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孤注一擲

2020-12-22 騰訊網

孤 注 一 擲

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近義詞:破釜沉舟、鋌而走險、垂死掙扎

反義詞: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出處

《元史·伯顏傳》:「今日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耳。」

故事

在北宋時期,遼軍進攻中原,當時北宋朝中有一個奸臣叫王欽若,他看到遼國打過來了,立刻要宋真宗躲起來,把國都遷到南邊去。宰相寇準堅決反對,他主張一定要用盡全力抗擊外敵。

宋真宗在寇準的倡議下親自領兵反擊,果然打了勝仗。從此宋真宗更加地信任寇準了,覺得他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奸臣王欽若對此非常的嫉妒,於是總想找個機會參寇準一本,告告寇準的狀。

有一天,終於讓他等來了一個機會,他陪真宗賭博玩,故意輸給了宋真宗,然後他假裝非常著急的樣子,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說:「這次我要孤注一擲了,我要把所有的錢都押上。」過了一會兒,他說:「皇上,您覺得我剛才是不是一個冒險行為?」皇上說:「是,你太衝動了。」

於是王欽若趁機說:「皇上,賭博和打仗是一樣的道理,上司寇準要您上前線親徵,萬一您要是回不來,我們是不是就滿盤皆輸了?陛下,您想想您是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被他一下子全部扔出去了,這樣做太危險了。」

宋真宗聽信了讒言,不久便罷免了寇準的宰相之職。所以「孤注一擲」這個成語之後就流傳了下來。這個成語比喻使用全部的力量做最後一次冒險。

相關焦點

  • 成語「孤注一擲」背後的故事
    孤注一擲是我們日常生活耳熟能詳的一個成語,意思是在賭博中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與對方決一輸贏的冒險行為,也比喻在情況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這個成語也是有一段典故的。雖然王欽若用這種不光彩的手段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他說的沒錯,這件事寇老西兒確實是以皇帝為賭本,冒了「孤注一擲」的風險。
  • 今日成語-破釜沉舟
    【成語】破釜沉舟【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近義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 ,望風而逃【解釋】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表示下定決心,為取得勝利準備犧牲一切。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故事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上期成語故事-望梅止渴輕輕鬆鬆學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
    成語解釋成語一鳴驚人
  • 成語故事雕蟲小技
    成語解釋成語雕蟲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 成語故事孤掌難鳴
    成語解釋成語孤掌難鳴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得故事出自牟融得《理惑論》,又名《牟子》。作者牟融學識淵博,年輕時曾被推舉為茂才,後來成為朝廷得重臣,政績出眾,受到大家得一致讚揚。在東漢時期,「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原來,東漢的開國皇帝叫劉秀,為了避諱——不能直接說出皇帝的名字,東漢的「秀才」統一被改為「茂才」。
  • 竭澤而漁|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捨生取義|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大意失荊州 | 成語故事
    【成語】:大意失荊州【dà yì shī jīng zhōu】【基本釋義】本指關羽鎮守荊州時,因大意輕敵而導致荊州失守。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贏得了網友新一波好評,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成語故事:沆瀣一氣
    【成語】:沆瀣一氣【拼音】:hàng xiè yī qì【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成語故事】: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仙列》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
  •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
    【成語】: 鞭長莫及【解釋】: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NIU活動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對牛彈琴的故事(第九期)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負隅頑抗》
    這則故事出自《孟子·盡心下》被人追趕的老虎逃到了山裡的角落裡,背靠山腳,借勢回頭反撲追捕他的人。成語「負隅頑抗」由此而來。比喻敵人被追趕到無路可逃的時候,態度不老實,拒絕投降。也比喻有人幹了壞事被揭穿後,死不認帳,狡辯抵賴。成語「在作馮婦」也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 成語故事:下裡巴人
    【成語】:下裡巴人【拼音】:xià lǐ bā rén【解釋】: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成語故事】:  宋玉是戰國後期楚國的一位文人。  成語「陽春白雪」「下裡巴人」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陽春白雪」後來就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用「下裡巴人」代表通俗淺近的文藝作品。這兩個成語可以單獨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對比地使用。 本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 成語故事:群龍無首
    成語釋義 【成語】群龍無首【近義詞】各自為戰 各自為政【反義詞】 一呼百應 成語典故 「群龍無首」中,「首」並非指頭部,而是指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