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飛天的由來(上)

2021-02-08 成都文殊院




煌莫高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結晶。壁畫是敦煌藝術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據統計敦煌數個石窟群共有歷代壁畫作品五萬多平方米。這些壁畫作品數量之豐富,技藝之精湛,藝術水平之高則更加為世人所稱道。


在異彩紛呈的敦煌壁畫中,婀娜飄逸的飛天常常為世人所矚目。作為敦煌壁畫的代表之作,敦煌飛天的背後無疑有著深遠的文化背景與文化內涵。


譬如,在偏遠的邊陲小鎮,如何孕育了長袖飄搖的飛天形象?為什麼飛天不同於羽人形象,也不同於傳統的騰雲駕霧的神仙形象?回到佛教發源地印度的文化語境和佛教本土化的進程。讓我們蕩起智慧的雙槳,在歷史文化的長河裡尋覓答案。







我們提及敦煌壁畫,風姿綽約、婀娜曼妙的飛天無疑是其代表之作。僅莫高窟的492個洞窟,就有270多個窟繪有飛天。


據統計,敦煌各石窟現藏飛天4500餘身,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輕曼的彩帶飄搖,婀娜的身形矯捷,沒有翅膀也沒有光圈,藉助彩雲卻不依靠彩雲。


而歷數中國神話體系中可以飛行的神仙,不是依靠翅膀便是依靠騰雲駕霧。那麼,敦煌的飛天形象究竟源起何處?從飛天這一大目說起,印度將化生到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 玄奘法師於《金光明經疏》中亦寫:「外國呼神亦為天。」




根據佛教的宇宙模式,天的種類極多。如欲界中有所謂六欲天,從下而上依次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之天又分為四禪天,共計十七天。而在無色界,則由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等四無色天構成,由於它們超越了物質,所以沒有住處。


而六欲天中的四天王和三十三天,因其住在須彌山上段則稱之為地居天,而夜摩天至第六天因居住在空中,故稱空居天。總之,諸天所居位置越高,則其身體越大,壽命也漸次增長。


作為佛教藝術中一個獨特形象,當代學者對飛天有兩種觀點。


一部分人認為飛天是天龍八部當中的乾闥婆與緊那羅,乾闥婆是香間神,緊那羅則為妙音神,所以佛教藝術中飛天常表現出唱歌、跳舞、演奏、散花供養這樣的形象。


但也有些學者認為不僅是乾闥婆與緊那羅,飛天當指佛教諸天,天作為低於菩薩的護法神,在佛國世界裡可以來來去去自由飛翔。


因此除了乾闥婆與緊那羅,別的天神也可以飛行天空。比如早期健陀羅藝術的雕刻中,帝釋天和梵天也可以雕刻成飛天之狀。


而敦煌飛天,作為特定歷史時期中外藝術形象融合的產物,從其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而更傾向於乾闥婆與緊那羅的複合體。




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


神話傳說中稱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後來佛教將這二位天神化為已用,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


唐代慧琳法師《音義》載曰:「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身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飛仙。


節選自:《空林佛教》2017年第三期

          《敦煌飛天的由來》(作者韓添)



《空林佛教》是由宗性大和尚創辦,經成都市民宗局批准的供內部交流的佛學刊物。本刊由成都文殊院和空林佛學院主辦,以傳播正信佛教文化,促進佛教學術研究,推動傳統文化交流為宗旨。本刊立足成都文殊院,面向全國,努力為廣大信眾及佛學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平臺。本刊以「百花齊放,兼容並包」為方針,尊重信仰,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為不斷提升刊物質量,服務社會,長年徵稿。歡迎大家踴躍訂閱並且積極投稿哦。


《空林佛教》投稿郵箱:laoshinianfo@sina.com


長期免費訂閱途徑:

1、至文殊院內結緣處或弘法利生部辦公室登記訂閱

2、撥打電話:028-62493612 訂閱

3、請點擊左下角 原文連結 或掃描二維碼進入線上通道填表訂閱


線上訂閱通道


輸入


編 輯 |  覺 願

美 編 |  覺 願

責 編 |  妙 樂

圖 片 |  網 絡

 



相關焦點

  • 莫高窟標誌–敦煌飛天
    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佛教中把化生到淨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中云:「外國呼神亦為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 大敦煌的飛天傳說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名稱由來敦煌飛天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複合體。
  • 敦煌飛天
    敦煌飛天,尤其是隋唐時期飛天的輝煌是有目共睹的,其魅力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敦煌飛天不僅數量多,沿續時間長,而且造型多樣。有童子飛天、六臂飛天、裸體飛天等。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
  • 【解讀】敦煌的飛天
    敦煌飛天,尤其是隋唐時期飛天的輝煌是有目共睹的,其魅力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敦煌飛天不僅數量多,沿續時間長,而且造型多樣。有童子飛天、六臂飛天、裸體飛天等。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
  • 傳統藝術 | 敦煌壁畫之敦煌飛天
    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的敦煌飛天,是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外來飛天藝術成就並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不只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都說敦煌美飛天美,美在哪裡了?
  • 最美不過敦煌飛天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有飛天。一千餘年間的敦煌飛天由於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變化,姿態意境、風格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如敦煌飛天的鼎盛時期,即整個唐代,敦煌飛天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
  • 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
     提示:點擊上方"鮮花天降的法緣"↑免費訂閱本微信推廣平臺 敦煌飛天是在本民族傳文化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印度飛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飛天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從十六國起,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個朝代,百年的時間,完成了敦煌飛天中外、東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中國化歷程。到了唐代,敦煌飛天進入成熟時期,藝術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這時期的敦煌飛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飛天的風貌,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
  • 乾貨 | 敦煌「飛天」知識攻略
    ——《洛陽伽藍記》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有飛天。一千餘年間的敦煌飛天由於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變化,姿態意境、風格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如敦煌飛天的鼎盛時期,即整個唐代,敦煌飛天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
  • 敦煌莫高窟:飛天舞黃沙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飛天」可以說是敦煌莫高窟的代名詞和使者,那一個個飛天的神女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為我們拉開了認識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西漢張騫開闢絲綢之路,使甘肅敦煌成為了一個在歷史上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地方,「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在這裡,「西出無故人」的陽關也在這裡,此雙關皆是我國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站點,這為莫高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敦煌飛天 美得令人窒息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從起源和職能上說,飛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複合體。           從藝術形象上說,敦煌飛天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
  • 黨妹還原敦煌飛天:重溫敦煌壁畫,再現莫高窟名片
    B站up主黨妹近期發布了一期關於敦煌的美妝視頻,網友紛紛發彈幕稱讚好美。敦煌是個神聖的名字,許多國家的文化在這裡碰撞。尤其是敦煌的壁畫,為後人帶來了極致的感官體驗與藝術感受。說到壁畫,不得不提起敦煌飛天,這是莫高窟藝術的標誌,也是敦煌的代表。
  • 敦煌飛天美女,美的令人窒息
  • 石窟探秘:「黑眼圈」飛天的由來
    飛天是佛家文化中最為優美靈動的神明形象。她們凌空翩翩起舞,演繹梵音仙樂,在彩雲香花之中,留下曼妙的身影。飛天的美,就如李白詠贊仙女的詩:「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一千多年來,在西北的佛教聖地敦煌,虔誠的古人在石窟的巖壁上,畫出了他們心中最美的飛天。
  • 雜誌精選 | 飛天與伎樂天的人神浪漫——淺談敦煌飛天形象
    敦煌壁畫中,飛天與伎樂天又是最廣為人知的部分,敦煌藝術作為中國藝術寶庫中輝煌璀璨的一顆明星,從來不缺少人類對它的研究與解讀。飛天所謂何?飛天如何飛?飛翔何以借飄帶?飛天是男還是女?如何在現代設計中完成敦煌飛天的完美詮釋?這一系列的問題是筆者在研究飛天與伎樂天文化伊始的困惑。敦煌飛天之美,不僅美在飛動的形式,更是中華傳統藝術精髓的集成融合再到分化獨立的凝聚。
  • 歷朝敦煌壁畫飛天仙女賞析
    敦煌壁畫作為歷史上十餘個朝代、近千年的音樂舞蹈圖像,是漫長歷史時期音樂、舞蹈和社會生活的生動記錄,在學術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敦煌壁畫飛天高清圖片
  • 敦煌飛天一路走紅,周邊產品太可了!
    除了大熱的故宮,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的敦煌文化IP也引發了一波熱潮:什麼敦煌飛天仙女限定奶茶啦、美妝博主演繹的敦煌飛天妝啦、「飛天」系列遊戲皮膚啦,還有敦煌元素的滑板!(圖片來自網絡)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的碰撞竟意外地恰到好處,難怪會受到大眾的喜愛與追捧了。有人說:「在敦煌,連風都是藝術。」
  • 你想知道的敦煌飛天全在這裡
    敦煌飛天,尤其是隋唐時期飛天的輝煌是有目共睹的,其魅力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敦煌飛天不僅數量多,沿續時間長,而且造型多樣。有童子飛天、六臂飛天、裸體飛天等。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
  • 敦煌飛天壁畫欣賞見者有福
    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在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不過,與霓裳羽衣的敦煌飛天藝術相比較,可以看出,這裡的飄帶並沒有衣飾或羽化的作用;再者,「飛天」在此,也不像敦煌藝術中的飛天那樣,繫著華式長裙,而是如同所有印度藝術中的天女那樣,一以貫之地表現為裸體形象。
  • 想看懂敦煌「飛天「?請看此文
    此時敦煌飛天數目驟增,滿窟皆畫飛天,敦煌飛天藝術出現高峰,與朝廷大力倡導畫飛天也有重大關聯。據史籍載隋煬帝特別喜愛飛天,他在宮中曾讓匠人為其創造「活動飛天」,在大門上掛帷幕錦幔,裝飾木雕飛天,經過機械傳導,飛天可上下升騰俯仰,捲動錦幔上升。隋代敦煌飛天的繪製達到鼎盛。
  • 敦煌飛天:凌空翱翔,體態優美的天人飛仙
    敦煌壁畫-飛天 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一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壁畫-屍毗王本生上部的飛天(275窟-北涼) (196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2、北魏的飛天形象大體上還保留著西域式飛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