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網球這條路上,國際乒聯似乎已經上癮了。
桌球多局數、女選手嘗試裙裝、判定發球採用鷹眼系統、雙打配對跨國化……這一系列的改革靈感全都來自網球。而如今,國際乒聯還嫌步子不夠大。
3日,國際乒聯(ITTF)官方宣布一項重要決定,其即將成立的WTT世界桌球公司以網球項目為藍本,致力於讓桌球運動走向更加商業化和職業化的道路,還要設置高獎金的「四大滿貫賽」。
WTT世界桌球公司是ITTF旗下的商業實體,從2021年起管理後者的商業及賽事資產。在公司成立後,WTT有望通過提高球員收入來減輕協會壓力,未來也將出現更多自負盈虧的球員。
賽事結構圖。
效仿網球,打造「四大滿貫」賽事
一直以來,桌球項目的發展並不均衡。從全球來看,該項目只在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水平較高,最多再加上歐洲的德國,以及最近崛起的巴西……
對於中國隊來說,維持國球的經久不衰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但對於國際乒聯來說,他們顯然不希望這項運動屬於某一個國家或區域,在全球保持均衡發展才是他們的目標。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桌球運動無疑就要走職業化和商業化的道路。而英文名為「Table Tennis」的桌球已經有了方案,它打算向比自己場地更大卻也更職業化的「Tennis」網球學習。
按照國際乒聯官網的描述,WTT世界桌球公司在分析了全球娛樂市場以及與所有利益相關方協商之後,開發出大滿貫賽事、WTT系列賽這些「現代化賽事結構」。
其中,大滿貫賽事是職業桌球的「新巔峰」。該項賽事每年有4站,每站比賽為期10天,分站賽獎金高達300萬美元。按照規劃,男女各64位世界頂尖球員將展開對決。
WTT系列則包括冠軍賽、世界盃、球星挑戰賽及普通挑戰賽,總賽事獎金高達800萬美元。該項賽事可以為所有職業球員提供充足的參賽機會,同時還會有獨立的女子賽事。
從以上的舉措不難看出,ITTF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職業網球。眾所周知,網球的大滿貫賽事擁有超百年歷史,同樣是一年4站;但與獎金上千萬美元的四大滿貫相比,國際乒聯還是有所差距。
職業網壇同樣也有ATP和WTA所舉辦的一系列巡迴賽。通過這些不同積分的賽事,球員不僅能夠賺足獎金,同時還可以讓自己在世界排名中保持競爭力以獲得更多的參賽機會。
國際乒聯始終希望桌球運動職業化。
激發商業活力,請來國際足聯前高管
國際乒聯自2018年起就開始僱傭專業諮詢機構德勤、衛達仕協助重塑商業經營模式,並決定成立WTT世界桌球公司。據悉,WTT世界桌球公司將於近期公布更多賽事籌備情況。
實際上,ITTF一直在尋找推廣桌球的方法。去年10月,ITTF執行委員會召開會議,其中強調要推動國際乒聯商業市場活動的現代化進程,讓桌球成為世界最頂尖的運動之一。
除了在架構上效仿網球,ITTF在組織和管理模式上也開始向最具商業活力的足球學習。他們請來了菲利普·勒·弗洛克出任WTT的高級商務戰略顧問,為公司領導層提供商業戰略諮詢。
弗洛克曾擔任過國際足聯首席商務官,並擁有超過25年的頂尖體育行業從業經歷。上任後,他將為公司的整體策劃、商業結構、賽事架構、媒體及數字版權、贊助組成、商業合同、公共關係、大眾傳播以及品牌建設提供專業戰略意見,並參與公司重要會議及賽事活動。
「我對WTT公司這一全新商業模式能夠取得的成績抱有很高期望,很期待運用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與WTT公司一起,帶領桌球成為全球體育中的精英項目。」
請來國際足聯前高管,國際乒聯無疑想依靠弗洛克在賽事運營、贊助商利益等方面的相關經驗,以此來激發桌球的商業潛力,從而真正的提高球員收益,減輕協會負擔。
「我們希望提升球員對賽事獎金及賽事運營的滿意度;希望通過提升收益,對成員協會進行再投資,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支持。」國際乒聯主席託馬斯·維克特說。
網友表示,四大滿貫就是給國乒球員創收啊。
桌球職業化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學習網球的賽事規劃,請來國際足聯的前高管,國際乒聯為了桌球的商業化和職業化下足了功夫。就連國際乒聯執行長斯蒂夫·丹頓也坦言,ITTF以前確有不專業的地方。
「以前我們在頭部核心產品上缺少一定的專業性,現在桌球運動即將迎來全新時刻。在這個項目上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這將是徹底革新桌球運動的大工程。」
國際乒聯推出的這些重大改革的確是「大工程」。目前賽事的架構和理念也只是初建階段,要想真正將桌球這項在全球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的項目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求走。
就拿網球來說,項目原本就在歐美有著很強的群眾基礎,更不用說的是,大滿貫賽事所擁有的百年底蘊,以及ATP、WTA和ITF這些機構的專業性和細分程度。
相比之下,桌球在大多數歐美國家頻頻手冷。美國桌球協會的美籍華人CEO沈偉妮曾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桌球在美國的基礎不錯,大概有2000萬人,但卻沒有多少職業運動員,美國乒協目前註冊人數只有8000多人。
沈偉妮的目標是將桌球打造成類似於NBA這樣在美國頗受歡迎的聯賽,「我希望桌球能更商業化和職業化,也希望更多膚色的球員能參賽,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
在桌球相對發展比較好的德國,同樣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前世界第一波爾就曾抱怨過,足球在德國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桌球的生存空間太小了,收入也遠遠不能相提並論。」
當然,我們也要對國際乒聯報以耐心和信心。畢竟,每一項運動都要經歷一個培育受眾、發展市場的階段,但只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這項運動就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