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清朝的黑龍江將軍

2021-02-15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20年

黑龍江地區作為清代東北的極邊之地,在清朝建國之初,其位置的重要性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直至沙俄勢力逐漸滲入才引起清廷的警惕。

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設立黑龍江將軍之後,清政府才最終完成了對黑龍江地區政治經濟上的完全控制。作為黑龍江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黑龍江將軍對這一地區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背景一:沙俄入侵

紅色:黑龍江將軍轄區

黃色:吉林將軍轄區

藍色:盛京將軍轄區

沙皇俄國原為一個歐洲國家,最初,其東邊疆界不過到達烏拉爾山。直到十六世紀八十年代,吞併了西伯利亞汗國,從而打開了一條通往東方的道路。此後,俄國人繼續向東擴張,在1619年和1632年先後在遠東地區建立了葉尼塞斯克和雅庫次克兩個據點,並以這兩地為依託,不斷尋求領土的開拓。

當時遠東的俄國人中盛傳在黑龍江流域達斡爾人的領地中蘊藏著豐富的銀、銅、鉛等礦產,佩爾菲利耶夫、奧西波夫、巴赫捷亞羅夫、瓦西列夫等人先後率領探險隊多次對這一地區進行偵查。1643年,雅庫次克督軍彼得•戈洛文派波雅爾科夫率領一支隊伍再次深入黑龍江流域,這次行動不單單以偵查為目的,還計劃建立城堡,並想盡一切辦法加強防禦。由此開始,沙俄政府對黑龍江流域的政策已從窺探虛實轉為出兵佔領。

順治六年,即1649年,哈巴羅夫率領招募到的一支隊伍再次從雅庫次克出發,建立了俄國在黑龍江流域的第一個據點——雅克薩城,並以此地為依託,開始向當地居民收取貂皮並捉拿壯丁送往雅庫次克。

清政府意識到如果放任下去將會嚴重危及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利益,遂開始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抵抗。順治九年,即1652年,寧古塔章京海色率清軍五百人,開始向盤踞在烏扎拉村的俄國人發起了進攻。這是清朝軍隊與俄國人之間的第一次交戰,但是清軍失利。主要是因為清軍對於這次戰鬥準備不足,沒有料想俄國人有大炮等重武器,因此失利也就在所難免。

雖然當地居民希望清政府迅速出兵剿滅俄軍,儘管俄國人的侵略行徑已嚴重影響到清政府在黑龍江地區的統治,但由於此時清政府仍與南明等各路反清勢力交戰,國內形勢極不穩定,精銳的東北八旗兵丁仍被大量調往關內,在此局面之下,清軍實無能力與俄軍一戰。

而且,在東北地區內部,因為盛京將軍轄區為滿族的龍興之地,所以又將極為有限的兵力重點於此處防禦,分配在寧古塔、黑龍江一帶的軍事力量更是少之又少。在權衡利益得失之後,清政府在東北地區暫時採取了守勢,這一暫時退避的政策也就造成了黑龍江邊防出現了長達四十年的真空期。

背景二:索倫部南遷

索倫獵戶

清代的索倫部,包括現在的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在十七世紀以前,其活動範圍大致在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上遊地區。而這一地區,也正是沙俄進行侵略擴張的首要目標,從十七世紀四十年代開始,隨著俄國人進入黑龍江流域地區,索倫部各族在生產生活等多方面都受到了來自俄國侵略者的剝削與壓迫。

而對於清政府而言,索倫部承擔著兩方面的重要職責。

一是貢貂。貂盛產於黑龍江一帶,貂皮作為一種珍貴皮毛,由於其既能保暖,又兼具裝飾作用,歷來為統治者所珍視,作為貢品而從當地人處徵收,同時,它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制度上把貂皮規定為高貴地位和權勢的標誌。清代的貢貂制度,最早可追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時期。

二是提供了大量的兵源。自清軍佔領北京之後,原居住於東北的滿族人眾,大多「從龍入關」,為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把當地各族土著居民編入八旗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

在與俄國的初次交戰失利,且國內政局不穩,無法從關內調兵支援東北的情況下,將當地民眾遷往清政府的有效控制區內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大量徵調索倫部族編入八旗的過程中,充實了本已極度削弱的東北邊防,為日後的中俄兩次雅克薩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兵源。所以說,清政府的這種做法在當時的條件之下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背景三:寧古塔將軍的移治

清軍入關之後,東北地區的盛京和寧古塔成為一南一北兩處駐防的軍事重鎮,其中,寧古塔由於所處位置與環境的關係,軍事功能更為突出。

此時,寧古塔己經成為東北繼奉天之外最重要的駐防城。順治九年,命梅勒章京沙爾虎達鎮守寧古塔。順治十年,設副都統。康熙元年,正式設立寧古塔將軍,沙爾虎達之子巴海成為首任寧古塔將軍。

寧古塔位於今天黑龍江省寧安市,分老城和新城,老城舊址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康熙五年,將軍治所遷往東南25公裡外的新城。

清初,作為清朝在黑龍江流域最重要的駐防城市,寧古塔是這一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其管轄的範圍包括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內外興安嶺包括尼布楚、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在康熙十五年之時,清政府將寧古塔將軍移治吉林烏嗽(今吉林省吉林市)。

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喇

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喇,在日後的中俄戰爭意義重大:

第一,吉林烏喇位於奉天與黑龍江之間,作為中央與前線的中轉之地,可以更快捷的傳遞政令。

第二,由於地處松花江邊,可以通過水路為前線運送兵丁、糧草、器械等人員物資。

第三,吉林烏喇較之寧古塔也更為富庶,同時也可以就近從奉天一帶收集糧草。

這些條件都是偏處一隅的寧古塔所不能相比的。

談到正題:設立黑龍江將軍

在對俄戰爭設立的黑龍江將軍,其地理位置和轄區內的環境決定了從一開始就承擔著重要的軍事職能,而黑龍江將軍的最後設立也標誌著東北三將軍駐防體系的正式確立,清代東北邊疆防禦體系就此完成。

黑龍江將軍反擊沙俄

一:黑龍江將軍衙門初建

康熙二十一年,即1682年,清政府決定對沙俄用兵,由於薩布素世居於此,諳熟邊事,故被康熙帝派往黑龍江。康熙二十二年,被授予首任黑龍江將軍,全面負責對俄作戰事宜。兩次雅克薩之戰,薩布素都直接參與了指揮並最終取得了勝利,為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籤訂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薩布素擔任黑龍江將軍達十八年之久,是任期最長的黑龍江將軍。在任期間,他負責修建了黑龍江城、墨爾根、齊齊哈爾三座駐防城,設立了自吉林烏喇至黑龍江城、墨爾根至雅克薩的兩條驛站,可以說,薩布素一手完成了黑龍江地區邊防體系的初步構建。

此外,他還建立官莊、興建義學,推動黑龍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康熙帝對薩布素相當信任,在對準噶爾的戰爭期間,命其率領由盛京、寧古塔、科爾沁兵組成的東路軍參與對噶爾丹的戰爭。薩布素其獨掌將軍之任近二十載,時間如此之久,這在清朝封疆大吏之中較為罕見。

薩布素在黑龍江將軍任內其間,在確保邊疆穩定的同時,還大力發展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使黑龍江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正如後人所贊:

「公在鎮垂二十年,凡有興作,足傳久遠,故一時有文武幹濟之稱。」

二、黑龍江將軍管理體系

在黑龍江將軍設立之前,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向東直到庫頁島的廣大地區,都在寧古塔將軍的管轄之下。如此廣闊的區域僅設一駐防將軍,顯然力有不逮,而沙俄的入侵更加速了寧古塔將軍轄區的分割。

在清朝國內,由於南明、大順、大西等政權殘佘勢力的存在,及隨後爆發的三藩之亂,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把大量精力集中於關內,在對待俄國入侵的問題上,一直採較為克制的態度。直到三藩之亂平定以後,國內局勢趨於平穩,清政府終於將軍事戰略的目標重點放在了東北。

在此之前,清政府雖然在軍事上未與俄國進行較大規模的戰爭,但對東北地區的戰略布局早己開始謀劃。將土著居民被編入八旗,稱為「新滿洲」,這樣就極大的擴充了東北區的兵源。到雅克薩戰爭前夕,被招撫的「新滿洲」共有七十八佐領,總計一萬餘丁。

黑龍江將軍的轄境,自齊齊哈爾以裡計:東北三千六百佘裡至哈達烏拉河,接吉林將軍地界;東二千三百餘裡至畢佔河,接吉林將軍地界;東南三千三百餘裡至葉裡伯赫河,接吉林將軍地界;南五百餘裡至松花江,接吉林將軍地界;西八百餘裡至喀爾喀河,接喀爾喀車臣汗部界;西南一百二十餘裡至雅爾河,接內扎薩克科爾沁,扎賚特各蒙古界;西北至額爾古納河,接格爾畢奇河,與俄羅斯接界;北三千三百餘裡至外興安嶺,接俄羅斯界。

康熙帝認為雖然黑龍江遠離內地,且自然條件較為困苦,但作為戰略要地,必須派兵加以控制。若僅在俄國進犯之時從內地調兵前往,一則貽誤戰機,二則兵丁勞苦,所以只有在黑龍江永戍官兵,多備糧草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黑龍江將軍設立的另外一個原因當與防範準噶爾蒙古有關。此時,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不斷率兵攻打喀爾喀蒙古,這一時期大清國想介入準噶爾和喀爾喀之間的紛爭,充當調停者。」旦卻並未成功,在喀爾喀蒙古被擊敗之後,清政府開始感覺到來自北方邊境的壓力,而黑龍江地區恰恰處於喀爾喀蒙古的東部,這一重要的戰略位置也就決定了清政府在此設兵駐防可以更好的藩衛東部邊疆。

黑龍江將軍的設置,標誌著東北三將軍分轄體制的正式形成,這對於加強黑龍江中上遊邊疆地區的統治,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兩次雅克薩之戰

沙俄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這一原本屬於清朝的領土強佔過去,又以雅克薩為基地,繼續向鄰近地區加以滲透。而清軍也與之先後在烏扎拉、呼瑪爾、尚堅烏黑、松花江口等地進行了交戰,雙方之間互有勝負。

在國內局勢漸趨穩定之後,清政府開始整軍備戰。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決定派兵進取雅克薩。四月二十八日,來自京師、吉林烏喇、寧古塔的八旗兵一千五百名、索倫達斡爾兵五百名、山東等地藤牌兵四百二十名,總計三千名士兵的清軍在都統公彭春和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的統率之下,分水旱兩路向雅克薩發起進攻。五月二十五日,清軍開始攻城,俄軍損失慘重,不得已,在五月二十八日,雅克薩城俄軍頭目託爾布津出城乞降。在將剩餘六百餘名俄軍遣還後,雅克薩城終為清軍佔領。第一次雅克薩戰爭就此結束。

託爾布津逃回尼布楚後,並不甘心失敗,當探知清軍在璦琿城裡留下了五百人和四門炮,然後全都撤回到嫩江去了。立即率領俄軍重回雅克薩,距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結束僅三月有餘。

清軍的第二次反擊,這次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戰術,「掘長塹,立土壘以困之」,自六月初一日圍城,至七月初八日守軍投降,歷時一月有餘,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就此結束。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將兩國東段邊界固定了下來。

尼布楚條約

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不僅粉碎了沙皇俄國繼續侵略黑龍江地區的企圖,而且隨後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也是雙方在對等的條件下所完成的,在法律上確立了兩國的東段邊界。

清政府最初的想法是將雅克薩、尼布楚包括整個黑龍江上遊地區全部收回。但實際上,最終籤訂的條約雙方僅以外興安嶺為界,清朝把黑龍江上遊一段包括尼布楚城交給了俄國。

清朝方面做出了如此大的讓步主要是出於恐怕噶爾丹繼續南下和與俄國相勾結等方面的原因。但實際上,清政府對噶爾丹的實力估計過高,而且噶爾丹與俄國在喀爾喀地區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也不可能獲得援助。

黑龍江地區的全面開禁

時間跨越到中日甲午戰爭後:

中日甲午戰爭的失利再次沉重打擊了沒落的清王朝,國內的形勢迫使政府不得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面對日益高漲的改良呼聲。以此為契機,黑龍江地區的全面放墾放墾再次被提出。

光緒二十一年,即1895年,黑龍江將軍恩澤、齊齊哈爾副都統增祺聯名上書,請求開放通肯、克音、湯旺河、觀音山等處。

對於此項建議,隨即下發上諭:

東三省為根本重地,山林川澤之利當留有餘以養民,是以雖有閒荒尚多封禁,今強鄰逼處,軍食空虛,揆度時宜,不得不以墾闢為籌邊之策。黑龍江之通肯河一段著即開禁,與克音、湯旺河、觀音山等處,準旗民等一律墾種,每年所得租銀即留軍餉之用,至如何劃分旗屯酌定荒價尤領斟酌妥協,事當創始,條目紛繁,著延茂馳往黑龍江會同該將軍悉心妥議。

第二年,又制定頒行《通肯墾務章程十一條》,於齊齊哈爾設立招墾總局,通肯、湯旺河各設行局一所在這裡,清政府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放墾活動,轉而用以民養軍的辦法試圖解決捉襟見肘的財政困難。

光緒二十四年,沙俄與清政府籤訂《中俄密約》,從而獲得了從俄境出發,經由黑龍江,直達海參崴的鐵路修築權,這條鐵路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

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中東鐵路全面通車,其在中國境內總長為1481.2公裡,設有54站此外,還有由哈爾濱至旅順的支線,長996.2公裡,設有38站。中東鐵路的修築,對東北特別是黑龍江地區影響極大。

首先,它使俄國深入東北腹地成為可能,並可以通過鐵路迅速運送兵力,同時,大量俄國人開始移居中國境內,至1902年,光哈爾濱一地的俄國僑民即達三萬餘人。

第二,俄國政府還在東北地區大肆開採礦山、林場,這一系列的政治經濟上的侵略使得清政府更加意識到東北邊疆的危局,在軍事實力無法與俄國抗衡的條件下,移民放墾成為了遏制俄國入侵的-項重要手段。

第三,在俄國修築中東鐵路的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其中所僱用的中國勞工在十萬人以上,這些勞工大部分都為關內流民,這也在客觀上促成了清政府關外的移民步伐。

在內憂外患的壓力之下,清朝的移民開墾的速度明顯加快。清朝的東北移民政策「從由移民推動的被動方式走向主動招引移民的方式。光緒三十四年,黑龍江巡撫程德全奏準施行《沿邊招墾章程》,分別在漢口、上海、天津、煙臺、長春等地設邊墾招待處,對應招者減免車船費,不增押租,對招墾有力的官員實施獎勵。

據《黑龍江通志》記載,1771年,黑龍江人口總數為35284人,1808年,增至13萬6226人,到1910年,黑龍江人口更達322.1萬,一百四十年間人口竟增長百倍之多。

移民的籍貫以山東為最多,其次為直隸、河南、山西、安徽、陝西等地。進入黑龍江後除進行農業生產外,還有一部分人從事商業、伐木、採礦、淘金等職業。

闖關東

綜上

清代中後期,處於邊疆危機時期的東北,以設立黑龍江將軍為抓手,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全部封禁到弛禁,再到全面開放,掀起了一場移民大戰,上千萬的關內農民湧入東北,推動了這一地區上從未有過的招民開墾的大潮,東北地區經濟得到全面開發。

遷移東北的人口,帶去了內地比較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使整個東北地區成為清末以後中國一個重要的產糧區,並帶動了商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推動了東北地區的全面繁榮,特別是黑龍江,其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商品糧基地己初具雛形。

同時「移民實邊」的初衷也得以實現。大量移民迅速改變了吉林、黑龍江兩省邊疆「人口稀疏」、「地廣而荒」、「彌望榛蕪」的現狀,使昔日「獸居鳥處之野」發展為「熙熙攘攘」之地,並在以後繼續呈高速發展狀態。這就使日、俄企圖利用移民佔領東北的意圖難以得逞,這一歷史性的事件,改變了黑龍江地區相當長時期的封閉落後狀態,極大地發展了地區的經濟,有效地保衛了祖國的邊疆。

文章轉載,個別觀點本公眾號持保留意見,但關於黑龍江及黑龍江將軍之相關史料非常詳細,故推之。

文章來源:頭條號憶鐘山

舉手之勞請點擊「右下角 再看」 熱愛此文請轉發朋友圈,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2021辛丑年日曆發售,歡迎長按微信二維碼添加好友諮詢。圖一【辛丑日曆樣款】。圖二,大家期盼多年的葉赫那拉煜麟老師高拍價【三童子拜佛】同款,歡迎長按微信二維碼添加好友諮詢


(湖北元佑集團結緣收藏葉赫那拉煜麟滿漢合璧「吉祥如意」)

有意結緣,請長按下圖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

有意結緣,請長按下圖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

如您需要滿族風格元素的餐飲、旅遊、文化合作,請聯繫——葉赫那拉煜麟,大清國慈禧皇太后五世內侄孫,清代世襲一等子爵後裔,中國書畫院院士,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滿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滿文書法研習會秘書長兼副會長,湘西武陵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史地民俗協會會員、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書法家,暢銷書作者,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正說清朝十大貴族》、《大清風雲人物》、《晚清軍事變革》等。十餘年間,煜麟老師為東北、華北、西北等數個滿族民俗村寨、滿族飯店賓館進行過滿族文化元素整合,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歡迎洽談合作。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將軍掀起建設官學高峰(上)
    我市社科聯二級調研員張守生曾對清代教育進行了系統研究,他說,齊齊哈爾官辦教育是從黑龍江駐防將軍開始的,從滿官學到漢官學實施文化的普及;黑龍江駐防將軍的文化教育,源於駐防制度的需要;其內容以滿文化教育為主,漢文化教育為輔;從黑龍江將軍設立到裁撤,曾經出現過四次高峰教育,清朝最高學府為國子監。國子監是清代的最高學府, 是培養官僚後備人才的重要基地。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一提到清朝的封疆大吏,想到的自然是總督。清朝承接明制,設立八大總督,後來又增設東三省總部,成為九大總督。他們統管一省或數省的民軍經政。可謂權柄滔天,堪比一方諸侯。不過,他們還真不是清朝最牛的封疆大吏,清廷更看重的,是駐防將軍。八大總督,正二品,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後,才升為從一品。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清朝的將軍分三種。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總督是一省或二三省的最高長官,掌管治下省份的行政、經濟及軍事大權,官階為正二品。
  • 一文讀懂清朝的行政區劃:內地十八省、五個將軍轄區、四藩部
    清朝幅員遼闊,行政區劃與今天較為類似。大體可以將清朝疆域分為內地十八省、五個將軍轄區和藏青蒙疆四藩部。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清廷對行政區劃的層級關係,統治方式也有很大差異。▲1820年清朝疆域圖歷史教材中出現比較多的是1820年的清朝地圖,這一年清朝的疆域達到極盛;這一年嘉慶帝駕崩於熱河,道光帝登基;這一年也是清朝名義上由盛轉衰的轉折,當然,實際上可能更早
  • 說說清朝的「貝勒爺」們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說說清朝的「貝勒爺」們(作者:完顏貝子爺)提起清朝的王公爵爺,可能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貝勒爺」了。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建威將軍」,即由皇帝欽封的威力可畏的將軍,威震四方、令敵膽寒!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
  • 黑龍江十大歷史名人
    黑龍江十大歷史名人(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宋朝)完顏阿骨打(1068-1123),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人。作為清王朝的開山肇祖,孟特穆被稱為清朝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六)薩布素(清朝)薩布素(1629—1701),富察氏,滿洲鑲黃旗,清朝康熙年間著名愛國將領,抗俄名將,民族英雄,首任黑龍江將軍。1629年生於寧古塔南馬場(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臥龍鄉英山村)。
  • 為何清朝最厲害的漢人將軍是嶽鍾琪?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朝代,漢人將軍一直不受當權者信任。而清朝眾多漢人將軍中,論最厲害的漢人將軍,非嶽鍾琪莫屬。下面從出身、戰功、統兵和受封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年羹堯案後他晉升為川陝總督,在徵伐準噶爾時任寧遠大將軍,這個時候是嶽鍾琪最輝煌的時期。不久嶽鍾琪因打仗不利獲罪被雍正革職。乾隆十二年,嶽鍾琪又被重新起用,任四川提督,在平定金川叛亂中再立戰功,被乾隆帝授予兵部尚書銜。
  • 清朝大將軍的真實長相多爾袞富態十足,鎮守邊疆將軍像明星!
    清朝大將軍的真實長相:多爾袞富態十足,鎮守邊疆將軍像明星!多爾袞對大清的創立建立了卓著功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將軍。 清末鎮守邊疆的伊犁將軍,跟電視劇中穿著盔甲不一樣,很沒有氣場,從相貌來說,八字鬍,更像是文官,絲毫都看不出來是清朝大將軍的形象。這位伊犁將軍還像一名明星,大家想到了嗎?
  • 寧古塔、披甲人,清朝為什麼將犯人流放到這裡?
    原標題:寧古塔、披甲人,清朝為什麼將犯人流放到這裡?
  • 清朝大將軍的真實長相:多爾袞不怒自威,鎮守邊疆將軍儀表不凡!
    其實,清朝晚期,相機就已經傳入了中國,所以我們也有幸可以看到當時的一些珍貴相片。 接下來這位是年羹堯,也是個位高權重的將軍。他的體格也很龐大,一看就是英勇善戰的人。從他的臉上,流露出一絲傲氣,很有大將軍的威儀。年羹堯肯定想不到,最後也是傲氣連累了自己。
  • 昔日八旗將軍駐防地,今天都已經是大城市
    駐防八旗軍隊的最高長官,就叫駐防將軍。清朝將軍級別的駐防,一共有14處,到乾隆年間形成定製。清朝共有14個駐防將軍,他們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蘇臺這14個地方。江寧駐防,始於順治年間,最初為滿蒙兵丁4000人,無漢軍。
  • 清朝:防漢人白送的!
    大明:我們的圖們江入海口和臺灣咋算》當中,我們介紹了清朝喪失外東北和臺灣島。那麼,面積多達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究竟是怎麼喪失的呢?很多人都知道,外東北丟失時,根本一仗未打。趁清王朝與英法聯軍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趁火打劫。鹹豐八年四月(1858年5月),通過恐嚇黑龍江將軍奕山,雙方籤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俄羅斯。
  • 侵佔140萬平方公裡土地,讓朝鮮和俄羅斯接壤,沙俄如何蠶食清朝
    在清朝末期的時候,當時的清朝面對內外交加危機的情況。內有閉關鎖國的政策,長達數十年的存在的問題。在清朝末期徹底地顯示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的列強們於是將目光投向這塊肥肉。在面對西方的武力的壓迫之下,清政府與西方的列強們籤約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其中包括了《中俄瑗琿條約》。
  • 沙俄在入侵庫頁島後,為何清朝沒有想著去收復呢?
    沙俄對中國的東北地區垂涎由來已久,也爆發過多次邊境武裝衝突,比如在康熙時期三藩之亂清軍主力南下的背景下,沙俄在黑龍江與清軍爆發了雅克薩之戰,最終清朝勝利,雙方籤訂了《尼布楚條約》,沙俄官方承認了庫頁島是中國疆域的事實。在康乾盛世的強大國力支撐下,沙俄雖然擴張的野心勃勃,但也深感有心無力,所以一直在等待機會。
  • 檔案解密:漠河金礦清朝消滅極吐爾加共和國
    檔案解密:漠河金礦清朝消滅極吐爾加共和國  清朝康熙至民國時期,漠河在璦琿副都統轄區,後為黑河道尹公署轄區。
  • 黑龍江中的「黑龍」從何而來?
    也正是在遼國時期,「黑龍江」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於史冊。《遼史·道宗本紀》記載:「太康三年(公元1077年)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龍江。」14年後,遼道宗耶律洪基再次巡遊黑龍江。而且路線與時間頗為接近:都是先在春正月「如混同江」、二月「如魚兒濼」,再到黑龍江。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2,擊敗俄羅斯[原文]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展到黑龍江流域。康熙前期,發兵圍攻俄軍據點雅克薩 ,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1689年,兩國籤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部邊界。之後,俄羅斯又不斷向黑龍江流域擴張。在清朝入關之際,俄羅斯乘機佔據了黑龍江流域。平定「三藩之亂」和臺灣後,康熙就調兵北上,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將俄羅斯趕出了黑龍江流域。1688年,兩國進行了談判,在1689年籤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北屬於俄羅斯,以南屬於中國。該條約首次將「中國」一詞作為國家名稱,具有重要的意義。籤訂條約後,東北地區保持了170年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