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2020-12-26 騰訊網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

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

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8英寸產能緊缺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今年卻著實引發不少奇觀。難怪有業內人士直呼——缺貨到不可思議。

漲聲一片

整體來看,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給約九成。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帶動晶圓、封測與IC設計等廠商陸續漲價。

從上遊來看,晶圓製造需求強勁也將帶動上遊矽晶圓出貨暢旺。因為製造成本墊高,IC設計廠商也需要調整價格加以應對。

為應對載板等用料成本上升以及大量訂單湧入,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在11月底通知客戶,將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封測平均接單價格5-10%,預期華泰、菱生、超豐等亦將跟進。據報導,國內封測廠也一直在調整封測價格。

下遊的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也紛紛傳來漲價消息。與此同時,產能緊張也使得下遊終端產品因零組件缺貨而生產周期延長。

最顯而易見的,當屬對蘋果供應鏈的衝擊。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蘋果iPhone等產品正面臨電源管理晶片短缺問題,或因此無法滿足消費市場需求。

出乎意料的是,半導體整體需求旺盛下,8英寸晶圓緊缺還擴展至12英寸和6英寸。12英寸本就滿載,6英寸原本利用率僅7成,也因車用市場回溫,產能接近滿載。

一道無解題

8英寸晶圓晶片產品應用廣泛,幾乎體現在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上,且應用不斷拓展。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有許多半導體產品藉助8英寸晶圓生產,達到了最合適的成本甜蜜點。

晶片經由晶圓切割而來,晶圓面積越大,可切割數量越多,成本效益也越高。晶圓朝著更大面積演進,12英寸成為目前的主流晶圓尺寸。圍繞8英寸晶圓,較少再有新的投資。

數據顯示,全球8英寸廠數量在2017年達到高峰,之後許多廠房關閉或轉型為12英寸廠。從投資開支來看,自2014年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支出達到26.82億美元後,隨後呈現逐年下降。

考慮到8英寸廠大多已完成折舊,建設新廠已不再具備成本優勢。目前來看,購買二手設備、併購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當前廠商優先的擴產方式。

不少設備廠商已停止生產8英寸機臺,設備的短缺也限制了廠商進一步擴產。目前全球市場約有700臺左右的二手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出售,而市場對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的需求至少在1000臺左右。存量市場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因為過於老舊等原因不適合採購。

多種因素阻礙下,擴產進度不及需求增長速度。8英寸產能緊缺作為長期供求矛盾的體現,已掀起多輪漲價缺貨潮。

·2015年,8英寸晶圓迎來物聯網需求。著眼於8英寸代工的市場機遇,同年中芯國際與韓國半導體代工企業東部高科商談併購。

·2017~2018年,在物聯網和車用電子需求的共同帶動下,8英寸晶圓代工市場再次出現盛況。2018年,臺積電、中芯國際、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有擴產動作。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半導體市場疲軟並在2019年下半年呈現復甦。2019年年底,裡昂證券發布報告指出,亞洲出現8英寸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市況。

裡昂證券此前還預計,2020年緊缺程度會加重。到了2020年,8英寸產能果然奇缺。除了5G這樣較為明確的催化要素外,更增添不少新的變量。

首先是今年更加明確的5G趨勢,使電源管理、驅動IC、MOSFET等相關應用的需求數倍增加。同時,單機的半導體用量也大幅提高。例如,手機所需的電源管理IC原本只需要1-2顆,到5G手機階段,用量增加到3~4顆。

疫情自然是重要變量之一。全球居家辦公和在線教育使筆記本電腦、平板類產品出貨顯著增長,拉動中大尺寸面板顯示驅動IC等需求提升。進入下半年,隨著汽車電子逐步回暖,IGBT、MOSFET用量大幅提升。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市場開始補充庫存,再次推升8英寸晶圓產能需求。

進入2020年,政經局勢變動也成為8英寸產能緊張的誘因。部分IC設計廠商一度大量囤貨,也加劇了8英寸晶圓製造供不應求狀態。

供給端方面,受疫情影響,全球主要供應商曾暫停出貨。據中芯國際介紹,即便設備進廠了,也沒有團隊來安裝,直接導致產能的擴充進度延期。進入下半年,8英寸晶圓製造旺季來臨,也使產能供不應求狀態加劇,業界開始出現漲價和交期延長。

市場原本預估,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大陸的中低階晶圓產能擴張會有顯著增長,但實際進展並不如預期。力積電董事長指出,過去3年,大陸40到20納米的需求幾乎沒有新產能開出,也是8英寸產能緊缺的原因之一。

同樣據中芯國際方面消息,因為擔憂需求不及預期,部分廠商當前仍不敢輕易擴產。

由來已久的8英寸產能問題,究竟如何破解?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近期受訪時直言:8英寸產能緊缺問題無法可解。

聯電逆襲

圍繞這波8英寸產能緊缺行情,最大的蛋糕自然由晶圓代工廠商瓜分。各路人馬持續高價爭搶,也使臺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等廠商的毛利率有往上表現的空間。

2020年第三季度,聯電交出營收佳績,產能利用率逼近滿載,單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8英寸產能緊缺,12英寸擴產,利多消息帶動下,聯電在11月23日創下18年來股價新高,也讓其股價自2020年以來大漲超177%。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聯電此次實現業績逆襲,一方面歸功於放棄12納米以下的先進位程,轉而投向成熟製程和特殊製程的決定;另一方面,8英寸需求大增,成為聯電進一步逆襲的重要契機。

另一個實現逆襲的玩家是力積電。它曾是臺灣地區最大的DRAM廠,在2012年受到DRAM價格下跌衝擊後,開始轉型為晶圓代工廠。而在轉型成晶圓代工廠以後,力積電很快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此外,世界先進今年的業績也分外亮眼,且與併購動作密切相關。世界先進近6年陸續買下兩座8英寸晶圓廠,先是於2014年入手南亞科在桃園的8英寸晶圓廠,去年初又以2.36億美元併購新加坡的3E 8英寸廠。

集邦諮詢發布的調查顯示,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成長將高達23.8%,突破近十年高峰。

今年的晶圓代工市場空前繁榮,且在半導體產業需求發生結構性變化下,呈現先進位程與成熟製程齊飛的特點。臺積電、三星與英特爾之間開展的先進位程大戰之外,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廠商在成熟製程及特殊製程市場的表現也非常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也吃下了這波市場紅利。中芯國際已傳出漲價消息,華潤微8英寸產線自三季度滿載,華虹半導體三座8英寸廠在第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100%。

設計廠商何去何從?

相比分食產業機遇的晶圓代工廠商,無廠IC設計商卻面臨重重挑戰。

眼下晶圓代工交期不斷拉長到3個月以上,儘快拿到貨成為不少設計廠商的迫切問題。近期新投片的8英寸晶圓產能可能已趕不上年底的黃金出貨截止日,最快恐怕要到2021年第一季才能慢慢拿到貨。

最關鍵的問題,自然關乎能否搶到產能。為了確保拿到足夠的產能,不少IC設計廠商已經開始積極預定明年的產能,有的長單甚至下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

要在產能爭奪大戰中勝出,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加價購買。但這一方法只適用於高通這類資本雄厚且與供應商關係密切的大廠。小型IC設計公司和新創公司,將面臨較高風險。

爭搶產能下,訂單互相排擠的動作也開始出現。很多晶圓代工廠會篩選訂單和調整產品組合,優先生產高毛利的產品。其中,毛利率相對偏低的LCD驅動IC及MOSFET晶片訂單,很有可能因此搶不到應有產能。

轉單也是設計廠商的出路之一,操作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中芯國際是本土8英寸產能的主力,雖然總產能佔全球不到5%,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晶圓代工產能供應商。政經局勢變動下,設計廠商需考量轉單問題。但是全球產能吃緊,恐怕無處可去。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魏少軍介紹,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取得23.8%高速增長。目前全國共有1698家設計企業,比去年增長23%。而在當前代工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蓬勃發展的本土設計產業恐將受阻。

有分析人士指出,缺貨漲價持續到2021年,屆時中國本土的許多IC設計廠可能將面臨搶不到產能而停擺,使得市場全面洗牌的情況。

供貨越吃緊,設計廠商越想搶貨預囤晶片庫存。同時,IC設計業者為確保產能,很可能會重複下單,令市場更不穩定。市場預估,8英寸晶圓產能供不應求的缺口到2021年上半年都應該很難紓解。

積極的一面是,比起轉單這樣難以實現的短期策略,一些廠商已經考慮轉進工藝。目前商用的5nm、7nm晶片,便多由代工廠用12英寸晶圓進行生產。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表示,已有部分8英寸產品開始往12英寸廠轉進,從中長期來看8英寸產能緊缺的狀況會有所緩解。

版權聲明:所有來源標註為「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內容與數據版權均屬TrendForce集邦諮詢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轉載,煩請註明來源及出處;如涉及大面積轉載,請來信告知,獲取授權。

封面圖片來源:拍信網

相關焦點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8英寸產能緊缺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今年卻著實引發不少奇觀。難怪有業內人士直呼——缺貨到不可思議。漲聲一片整體來看,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給約九成。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 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連鎖反應:廠商提價 車企供給受限
    來源:澎湃新聞文/周玲 崔珠珠近日,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而傳導的晶片漲價波及面越來越大,其中汽車產業受衝擊較大,甚至有傳聞稱大眾汽車在中國合資廠近日停產。這一波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上遊供應端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短期內看不到產能擴張的信號;另外一方面,汽車市場需求復甦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對汽車晶片需求增長導致汽車晶片供應不能滿足需求。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半導體供應鏈產能緊張的問題是製造、封裝和測試全部緊張。他表示這已經不是一兩年的問題了。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由於主要工藝不同,臺積電目前是世界上12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12英寸晶圓產能的40%,因為12英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工藝低於28nn的晶片。中芯目前是世界上8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的20-30%。
  • 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國產廠商的另一個機會?
    這一背景下,原本面臨「被淘汰」命運的8英寸產品,緣何面臨產能告急問題?而如此搶手的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又在產業鏈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這波全球範圍內的產能告急,將為中國玩家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8英寸產線多用於生產電源管理晶片、MOSFET器件、CMOS晶片、指紋識別晶片、ToF、TWS晶片等產品。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的緊缺,亦波及到8英寸矽片供應及晶片設計等相關產業鏈環節。
  • 「芯視野」8英寸核心新設備「回爐」?
    在國外大廠停產8英寸設備多年之際,如今又不得不「再起爐灶」。面對8英寸產能緊缺、恐慌情緒亦在全產業鏈傳導的當下,儘管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不是立竿見影,亦難解燃眉之急,但在二手設備已遍地難尋的情形下,國外設備廠商紛紛順勢再拾「老手藝」。主攻核心設備?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各大代工廠形勢危急,半導體概念股大漲
    在現如今,迫於今年疫情對於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各大產業產能與以往相比都極大的下降,就在前段時間,8英寸晶圓在市場上逐漸變得供不應求,8英寸晶圓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電子廠商急需的物資,不少廠商為了能夠確保擁有足夠的供能,與晶圓代工廠籤訂的合作甚至都到了2021年。
  • 賽微電子:公司目前的MEMS代工產能全部為8英寸晶圓產能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賽微電子(300456)提問, 請問董秘,外媒報導8 英寸晶圓的代工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普遍上漲20%以上,急單和小單的價格上漲達到40%之多,請問該情況是否屬實
  • 產能緊缺+價格上漲,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正當時
    特別是上遊的晶圓代工廠、封測廠產能緊缺、漲價,使得下遊的眾多功率半導體器件、模擬晶片、MCU都出現了產能緊缺和漲價的情況。近期更是有傳聞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都因「缺芯」出現了停產危機。而對於汽車電子產業來說,目前以IGBT、MOSFET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的供應也是非常緊張,平均漲幅已超10%-20%,部分產品漲幅更高。而目前在功率半導體市場,主要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國外廠商所佔據。
  • 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18英寸晶圓仍在路上
    前言: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更關注12英寸晶圓產線的建設和量產。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同時,在從6英寸轉向8英寸過程中,部分IDM的主要產能專注於12英寸線,沒有額外增添8英寸線,這樣就不得不將8英寸產品外包。因此,大部分IDM擴產幅度比需求增長幅度低,外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加劇了代工廠訂單供不應求的局面。而恰恰相反,近年來8英寸晶圓廠和產線數量的正在逐漸下滑。
  • 半導體行業將迎漲價潮,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最終,這些成本無疑會被分攤到消費者頭上,畢竟各廠商也無外乎通過漲價來彌補這一部分的額外開支。這一部分支出可能會影響下一年臺積電的利潤。整體來講,受惠於晶片需求的旺盛,目前臺積電從7到55nm製程產線都已全面滿載。事實上,全球每家晶圓代工廠的產能都已經到了能承受的極限。半導體漲價潮,即將到來比起12英寸晶圓,今年的8英寸晶圓缺貨問題更為嚴重。
  • 上遊產能緊缺倒逼4家大廠齊發函 功率半導體漲價潮又來了
    業內人士還稱,除成本高企外,更可能面臨要不到產能、供貨受阻的問題。近期,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三大代工廠將八英寸晶圓線代工價格調高,下遊市場出現缺貨情況,八英寸晶圓進入持續緊缺狀態,而8寸晶圓產能瓶頸導致MOS代工產能趨緊,帶動下遊漲價。
  • 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 消息稱臺積電已到極限
    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就是缺貨,下半年開始產能緊張傳遍了整個行業,不只是高端的先進工藝缺產能,偏向中低端及特殊產品的8英寸晶圓產能更緊張,連代工老大臺積電也沒餘力了。最近一段時間,半導體行業及相關的多加工廠都出現了問題,美光內存工廠跳電,日本旭化成工廠火災,前幾天還有電氣硝子NEG的工廠停電導致熔爐受損,直接影響4個月產能。其他還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法國意法半導體工廠遭遇罷工,東南亞部分工廠重新封閉,而全球經濟正在復甦,手機、汽車電子、電視及PC等行業需求高漲。
  • 產業丨8英寸晶圓強勢回歸,18英寸晶圓去哪了?
    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同時,在從6英寸轉向8英寸過程中,部分IDM的主要產能專注於12英寸線,沒有額外增添8英寸線,這樣就不得不將8英寸產品外包。因此,大部分IDM擴產幅度比需求增長幅度低,外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加劇了代工廠訂單供不應求的局面。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劉啟東強調,目前正在局部復電、供電中,現在產能滿載一定會有些微影響,但因為只是部分廠區幾個小時的停電,造成生產停擺幾個小時,後續會做一些趕單的動作。但他也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全數恢復供電要多久,相關人員針對跳電細節也在調查當中。據悉此次掉電會影響到13萬片8吋晶圓。
  • 晶圓廠產能告急 晶片交期部分拉長至10個月
    晶片產能缺口擴大汽車晶片的缺口引發了外界對晶片產能問題的關注,但晶片缺貨潮從去年開始就初現端倪,其中又以8英寸製造工藝的晶片為主。「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始於2019年,多攝像頭手機帶動CMOS圖像傳感器需求提升。
  • 國家大基金參與,月產能1萬片,賽微電子8 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一期...
    英寸 MEMS 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現正式通線投產運行,產能為 1 萬片/月。  公告披露,賽微電子控股子公司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萊克斯北京」)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的「8 英寸 MEMS 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FAB3)的主廠房、各支持建築層區以及一期產能所涉及的產線及超淨間已經建成並達到投產條件
  • 代工廠產能緊張 晶片短缺何時能緩解?
    眾誠智庫高級分析師張揚對記者表示,目前汽車電子、手機、智能家居等消費類電子需求的增長已遠遠超過產能的增長預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影響,導致8英寸晶圓的產能出現明顯不足。  終端廠商的備貨也加劇了代工廠產能緊張。
  • 賽微電子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投產 預計新增8億營收
    財聯社(北京 記者 柳川)訊,2020年9月27日晚,賽微電子(300456.SZ)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的「8 英寸 MEMS 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現正式通線投產運行,產能為 1 萬片/月。公司董事、副總兼董秘張阿斌對記者表示,該代工線滿產後,將為公司帶來8億元左右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