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文化,寫好立根詩歌
——在2020嘉陵江武勝詩歌論壇上的發言
中國圖像詩,起源於東漢蘇伯玉妻的盤子詩,可謂國粹,具有相當的美學深度和廣袤前景。作為中華子孫,我輩當大力弘揚。中國十六行詩(十六行新格律詩、十六行新自由詩),是正在探索路上的一種新體詩歌,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漢語詩歌,我輩當戮力同心,馬不停蹄,潛心打造。中國圖像詩,中國十六行詩,皆可謂之「中華立根詩歌」。對其傳承、弘揚,創新、創造,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擔當好這個任務。尊敬的各位詩人、各位朋友,讓我們攜起手來,認真講好中國圖像詩、中國十六行詩故事,為大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而貢獻力量。 ——尹才幹(開當代圖像詩創作之風氣者,中國評協會員)
百年新詩走到大轉折的關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初,武勝就打出了中國人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中國油氣勘探第一深井7002井。恰逢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適逢新詩百年,隨著武勝詩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圖像詩產生世界性影響,我們希望武勝文藝評論家再打一口詩學理論的7002井。新詩百年,前方的路越來越窄,已來到中國新詩大轉折的重要關口;百年新詩,離大眾越來越遠,給每一位詩人提出了天問:百年之後的新詩是以中國三千年漢詩為主體,兼收並蓄西方詩學,還是反其道而行之?中華素稱詩國,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詩歌的繁榮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繁榮。深深審視百年新詩、三千年漢詩,個人以為,中國詩壇應努力摒棄散文化主張,必須以人民大眾為中心,以人民大眾喜愛的內容和形式,高度重視詩歌的九重境界,即曉暢清新優美傳神的語言、情景交融美妙空靈的意境、天人合一悲憫蒼生的情懷、根深葉茂歷代沿襲的民族性、觀照人類刻繪生活的人民性、融入時代把脈時代的時代性、神韻滿紙玩味不盡的藝術性、博大精深石破天驚的思想性、獨一無二風格卓絕的獨創性,沿著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詩學道路前進,發展中國新詩,再現詩國輝煌!——天馬長嘶(當代中國豪放詩代表性詩人,著名圖像詩人,省評協會員)
寫人民喜愛的新詩
我覺得新詩寫出來應讓人讀得懂,有的新詩廣大讀者讀不懂,讀後不知所云,這樣的詩無論如何算不得好詩。
毛澤東、魯迅都提倡新詩押大致的韻。無韻不成詩,新詩也應該適當押韻,反對詩歌散文化。
新詩也好,古體詩也好,必須傳遞正能量,堅持「二為」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使用生動傳神的好詞語,讓新詩為讀者所喜愛。希望詩人朋友們守正創新,寫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
——楊方忠(省老年詩詞創作研究會理事、省詩詞協會會員、廣安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縣評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世界格局與本土寫作的美學轉換
創作格局,應該指的是創作的思想層次和藝術境界。作品的優劣,或許就是對創作技巧和情感的把控。只有從格局和優劣上創作出具有「第一與唯一」的品質的作品,才好進行「世界格局與本土寫作的美學轉換」。而在美學上的轉換,和轉換之後是否仍然能夠保持「美學」的東西,卻又是再創作(二度創作)的事情了。
對新詩寫作的建議
第一,提倡學習「五四新詩」。當時主要是「救亡圖存」,今天則要求歌頌社會主義,歌頌人民,歌頌民族復興,要言之有物,有節奏、有韻律。第二,提倡學習中國傳統詩詞,反對「散文化」。使用詩歌語言,力求語言精煉,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有音樂性。符合政府的「二為」方向。第三,在詩詞刊物上開闢「評論」專欄。開展認真的詩歌評論——即「批評與議論」。拒絕單純的「欣賞」,促進詩歌正常發展。第四,在詩刊上開展「中華詩詞改革的討論」,為傳統中華詩詞尋求改革,為新體詩歌端正方向。 ——黃青華(中國鄉土詩人協會會員,市詩詞學會會員、縣評協會員)
應克服當前詩界亂象
當前詩界主要存在以下亂象。一、新詩寫作上的無序化、散文化突出。沒有規矩,無所遵循(古典應遵循唐宋),不用韻,沒有節奏感、音樂感;二、使人看不懂的朦朧詩充斥主流詩刊,作者被一些大詩人無原則地吹捧;三、小圈子寫作。各自為陣,自說自話,排斥異己。
對新詩寫作提出如下建議:一、新詩要遵循毛主席提出的古典與民歌結合出新詩的道路發展;二、詩要為時代、為人民歌唱;三、堅持用韻;四、語言要通俗、精煉,不生搬硬套;五、儘可能採用形象思維、比興手法寫詩。
——王龍(中國鄉土詩人協會會員,縣詩詞學會會員、縣評協會員)
新詩發展之淺見
所謂「新詩」,是指「五四」以來興起的白話詩。那時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白話詩是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受人尊崇,一片繁榮景象。百年後的今天卻走向低谷,寫詩的人多,讀詩的人少,晦澀難懂的多,通俗易懂的少,平庸多,精品少。
對新詩的發展,我的淺見是:任何作品首先必須做到主題好,有正能量、有時代特色。其次是語言「應該精練,大體整齊,押大體相同的韻」,這樣才能朗朗上口。
我反覆讀了李白的《夜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它語言流暢,情景文融,朗朗上口。僅二十個字,就細膩地表現出了遊子思鄉心態切切。讀來童、叟、嫗都能聽懂。我們為什麼不向先輩學習,而要故弄玄虛,晦澀難懂呢?
——毛熙倫(91歲,市詩詞學會會員、縣評協會員)
遵循「七個數字」,走上新詩寫作的坦途
前不久,在縣圖書館聽縣評協副主席梁曉華講座感觸很深。他提出以數學論文學,以七個數字構築詩學體系,令人耳目一新,我深表贊成。遵循「七個數字」進行新詩寫作,是一條詩歌的捷徑和坦途。
曉華先生講的「七個數字」詩學理論如下:
論詩第一個數字:1 ,是獨一無二的意思,要求詩歌要獨到、獨特、獨創、獨絕;論詩第二個數字:3,指三字論詩:美、妙、絕;美、妙、絕是詩歌三重門,為好詩三大要素;論詩第三個數字:4,指詩有四貴:一貴意境;二貴含蓄;三貴凝練;四貴自然;也指獨創性四層含義:獨到、獨特、獨創、獨絕;論詩第四個數字:9,指詩歌評價的九重標準,一是曉暢清新優美傳神的語言;二是情景交融美妙空靈的意境;三是天人合一悲憫蒼生的情懷;四是根深葉茂歷代沿襲的民族性;五是觀照人類刻繪生活的人民性;六是融入時代把脈時代的時代性;七是神韻滿紙玩味不盡的藝術性;八是博大精深石破天驚的思想性;九是獨一無二風格卓絕的獨創性;論詩第五個數字:10,指詩歌十大忌諱,第一大忌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第二大忌詩不創新,平淡無奇;第三大忌艱深晦澀,折磨讀者;第四大忌意象紛紜,意境不明;第五大忌囉嗦臃腫,不見凝練;第六大忌膚淺直白,一覽無遺;第七大忌筆法呆板,毫無靈氣;第八大忌刻意雕琢,失卻自然;第九大忌庸俗下流,萬年遺臭;第十大忌故步自封、老子天下第一;論詩第六個數字:1000,要求避免千人一面,應成為下筆寫詩的第一件事;論詩第七個數字:3000 ,指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合為3000,是詩歌第一大忌。
聆聽講座,浮想聯翩,即興作詩一首。
贊以數學論文學
詩海深藏數學奧妙,曉華先生獨家揭曉。
旁徵博引古今中外,詩歌體系嚴密精到。
數學統領詩歌藝術,弘揚中華文化瑰寶。
高度濃縮寫詩經驗,數字顯示作詩技巧。
七個數字詩歌鑰匙,以數學論文學高妙。
提出寫詩十大忌諱,九重境界詩界稱道。
選詩評詩嘗試打分,百思求解108首詩謠。
創三字評詩美妙絕,詩歌三重門是路標。
視通萬裡博採眾長,吞吐天地盡展懷抱!
舞動一方銀鋤,耕耘那片星光
新詩創作要秀色可餐。正如天馬長嘶所言:「生命的枝丫,如果沒有開滿詩歌之花,生命就會掉到半價。」
如何讓詩歌之花嬌豔美麗?第一,要像徐志摩那樣追求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第二,要恰當運用象徵,比喻,排比等表達技巧;第三,要具有跳躍性,又能讓讀者通過想像、聯想,將意境融為一體。
當然,美是外在的東西。其實,每一首詩都離不開貫穿其中的內核——思想情感。無他,則如一個胖子缺少筋骨,軟弱無力,無病呻吟,如痴人說夢,喃喃自語,挺立不起來,缺乏表現力——這正是當今詩壇讓人詬病的深層原因。
而在武勝這方熱土上,詩人尹才幹等無疑是新詩創作的開拓者和實踐者。他開創的圖像詩,創造的十六行詩,形式新穎,引人注目,內容緊貼時代,很接地氣,讀者很歡迎受益,是一股詩壇裡的清新之風。值得關注和研究推廣。讓我們一起舞動銀鋤,耕耘那片星光吧!
——劉曉明(省詩詞協會、縣評協會員,微刊《嘉陵瞭望》總編之一)
現代詩歌的語言和意境
現代詩歌必須做到語言、意境和韻律的和諧統一。尤其是語言和意境對一首現代詩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好一首現代詩歌,語言和意境這兩個因素是必須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語言這方面,必須獨具特色和魅力。語言優雅而別致,開章便能吸引讀者眼球,贏得讀音親睞。既有看頭,又有嚼頭;意境,可以是一幅生動感人的優美畫面,也可是一種妙趣橫生的感觸或哲思,禪意。有形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和視覺衝擊,讓人身臨其境;無形的意境,讓人遐思省悟,富於哲思和魂韻,達到明智冶情之功效。
——夏震(省詩詞協會會員)
新詩究竟該如何寫
1、無論是語言或技巧都應向古詩學習。俗話說,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2、現代人和古代人的生活內容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生存方式應該沒有多大變化,所以,現代新詩在反應社會生活方面更具多樣性,靈活性。3、新詩和古詩只是文字結構的不同,但反映的都是當代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兩者相較而言,前者更精煉,後者更廣泛。4、無論新詩或古詩,其唯一遵循不變的原則是:要有感而發,不無病呻吟;要言之有物,不浮華空泛;要意境深刻,意想清晰。雖為新詩,但不是文字分行,在錘字鍊句方面更需要向古詩學習。
——王顯才(多家詩詞學會會員、作協會員,縣評協會員)
有關新詩的幾點零碎想法
人有老少,詩有新舊。新詩的發展壯大與繁榮是現代社會的必須。關於新詩怎麼寫? 寫什麼? 為什麼寫?尹才幹的十六行詩,以及他與梁曉華先生的圖像詩,潘興斌老師的微型詩,從某一個角度詮釋了新詩存在的模式與意義。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但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所謂「殺豬怎麼殺」各有各的刀法」。 一萬個人寫詩,有一萬零一姿勢。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亦不過如此。看多了名人們的關於詩歌的寫法與技巧,反而不知從何下筆。我寫我心、不求他意。`所以,愚以為新詩,應以最簡單的文字、物象,巧妙地生成一種美妙的意境,呈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服務社會和人類。每個人應以自己獨特的寫作方式表白自己獨立的感悟與思想,能打動人就是好詩。為了新詩的發展,我建議新詩的編輯應該給新人們多些嘗試與機遇,而不是照葫蘆畫瓢,分山頭立派系。
我看現代詩
下面談談我對現代詩歌的幾點認知:1、詩歌是凝練的藝術,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關注生活中的美,並記錄下來,就是詩和遠方;2、所謂詩歌,成詩易,成歌難;3、詩,其實就是一個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文字遊戲而已。現代詩人中有很多人故作深沉,文字晦澀難懂,讀者讀後不知所云,很難以歌詠的方式抒情達意;4、作詩必須要有豐富的情感,要有厚重的積累和沉澱,否則就是無病呻吟。
——陳波(省詩詞協會會員,縣評協會員)
新詩創作心得
百年新詩,從白話新詩到自由體、新格律體,從新月派到九葉詩派到現在的網絡化時代,可謂眾聲喧譁,寫作方法、創作流派也層出不窮,個人淺薄的新詩創作經驗僅兩點。
一是整體意境要形象化。用一個個具體的生活圖畫來展現詩人的情感、態度,方有詩境;如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裡洗澡;/爸爸/在土裡流汗; /爺爺/在土裡埋葬。三句話就是三幅畫,有機地構成一個意境,在意境中,讀者體會到詩人的同情之心,不平之感。
二是鍊句、煉詞要陌生化。不能寫得太直白、普通,要用陌生化的語言化平淡為新奇。例如紅紅的春聯烤化了/屋簷前的冰柱。一個「烤」字,寫出了春節的溫暖、溫情。
——邱蓉(縣政協詩書畫院詩歌委員會委員,《武勝縣政協詩書畫院詩歌年鑑》常務編委)
新詩寫作心得
我學習寫現代自由體詩的一點感想:
1.首先要有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有較深入的認識,才能有較強的情感的抒發衝動。
2.習作中對自己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意象要高度融合才能情不虛境不空,感情表達才能更加豐富更有深意。想像和聯想儘量獨特一些儘量現代元素一些,能耳目一新。修辭和表達方式也儘量新穎才好。
3.語言精煉。多修改儘量做到準確表達。
4.歌的味道。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或戛然而止或意味深長。字詞句段或篇都可以講究一下。
5.覺得愛好儘量廣泛。可以更多維度的深入認識思考。
6.反覆思考。內容與時俱進。謳歌正能量,摒棄破舊,抨擊醜惡。
7.有了靈感,或一個詞、一句話、某種思考可以立即記下來,等待進一步感知。
8.多向大師們學習請教。
——唐三林(縣評協會員)
也談新詩寫作
詩人應該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詩的素材,找到詩的靈感,從而在詩歌中寫出詩味來。
詩歌語言要出新,力求在語言上與眾不同。要重視詩歌結尾,要達到化龍點睛、餘味無窮的效果。
——王開君(市詩詞學會會員、縣評協會員)
一個詩人,應該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發現生活就是詩,每一首詩也就是生活。一個詩人,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詩意地活著。我希望在尹才幹、梁曉華老師的指導下,「十六行詩」和「圖像詩」也會有一些進步。郵箱投稿:1347214363@qq.com;微信投稿:①jlwjgg②LXM667127③meng13696189825。各類作品,一經採納,將按質量給予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