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年代,有很多人還是個娃娃時就參加了紅軍。別看他們年齡小,能力卻絲毫不差,有的年紀輕輕便擔任重要職務。比如尋淮洲,他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開國上將蕭華,17歲就是師政委。除了他們之外,有個人同樣早年成就很高,25歲就擔任方面軍政委,他便是陳昌浩。
陳昌浩出生於1906年,湖北武漢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曾遠赴蘇聯留學,與著名的張聞天、秦邦憲是同學。1930年回國後,陳昌浩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工作。次年,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七裡坪成立,部隊共計4.5萬餘人,總指揮是徐向前,政委是陳昌浩。而此時,陳昌浩才25歲,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是名噪一時的青年才俊。
來到鄂豫皖蘇區後,雖然都是留蘇派,但陳昌浩卻與博古等人不一樣。他為人比較謙遜,打仗不盲目照搬硬套,還能與群眾打成一片。
後來,陳昌浩與徐帥一文一武,共同指揮紅四方面軍主力向西轉移,創建川陝蘇區和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在他們的努力下,紅四方面軍兵強馬壯,根據地日漸興盛,政委陳昌浩的威望也達到空前。那麼年輕有為的陳昌浩,晚年結局如何?子女後代又怎麼樣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如果不出意外,以陳昌浩紅軍時期的資歷和功勞,建國後授勳封帥都不在話下。但人生如戲,西路軍失敗成為了他的轉折點。作為部隊主要負責人,陳昌浩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參與軍事指揮。後來,他因為嚴重的胃病赴蘇聯治療,十幾年都沒消息,這位曾經的風雲人物,自此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1951年,陳昌浩終於獲準回國參加工作,晚年擔任編譯局副局長。相比於他那些戰友部下,如今的共和國將軍、部長們,確實顯得有些落魄。話又說回來了,雖然陳昌浩晚年默默無聞,但他的子女後代成就卻很大。
陳昌浩一生結過四次婚,有三個兒子,其中幼子陳祖莫隨母親格蘭娜在澳洲定居,後來杳無音訊。但其他兩個兒子很爭氣,長子陳祖澤早年跟隨父親在蘇聯學習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回國後成為了著名的核子工業技術專家。
次子陳祖濤同樣在蘇聯學習,後來參與創建一汽、二汽,是新中國汽車事業的奠基人。這兩位都是國之棟梁,都是受人尊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