從弱勢到強勢的周期變化。2015~2019年,美聯儲持續加息顯著地推升了美元指數,形成了新一輪強勢美元周期,這一結論也佐證了利率平價理論。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元利率和美元匯率的運行卻明顯不能用傳統的經濟理論加以解釋。

圖1描述的是2020年1月1日到6月30日美國聯邦基金利率與美元指數的走勢。2015年之後,通過9次加息,美聯儲於2018年12月將聯邦基準利率穩定在2.25%~2.5%的目標區間,一直持續到2019年7月,美聯儲才重啟降息通道。經過3次降息,2020年初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為1.5%~1.75%。然而,2020年3月3日,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突然降至1%~1.25%,3月16日更是一次性下調到0~0.25%,這是繼2008年12月之後,歷史上再次實行零利率政策。2020年上半年,美元指數一直在高位運行,美聯儲降息的兩周,美元指數瞬間抬升至102.4528點,雖然此後略有回落,但大致可以維持在96以上的水平,強勢美元態勢明顯。按照常理,美元匯率應該與美元利率維持同方向變動,但是2020年以來美元匯率與美元利率的走勢卻明顯悖離,圖1中美元利率曲線與美元指數曲線出現明顯的交叉,並反映出相互悖離的現實。

美元利率與美元匯率的長期走勢表明,二者同方向變動是一種常態,而悖離現象歷史上並不多見,值得作為特例進行分析。我們認為,現階段美元利率與美元匯率的悖離主要形成於國際貨幣體系的內生缺陷和美元指數的結構失衡。一方面,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一直主導著世界經濟的運行,正因為如此,美元不僅是美國的貨幣,更是一種世界貨幣。在世界經濟平穩運行的狀態下,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在作出資產配置決策時,首先考慮盈利性,其次是安全性和流動性。這種情況下,美元資產的避險特徵並不明顯,美元匯率對美元利率變動也較為敏感,基本呈同向運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IMF持續調低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強,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在資產配置時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和流動性,盈利性目標退居其次。因此,市場對美元資產需求量急劇增加,推升了美元指數。另一方面,從美元指數的構成看,影響美元指數主要有六大貨幣,分別是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瑞士法郎和瑞典克朗。這一匯率指數體系存在兩個明顯的結構失衡:一是它並不包括人民幣、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二是歐元佔比過高,比重高達57.6%。因為歐元區在疫情暴發的初期,受衝擊比美國更加嚴重,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復甦的前景更加悲觀,加之長期以來的負利率政策,歐元匯率的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也就是說,美元指數的上升更主要的是反映歐元匯率的下降。

貨幣擴張—通貨緊縮悖離

傳統的貨幣主義經濟學理論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水平的高低決定於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均衡狀況:貨幣供給過剩會帶來紙幣購買力下降,進而引發通貨膨脹;貨幣供給不足則會帶來紙幣購買力上升,進而引發通貨緊縮。對美國貨幣供給與通貨膨脹歷史數據進行的長期跟蹤考察,也充分證實了貨幣主義結論的正確性。正因為貨幣供給能夠長期影響通貨膨脹,所以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的時候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失業率並列作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貨幣擴張—通貨緊縮悖離現象卻明顯不能用傳統的貨幣主義經濟學理論加以解釋。

圖2描述的是2020年1~6月美國CPI和基礎貨幣的變動。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的基礎貨幣大致維持在80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美國實施了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基礎貨幣急劇擴張,到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結束的2014年底,基礎貨幣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雖然2015年之後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步收緊,2017年9月份開始縮表,2020年初美國的基礎貨幣規模仍有3.4萬億美元。儘管2020年僅僅過去6個月的時間,美國的基礎貨幣卻急劇增加至5萬億美元。這一數據有兩個重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2020年3月到5月期間,基礎貨幣增幅高達49.06%,增量多達1.69萬億美元,均遠遠超過前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施的季度數據;二是隨著疫情的加劇和經濟衰退的持續,美國的基礎貨幣規模在未來應該還會大幅擴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幾個月,美國CPI曾經維持在4%左右的增速;危機爆發之後一路下行,2009年一度跌為負值,通貨緊縮跡象明顯;2010年之後,CPI出現反彈,但仍有顯著波動,直到2016年才基本運行在2%上下。圖2顯示,2020年初,美國的通脹水平還有2.5%;2月份雖然略有下降,但仍有2.3%;3月份之後,通脹水平出現斷崖式下跌;5月份僅為0.1%。對比2020年以來美國基礎貨幣與通貨膨脹的數據,我們發現,美國的物價水平並沒有隨著基礎貨幣的急劇擴張而快速上升,反而是急劇下降。

一國中央銀行通過擴大基礎貨幣規模拉升物價水平的傳導機制大致如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將流動性注入商業銀行體系;商業銀行通過信貸發放將流動性注入私人部門;私人部門增加真實消費需求,進而抬升物價水平。現階段,美國貨幣擴張—通貨緊縮悖離現象的出現主要歸因於傳導機制的失靈,具體而言包括流動性囤積和流動性外溢兩個層面。流動性囤積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投放的流動性被商業銀行配置為現金或存放到中央銀行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持有。由於流動性囤積,基礎貨幣的增加無法形成實際消費,抬升物價水平。2020年1月,美國銀行體系的庫存現金才只有801億美元,2020年6月底就已增長至1041億美元,增長幅度接近30%。2020年初美國商業銀行體系有1.49萬億美元的超額存款準備,到6月底已經攀升至3.04萬億美元,增長幅度超過100%。流動性外溢是指中央銀行投放的流動性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投資於股市、債市或其他金融市場,也無法拉動實際消費需求,抬升物價水平。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美國商業銀行的證券類資產由3.82萬億美元增加至4.19萬億美元,證券類資產增幅接近10%,而消費信貸資產幾乎保持不變,維持在1.51萬億美元的水平。事實上,美國商業銀行體系投放的消費信貸由於避險需求,居民個人並沒有用於真實消費,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統計的數據,2020年5月美國居民個人消費支出為11.95萬億美元,比2020年初不僅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11.26%,這一數據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美國貨幣擴張—通貨緊縮悖離現象的成因。

經濟衰退—股市繁榮悖離

根據價值投資理論,股票市場的長期回報由兩個關鍵指標決定——企業的分紅率和企業的盈利增長,投資回報完全來自資產本身的現金流和企業盈利。從簡單的邏輯出發,當經濟高增長的時候,企業盈利增長隨之加快,企業估值上升,股票價格總體上升,股票市場表現良好;當經濟低增長甚至衰退的時候,企業盈利能力減弱,企業估值下降,股票價格總體下降,股票市場表現疲軟。對美國經濟增長和股指運行相互關係進行的長期考察顯示,每當美國經濟進入增長長波,股票市場會維持牛市,而當美國經濟進入衰退長波,股票市場也會轉為熊市,所以「股票是經濟增長的晴雨表」在美國是基本成立的。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經濟衰退—股市繁榮悖離現象卻明顯不能用傳統的價值投資理論加以解釋。

圖3描述的是2020年以來美國道瓊工業平均、納斯達克和標普500三大指數的走勢。為了便於比較,我們把標普500的數據通過右坐標軸進行測度。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美股曾經大幅下挫。但是2009年3月9日開始,美股止跌回升,開啟了長達11年的大牛市周期。到2020年初,道指、納指和標普三大指數分別達到了28868.80點、9092.19點和3257.85點的高位。從2020年2月底開始,美國股市出現劇烈震蕩,尤其是2020年3月,三大股指急轉直下。3月8~18日,美股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經歷4次熔斷,實質上已經進入技術性熊市。伴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和油價大幅下挫,美股三大股指於3月23日跌到上半年最低點,道指、納指、標普分別跌至18591.93點、6860.67點和2237.40點,幾乎抹去了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的全部漲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3月23日之後,美股指數扭頭向上,以不到3個月的時間幾乎全部收復失地,納斯達克指數還創下新高,實質上都進入技術性牛市。

我們有理由認為,2020年3月份美股的下跌是對疫情衝擊的正常反應,但是最近兩個多月美股的上升卻令人費解。如果只考察股市的運行,似乎美國經濟已經V型反轉,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綜合各種官方和非官方的預測,第二季度美國GDP的增速下降超過10%應該是大概率事件,而且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還不僅僅限於第二季度。IMF、世界銀行、美聯儲對2020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都相當悲觀,2020年6月的IMF世界經濟展望預計,美國2020全年GDP增速為-8.0%,世界銀行的預測值為-6.1%,美聯儲的預測值為-6.5%。如果這些預測準確的話,2020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速度要大大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只略好於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數據。

2020年3月下旬以來,美國股市的運行嚴重悖離了價值投資理論和美國經濟運行的現實,既得不到理論解釋,也得不到現實支持。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股市的資金規模也是影響股市牛熊的重要因素。來自美國各方面的數據都表明,美聯儲大水漫灌式的資金注入銀行部門、工商企業、居民部門後都沒有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和消費,絕大部分都進入了證券市場。很顯然,美股3月份以來的牛市並不是因為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而是來源於投機資本的推動。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脫離基本面支持而純粹靠資金推動的股市,形成的只是資產泡沫,很難持續。因此,當前美國股市上漲的勢頭即使在短期能維持,但從長期看,泡沫終將破裂。

結論

美聯儲實行的是美國歷史上罕見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一方面,聯邦基金利率重新回到了零利率區間;另一方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操作規模不設上限。美聯儲的數據顯示,僅4、5兩個月份,美聯儲的資產就增加了1.58萬億美元,比3月底增加了36.23%;基礎貨幣增加了1.2萬億美元,比3月底增加了32.61%。美國實施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為了緩衝新冠肺炎疫情的劇烈衝擊,維持美國經濟的平穩運行。由於過分強調經濟復甦,忽略疫情控制,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且極有可能出現第二波高峰。如果美國疫情的管控效果不如其他國家,則美元的強勢不可維持;如果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沒有得到及時修正,則美聯儲的通脹目標也無法實現;如果經濟基本面沒有得到改善,則單純依靠資金推動的股市繁榮將不可持續。

相關焦點

  • 廣東金融學院建校7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召開
    2020年10月18日上午,廣東金融學院慶祝建校70周年大會在校本部北校區運動場隆重舉行。各界嘉賓、廣大校友、師生員工歡聚校園,共話廣東金融學院的昨天、今天、明天。他指出,70年來,廣東金融學院走過了一段爬坡越坎、興校報國的不平凡之路,培養了大批金融經濟專門人才,為國家和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希望,廣東金融學院能以建校70周年為新的起點,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高水平、應用型、金融型的高校建設,著力提升國際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抓住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傳承七十年辦學經驗,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
  • 廣東財經類院校排名,廣東金融學院排名第二,第一是誰?
    廣東財經類院校排名,廣東財經大學排名第一,廣東金融學院排名第二,前五強都有誰?具體來看一下。第二、廣東金融學院廣東金融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也是華南地區唯一的金融類高校;現有教職工1200多人,專任教師895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102人,副高職稱教師226人,擁有博士學歷的教師近200人,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規模21000多人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金融與經濟信息匯總,王牌學院裡最虐的項目!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金融與經濟項目(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 FE)是由兩個王牌學院:金融學院和經濟學院聯合培養的一個項目。也許單獨聽名字沒什麼感覺,但是其實這是金融學院中最「虐」的一個項目。
  • 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廣州成功舉辦
    9月4日,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更好地協調並促進廣東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由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廣東綠金委」)主辦,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廣碳所」)承辦的「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
  •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會計學院+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位於我國上海,簡稱「立信」。目前為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高校、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建設引領高校,亦可稱之為上海的「雙一流」。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由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同上海金融學院合併組建而來。學校共有15個二級學院,現設有松江、浦東、徐匯三個校區。
  • 助力福田打造現代金融產業高地!福田區與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啟動...
    早在2017年12月,深高金即入駐深圳國際創新中心,在福田區開展辦學,並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深圳交易所等機構開展了穩定而廣泛的合作;同時,深高金在國際相關領域也嶄露頭角,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知名高校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的交流關係。
  • 屠光紹:聚焦三大結構變動 從金融視角解讀「雙循環」
    CFIC導讀 ◆近期,「雙循環」成為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熱詞。昨日,在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2020年資產管理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從雙循環的金融視角切入,分享了金融體系中三大結構變動及其相互之間的動能循環。
  • 2020年中國金融體系運行平穩 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對外發布了包括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等在內的2020年中國主要金融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主要金融指標運行符合預期,金融體系運行平穩。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了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作用。
  •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金融、影視、電商和公益四個校友...
    11月29日下午,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金融、影視、電商和公益四個校友行業協會金融、影視、電商和公益四個校友行業協會成立大會在33號樓報告廳舉辦。中國傳媒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金勇、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薛永斌、黨委副書記毛建國等領導老師出席了成立大會。
  •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出席WIM2020:科技金融人才培養
    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經濟總量雖然我們希望按照中央部署在203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那個時有望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但其實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有學者做了測算,他要求中國未來在15年內每年人均GDP是大概4.8,才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
  • 產教融合,奇化與廣東金融學院舉行校企合作掛牌儀式
    1月6日,廣東金融學院與廣東奇化化工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新·奇文創工作坊」掛牌儀式在廣東金融學院融創空間舉行。廣東金融學院財經與新媒體學院黨總支書記陳學文、創業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肖偉才、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陳昕、財經與新媒體學院副院長谷向偉、文化產業管理系主任王曉東、袁文麗老師,奇化市場中心總經理鄺百富、品牌經理陳玉君及校方50多名學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 美國金融碩士院校排名情況簡析
    美國華爾街可以說是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詞,納斯達克指數是股票和證券交易的風向標,美國是世界金融業精英最為集中的聚集地,因此,每年都會吸引一大批的金融學子前往美國求學,然而,美國有300多所大學提供一流的金融專業教育,選擇理想大學實屬不易。今天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金融碩士院校排名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7.
  • 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業保險業運行情況最新數據,並就相關領域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銀行業境內總資產301.5萬億元,同比增長9.8%。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
  • 金融穩定保障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已有研究表明,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金融波動對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金融波動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以金融穩定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表現之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穩定是現代宏觀經濟運行中兩個重要的議題,金融發展與這二者息息相關,也因此成為現代經濟研究和各國經濟發展規劃中關注的核心問題。
  • 廣東金融2020年成績單:存款超26萬億 大灣區金融80條九成已落地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夏子軒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舉行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披露2020年廣東金融統計數據。人行廣州分行調查統計處副處長汪義榮表示,2020年以來,廣東金融運行呈現「總量適度、節奏合理、投向精準、利率下降」的良好態勢,主要金融指標穩居全國首位,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此外,2020年5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以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加強聯動、加大支持、加快推進,聯合制定實施方案,牽頭80條中的47條。
  • 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2020年會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召開
    12月10日,由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主辦的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2020年會暨第七屆中國金融風險高層論壇在首經貿召開。作為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的年度學術交流盛會,本次會議旨在聚焦京津冀金融研究熱點問題,深入探索京津冀金融領域協同發展之道,以此促進京津冀地區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服務國家智庫建設。
  • 《中國金融》|喬恩·弗羅斯特:推動金融科技應用的經濟力量
    作者|喬恩·弗羅斯特「國際清算銀行創新與數字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中國金融》編輯部張林譯」  喬恩·弗羅斯特(Jon Frost),國際清算銀行(BIS)創新與數字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荷蘭中央銀行金融穩定局高級經濟學家,主要從事金融科技與數字創新、金融穩定和宏觀審慎、國際資本流動、中央銀行業務等領域的研究。
  • 2020《金融時報》全球金融碩士排名發布!美國名校退出,法國躺贏
    美國部分商學院未參加排名;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商學院在此次排名中下降三位至第八位,為歷史最低排位。英國入圍院校最多,在總榜的55所商學院中佔據了13所。中國共有4所學院上榜,3所學院進入前二十,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位列中國第一。
  • 2035年晉身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可以麼?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在主題演講中表示,2035年,上海將建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如果上海成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代表亞洲佔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港城去哪兒,東方之珠願意麼? 中國網友們多數都知道,目前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和某港。
  • 封鎖朝鮮、搞殘伊朗經濟!美國金融制裁那一套,對中國不管用
    近日,美國格信律師事務所統計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已實施的制裁措施超過3900項,相當於每天要揮舞3次「制裁大棒」,用「制裁成癮」來形容也不為過。而伊朗、朝鮮、俄羅斯等被美國制裁的對象可謂深受其害。有分析指出,美國政府離換屆的時間已經不遠了,本屆政府接下來可能會上演「最後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