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馬蒂斯,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與畢卡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馬蒂斯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託一個藥商兼糧商家庭。早年間學習法律,21歲時因意外生病住院,媽媽送給他一箱畫具打發無聊時間,馬蒂斯對繪畫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他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自己就像一隻野獸在尋找它所喜歡的東西」。轉而學習繪畫。」
「後在朱利安學院預科班就學於威廉-阿道夫·布格羅門下,考入美術學院,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
「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該畫取材于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遊》:「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此畫表現出作為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係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衝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群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著生命的歡樂。」
「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係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裡)。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湧來。」」
「「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
「野獸主義作為一場有聲勢的現代主義思潮,到1908年以後就銷聲匿跡了。但對於馬蒂斯來說,野獸主義並不意味著他風格的形成,而只是一個開端。」
「馬蒂斯繼續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採用各種自由的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而且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著名的《紅色中的和諧》與他早年的印象主義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顯示了馬蒂斯的繪畫發生的革命性變化。」
「他拋棄了傳統的透視,用色彩關係以及蔓藤花紋的暗示來建立新的空間幻覺,創造了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
「1907-1910年間,馬蒂斯繼續在他偏愛的人間天堂、黃金時代之類的享樂主義主題中探索線條、色彩與空間的關係。其中最著名的是繪於1909年的《舞蹈》」
「馬蒂斯於1910-1913年間訪問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豐富多彩的風景畫,表現出對陽光和異國風情的熱愛。他的立體主義探索,就開始在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靜物的變體畫》、《摩洛哥人》等。馬蒂斯的立體主義繪畫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像。他通過這些作品訓練自己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如何避免過分裝飾化。」
「《鋼琴課》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
「1941年72歲的馬蒂斯患了腸道疾病,經歷了兩次痛苦的手術,從此病魔就再沒離開過他。身體的虛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畫布前作畫,於是他又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剪紙。為了剪出色彩鮮麗的作品,他親自動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紙,靠在床上不停地剪。這位老人仿佛在以孩子的娛樂消磨最後的時光。」
「雖然他生命的最後兩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但他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過。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注我,給您新式設計體驗!
PS:本文所有內容為英桃網Peachwork所有,若轉載或引用,請聯繫我們!
請您在百忙之中,點「轉發」把它放進您的圈子裡呦~或許您的朋友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