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是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是陶淵明辭官之初所作,主要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小賦中細緻地描寫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陶淵明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抒情小賦這種文體的特點,總結文體規律和寫作特點。
2.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3.感受本文感情真摯、發語真誠的特點,領會作家的感情和志向,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細讀課文,梳理重點字詞,學習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難點:通過具體細節,感受作家在文中表達的對於官場醜陋的厭惡,以及對於自然美景的熱愛,培養熱愛自然、熱愛勞動的審美志趣。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PPT展示);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準備
PPT及作家的背景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作者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介紹陶淵明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其中要重點介紹陶淵明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二)整體感知
1.根據課前預習,再次默讀課文。
(注意:在讀的過程中將書中標註的注釋寫在課文中,記誦重點生字詞的含義)。
2.梳理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
(1)詞類活用:生生
(2)重點虛詞:如——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以」和「之」
(3)古今異義:風波、人事、幼稚等
(三)深入研讀
1.閱讀課文自述,說一說本文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明確:第一,家境貧寒,耕種無法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孩子很多,家無餘糧。接受叔父的恩惠,出任彭澤縣吏。
第二,在出任彭澤縣後,本性追求自然,厭惡矯揉造作,不喜歡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勉強自己,於是想要歸家。
2.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有哪些,請在文章中找出具體的語句分析一下?
明確:
①田園將蕪胡不歸:歸隱收拾田園;
②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隱田園是因為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所以辭官歸家;③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3.結合具體的語句說一說,作者是如何描寫歸隱後的生活樂趣的?
明確:作者借家裡的童僕,花園中的植物等描繪了自己回家的欣喜。作者安頓好後,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倚著南窗,觀賞庭樹;每天在園中散步也成為樂趣,可見詩人在歸家之後內心無比寧靜安詳,處處都透露出歲月靜好的安寧。
4.閱讀文章最後一個段落,說一說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發。
明確:順應自然,安樂天命。
(四)小結拓展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文;
2.教師根據板書進行總結;
3.作業:重讀二、三段,體會詩人陶淵明的形象,並為其做一個500字的小傳。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抒情小賦,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文言文基礎知識梳理和文章內容的分析,帶學生體會作家通過文章表達的對自然的熱愛。本堂課的教學,抓住了詩歌教學的特點,帶領學生在梳理文本的同時,積累了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也感受了作家表達在其中的人生志趣。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zgks」
回復【白皮書】獲得教師資格面試備考資料
回復【試講匯總】獲得教資面試各學科試講亮點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