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元老」吳稚暉,1949年被蔣介石接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2020-12-23 騰訊網

民國時期,國民黨有四大元老,他們分別是蔡元培、張靜江、李石曾與吳稚暉。四大元老都曾為國民黨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也是當時社會鼎鼎大名的人物。在這四大元老中,吳稚暉是一個另類,吳稚暉另類在什麼地方呢?吳稚暉雖然是國民黨元老,但是卻奉行「不當官、要參政」的理念,吳稚暉曾有句名言:「官是一定不做的,國事一定不可不問」。那麼,這個「不當官、要參政」的吳稚暉晚年是什麼結局呢?

吳稚暉出生於1865年,他是江蘇武進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吳稚暉幼年時母親去世,他靠外祖母撫養長大。長大後的吳稚暉努力考取功名,先後考中秀才與舉人。之後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滅亡,民國成立,吳稚暉也逐漸由清朝臣子成為民國的革命人士。

吳稚暉早年間就是與孫中山齊名的革命家,1903年,孫中山到法國後曾經主動上門邀請吳稚暉一起吃飯,之後吳稚暉正式結識孫中山先生。結識孫中山先生後,吳稚暉被孫中山先生的個人魅力所感染,同盟會成立後,吳稚暉成為同盟會最早的一批會員。

早年間吳稚暉一直在歐洲鼓吹革命,並與張靜江、李石曾在巴黎組織世界社,發行《新世紀》報刊。也因為他們早期就開始宣傳革命活動,並與孫中山先生結下了深厚友誼,所以吳稚暉與張靜江、李石曾等被稱為民國四大元老。

民國成立後,吳稚暉一直關心教育事業,他從1924年開始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國民政府領取工資。吳稚暉雖然掛著職務,卻基本不去上班,從國民政府領到的工資也基本上都被他用來接濟別人了。吳稚暉不貪財、不愛財,一生學貫中西,也算是民國那個時代少有的一股清流。

吳稚暉對民國的教育貢獻頗多,包括當時的漢字標註拼音就是他的發明。另外,吳稚暉還發起了勤工儉學運動,組織青少年赴法勤工儉學,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吳稚暉的這項勤工儉學運動為近代中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人物都曾參與過吳稚暉的勤工儉學運動。

1949年,隨著蔣介石在大陸的節節敗退,蔣介石率領自己的殘部逃到了臺灣。吳稚暉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蔣介石專門派專機把吳稚暉接到臺灣。客觀來說,當時吳稚暉已經84歲了,他本人也不想在這個歲數離開大陸故鄉,但是蔣介石強令蔣經國把吳稚暉帶到了臺灣。

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國民政府的金融體系崩潰,金圓券一再貶值,吳稚暉早年間靠賣字得到的財富幾乎貶值殆盡。到臺灣後,吳稚暉的所有家產僅兌換了100多臺幣,這導致吳稚暉到臺灣後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吳稚暉一生不蓄私財,工資基本上都用來接濟別人,因此吳稚暉病重時甚至無錢住院。好在他朋友較多,一起湊錢把吳稚暉送進了醫院。1953年,吳稚暉在無限鄉愁中因病去世,終年88歲。吳稚暉去世後葬在了離大陸最近的金門海域。

值得一提的是,吳稚暉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被聯合國授予「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偉人」稱號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

《吳稚暉先生傳記》張文伯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那麼,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客觀來說,其實鄧文儀的軍事才能在國民黨內並不算特別出色,他之所以能夠在蔣介石面前站穩腳跟,完全是憑藉著兩個條件:第一,他是黃埔一期學生,蔣介石一直都把黃埔學生視為自己的嫡系,對黃埔一期尤其重視;第二,鄧文儀對蔣介石忠誠,認可蔣介石的地位,並追隨蔣介石。鄧文儀畢業後不久就跟隨在蔣介石身邊,曾經連續七年被任命為蔣介石的隨從參謀,由此可見蔣介石對鄧文儀的信任非同一般。
  • 1949年,陳立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陳氏兄弟匯總,哥哥陳果夫的身體不好,患有肺結核,這在當時屬於不治之症,所以陳氏兄弟把持的國民黨黨務基本是陳立夫一人說的算,民間甚至流傳著「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今天我們來說說陳氏兄弟的代表人物陳立夫,他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于右任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于右任的最終結局。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他是陝西三原人,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杜聿明是老鄉。于右任青年時期就在國內創辦報紙,宣傳革命,也因此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日本。1906年,他在日本認識了孫中山,受孫中山影響加入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早期會員。
  • 秦漢的父親孫元良,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秦漢的父親名叫孫元良,他曾是國民黨高級軍官。1949年,國民黨敗退大陸後,孫元良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之後孫元良一直生活在臺灣,他的兒子孫祥鍾也是在臺灣成名並成為金馬影帝的。那麼,曾經的國民黨高官秦漢的父親孫元良的晚年結局如何呢?孫元良出生於1904年,四川成都人,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書香門第。
  • 國民黨的四大元老
    為感謝張靜江的大力支持,孫中山親自手書:「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作為一副對聯送到張靜江的府上 孫中山去世後,張靜江繼續支持蔣介石,正是張靜江的大力相助,蔣介石才在國民黨內部逐漸鞏固了地位。比如北伐時,正是張靜江以國民黨元老的身份,積極提名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才使蔣介石由此開始掌握了軍權。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 那麼張發奎後來為什麼會反對蔣介石呢?這就得從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一事說起了。1927年,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並拉來胡漢民當國民政府主席。張發奎不同意蔣介石這一計劃,公然打出了要討伐蔣介石的旗幟。
  • 吳稚暉 | 民國第一怪人
    吳稚暉(1865年3月23日—1953年10月30日),名敬恆,字稚暉,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聯合國「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偉人」榮譽稱號獲得者。出生在江蘇武進的雪堰橋一帶。
  • 宋子文的妻子,1949年沒有跟著蔣介石到臺灣,晚年的結局究竟如何?
    蔣介石能有一番成就背後少不了宋家的支持,宋美齡不光在政治上給他提供了諸多的幫助,宋子文更是國民黨政府的財政部長。作為民國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給予了蔣介石最堅實有力的經濟力量,蔣介石這才能有後來的地位。宋子文長得文質彬彬,十分有書生氣質,而且又是個留過學的高材生,那麼他的太太會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抗日英雄」餘程萬,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餘程萬雖然因為常德保衛戰而成為抗日英雄,但是戰後他的結局並不好。因為常德保衛戰失敗,餘程萬被蔣介石判處兩年有期徒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判兩年有期徒刑的餘程萬的晚年結局。餘程萬出生於1902年,他是廣東臺山人,黃埔一期畢業生。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餘程萬並沒有進入部隊,而是走上了行政崗位。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1987年10月在臺北病逝!錢大鈞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建校初期教官。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是蔣的八大金剛之一。曾擔任重要職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去臺後任臺北市私立戲劇學校董事長、「中華全國田徑協會」名譽會長、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1982年病逝。
  • 「新疆王」盛世才1949年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1933年到1944年之間,西北軍閥盛世才開啟了自己對新疆長達11年的統治,他在任新疆主席期間,一手把持了新疆的軍事政治大權,用鐵血手段排除異己,被人稱為「新疆王」。不過,曾經的「新疆王」在1944年後逐漸眾叛親離,並在1949年後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
  • 國民黨兵團司令,反對傅作義起義,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別不信,真就有一名國民黨軍官,沒有立過什麼顯赫的戰功,軍事指揮才能也並不突出,卻跟著蔣介石到臺灣後受到空前的重用,這個人是誰呢?他和蔣介石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陳果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沒錢治病窮困潦倒,晚年結局如何?
    國民黨內部早期有兩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是一對兄弟,名為陳果夫和陳立夫。這兩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尊貴的地位主要得益於他們的親叔叔陳其美的幫助,若是大家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的話就會知道,陳其美曾被孫中山視為心腹,且和蔣介石也是非常親密的結拜兄弟。
  • 他是老蔣最尊敬的國民黨元老,稱其為老師,但他卻總是痛斥老蔣
    國民黨中元老級人物不少,其中有四個資格最老的人被稱為是國民黨「四大元老」,而在這四個人中間,有一個人的身份更加特殊,蔣介石一生都將其稱為老師,這個人就是吳稚暉。吳稚暉對自己的學生期望也很高,但他更看不慣國民黨內部的腐敗,為此他曾多次給蔣介石寫信,在信中寫明治理腐敗的重要性,但是蔣介石對這些信不理不睬。生氣的吳稚暉就想當面和蔣介石談談,但是侍從室並沒有給他安排和蔣介石見面的機會,這讓吳稚暉更加惱火。
  • 吳稚暉:民國第一怪人
    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熱心文化事業,學貫中西,建樹頗多,影響甚大。1940年3月,汪偽政府成立。吳稚暉當即發表《賣國賊是世上最兇惡的毒物――汪精怪夫婦因學三等娼妓而甘之》一文,這是一篇詼諧、辛辣的討汪檄文,他在文章中罵道:「你們這班賊男女,狗男女,竟為了區區短命富貴,乃昧著天良,替敵人騙同胞,真是狗彘不食的怪物。什麼和議,真是放狗屁,狗放屁。秦檜易名繆醜,精衛是填海的小鳥,如何給你這小白臉來汙辱。
  • 1927年,發動馬日事變的許克祥,晚年逃往臺灣後最終結局如何?
    1927年是中國革命的「流血之年」,為何這麼說呢?因為這一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更為血腥的是國民黨反動派向我黨舉起屠刀,殘酷屠殺革命運動。在上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武漢,汪精衛則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在長沙,許克祥則發動馬日事變。在這三次血腥的事件中,前兩位大家都非常數熟悉,他們都是國民黨大佬。
  • 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張群,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蔣介石身邊有一個叫張群的人,他和蔣介石在日本的時候是在同一所學校裡讀書的,所以張群不僅是蔣介石的心腹,還算是他的同學。兩人的交情一直不錯,後來更是結拜為兄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張群的最終結局,他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
  • 蔣介石有個兒子,晚年坦言不是老蔣所生,生父是國民黨元老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的兒子叫蔣經國,可實際上蔣介石還有一個兒子,他叫蔣緯國,與蔣經國相比,知道蔣緯國的人很少,而且蔣經國對自己的這個弟弟也不怎麼喜歡。蔣緯國雖然被蔣介列入族譜之中,但對於蔣緯國來說,蔣介石並非他的親生父親,他真正的父親其實是一個國民黨元老。
  • 1949年,從臺灣駕駛飛機飛回大陸的杜道時,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解放戰爭末期,蔣介石的部隊兵敗如山倒。很多國民黨人員,包括高級將領以及普通士兵,他們順應形勢,主動脫離蔣介石集團,投誠到人民解放軍當中。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起義投誠人員比較特殊,他是一名國民黨的空軍上尉飛行員,解放戰爭末期駐守在臺灣,最終選擇駕駛飛機回歸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