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嘴裡的「為你好」,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別再假惺惺了

2021-01-16 圖圖爸爸

文丨圖圖爸爸

前段時間去閨蜜家玩耍,當時她看到她家孩子一直在一旁玩手機就非常生氣,直接跑過去將孩子的手機扔掉。

孩子見狀也表現出怒的情緒,轉過來問她媽媽:「你在幹什麼?」

閨蜜怒吼:「我是為你好,你看現在都什麼時候了?要是每天還保持這樣懶散的狀態,到時候小升初,你看你能上個什麼學校?還有,我說的話你怎麼就聽不進去呢?讓你別一天到晚玩手機玩遊戲,你就是不聽,以後有你好果子吃。」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又想起當時在《小歡喜》裡面所描述的情節:

劇裡面的扮演者宋倩,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喬英子好好學習,展現出優秀的狀態,不管是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還是交友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孩子好像是一個機器一樣,受了爸爸媽媽的制約。對於宋倩來說,她從來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會直接選擇對孩子說:「我是為你好」,你現在不這樣,長大之後可要痛苦了。

好像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總是會考慮「我是為你好」這5個字。

可是大家所說的為你好,真的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快樂嗎?你所說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或許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不像父母所想的這樣。

媽媽:我是為你好,最近這兩天真的別看電視劇了,好好複習一下,期末考試要到了,要是這次考試再沒到第一名,媽媽可要生氣了。

孩子:看電視只是我放鬆的一個方式,你以為我不想好好學習嗎?

媽媽:你這孩子怎麼總是不聽話呢?說了讓你晚上早點回來,要是在外面遇到問題可怎麼辦?你別嫌我煩,我這是為你好。

孩子內心os:我今年已經成年了,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很多父母總是無孔不入地插入孩子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指導。

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也會以較為強硬的態度表示出來「我是為你好」,然後安排孩子的一切。

從小到大,孩子永遠逃脫不了父母的牢籠。就比如老鷹把自己的孩子生下之後,會選擇將他們從懸崖之上扔下去。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想要去鍛鍊自己孩子展翅翱翔的能力。

只是對於現在一些父母來說,從來沒有思考過讓孩子自由地飛翔,而是想要把孩子所有的一切掌控於自己的手上。

希望這樣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安全、快樂、開心,殊不知卻給孩子帶來了無數的困擾。

就從《小歡喜》裡面喬英子最後形成抑鬱症,走向自殺的道路。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父母所說的為你好,或許並不能成為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父母該如何去應對孩子?

吃飯的時候我們會明白,如果吃多了肚子會撐,所以切忌暴飲暴食。當然如果吃得太少,可能又會肚子餓,所以適度是較為重要的。

父母和孩子的相處其實也可以從飲食習慣入手,找出最為合適的狀態。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明明已經吃飽了,爸爸媽媽對他說「你再多吃點,媽媽這是為你好,做了這麼多飯菜」,孩子如果真的吃下去,不是會對他們的腸胃健康產生損害嗎?

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如果過度地管控孩子的人生,就有可能影響到他們本身的成長,甚至會對心理和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適度或許才是最重要的,過度、少量,都會產生不適感

在心理學上有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主人家裡有一頭驢,每天基本上都會選擇給驢弄很多的青草。

只是對於驢來說,它卻覺得這些草沒有任何的味道。有一天可能是主人公不小心將鹽撒到了青草裡面,發現驢吃得非常的開心。

後來主人公又多次給驢所吃的青草撒鹽,沒想到卻發現驢的食慾欠佳。

大家看來這或許僅僅只是飲食與鹽的關係,實際上從教育理論來看,我們就應該明白,撒的鹽應該適度,而教育孩子也要考慮適度。如果我們過度地關注孩子的生活,只會讓他們更加煩躁。

過度地管控孩子的生活,這些危害會越來越明顯

如果父母以自己的想法去照顧孩子,只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而無法使孩子真正的快樂。

特別是在父母過度強調「為你好」的狀況之下,孩子也有可能出現這些問題:

1)不再反抗父母、過度依賴

當孩子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不能讓父母回心轉意之時,必然會選擇依賴父母的狀態。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就像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一樣。

只需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就可以,他們缺乏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因為所有的事情爸爸媽媽已經被安排好了。

只是這樣行屍走肉的生活真的會讓孩子開心嗎?顯然是不會的,孩子長時間如此自然而然心理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2)缺乏自理能力

「我是為你好」的理念之下,爸爸媽媽確實會幫助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卻沒有學習的欲望,因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處理好。

或許在嬰幼兒階段,父母的處理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方便,但是慢慢地長大之後,他們進入到社會和其他人相處。

誰又能夠幫他們去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呢?這時候所缺乏的自理能力會讓孩子喪失更多的機會。

之前就有一部分父母表達出來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不用洗衣做飯是為他們好。

可是在得知自己孩子不懂洗衣服,無法和舍友更好相處被退學時,卻又流下悔恨的淚水,這其實就是孩子在長期「為你好」的狀況之下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影響到了他們未來的生活。

3)孩子心理受挫

「我家孩子這麼開心,他怎麼會不舒服呢?天天幫他做好所有的事情,他只需要學習,自然而然也會十分幸福。」

在父母的想法之中,自己付出那麼多,自然而然需要得到孩子的感謝。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或許並不會存在這樣的情緒,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孩子或許會刻意地去壓制自己內心對於父母的反叛。

等到有一天突然醒悟,就會將自己之前的生活全盤推翻,表現出來叛逆的情況。

就像喬英子最後選擇自殺的情緒一樣,一個極度乖巧懂事的孩子最後卻走上這樣的道路,難道還不能證明孩子心理受挫的痛苦狀態嗎?

父母該如何正確給予孩子關愛,避免過度強調「我是為你好」?

①擺正自己的位置

在孩子三歲之前,他們確實需要父母的照顧,因為自己缺乏一定的自立能力。

但是在三歲之後,孩子會進行自我的選擇,慢慢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幫助他們逐漸地獨立。在孩子10歲左右的時候,獨立能力已經逐漸建立。

也就是說,在孩子10歲之前,父母或許可以以一種管理者的態度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但是在10歲之後,孩子也會有自我的判斷,父母就應該以領導者的姿態去和孩子相處。

擺正自己的位置較為重要,避免將所有的事情給孩子安排好。

②把選擇權給孩子

在「我是為你好」的過程之中,孩子確實會缺乏選擇的能力。因為爸爸媽媽已經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但這對於孩子的影響是較為明顯的。

每一位家長也應該清楚,我們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就應該將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在具有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思考能力之下進行決策。

長期如此,孩子也會獨當一面,展現出來他們的本領,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也應該適當地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③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避免願望強加

很多父母在進行「我是為你好」的思維安慰之時,總是會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孩子該走的彎路一條都不會少。

即使父母給孩子安排得再好,他們沒有走過這條路,就不知道這其中的滋味。

父母千般阻礙,只會對他們的成長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也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避免自己內心的願望強加。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父母或許會考慮自己之前,沒有實現的願望,讓孩子來通過努力進步不斷地實現,這也是錯誤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每一位父母對於孩子都包含著比較明顯的關愛,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自己的關愛是否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危害?

大部分父母所說的「我是為你好」其實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以相互交流的姿態相處,避免給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具有自主能力具有選擇權,才能讓他們不斷的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直升機父母:你以為的愛,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直升機父母有很強的控制欲,希望每一件事都為孩子安排妥當,甚至不管不顧孩子的想法,孩子出生開始就毅然擔當起兒女的終生保姆和人生規劃師。他們毫不吝嗇地給予孩子關愛,不希望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直升機父母」的過分保護,似乎要把孩子的一生承包下來,處處為孩子著想,只是在這個環境下,孩子無異於溫室裡的花朵,相信父母都知道蜜糖罐裡成長的孩子是很難真正成長起來的。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其實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豆豆的媽媽對於豆豆的管教,已經成為了一種情緒勒索的方式,很多家長都喜歡打著「我都是為你好」這樣的旗號,來要求孩子們無條件地滿足自己的要求,這無疑就是以愛的名義來行勒索之實。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我表姐是個在父母眼中很「叛逆」的女孩子,因為她總是在人生大事上與父母據理力爭,她最討厭的話,就是那句「我這都是為你好。」高一下學期,整個年級開始分科,表姐物理成績不錯,分科時想選理科,但她父母卻要求她選文科。理由很簡單,是「我這是為你好。」
  • OMG小獅子微博怒懟iFTY:別跟我假惺惺,我很小氣,也很記仇!
    iFTY、OMG兩隊恩怨情仇再升級!小獅子微博怒懟:我很記仇!伴隨著iFTY戰隊的奪冠,PCM大師賽落幕,2019年PUBG國內賽事已全部結束(imba比賽未被批),忙活一年,有人歡喜有人憂。OMG小獅子:別跟我假惺惺!10月18日早晨與女友在外度假的OMGlionkk小獅子圖發微博:我不需要任何假惺惺,我很小氣,也很記仇,微笑。早在PCL季後賽時,OMG就與IFTY戰隊發生摩擦結下梁子,起因是longskr在季後賽中場休息時問小獅子收入多少,是小龍主動詢問獅子收入,結果到了A+耳邊就成了小獅子主動找小龍聊收入,搞他心態。
  • 家庭教育「大忌」: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傷害可不小,別不當回事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都比較強,做事經常不考慮後果,而且還經常犯錯,少不了挨父母打。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脾氣再好的家長也難免會生氣。不過家長們知道嗎?有時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發火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影響。說到這裡我想問問各位家長,你還記得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孩子是什麼反應嗎?
  • 心理學家:假惺惺3種「為你好」,表面關心你,實則包藏禍心
    意味著雖然對方雖然說服不了你,但還是覺得你就是得聽他的,因為他是在為你好。每個人都厭惡「為你好」,但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為你好,有些雖然讓人噁心,卻也無關緊要。但是,下面這3種「為你好」,就千萬要警惕了,可能會對你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 「新型把尿」正在傷害孩子,父母別只圖省錢省事,這件事別再做了
    老人愛給孩子"把尿",無非也是老觀念"作祟":覺得尿不溼不透氣,要麼愛用尿布,要麼乾脆"把尿",儘量讓孩子少接觸尿不溼為好,免得紅屁屁得溼疹。 可時下這幾年,一種"新型把尿"卻在年輕父母中盛行起來。與老一輩想法卻有所不同,說到底為的是一個"錢"字。
  • 好的父母為孩子遮風擋雨,無知的父母對孩子風吹雨打
    聽到爸爸這麼說,孩子雖然有點害怕,但還是縱身一跳,爸爸也牢牢地接住了他,然後告訴他:"你記住,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父母永遠是你堅實的後盾。"孩子點點頭,爸爸讓他再跳一次。孩子毫不猶豫地跳了下來,但這一次爸爸卻閃開了。孩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哇哇大哭。爸爸說:"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你好,不要盲目信任別人,要自己做判斷。"
  • 你以為只是說幾句,卻不知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軟暴力」會更傷人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只要不對孩子動手、不打孩子,就不是對孩子的暴力傷害。但是,這就是家長們的誤區,暴力從來不是身體生理的專屬,對孩子心靈傷害的「軟暴力」也是一種暴力!
  • 那些催你結婚的親戚是真的為你好嗎?
    圖片來自網絡我們說你都是為你好,別人還懶得管你呢!你可拉倒吧!為我好你倒是給我點錢呀,幫幫我呀,別光說呀?(別聽我瞎bb ,永遠不要指望別人,父母也不行,自助者天助。)除了父母親之外,在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是真心怕你單身而好言相勸的?有多少人問你一個月掙多少是擔心你吃不吃得飽的?有幾個不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笑話你貶低你的?
  • 張韶涵新歌歌詞:假惺惺背後補槍 疑似回應範瑋琪
    張韶涵新歌歌詞:假惺惺背後補槍 疑似回應範瑋琪原標題:回應範瑋琪?張韶涵新歌歌詞引網友猜測新浪娛樂訊 9月20日,張韶涵第二首單曲《還》正式上線,新歌用詞十分犀利有個性,寫到: 「誰沒幾道傷 我們不都一樣 愛恨直截了當 迷失猝不及防 渾噩的時光 為何非要原諒 孤單習以為常 無常才最平常 矇騙的童話 像背叛 假惺惺 還理直氣壯 痛喪心病狂 咧著嘴 撒著謊 背後補一槍 不甘的欲望 慫恿我 等待他 好虛榮流浪 負重的心啊 要思念 都陣亡
  • 這5種是人工合成的「假肉」,父母們別再買了,對孩子身體沒好處
    這5種是人工合成的「假肉」,家長們別再買了,對孩子發育長大身體沒好處大量的購買可能很多的商家都會給予一些優惠,但是有的時候你囤的可能並不是真正的肉,而是假的肉類。因為市面上流行著很多人工合成的肉,售價便宜,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它便宜,所以就會大量的購買。
  • 過來人的忠告:最大的騙局,就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傷害你!
    這小孩人不好,你不許跟他玩,我都是為你好;給安排那麼多補習班還不都是為你起點比別人高,我都是為你好;學美術將來根本找不到工作,聽我的學會計,我都是為你好;這次要還不去相親就嫁不出去了在這小縣城拼的是關係,實力在這裡一點用處都沒有,聊得來的朋友也沒有,她每天活得特別壓抑,卻始終得順著父母。後來發了一條朋友圈說不想再走家人認可的路了,然後就跑去自尋短見了。還好搶救及時,這時家人才發現原來她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
  • 「父母要對孩子大方點」,育兒師忠告,窮養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
    後來,我變成爸爸媽媽嘴裡非常懂事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我並不快樂。高考的時候,我甚至還為大學學費擔憂,擔心爸爸媽媽拿不出這個錢,更擔心他們不讓去上大學,可最後我才發現,家裡並沒有爸爸媽媽說的那麼「窮」。被不安好心的人傷害這一點尤其對於女孩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父母從來不主動給她買東西,她對很多新鮮事物都會保持好奇心,當生命中突然多了一個願意為她買單的人,她很可能會變得死心塌地。
  • 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是最失敗的教育
    父母的大吼大叫,其實是不能控制情緒的表現 ,雖然可以震懾孩子一時,但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01 吼叫會給孩子造成恐懼感
  • 父母的一句「都是為你好」,曾傷害了多少孩子
    為人父母者,沒有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道出了多少父母內心深處對子女的真誠和憐愛。可是也有這麼一句話,可以說是很多父母嘴邊最高頻的一句話了那就是:都是為你好!可是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做家長的知道嗎?
  • 當子女聽到父母說:為你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蔡康永給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溫柔、會說話、情商高,他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到:我覺得爸爸媽媽會說我是為你好都出發點,說穿了就是他不知道人是不能改變別人。所謂的「我是為你好」,是以為我知道什麼叫做為你好,還有你要聽我告訴你怎麼做,這其實是雙重的錯誤,是誤會。
  • 再關心孩子也別侵犯孩子隱私,「邊界感」的破壞,是對孩子的傷害
    雖說劉女士也是為孩子好,可是自從出現了這件事情之後,母女兩個人的關係就變得冷冰冰的,而且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願意把自己的事情跟劉女士分享了。其實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便可以了解到,劉女士並不理解「邊界感」到底是什麼。邊界感的缺失將會讓父母侵犯到孩子的隱私,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益處。
  • 父母認為對孩子的愛其實是更大的傷害
    《法證先鋒4》在網上遭到了很多人一通狂噴,都說什麼爛劇爛案情、毀經典之類的,但是仔細看過以後,其實這裡面的每個案子都能引發人的深度思考,就如以下的這個案子:清晨,一名清潔女工在清掃路面的時候,在一處引水道發現一個少女趴在那裡一動不動,她走近一看,原來少女已經死了,她很快報了警。
  • 父母口中「為你好」,孩子成長路上最怕的三個字,這幾點了解一下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的方法是對的,長了這麼大,要比孩子更懂得認識世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而已,殊不知這幾個字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致命的傷害。家長覺得自己提前給他們找好興趣班或者是補習班,就會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孩子長大之後就知道後悔了。可是實際上孩子的心理建設,還沒有完全建好,就學了各種各樣自己不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