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餐和西餐,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

2021-02-07 去日本



日本的美食是很多人對日本旅行的最大期待之一。然而日本可不只有日本料理,還有打著世界各地招牌的美食。有人可能會說:既然來了日本,還要吃什麼中餐/西餐?這種道理在別的地方或許行得通,但是在日本,不少中餐和西餐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改良和再創造,已經成了日本料理的一部分。品嘗如此獨特的日本料理,有時比感受傳統日料更有趣。





初次聽到天津飯這個名字,恐怕會讓來自天津的朋友們噴飯。許多日本人都是來過中國或是和中國人接觸過後,才知道他們眼中屬於中餐的天津飯是地地道道的日本料理,在中國根本就找不到。


天津飯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最初出現在東京淺草的老牌中餐廳來來軒中。為了能夠滿足客人「想儘快吃上飯」的需求,廚師將蟹肉和雞蛋混在一起,做成類似芙蓉蟹的料理,再放在米飯上,用勾芡的手法澆上酸甜味的湯汁。


一百年來,天津飯作為日本中餐館最常見的平民美食之一,味道不斷變化、創新,各地有各地的特色。著名的中華料理連鎖店「頤和園」在東京、大阪和福岡開有多家分店,提供味美價廉的天津飯(季節限定)和各種帶有日本特色的中餐,口碑極佳。




咖喱飯作為日本的國民美食,經歷了印度→英國→日本的傳入路徑,逐漸形成了日本獨有的味道。土豆、胡蘿蔔和洋蔥等最常見的日式咖喱飯配料在明治時代曾經屬於非常珍貴的西方蔬菜,後來逐漸普及,日式咖喱飯也在距今一百年前的大正時代定型。


如同其他外來料理一樣,普及後的咖喱飯也走向了多元化,發展出了例如豬排咖喱、湯咖喱、烤咖喱等多種做法,還有一些餐廳回歸原點,推出印度式或歐洲風格的咖喱。


在東京西部的荻窪站附近有一家「吉田咖喱」,店鋪不大,還經常休息,但人們仍然不惜排隊一個小時,只為吃一口這裡的咖喱飯。這裡的菜單也比較特殊,需要食客自行選擇咖喱的口味、米飯量和配菜,搭配出最理想的咖喱飯。有食客在這裡用餐後感嘆道:「原來有種愛的形式叫咖喱。」





蛋包飯作為日本洋食的一大代表,存在著東西爭霸的局面。兩家蛋包飯的發源店——東京銀座的煉瓦亭和大阪心齋橋的北極星各有特色,都非常值得特地前往。


東京銀座的煉瓦亭創立於1895年,是一家引領業界的日式西餐廳,始終保持著市井化的就餐環境和合理的價位,炸豬排、牛肉丁蓋澆飯等都是這裡的王牌美食。但最特殊的還是蛋包飯,做法與傳統截然不同,蛋液和米飯混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極其細膩的美味。




大阪的北極星創業於1912年,在大阪府和京都府有多家分店,但最有特色的還是心齋橋本店,位於一棟建於1950年的傳統日式建築內。在這樣的仿古房子裡席地而坐吃「洋食」,可謂別具一格的體驗。


北極星的蛋包飯做法更符合人們通常的認知,也就是把米飯完全包裹在雞蛋內。





在日本東北地區巖手縣的首府盛岡市,最有名的美食就是三大面:炸醬麵、小碗蕎麥麵、冷麵。三種面分別代表了中國、日本、韓國的麵食文化的一部分,但又與他們原有的形態有所不同。巖手縣近幾年一直是三年多次籤證的目的地之一,如果選擇到這裡激活籤證,一定要品嘗三大面的味道。


盛岡炸醬麵的來源自然是北京的炸醬麵,分量十足,麵條粗獷,拌上帶有生薑的味噌鹹醬,與老北京傳統的炸醬麵味道截然不同,但也很容易入口。吃完面後,拿一個店裡提供的生雞蛋磕在面盤裡,用筷子打散,然後叫服務員倒上熱水,就成了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蛋花湯。位於盛岡站前的炸醬麵餐廳「Hot Jaja」評價不錯,再加上炸醬麵本身就是平民美食,在這裡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吃到飽。

官網:www.pyonpyonsya.co.jp/shop/shop11




小碗蕎麥麵(わんこそば)是三大面中的日本代表,雖然蕎麥麵本身在日本隨處可見,但盛岡的蕎麥麵卻有與眾不同的吃法。服務員會端來一大堆小碗,每碗中裝著一口分量的蕎麥麵。在客人用餐過程中,服務員會全程站在旁邊等候,根據客人的進餐速度和要求將蕎麥麵一份接一份倒入客人碗中,再將空碗摞在桌上。吃完後,服務員會為你計算數量。「東家」是盛岡市最好的小碗蕎麥麵餐廳之一,在JR盛岡站旁和市中心都有分店,會為每一位客人頒發用餐證明,記下碗數,服務員每倒一碗蕎麥麵,就會說一句「來,多吃」之類的話,腔調別致悅耳,讓用餐過程十分歡樂。

官網:www.wankosoba-azumaya.co.jp




朝鮮冷麵也是日本常見的韓式美食。但是經過改良的冷麵已與正宗的冷麵有較大差別,味道上可能不會讓人感到特別滿意。盛樓閣是盛岡市口碑最好的韓式餐廳,熱門時段需要排隊等位。這裡除了朝鮮冷麵,還有熱乎乎的溫面和各種韓式烤肉,菜品非常豐富。





說完了東北地區的盛岡,最後再來看看位於西南方向九州島上的長崎。作為在相對封閉的江戶時代都保持著對外交往的港口城市,長崎的美食融合了多方味道,其中最有特色的兩種美食——什錦湯麵和土耳其飯,就都屬於日本人對異國料理的獨特改造。


什錦湯麵(ちゃんぽん)據說源自明治時代,以福建風味為基礎,最開始是提供給長崎當地華人的高營養廉價美食,後來逐漸成為長崎的代表味道,樣式與福建福清的「燜面」相似於長崎擁有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的新地中華街,中餐館數量繁多,很多地方都能吃到物美價廉的什錦湯麵。江山樓是位於中華街內的著名中餐廳,有兩家分店,在什錦湯麵之外還提供什錦炒麵(皿うどん)、東坡肉等多種經過改良的日式中餐。




土耳其飯屬於日本獨創的混搭西餐,主要見於長崎市當地,大阪和神戶也有類似的料理。就像天津沒有天津飯一樣,土耳其也沒有土耳其飯。長崎市的土耳其飯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炒飯,二是義大利麵,三是炸豬排,然後再搭配少量蔬菜沙拉。所有東西匯聚在一個大盤子中,就是分量十足的土耳其飯。位於長期市電思案橋站附近的「ツル茶ん」創建於1925年,是九州最古老的咖啡店,也是土耳其飯的名店,餐單上有多種口味的土耳其飯可供選擇,餐後還可以點一份美味的奶昔解膩。

相關信息:tabelog.com/nagasaki/A4201/A420101/42000064

-end-



近期精選熱文,點擊即可閱讀。


關西深度遊指南 丨中日之間 丨東京絕品肉料理店日雜冬季資訊神戶咖啡BICCAMERA購物攻略風靡全球的日本膠帶與駒子邂逅在越後湯澤聖誕限定2017年COSME大賞東京站精選拉麵令你熱淚盈眶的觀光列車高顏值甜品之表參道&原宿篇丨體驗北海道精緻美味東京都馬卡龍名店日本城郭指南日本遊戲精選尋訪太宰治寶寶穿搭烏冬名店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了解更多自由行攻略技巧

幫你高效策劃適合自己的深度日本遊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去日本】APP

查看更多日本旅行文化資訊!

相關焦點

  • 中餐規範英文名收效如何?與西餐差在服務上
    馮鵬:中餐影響力確實比較大,但中餐館的國際排名卻並不高。英國著名美食雜誌《Restaurant》2010年全球50家餐館排名中,亞洲只有3家入圍,日本一家,新加坡兩家,大陸餐館名落孫山。而同期公布的亞洲20大餐館中,香港佔6家,澳門1家,大陸只有「大董烤鴨」一家,排名恰好是第20位。可以這樣看,中餐知名度高,但中餐館卻並沒打入主流,國際公認的最好的中餐館不在大陸。
  • 對於中餐與西餐的差別,一位法國留學生這樣說道,我覺得在理!
    來中國留學時,有一次班上老師與他們聚餐,六個人去吃中餐!結果點了八個菜!一開始我覺得太少了,6個人吃八個菜怎麼夠?要知道我一個人是可以吃四道菜的!結果等到上菜後,他才發現,幾個人吃一道菜都吃不下,中國菜的菜碼確實大,跟西餐裡的一道菜完全不一樣!
  • 自助、中餐、西餐、鐵板燒、日料、火鍋,這艘巨輪上吃的應有盡有
    說起坐遊輪,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吃吃吃啊,畢竟遊輪號稱「海上養豬場」,這個稱號可不是白來的。作為今年遊輪界最重磅的「海洋光譜號」更是將這一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她提供多達33種餐飲選擇,其中包括6個全新餐飲概念——經典中餐川谷薈,日本鐵板燒,海涵火鍋,味好面吧,兒童戲水美式快餐餐廳,咖啡茶道,真的是讓人盡享創意餐飲和中西美食盛宴。光譜號上的免費餐廳主要有帆船自助餐廳、270°咖啡館、主餐廳、索倫託餐廳、戲水餐廳、L記甜品、海上多功能運動館熱狗屋、味好面吧等等,光這些免費餐廳,你都覺得吃不過來了。
  • 近代的中國西餐,重要的不是西餐吃什麼,而是西餐怎樣吃
    先是上海,然後天津,西餐在中國漸漸擴大了影響,直到成為一種時尚,漸漸開始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關於西餐最早的文字記載,始見於晚清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一書,書中對於西餐做了較詳盡的介紹。首先,書中對於西餐做了基本界定,書中寫道:「國人食西式之飯,曰西餐。」這裡對於西餐所做的界定非常準確,西餐一說,是針對中餐一說而確立的。
  • 對中國拱手禮和西方握手禮,中餐和西餐之間的看法
    在中國,中餐是大家一起吃團圓飯;在西方,西餐是每個人分開吃。中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既有著優秀文化傳統,又能海納百川。在現代社會,大部分時候都非常注意文明和個人衛生。在如今特殊情況下更是如此。但是優點還是需要吸收的,不是一家人,沒必要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各吃各的西餐,很合理,也很衛生。所以身為中國人,不能丟掉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也要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文化。
  • 吃西餐刀叉怎麼拿 吃西餐的小技巧有哪些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吃西餐,當牛排好的時候我就學著電視劇上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吃了起來。剛吃了一口朋友說你不是刀叉拿錯了。我看了一眼她是左叉右刀,而我是左刀右叉。我覺得這樣吃很舒服又順手就堅持自己是對的,她卻堅持她是對的,互不相讓。基於這個原因,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吃西餐刀叉怎麼拿的問題。
  • 分餐制,是要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嗎?
    然而,很多人卻認為分餐制是舶來品,是西方的用餐方式,如果推行,就是讓中餐廚師去做西餐、做位上菜,華而不實。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何謂分餐制。
  • 中餐西餐西點學子齊上陣,快來圍觀哪種美食作品能夠C位出道!
    中國餐飲文化是和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經歷長久歷史形成獨特的東方魅力。 餐飲文化能夠體現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地理特徵、氣候特徵等,比如我國四川地區,因為比較潮溼,人們就很愛吃辣。我國南方多雨水,多湖泊和溼地,適合栽植水稻,南方的主食就是大米,而向北方去,人們就以麵食為主食。
  • 什麼都是少許、適量,中餐相比西餐不講究精確嗎?當然不是
    這些都說明中餐同樣是在意精確的,那麼為什麼會產生不精確的印象呢?實際上,你確實看不到中餐廚房把天平、量杯、溫度計、時鐘當成必備品。廚師放多少都是直接上手的。中餐重視不重視精度,和用不用工具是兩回事。調味和配比的精度,這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事情。最終要落實在個人的手藝上,靠的是味覺、手感的長期養成,就是手熟。
  • 西餐裡的中國味兒
    和這道菜搭配的酒是波爾多紅葡萄酒和索泰爾納酒。所有這些菜撤掉後,開始餐中甜食和燒野味。」老尼克在十三行吃的這頓飯,不但食材、味道、溫度、做法是西式,就連上菜順序也是西式的,但是廚師卻是清一色的廣東人。在接受、學習西餐料理的道路上,廣東廚師當仁不讓的走到了前列。事實上在老尼克到達中國之前,許多廣東人的舌尖已經品嘗到了西方的味道。
  • 西餐不是那麼高不可攀,掌握兩個訣竅,披薩簡單到和做饅頭一樣
    石姐做菜,追求簡單和快,你愛還是不愛,吃過不點外賣。大家好,我是石姐,關注美食,關注石姐廚房。大多數人對西餐的感覺就是高不可攀,一個是因為擺盤精緻,漂亮,氛圍也浪漫,鮮花,美酒,燭光相伴。另一就是因為西餐很貴,就算是西式快餐也一樣,一個漢堡,一般都要二十多,披薩一般得五六十,六七十,甚至更貴。可就算是這樣,那某勞、某基仍舊是門庭若市,人們趨之若鶩,就像是趕集,一個一個懷著激動的心情,拖家帶口地去給他們送錢。可要說到他們的菜品的味道,我個人覺得大部分是好吃的,可有的卻一言難盡,如某基的全家桶,裡邊的吮指原味雞真的沒有味道,我不知道其他夥伴們吃過後是什麼感覺。
  • 跟著老外學吃西餐、玩中學英語 還學習了西餐禮儀與文化 西餐禮儀...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 首席教育記者 孫成香 記者 馮婉露 )        你知道正統的歐美西餐怎麼吃嗎?有哪些禮儀呢?西英諾國際英語徵集50名孩子開展的「外教免費請你吃西餐」活動,給出了答案。
  • 為什麼看不懂西餐菜單?因為他們不像中餐那樣配圖片!
    據說很多朋友上西餐廳,看一眼菜單就放下,然後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烤科羅拉多羊排配蒜香炸鮮奶和小西蘭花牛肉卷配布蘭登堡州蔬菜三樣和土豆泥香烤巴爾莫勒爾鹿裡脊配馬德拉紅酒松露汁……一位機智的中國漫畫家在Boredpanda上用兩幅圖對比了中餐菜單和西餐菜單的區別……
  • 為什麼中國人吃不慣西餐?老外們給的答案非常中肯,你們是否接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飲食習慣和飲食口味,中國有屬於自己的中餐,而外國有自自己的西餐,不過一般中國人都吃不慣西餐,而外國人對中餐卻是非常熱愛的,這就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了。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吃不慣西餐?
  • 屢聽到老外吐槽中餐吃不飽,這是為何?並非他們食量大,是這錯了
    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用餐習慣和飲食文化,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不過如果來到一個你不熟悉的國度,甚至吃這個國家特色的餐飲時一定要多了解一下這個國家的飲食文化。最少要知道吃飯的一些必要細節。比如來到中國吃飯是還要分享、雨露均沾的。
  • 西餐中那些神奇的調料
    如果接觸過西餐朋友可能也會好奇,為什麼好好的奶油麵包會有一股子十三香的味道。其實,產生這兩種味道的香料源於肉桂。我們現在說的肉桂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肉桂是樟科樟屬植物的統稱,這些植物的樹皮就是桂皮或者肉桂。我們平時說的肉桂就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樹木。而在西餐中常用的肉桂是錫蘭肉桂,它的味道更佳細膩溫和,放在西式甜品中會產生類似茴香卻更佳香甜的味道。
  • 又一「硬核科技」被盯上了 外國人宅家吃中餐
    有吸貓吸狗發呆的,有健身跳舞隔著陽臺互動的,還有學習的、做口罩的,當然也缺不了做美食的,一些外國家庭裡,還開始折騰起中餐來,好不好吃我不知道,賣相倒是還不錯。來不了中國?那去中餐館吃嘛。但是多處的店鋪已經關掉了......餐館也按暫停鍵?沒事!正好試試家中的廚房!
  • 中餐在外國到底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受歡迎?
    1隻有黑暗料理般的假中餐賣的還算可以,最著名的有(黑暗度從高到低排列):甜酸豬(Sweet Sour Pork)-豬肉塊包裹一層面,炸好,加巨多糖和甜酸醬炒一炒,一盤都是甜酸醬的紅色,跟Williams蛋糕一樣甜
  • 明明按菜譜一步步來,為什麼中餐做不好?外國人表示很苦惱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唯美食不可辜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在吃的方面越發講究。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美食的聖地,隨著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美食受到廣泛關注,外國友人也開啟了「中餐之旅」。中華上下五千年,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看起來烹飪簡單,實則味道妙不可言;現如今中餐尚且紅遍全球各地,外出旅遊皆能吃上可口中國菜;但是很多外國人卻表示「明明按照菜譜來的,卻做不出真正的中國味」深感疑惑。這邊不得不說說中國的飲食文化了,即便是一道中國菜可能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做出來也有不同的口味,中國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吃出八種風味,想來中餐也是不易的。
  • 國家西餐地理:哪裡是中國西餐之都?
    在同一家餐廳裡,可以吃到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各種菜系的混搭。比如麻婆豆腐壽司、冬陰功配石鍋飯等等。東方人眼中魔幻的菜品組合,在西方人觀念裡卻是自成一體的遙遠風情。 |上海:十裡洋場、德大西餐和紅房子| 《南京條約》所規定的五口通商,五個開埠城市其實有很大區別:廣州、福州是省城,廈門、寧波是府城,只有上海,當時還是分屬於松江府和蘇州府的小縣城。某種程度上說,是通商、開埠、租界建設,成就了上海後來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