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也稱金剛藤,百合科菝葜屬,多年生藤本落葉攀附植物。生於山坡林下。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地和日本。琉璃蛺蝶幼蟲的主要食物之一就是菝葜。若種植可在3月播種。
【中文學名】:菝葜
【別名】:金剛刺、金剛藤、鐵菱角、馬加勒、山歸來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莖。
【性味】 甘、酸,平。
【功能主治】祛風利溼;解毒消癰。主風溼痺痛;淋濁;帶下;洩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解毒,驅風,瘡科要藥,有發汗,驅風,利尿及治淋病,癌症,消渴症的功用.葉搗爛外稃治惡瘡。
植物形態
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則的塊狀,粗2-3釐米。莖長1-3米,少數可達5米,疏生刺。
葉葉薄革質或堅紙質,幹後通常紅.褐色或近古銅色,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長3-10釐米,寬1.5-6 (-10)釐米,下面通常淡綠色,較少蒼白色;葉柄長5-15毫米,約佔全長的1/2-2/3具寬0.5-1毫米(一側)的鞘,幾乎都有卷鬚,少有例外,脫落點位於靠近卷鬚處。
花傘形花序生於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幾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總花梗長1-2釐米;花序託稍膨大,近球形,較少稍延長,具小苞片;花綠黃色,外花被片長3.5-4.5毫米,寬1.5-2毫米,內花被片稍狹;雄花中花葯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
果漿果直徑6-15毫米,熟時紅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
經濟價值根狀莖可以提取澱粉和栲膠,或用來釀酒。有些地區作土茯苓或萆薢混用,也有 祛風活血作用。
菝葜果色紅豔,可用於攀附巖石、 假山,也可作地面覆蓋。本植物的葉( 菝葜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內服:煎腸,10-30克;或浸酒;或入丸、散
藥理作用
1、利尿,解毒作用:煎劑對犬急性利尿實驗,不能使尿量增加,對急性汞中毒大白鼠亦無 利尿作用,但能使尿中排汞量略增加,對正常家兔及急性汞中毒家兔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均無明顯影響。
2、抗錐蟲作用:25%與50%的煎劑,不論灌胃或 腹腔注射,均能暫時抑制馬疫錐蟲的繁殖,延緩小白鼠的死亡時間,但不能清除血中錐蟲使小白鼠得以治癒。不論灌胃或注射均使 小白鼠出現鼓腸。前者與 馬齒莧合用療效增加,副作用減少,在試管內對 金黃色葡萄球菌, 綠膿桿菌,大腸桿菌有 抑菌作用。菝葜水煎液6%濃度,醇浸液3%濃度,平板法試驗對 炭疽桿菌有抑菌作用。
用藥禁忌《本草經疏》:忌茗、醋。
臨床應用1、治療外科急性感染。菝葜根1斤切碎,甘草25克,水煎兩次,濾液合併文火濃縮至1000毫升左右,菝葜根濃度相當於50%。每次50毫升,日服2次。門診治療癤癰67例,隨訪27例均獲顯效;蜂窩織炎、 淋巴結炎、 乳腺炎63例,隨訪48例,顯效43例,效果不明顯5例;腹部炎性包塊、闌尾膿腫8例,隨訪7例,顯效6例,效果不明顯1例。
2、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取鮮菝葜根2斤,用乙醇提取法製成300毫升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1次。治療52例,痊癒15例,顯效10例,好轉23例,無效4例。
3、治療 牛皮癬。取菝葜根20~40克,用溫開水1500毫升浸泡10小時,煮沸40~80分鐘,每日分2~3次飯後服。治療107例,痊癒(症狀消失,皮損消失,或尚留幾小塊損害)13例,顯效(症狀基本消失,皮損消退約60~80%)26例,有效(症狀明顯減輕,皮損消失約30~60%,或皮損普遍變平、縮小,紅色減退, 鱗屑減少)46例,無效23例。痊癒病例停藥後,部分有復發,但一般較輕,再服菝葜仍然有效。
4、治療癌腫。菝葜取菝葜根塊洗淨、切片、晾乾,每日用幹品0.5~1斤浸入6~7斤水中,1小時後用文火煎煮3小時去渣,加入肥肉1~2兩再煎1小時,約得煎液500毫升,於1日內多次飲服。適用於胃癌、 食管癌、 直腸癌、乳腺癌、 宮頸癌、 鼻咽癌,其中以胃癌和食管癌效果較好。具有增進食慾、減少嘔吐、疏通狹窄食管,以及利尿消腫、增強體力、提高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和一定的止痛安眠作用。據200例(病情輕重不一)的觀察,約45%的患者可獲得療效,症狀緩解;個別病例可獲得根治;有的控制1年多,沒有症狀;少數病例腫瘤縮小,但多數未見變化。該品對脾胃虛寒體質者較為適宜;此類病人服藥後,感到胃腸舒適,脹氣減輕,食量增加,食道癌患者粘液涎沫明顯減少。反之陰虧偏熱體質者,服後常易引起口乾、煩躁、便秘、尿赤、口黏膜破潰,或便血、胃腸道出血。故對應用放射治療後引起的一系列熱性反應不宜應用。本藥對消化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對腸道黏膜發炎的充血、 水腫有收斂作用。因此,應用於宮頸癌放射治療後的直腸結腸反應,出現粘液血便者,有良好效果。由於該品含有 皂素及鞣酸等雜質,對胃腸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加用豬肉同煎以中和皂素及雜質,以免刺激胃腸引起噁心、嘔吐。
菝葜,又名金剛藤,為百合科植物菝葜 Smilax china L. 的乾燥根莖,收錄載 2010 年版《中國藥典( 一部) 》,具有利溼去濁、祛風除痺、解毒散瘀的作用,用於治療小便淋濁、帶下量多、風溼痺痛、疔瘡癰腫等。臨床上,拔葜多用於慢性盆腔炎、風溼性關節炎、腫瘤、高尿酸血症及各種炎症性疾病的治療,維吾爾族還常用於治療銀屑病。
觀賞價值
花後結球形漿果,果色漸由綠變紅,果期8~11月,可做切枝觀果之用。瓶插觀賞期30天左右,直到乾燥仍可作為乾果實用。
常用藥方1、治關節風溼痛:鐵刺苓、活血龍、山楂根各15~25克。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2、治患腳,積年不能行,腰脊攣痺及腹屈內緊急者:菝葜淨洗,銼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鬥,以漬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漬飯,釀之如酒法,熟即取飲,多少任意。(《補缺肘後方》)
3、治筋骨麻木:菝葜浸酒服。(《南京民間藥草》)
4、治消渴,飲水無休:菝葜(銼,炒),湯瓶內鹼各50克,烏梅二個(並核捶碎,焙乾)。上粗搗篩。每服10克,水一盞,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熱細呷。(《普濟方》菝葜飲)
5、治小便多,滑數不禁:金剛骨為末,以好酒調15克,服之。(《 儒門事親》)
6、治下痢赤白:金剛根和好臘茶等分,為末,白梅肉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小兒三丸。赤痢 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赤白痢烏梅甘草湯下。(《履巉巖本草》)
7、治沙石淋:菝葜100克。搗羅為細散。每服5克,米飲調下。服畢用地椒煎湯浴,連腰浸。(《 聖濟總錄》菝葜散)
8、治乳糜尿:楤木(鳥不宿)根、菝葜根莖各50克。水煎,分早晚二次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9、治 食道癌:鮮菝葜500克。用冷水1500克,濃縮成一斤時,去渣,加肥豬肉100克,待肥肉熟後即可。此系一日量,分三次服完。(《中草藥治腫瘤資料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