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小豆丹鋪出致富路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在連雲港市灌雲縣,有一類菜可謂是全國聞名,它們就是豆丹做成的各式美味佳餚。近年來,灌雲縣大力發展豆丹產業,讓小小的青蟲,變成了發家致富的法寶。下面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通過養殖豆丹在全國打響了名氣,他還帶動鄉鄰一起致富奔小康,他就是灌雲縣侍莊街道的馬亮。

  他叫馬亮,是灌雲縣侍莊街道侍圩村一家果蔬種植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上午,他像往常一樣在田間忙碌,把超過千斤的本地豆丹發往全國各地的市場。您別看馬亮生意做得很大,事實上,他目前也只有30歲出頭。2013年,剛剛20多歲的馬亮就發現了灌雲豆丹的市場潛力。他在對豆丹養殖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成立了果蔬種植家庭農場,面積超過268畝,專門從事豆丹養殖。

  灌雲縣馬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 馬亮:「在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求教於書本;第二請教於專家。」

  馬亮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得豆丹室內製種技術日趨成熟。他利用「大豆+豆丹+天敵防護」的第三代綜合綜養模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標準化養殖。

  灌雲縣馬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 馬亮:「目前我們農場推行豆丹養殖二加一。兩茬豆單結束以後,種一茬蔬菜,或者草莓。這個技術目前在全省農技站推廣,為更多的農戶帶來效益。」

  由於馬亮的豆丹制種和養殖技術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養殖戶也是絡繹不絕。面對誠懇求教的同行,馬亮也是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這些年來,馬亮共開設培訓班30期,培訓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養殖戶200多人次,帶領當地600多位鄉鄰走上了共同奔小康的道路。

  灌雲縣侍莊街道農戶 劉建連:「馬亮對我們很好,照顧也很好。我們離家近一點,一邊打工,一邊還能照顧孩子,家庭也能照顧好。」

  灌雲縣伊山鎮豆丹養殖戶 曹雪:「馬亮的豆丹養殖技術非常好,我們遇到養殖技術困難的情況,向馬亮提出支援,馬亮都無償地提供給我們。」

  由於工作突出,灌雲縣馬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被授予江蘇省農業科技入戶科技示範戶、市優秀特色家庭農場、江蘇省現代農業特精特糧推廣示範基地稱號。馬亮個人被評為2019年灌雲縣十大傑出青年、2018年江蘇省農技協優秀鄉土人才。

  灌雲縣馬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 馬亮:「作為一名黨員,在未來我要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就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相關焦點

  • 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社區發放「致富雞苗」助民增收
    6月23日下午,新疆和布克賽爾縣查和特鄉蒙根敖包社區比往日熱鬧了許多,蒙根敖包社區為發展社區「三苗」經濟,協調養雞場專業人員給居民送來了「致富雞苗」,發放給有養殖意向的居民,讓居民增加新的致富門路。
  • 完美關係薛義是哪個演員演的 馬亮參演過哪些電視劇角色
    完美關係薛義是哪個演員演的 馬亮參演過哪些電視劇角色  說起馬亮,他是電視劇《完美關係》中的海歸精英薛義,他喜歡上了邦尼的坦誠,一直看邦尼的直播,並給她送車隊,可謂出手闊綽,同時他還是《安家》騙朱閃閃的富二代梁振邦,他看中了朱閃閃的美貌,最後被徐姑姑暴打,還被送進警局,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
  • 平涼市崆峒區修好「脫貧路」 走上「致富路」
    修好「脫貧路」 走上「致富路」  每日甘肅網5月22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以前的路坑窪不平,有些地方連架子車都拉不動,甚至有半米深的溝。每年收莊稼的時候,動不動就人仰馬翻。
  • 《神筆馬亮》不是《神筆馬良》,沈騰馬麗的聯手作,怎能不追?
    《我和我的家鄉》共有5個故事單位,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則是沈騰和馬麗的聯手作《神筆馬亮》。早前,《我和我的家鄉》曝光了一組海報,《神筆馬亮》單元中一輛馬車格外引入注目。駕駛座上策馬揚鞭的是沈騰,旁邊坐著的是大肚子的馬麗,馬車後是趙鐵人和趙海燕,後面是孫權貴、辣目洋子、張一鳴、魏翔、許猛、黃才倫、韓彥博、站在最後叉著腰的是潘斌龍。
  • 我的家鄉有神筆馬亮,還有笑聲掩蓋的憂愁,和李雪琴的宇宙盡頭
    是有關在北京看病的故事,順便宣傳了城鄉居民醫保政策;2、《天上掉下個UFO》講貴州某山村靠炒作和網紅經濟脫貧致富,順便膜拜了手工耿;3、《最後一課》講支教浙江山村的感恩情懷,全片淚點,範偉真影帝;4、《回鄉的路》
  • 「雲嶺脫貧攻堅群英譜」李建勳:傾盡所能為群眾鋪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為村民帶來「蘭貴人」「紫美人」2018年「五四」期間,共青團昌寧縣委在全縣評選昌寧縣創業青年致富「領頭雁」,作為村官的李建勳在眾多的參評者中成功突圍,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這一方面源於他投資辦廠加工茶葉,另一方面源於他在松山開展的馬鈴薯種植試驗。
  • 保升鎮寶鳳村:300畝青花椒鋪出致富路,村民和村集體實現「雙增收」
    接下來,保升鎮還將根據土壤、氣候條件以及花椒的特性,進一步探索花椒高效、高產、優質栽培的技術路子,讓青花椒真正成為致富「搖錢樹」。  (全媒體記者 梁惠)
  • 《神筆馬亮》:沈騰馬麗集結東北喜劇人,開啟農村新建設
    此次兩人合作的《神筆馬亮》是《我和我的家鄉》系列裡的一個故事單元。除了沈騰馬麗這對"沈馬組合"外,還有張一鳴、潘斌龍、趙海燕等知名喜劇人參演。看到這個班底,是不是一股濃濃的大碴子味兒撲面而來。的確,《神筆馬亮》幾乎每一個大小角色都是東北人。
  • 「雞司令」走上致富路
    肖志民樂呵呵地說:「養雞是一條致富路,不僅自己脫貧摘了帽。還可帶領周邊村民奔小康。」據悉:他今年養雞18000隻,收入40萬元。並帶領周邊5戶村民養雞致富,奔向小康路。村民都稱他為「雞司令」。肖志明與妻子以養雞為樂,每天忙碌在雞圈裡,為雞籌辦「美食」,早、中、晚餐時,只要他們一聲音吆喝,成百上千隻雞迅速向他們聚攏,爭先恐後,十分擁擠在地上爭著覓食。
  • 潼南:「致富路」修到家門口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羅列4月20日,記者在新勝鎮鐵線社區湯家灣路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配合機器鋪設水泥路面,水泥罐車、挖掘機開足了馬力,轟鳴聲響徹山谷,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施工方負責人李江明介紹,該工程是「四好農村路」,更是老百姓的「致富路」。
  • 《我和我的家鄉》爆笑上映,沈騰化身《神筆馬亮》,企圖瞞天過海
    從《神筆馬亮》的片花裡,我們可以看到西虹市群眾文化基地,西虹市文化館的閃現。沈騰這次的職業終於從一事無成變成了大學生畫家,這也是為什麼片名叫《神筆馬亮》了。眼看著這次沈騰的人物形象要高大上了一點,卻沒想到他要放棄國外的留學機會,成了村裡的一名書記,參與扶貧建設。
  • 養狐狸走上致富路
    點擊"農村創業致富網"關注在山東單縣李新莊鎮劉草廟村,有一位名叫王剛的普通農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富裕路。這時,王剛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養狐狸致富。 當王剛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後,卻遭到了他們的堅決反對,大家都覺得他是在做白日夢。倔強且自信的王剛卻認為,別人能養殖狐狸,自己也一定能行。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還在上大學的侄子站出來支持王剛搞狐狸養殖。王剛的侄子學習的是畜牧養殖專業,他告訴王剛:「北極狐原本生長在歐美最北部的野外冰冷地帶。不太適宜山東這種不太寒冷的天氣。
  • 清水:「大風車」轉出致富路
    「大風車」轉出致富路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馬凱1月3日,記者在清水縣白駝鎮遠眺三峽新能源清水白駝60兆瓦風電項目,只見一個個風力發電機矗立在起伏的山巒上,像一個個巨大的「風車」,白色的葉輪在山風的吹拂下緩緩轉動。
  •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 2020-11-02 18: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2020-12-0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祥雲桂花亭村:一條鄉村路,打開致富門!
    一條公路改變一個村莊,一條公路帶動一項產業,一條公路致富一方百姓。桂花亭村地處雲南驛鎮西南部,距離鎮人民政府駐地22.7公裡,距縣城43公裡,平均海撥2350米,因複雜的地理環境導致交通發展緩慢。桂花亭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出優質的農產品,深受大家喜愛,過去因交通運輸問題難以外銷。
  • 規模種植蒲公英 「野菜」鋪就致富路
    張文彬從規模種植,到購進設備加工蒲公英茶,再到銷往全國多個省份,經過一年的摸索,終於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今年40歲的張文彬是土生土長的南張村人。他早些年經商,2018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一顆心就撲在了村莊發展和幫村民致富增收上。南張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有耕地1046畝、村民720多人。找一個什麼樣的種植項目,帶動村民致富?張文彬思考許久。
  • 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
    新華社瀋陽6月26日電題: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新華社記者於也童、李宇佳「這批花再有三四天就能成了,到時候希望賣個好價錢。」「用時髦的話說,玫瑰讓我們一家走上了致富『花路』。」瀋陽市遼中區種植玫瑰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所產玫瑰花色鮮豔、花姿優美、香氣濃鬱。張大娘一家所在的六間房鎮正是遼中玫瑰的主產地。從最初簡單的「支部+農戶」經營模式,到現在的「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經營模式,六間房鎮的玫瑰花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
  • 鄧永春:「葡萄架」搭出群眾「致富路」
    反季蔬菜、葡萄種植 不斷探索致富路出生於1971年的鄧永春,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心靈手巧,初中畢業後,就在家裡做起百貨生意。1994年成家後,她開始種植反季蔬菜,幾年下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金,但隨著種植反季蔬菜的人越來越多,鄧永春在心裡算了算帳:「菜多了,價格就下來了,而且蔬菜的病蟲害大,需要請很多工人幫忙,不划算呀。」
  • 玉泉區:養殖「扶貧雞」踏上致富路
    玉泉區:養殖「扶貧雞」踏上致富路 2020-12-19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