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當上方面軍政委的陳昌浩,晚年結局如何?子女成就怎麼樣?

2020-12-16 大麗歷史說

在革命年代,有很多人還是個娃娃時就參加了紅軍。別看他們年齡小,能力卻絲毫不差,有的年紀輕輕便擔任重要職務。比如尋淮洲,他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開國上將蕭華,17歲就是師政委。除了他們之外,有個人同樣早年成就很高,25歲就擔任方面軍政委,他便是陳昌浩。

陳昌浩出生於1906年,湖北武漢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曾遠赴蘇聯留學,與著名的張聞天、秦邦憲是同學。1930年回國後,陳昌浩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工作。次年,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七裡坪成立,部隊共計4.5萬餘人,總指揮是徐向前,政委是陳昌浩。而此時,陳昌浩才25歲,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是名噪一時的青年才俊。

來到鄂豫皖蘇區後,雖然都是留蘇派,但陳昌浩卻與博古等人不一樣。他為人比較謙遜,打仗不盲目照搬硬套,還能與群眾打成一片。

後來,陳昌浩與徐帥一文一武,共同指揮紅四方面軍主力向西轉移,創建川陝蘇區和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在他們的努力下,紅四方面軍兵強馬壯,根據地日漸興盛,政委陳昌浩的威望也達到空前。那麼年輕有為的陳昌浩,晚年結局如何?子女後代又怎麼樣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如果不出意外,以陳昌浩紅軍時期的資歷和功勞,建國後授勳封帥都不在話下。但人生如戲,西路軍失敗成為了他的轉折點。作為部隊主要負責人,陳昌浩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參與軍事指揮。後來,他因為嚴重的胃病赴蘇聯治療,十幾年都沒消息,這位曾經的風雲人物,自此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1951年,陳昌浩終於獲準回國參加工作,晚年擔任編譯局副局長。相比於他那些戰友部下,如今的共和國將軍、部長們,確實顯得有些落魄。話又說回來了,雖然陳昌浩晚年默默無聞,但他的子女後代成就卻很大。

陳昌浩一生結過四次婚,有三個兒子,其中幼子陳祖莫隨母親格蘭娜在澳洲定居,後來杳無音訊。但其他兩個兒子很爭氣,長子陳祖澤早年跟隨父親在蘇聯學習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回國後成為了著名的核子工業技術專家。

次子陳祖濤同樣在蘇聯學習,後來參與創建一汽、二汽,是新中國汽車事業的奠基人。這兩位都是國之棟梁,都是受人尊重的人物。

相關焦點

  • 陳昌浩25歲當紅四方面軍總政委,建國後未授將銜,61歲吞藥自盡
    就像紅四方面軍的重要人物陳昌浩,25歲就當上了部隊總政委。他在紅軍時期很有名,但抗日戰爭爆發後就銷聲匿跡了。建國後他只擔任副局長,這一切都源於西路軍的慘敗。擔任過西路軍政委主席。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經過三次穿越雪山草原的艱苦跋涉,成功到達陝北,宣布紅軍三大主力勝利。
  • 1938年,陳昌浩去了蘇聯,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會師後,為了打通與蘇聯的陸上交通線,組建西路軍,當時由陳昌浩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兼西路軍政委,領導西路軍渡河西徵,而孤立無援的西路軍不知前方要經歷如何的災難。撤退途中,陳昌浩因患病在郎中但復三家養病,只有徐向前先帶隊返回延安,陳昌浩病好後,先回了趟武漢,抗戰爆發後,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幫助下返回延安,1938年,陳昌浩因胃潰瘍復發加重申請去了蘇聯,走時只帶走長子陳祖澤,那麼他留在中國的兩任妻子後來怎麼樣了?
  • 他是西路軍政委,搭檔是元帥,妻子官至副部,自己卻當了個副局長
    西路軍主要由原紅四方面軍組成,部隊下轄三個軍,共計2.16萬餘人,政委是陳昌浩,總指揮是徐帥。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西路軍的政委陳昌浩,他的搭檔後來是元帥,妻子官至副部,自己卻只當了個副局長。陳昌浩出生於1906年,湖北武漢人。他早年在蘇聯留學,與張聞天(洛甫)、秦邦憲(博古)是同學。1930年回國後,陳昌浩被調到鄂豫皖蘇區任職,後來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委。
  • 盤點紅四方面軍的主要將領(川陝時期)
    (向西轉移部隊約2萬人)紅四方面軍軍部:軍委主席:張國燾總指揮:徐向前總政委:陳昌浩參謀長:陳賡(後奉命回上海治腿)團長:陳友壽川陝時期戰鬥序列一、入川初期(總兵力1.5萬人)方面軍總指揮部:軍委主席:張國燾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
  • 八路軍358旅,旅長是開國上將,兩位旅政委後來成就如何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達成了統一戰線全面抗日,紅軍三大主力軍由此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由朱德擔任總司令,同時下轄三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其次每一個師下轄2個旅,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八路軍120師358旅,358旅的旅長張宗遜算得上6個旅長中擔任時間最久的一位了
  • 紅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是賀老總與徐帥,而一方面軍總指揮又是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要劃分為三個方面軍,瑞金蘇區的紅軍稱之為紅一方面軍,還有就是湘鄂川黔蘇區的紅軍稱之為是紅二方面軍。而且,先後建立起鄂豫皖蘇區,川陝根據地的紅軍被稱之為是紅四方面軍。這三個方面軍,算是當時紅軍隊伍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三個方面軍。
  • 號稱十萬、實為八萬的紅四方面軍最後都去了哪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一部在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後在兩河口召開常委會決定統一指揮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張國燾任中革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委員。
  • 軍長政委因何被雙雙撤職?此一戰,紅軍團以上幹部犧牲20多人
    1934年,孫玉清被破格提升為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時年只有25歲。 根據當時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革軍委決定發起寧夏戰役計劃,意在先奪寧夏、後取甘西,打通與蘇聯的國際聯絡線,以便獲得軍事上的援助,並促進西北抗日局面的形成。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決定以紅一方面軍主力和紅四方面軍的三個軍為一部西渡黃河向寧夏展開全面進攻,紅四方面軍的另外兩個軍和紅二方面軍主力向南防禦,隨時準備策應攻寧部隊。
  • 三大起義、紅軍、抗戰時期分析,四方面軍將領軍銜低了嗎?
    從農民暴動發展出十萬大軍,這支部隊走出一位元帥、三位大將,有人說軍銜評低了,真相如何呢?北伐戰爭鍛鍊了軍事才能,三大起義是我軍誕生的搖籃。1931年4月張國燾、沈澤民、陳昌浩進入鄂豫皖蘇區建立中央分局,此時經過3年多發展,建立了紅四軍,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師和彭楊軍校。軍長曠繼勳(後改徐向前),政委曾中生。各師師長分別是劉英、周維炯、許繼慎和徐向前,彭楊學校校長蔡申熙。紅四軍雖然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在正規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嚴重的紀律問題。
  • 紅四方面軍成立時下轄四個師,師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縣七裡坪成立,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陳昌浩擔任政委,劉士奇擔任政治部主任。部隊下轄兩個軍四個師,其中紅四軍下面有三個師,紅二十五軍單獨設一個師,兵力共計3萬餘人。那麼紅四方面軍剛成立時,四大師長分別是誰呢?建國後授何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
  •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唯獨中間空了「紅三方面軍」?
    在紅軍的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三個方面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都是主力部隊,長徵的結束也是以三大主力會師為標誌的。不過很奇怪,番號一般都是按照數字來排序的,中間為什麼空缺了一個紅三方面軍呢?這個還要從紅軍的早期說起。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在日前的文章已經對大家作過分享,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4個軍的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他們的結局如何?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後在飛彈試驗基地任職,1982年6月離休,1990年4月去世,享年79歲。政委丁秋生是(1913年—1995年)是湖南湘鄉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9軍團第14師41團政委、紅25軍第73師215團政委等職,參加了長徵。
  • 說不盡的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歷史淵源及主要將領(鄂豫皖時期)
    紅四方面軍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主要由鄂豫皖地區的紅一軍和鄂東南地區的紅十五軍合編發展而成,活動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湖北、河南、安徽)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是何關係,為何紅25軍出了兩個開國大將?
    熟悉軍史的朋友都知道紅二十五軍隸屬於紅四方面軍 ,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紅四方面軍主要活動在川陝地區,而徐海東的紅二十五軍卻活動在陝北地區,最後還加入了紅一方面軍
  • 陳昌浩回國後默默無聞,只當了個副局長,他的兩個兒子卻成了專家
    紅軍時期,紅四方面軍有一個風雲人物叫陳昌浩,他曾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總政委、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務,後來還率領部隊參加指揮了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戰役,也算是我黨早期元老級人物了。可是在建國後,他卻沒有太大的名氣,這是為什麼呢?
  • 紅軍有幾個方面軍,總指揮都是誰?徐向前30歲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有三大方面軍,即著名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三大方面軍成立之初兵力如何?總指揮(總司令)都是誰呢?可以看出,紅一方面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中央紅軍」,只是期間多次來回改名稱,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8月25日,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5軍團及紅軍第74師合編為八路軍第115師,林彪任師長、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
  • 紅四方面軍麾下五位軍長都是誰,建國後,他們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紅四方面軍也是我黨歷史上一支重要的革命隊伍,它發跡於鄂豫皖蘇區,在土地改革時期張國燾是這裡的主席,而軍事指揮上主要由(後來的)徐帥,陳昌浩兩人共同指揮,不管後來紅四方面軍經過怎麼樣的改革或者變動,徐,陳二人都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與政委。
  • 他是八路軍犧牲的最高將領,37歲犧牲,6年後妻子改嫁,子女如何
    8歲進入私塾,後來轉到了小學。在小學期間,他就已經開始進行反帝宣傳了。17歲進入中學,接觸了很多進步刊物,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18歲的時候,他便棄筆從戎,告別了家鄉父老,決定去革命了,去了廣州。次年,他考入了陸軍將講武堂。因為當年黃埔建成了,他轉入了黃埔,成了第一期學員。
  • 16歲小夥入伍就成許世友勤務兵,四年後如何超越老領導官至軍政委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縱觀古今不是沒有道理的,身逢戰國諸侯割據伐戰頻頻,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為秦國贏得十幾座城池,回來後直接被官拜上卿之職(相當於後世的丞相)。身逢秦滅六國建國自稱始皇,項羽二十三歲名震天下,二十五歲 官拜大將軍,後更使天下劃成楚河漢界。
  • 紅軍此役失利團級幹部損失20多人,軍長政委撤職,後兩人壯烈犧牲
    1936年10月,為打通國際交通路線,爭取更多的國際援助,配合紅一方面軍奪取寧夏,遵照中革軍委命令,紅四方面紅5軍、9軍、30軍2萬餘人,編成一支隊伍進軍河西走廊,執行「打通國際路線,接取蘇聯軍援,建立河西根據地」的艱巨任務,過河的部隊3個路縱隊向河西進軍,30軍為第1縱隊,由一條山出發,攻取大靖;徐向前、陳昌浩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