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名嘴抹黑嫦娥五號,這就是臺灣的「言論自由」?

2020-12-22 臺海新觀察

導讀:一直以來,臺灣那些「名嘴」們最不缺少的就是奇葩言論。近日,島內綠媒的綜藝節目又出現了「名嘴」們的荒誕言論。近來嫦娥五號已經進入了攜帶月球樣本返程的階段,在談到這一話題時,評論員黃創夏稱:「阿波羅11號早在五十年前便上去了!由於大陸人無法看到外面資訊,所以他們自認為已經很厲害了!」隨後該節目的主持人也「補了一刀」,稱「大陸人自以為中國是第一個登月的」。兩個人一唱一和非常有意思,就像是在演小品一樣,但又完全暴露了他們「井底之蛙」的形象。

再等上一百年,臺灣能登月嗎?

節目中黃創夏一度對大陸取得成就表示「認可」,但隨後話鋒一轉:稱早在1969年阿波羅11號就已經帶著月球樣本回到了美國,距今已經50年了。

提到美國黃創夏真可謂是興致勃勃,對他的荒誕言論,網友迅速回擊。有網友稱黃創夏等人是幾個坐井觀天的青蛙。即便美國登上月球的時間再早,難道是臺灣嗎?就算是再等上一百年甚至更長,臺灣能上月球嗎?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有很多這樣假新聞、爛節目,他們能完全暢享「言論自由」,說出一些可笑又荒誕的言論。然而作為客觀性報導大陸發展動態的中天新聞臺,卻直接被叫停,難道這就是臺灣所謂的「新聞言論自由」嗎?

短短七年,從資深媒體人變成「歡樂喜劇人」

黃創夏稱大陸人不了解外面,以至於認為自己很厲害。從實際出發,他們這些人對大陸的了解有多少呢?阿波羅登月早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常識,沒有人否認美國的這一成就。如今嫦娥五號即將攜帶月球樣本回國,我們慶祝本國的科技成就難道也有錯嗎?當然了,像黃創夏這樣的小人又怎麼會放棄借著機會污衊抹黑大陸呢?

不過,也有人揭露黃創夏是在故意「裝瘋賣傻」。早在2013年,黃創夏曾在大陸錄製政治節目,他曾親口承認臺灣已經成了「井底之蛙」,而臺灣媒體則是導致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之一。相比之前的清醒時刻,現在的黃創夏真可謂是完全變了一個人。

從2013年到2020年,七年的時間黃創夏究竟經歷了什麼?居然從一個曾經的資深媒體人變成了一個「歡樂喜劇人」。事實上,發生這種轉變的臺灣人不止黃創夏一個,島內不少專家學者在出席綠媒節目時都不缺少通過譁眾取寵的方式,為網友增添爆笑段子的情況。

文丨葉風 審丨陳城

本文由《臺海新觀察》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名嘴「碰瓷」嫦娥五號,再鬧笑話
    然而在臺灣綠媒的節目中,這次完美收官的探月任務卻變了味。臺灣評論員黃創夏聲稱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信息,不知道阿波羅11號早在1969年就已登月成功,一旁的主持人更是「出口驚人」,聲稱大陸網友以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登月的國家。把無知當有趣,可見所謂的臺灣「名嘴」也不過如此。
  • 果然,臺灣「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
    導讀:近日來,中國人見證了一項奇蹟,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航天領域最複雜,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月壤採集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新的進展。這是一件值得國人高興的事情,但臺灣「名嘴」並沒有放過酸嫦娥五號。
  • 臺灣名嘴談「嫦娥五號登月」,網友態度「一邊倒」
    撰文:小王 近期,在臺灣綠媒的一檔政論類節目中,臺灣「名嘴」黃創夏就「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發表評論,他表示阿波羅 臺灣「名嘴」談嫦娥五號登月遭網友吐槽 在這檔臺灣地區的節目中,作為評論員的黃創夏先是誇讚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確實代表國力的象徵,他表示距離這麼遙遠的控制
  • 果然,臺灣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登月」,網友都看不下去了
    撰文:小王近期,在臺灣綠媒的一檔政論類節目中,臺灣「名嘴」黃創夏就「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發表評論,他表示阿波羅11號早已飛上月球50年,而大陸人還是看不到其他國家的科技發展之迅速臺灣「名嘴」談嫦娥五號登月遭網友吐槽在這檔臺灣地區的節目中,作為評論員的黃創夏先是誇讚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確實代表國力的象徵,他表示距離這麼遙遠的控制,當然是很厲害的一件事,可是他接下來的話就開始變味了,黃創夏又說阿波羅11號早在1969年上去了,也已經取了樣回來,大陸人是由於看不到外面的資訊,別人一誇他們厲害,他們就真的認為自己很厲害
  • 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2020-12-07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2020-12-0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灣「名嘴」果然沒有放過「嫦娥五號登月」,網友都聽不下去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灣「名嘴」荒誕言論又雙叒叕來了。12月5日,在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中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評論員黃創夏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
  • 嫦娥五號回家!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在一眾紛紛向中國祝賀嫦娥五號取得巨大成功的國家中,印度的反應就很微妙了。圖說: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印度多家媒體17日報導了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的消息。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換言之,在美國想要「坐收漁翁之利」之前,還需解除自身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限制。事實上,不僅美國,全球多個國家都在關注嫦娥五號的進展,並希望和中國展開相關領域合作。俄羅斯科學家葉夫根尼·斯柳塔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希望得到月球土壤,俄羅斯希望和中國展開合作,也希望中國能贈送土壤標本。
  • 臺「名嘴」再鬧笑話,果然與大陸有關
    導讀:近日,臺灣島內的政論節目又因「張口就來」鬧了笑話。前些日子,中國「嫦娥五號」登月事件,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熱議。隨後,一檔綠媒政論節目在討論此事時,主持人稱,大陸人都認為自己是首次登上月球的人,不知道美國「阿波羅11號」早已登月成功。
  • 臺灣的「名嘴」咋都變成了「歡樂喜劇人」?!
    本想吐槽嫦娥五號登月,卻被坐實是「井底之蛙」本蛙......臺灣「名嘴」荒誕言論又雙叒叕來了。12月5日,在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中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評論員黃創夏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兩人一唱一和,隨即被網友諷刺「井底之蛙」。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民進黨搞「綠色恐怖」,媒體人變「喜劇人」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引爆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如果本次「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了採集月壤樣本並返回地球的任務,中國探月工程就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同時,中國科研領域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也讓包括歐洲、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都對在該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充滿了信心。
  • 臺灣「名嘴」為何頻頻鬧烏龍?
    眾所周知,臺灣年代新聞臺最近又出荒唐事。他們的嘉賓指著大陸醫護人員的照片說是臺灣人 ,然後講述一段島內防疫的感人故事……話說,臺灣節目鬧這樣的笑話,已經見怪不怪了。在他們眼裡,大陸人不配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從榨菜、茶葉蛋,再到筆記本電腦,現在連盡職的醫護都必須得是臺灣產了。
  • 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 終於,綠媒盯上了大陸「嫦娥」,故意「裝瘋賣傻」
    如今嫦娥五號已經取得土壤,即將踏上歸程。 中國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表示,嫦娥五號已把裝有月球土壤的密封器轉移成功。而上次在月球軌道上完成交會和對接任務的太空飛行器是1972年12月的阿波羅號。這樣一件大事,令國人為之振奮。但消息傳到了對岸的臺灣綠媒嘴裡,卻完全變了一個論調。
  • 誰打臺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臺灣「名嘴」又爆荒誕言論,遭群嘲
    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臺灣民進黨、部分親綠媒體以及「謀獨」分子企圖製造分裂,支持「臺獨」。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舉動,部分資深媒體人和相關政治人物都曾在臺灣的政論節目中發表了相關看法。10月28日,臺灣「名嘴」黃創夏就兩岸局勢又爆荒誕言論。黃創夏稱,誰打臺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多少媒體人已變「歡樂喜劇人」
    來源:中國臺灣網【兩岸快評第1021期】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最新消息顯示,嫦娥五號已完成月壤樣品轉移,「挖土」成果將帶返地球。這件大事令國人振奮,但在臺灣綠媒的政論節目中,卻變了味兒。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此時,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41小時,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   為了解決重量大但推力小的問題,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近月點再次「剎車」,實施第二次近月制動,環月軌道由橢圓變為圓形,距月高度減少一半,變為200公裡。這也是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最終繞月軌道。
  • 林佳裡:「嫦娥五號」到月球採樣,臺灣也能嗎?
    「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模擬圖。圖片來源:新華社「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著2公斤重的月球樣本,預定12月17日凌晨2時30分返抵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將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