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縣回龍鎮——村裡來了「6789」工作隊 帶領鄉親們拼出好日子

2021-01-09 德陽日報

「自從來了駐村工作隊,這兩年我們村變化很大。」這是中江縣回龍鎮原梔子灣村(村級建制調整後,梔子灣村併入歇馬村)村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60後」農技員黃昌學;「70後」駐村隊員王永旭;「80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何韜;「90後」民政幹部蘇莉。他們是村民交口稱讚的「6789」駐村工作隊。

他們把「雞肋」

變成「香餑餑」

梔子灣村位於中江縣東部,回龍鎮東南部,距縣城10餘公裡。受制於自然環境、生產條件等限制,村民純收入很低,不少青壯勞力紛紛選擇外出打工。

「從前路不好,雨時泥濘晴時灰;從前村裡沒產業,好多荒地沒人種;從前村裡不熱鬧,老人只能靠想念......」53歲的村民劉代明說起村裡以前的情況直搖頭,400多戶的村子就有41戶貧困戶,是市級貧困村。

2018年7月,來自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何韜來到梔子灣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同時到梔子灣村與何韜一起駐村的還有來自中江縣農業發展銀行的王永旭和來自回龍鎮鎮政府的蘇莉、黃昌學。他們組成了「6789」工作隊,到村後迅速開展入戶調研摸排,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尋找脫貧「密碼」。

「村民要想富,只有發展產業才有出路。」劉代明說,梔子灣村素有桑蠶養殖歷史,但是農戶分散養殖,產量低、效益低,加之受自然條件限制,這個掙錢的項目成了「雞肋」。工作隊來到村裡走遍了每一寸荒地,結合村實際制定了蠶桑產業發展規劃。

「讓村民走出貧困,需要解決致富的思路問題,他們致富的方法不多,信心不足。所以需要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先幹起來,當『領頭羊』,做出樣板、做出成績,讓他們看到辦法、看到希望。」何韜的這番話點燃了劉代明創業的激情。

堅定信心、重在行動。在工作隊的組織下,劉代明等致富帶頭人紛紛到中江永太鎮、綿陽等地蠶桑養殖基地學習先進產業園區管理經驗。「我們為啥窮,還是與眼界、思路有關。」劉代明下定決心要當村裡的「領頭羊」,學習回來後便承包下100畝土地種植蠶桑,「工作隊技術員黃昌學手把手教,我對種桑養蠶有信心!」 另一邊,何韜和王永旭吃透扶貧政策,各方奔走為村裡爭取到專項扶貧產業資金200餘萬元,打造出200餘畝集體經濟桑蠶養殖基地。

「我們要把『雞肋』變成『香餑餑』。」何韜在村民大會上的這句話給貧困戶曾光勝留下了深刻印象。

「工作隊從集體經濟桑蠶養殖基地中劃撥了30畝由我帶領貧困戶統一經營,其收益全部由貧困戶所得。」曾光勝說,「劃撥土地由貧困戶統一經營,最大化保障了貧困戶收益。」

「今年在桑樹園打工掙了2000多元了。」貧困戶劉賢順笑呵呵地說,給桑樹噴藥、除草這些農活他幹得很順手,農閒時在村上的公益崗位幫忙,「家裡有了穩定的收入,下半年準備養豬。」

他們把「致富路」

修到了家門口

青山環繞,桑樹繁茂,一條條水泥路蜿蜒開來,從主幹道延伸到鄉村沃野、農家庭院,夏天的梔子灣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工作隊來了,村裡變美了!」這是村民林丹對駐村工作隊的肺腑之言。林丹是村裡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回龍鎮民政幹部蘇莉是工作隊裡唯一的女性,和林丹年紀相仿。村裡的蠶桑扶貧產業基地發展起來後,工作隊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年輕人與村莊建立更深入的聯繫。林丹是家裡的獨女,她原本在中江縣城裡當糕點師,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由於母親生病,林丹不得不頻繁往返鄉下和城裡。蘇莉了解到情況後向她發出邀請,「留在村裡管理蠶桑扶貧產業基地吧!」

「剛開始我很猶豫,總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在外面打拼出一片天地。」林丹說,直到一條扶貧產業路通到了她家門口,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

一條長1.6公裡、寬3米的水泥路從村道接入蠶桑扶貧產業基地,一路延伸到林丹家門口附近。「這就是一條致富路啊!」林丹感慨道,這條路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還為特色產品運輸及發展鄉村旅遊做配套。按照工作隊制定的蠶桑產業發展規劃,隨著蠶桑種植「示範帶動、規模連片」的發展思路,今後的蠶桑採摘可以實現機械化。同時,還可以嘗試走農旅結合之路,打造蠶桑科普園,種植果桑,發展民宿,吸引遊客前來遊玩、採摘、住宿。

「村裡有了一環路,還要建二環路,洋氣!」25歲的林金全是林丹的鄰居,他從外地打工回來看到家鄉的變化驚嘆不已,一條穿過蠶桑扶貧產業基地的水泥路修到了他家門口,這條路與村道相連形成一條環形公路。林金全把家門前的這條環形公路稱為「一環路」,他聽工作隊介紹另一條從村道延伸到山梁的水泥路馬上也要開始修建了,「山梁地勢平坦,將種植成片的桑樹,道路圍著產業建,梔子灣的二環路未來可期!」

他們圓了

貧困戶的住房夢

乾淨整潔的進村道路,迎風搖曳的桑樹林,安全穩固的住房,曾經的貧困村正展現出「新畫卷」。

住在新建的房子裡,70歲的貧困戶吳守先心裡感覺「踏實多了」。兩年前,吳守先的兒子家中半夜起火,大火將房屋燒毀了一半,「當時多虧了何書記(何韜)幫忙,開車把燒傷的兒子、兒媳及時送到了醫院。」吳守先說,後來兒子病逝離開了她,房子又遭遇到了一場暴雨隨時都可能倒塌,她當時感到特別無助。

蘇莉了解情況後,和工作隊一起商議,大家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在去年9月幫助吳守先新建了一套磚混房。搬進安全穩固的新房子,吳守先十分感動。

而貧困戶房元華則是因懶致貧,他從2016年享受政策開始加固房子,但修了兩三年房子才修了一半。「他四肢健全,有勞動力,就是太懶了。」村民如此評價房元華。

「扶貧要扶志!」結合房元華的實際情況,蘇莉和何韜每個月都要多次到他家裡去和他擺龍門陣,和他拉近距離,鼓勵他振作起來,做個好父親。一番苦口婆心,房元華最後下定決心努力打工掙錢修房子。

「感謝駐村幹部的真情幫扶,讓我這個『懶漢』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今年,房元華通過自身的勤奮和努力終於蓋好了房子,「有了遮風避雨的住房,也算給了兒子一個真正的『家』。」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2018年7月,我市在市級部門、中央省級在德單位和企業、市屬企業中選派202名同志前往中江縣202個市級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同時,中江縣各部門、各鄉鎮也選派了404名駐村隊員組成駐村幫扶力量。

修住房、推產業、引人才……農村工作是個「細活」,駐村幹部的到來一方面為鄉村發展事業提供了力量支撐,另一方面對於駐村幹部個人來說,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基層鍛鍊。實踐證明,駐村幫扶幹部要「駐」出成效,就要為老百姓幹實事,就要走進老百姓的心坎裡,切實改善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時,在駐村幫扶中也要注意「幫一把」是方式手段,「扶起來」是主要目的,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相關焦點

  • 江西公安機關精準幫扶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江西省贛州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下,55歲的楊臣先領著妻兒,在村裡的旅遊大道旁,蓋起了兩層小樓房。站在自家小樓前,楊臣先摸著牆體告訴記者:「我自己會蓋房,就沒有找施工隊,都是扶貧工作隊隊員和我們一起,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兩次搬家,一次為了生存,一次為了生活。談起自己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楊臣先說,最要感謝的就是贛州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
  • 握著這把「金鑰匙」,他們家一連串的好事來了!鄉親們「眼饞」了:我願意去!
    領到2500元工資,獲得優秀員工獎金,被定為帶班經理培養對象,有望申請公租房……這幾天,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安居爾快餐店工作了一個月的買買提力·熱合曼夫婦遇上一連串的好事,他們高興地打電話告訴自治區政協機關「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感謝黨的好政策,也謝謝駐村工作隊,家裡的好日子開始了!」
  • 「感恩新時代 奮進你我他——誇誇我的幫扶人」駐村工作隊帶來了好...
    我一晃50歲了,好日子是個啥我也不清楚,年邁的老母親卻總在我耳邊嘮叨:「兆星,你啥時候讓我和娃能住上個新房,我這輩子就知足了。」2015年駐村幫扶工作隊來了,他們發現村裡許多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因為缺技術無法走出農村去務工賺錢,他們在村裡建起了一個多功能的培訓教室,邀請市裡縣裡的專家進村講課。第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大屋子坐滿了鄉親們。
  •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初心...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劉冉、李東宇 通訊員 溫濤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初心的故事□ 河北日報記者 劉禹彤 通訊員 楊晨祥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團結奮鬥,通過八次產業結構調整,將一個貧困村建成富裕村,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和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營村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衛生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70多項榮譽稱號。  聊起黨支部書記李志剛,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的鄉親們有說不完的話。
  • 「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丨望謨縣石屯鎮喜獨...
    窮則變,變則通,條件已經不可改變,要改變的就是自己,我沒有多少本事,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我叫王小廖,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村民找王小廖(右一)幫助解決問題我結合喜獨村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實際,通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來充分發揮村「兩委」的職能和調動群眾積極性。
  • 中江縣回龍鎮沿河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家門口能掙錢 住得比城...
    潔白外牆、亮色灰青瓦,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地建在綠水青山間,漂亮的路燈、寬敞的廣場、潔淨的公廁……到過中江縣回龍鎮沿河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的人,都會對這裡優美的居住環境點讚。
  • 【守初心 擔使命】「算帳」書記孔慶範,帶領鄉親奔上致富路!
    【守初心 擔使命】「算帳」書記孔慶範,帶領鄉親奔上致富路!> 在黑龍江省慶安縣同發村,有這樣一位「算帳」書記,他用20多年的時間,帶領鄉親們奮發創業
  • ...皮膚黑了,村裡富了——記新疆聯通駐皮山縣「訪惠聚」工作隊總...
    統籌協調,打造「鐵的隊伍」身為「訪惠聚」工作隊總領隊,魯永平要帶領9個村、3932戶、15830人脫貧致富,數字的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完成任務要打造一支「鐵的隊伍」。皮山地處南疆,生活條件惡劣。村裡的工作,大多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幫帶、協調和整合駐村各支力量,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是擺在魯永平面前的首要問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帶領群眾脫貧的「鄰裡鄉親」——記...
    做帶領群眾脫貧的「鄰裡鄉親」——記張家口市萬全區檢察院駐張家口萬全區永安堡村工作隊「你離百姓有多近,百姓和你就有多親。」這是張家口市萬全區檢察院駐張家口萬全區永安堡村工作隊員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駐村以來,工作隊牢記使命,帶著責任,滿懷激情,把扶貧村當家鄉,視村民為親人,積極幫助村民辦實事,解難題,把與村民的關係由」幹部群眾」切實轉化為「鄰裡鄉親」。
  • ...過上好日子——記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得者阿布都沙拉木·牙生
    (原標題)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記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得者阿布都沙拉木·牙生本報記者 韓立群 本報通訊員 王志恆在家人眼中,他是個勤快人,一刻都閒不下來;在貧困戶眼中,他是個熱心人看著村裡人為種瓜起早貪黑,阿布都沙拉木就在心裡琢磨:有沒有一種省時省力的方法,減輕鄉親們繁重的勞動?2017年2月,新疆畜牧科學院「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在村裡開展青年農民科技能人和致富帶頭人培訓。32歲的阿布都沙拉木第一批報名參加青年科技興趣小組,並與工作隊隊長鄭文新結成對子。他向鄭文新講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和支持。
  • 零陵:昔日貧困戶 帶領鄉親奔小康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3日訊(通訊員 胡國際)走進零陵區接履橋街道冶木塘村種植專業合作社,鄉親們在忙碌的採摘蔬菜,打包、裝箱,一派繁忙的景象。「以前我們也不知道做什麼,在外打打零工,自從村裡有了合作社,我們工作穩定多了,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太感謝合作社的老闆了。」現場採摘的村民開心地說,「合作社的老闆以前也是貧困戶,如今致富不忘鄉鄰,帶動我們貧困戶就業,真是好樣的!」
  • 麻城五腦山:千年小菊花 變身鄉親們的脫貧「致富花」
    位於湖北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虎形地村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從無到有發展菊花產業,組織開展與菊花相關的經濟、文化、娛樂等系列活動,推進菊花產業發展,貧困村找準脫貧路,千年小菊花已然成為鄉親們眼中的「致富花」。近日,記者採訪了五腦山林場派駐虎形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袁偉。記者:袁書記,您帶的這盆菊花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 鄉親們稱他「鐵書記」——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幹部...
    他入戶走訪,聽民聲、講政策,徵求意見建議;帶領鄉親們修水渠、剪果樹,抓春耕生產。他就是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亞庫甫·阿沙木都。5年來,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後在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罕艾日克鎮吉格代艾日克村駐村,幫助達奎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帶領吉格代艾日克村從落後村發展為致富示範村。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05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作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一點不含糊!
    「現在村民發家致富的願望很強烈,只要把準脈,找準窮根,貧困戶就能走出困局……」劉勇說,「工作隊和村『兩委』混編分組,一組幫助村裡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一組負責發展庭院經濟,拓寬村民增收致富路。今年,全村共種植庭院蔬菜小拱棚26座,已初見成效,幫助18名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願望。」
  • 「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 江西公安機關精準幫扶帶領...
    在江西省贛州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下,55歲的楊臣先領著妻兒,在村裡的旅遊大道旁,蓋起了兩層小樓房。站在自家小樓前,楊臣先摸著牆體告訴記者:「我自己會蓋房,就沒有找施工隊,都是扶貧工作隊隊員和我們一起,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兩次搬家,一次為了生存,一次為了生活。談起自己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楊臣先說,最要感謝的就是贛州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
  • 村裡舞臺來「大腕」鄉親愛看齊拍手
    城裡來的文化藝術「大腕」們,給村裡的鄉親們搞活了舞臺,豐富了大家冬季的文化生活.獨具地方特色的舞蹈《大平原》,一上臺就讓臺下觀眾掌聲不斷,悠揚婉轉的獨唱,輕盈優美的舞蹈,幽默詼諧的小品將活動一步步推向高潮
  • 李國:不管我是啥身份,鄉親們的事都是大事!
    2005年,砂古村換屆選舉,全村1700多戶一致推舉李國做村支書,鄉親們認為他是辦實事的人,心裡頭裝著鄉親,指定能帶領村子好好發展,脫窮根,走上小康路。  營城子鎮委的幹部覺得不妥,和鄉親們解釋,李國是供電公司的正式員工,不能參加村民換屆選舉。
  • 郵儲銀行「駐村工作隊」 帶領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幾年前,兒媳婦第一次來我們家時,因為嫌這裡太窮還哭了。」南充市營山縣合面村的老人顏賢能指著門前水泥路說,如今村裡大變樣,水泥路修到家門口,新翻修的小樓房乾淨、漂亮,兒媳婦主動提出要把孫子的戶口落到村裡來,這讓顏賢能老人覺得分外有面子。合面村因何而變?
  • 馬文申:鄉親們的「當家人」
    ,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擁護,做起了鄉親們的「當家人」。隨後,他毅然決定把建強基層組織作為當下的主要任務,除了帶領扶貧工作隊做好扶貧工作之外,還主動承擔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的一些日常工作。2018年5月,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換屆初期,他深入群眾中,了解、掌握思想動態,協助鄉黨委、政府按照工作部署要求,切實把有能力、有擔當、想幹事、幹成事的黨員群眾選舉到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