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支付、預約掛號……多地社區為老人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從最...

2020-12-14 央視新聞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在安徽蕪湖、四川成都、甘肅蘭州等地,很多社區都推出了智慧型手機課,幫助老年人熟悉掌握運用智能技術。

安徽蕪湖:跨越「數字鴻溝」 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

最近,安徽蕪湖老年大學正在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由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幫助和輔導老年學員們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學習微信使用、網購等內容。並正在通過培訓270餘名班長,開設鋼琴、中醫保健直播試點班等舉措,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更多老年人體驗,通過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設備,上直播和錄播課,更方便更多渠道學習各類知識。

蕪湖老年大學教務處主任 湯正東:逐步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覆蓋面,不斷豐富我們老年學員的精神文化生活。

甘肅蘭州:智慧型手機課 解決老年人的「難題」

在甘肅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一場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智慧型手機課培訓班已經迎來了第一批結業學員。

培訓班一期分5次授課,學員們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老師都是社區的駐點社工,課程內容豐富,由簡入難,從最基礎的添加好友、發朋友圈到難一點的手機付款、預約掛號,還有老年人最關心的如何防範電信詐騙等高級課程。

社區居民 吳廣穎:今天給我們講了一下怎麼掛號,學會了我就方便了,到醫院看病我就提前掛號,也不麻煩孩子們了。

四川成都:社區辦課堂 教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在四川成都高新區的肖家河街道,自從今年9月份成都的老年大學恢復教學以後,社區的老年大學就一直在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系列講座」,轄區內的1000多位老人參加了培訓。

目前,志願者已經完成了15期學員的智慧型手機培訓。

(編輯 路凱麗)

相關焦點

  • 合肥「最美洗腳妹」為老人開設手機課堂 期待更多志願者加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 月19 日,89 歲的合肥老人楊號興與其他三十多位老人一起,在蜀山區西園街道光明社區的劉麗康養驛站,聽「最美洗腳妹」劉麗和同伴講解如何用手機登錄「皖事通」,如何預約掛號,「我已經來上了大約十節課,學了微信支付、地鐵乘車、安康碼,用處很大,真的很感謝她們。」
  • 婆婆不會手機預約 醫院看病掛號排隊半小時:電話預約為何被取消?
    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其實就在就醫前一天,為了避免硬生生地排隊掛號,王婆婆很有「先見之明」地通過114查到了醫院電話,試著提前掛號,無奈打了一晚上都沒人接聽。記者見到,此時門診大廳10餘個窗口均排起長龍,其中老年患者佔相當比例。醫院特別為老年人、兒童、無智慧型手機及手機無法完成支付等患者開設了兩個愛心掛號窗口,排隊人群絲毫不遜於普通窗口。
  • 公園社區為老人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堂」樂享生活
    近日,為了幫助「銀齡」一族跨越「數字鴻溝」,享受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和快樂,海州區路南街道公園社區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昨天上午,在公園社區活動室內,20多名老人圍坐在桌邊,拿著手機,認真地跟隨社區志願者學習手機的應用。志願者們還針對老人娛樂軟體進行詳細輔導。
  • 合肥一街道開課 幫助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下載皖事通,這節課就教大家如何在皖事通上掛號看病。」 12月19日下午,在合肥市西園街道,30多名老人齊聚劉麗康養驛站認真聽課,他們在上手機課。為了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在越來越智能的社會不「被隱形」,全國人大代表劉麗於8月份在西園街道開設「手機課堂」,教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等服務。
  • 秭歸開設智慧型手機培訓班 解老年人「觸網」難
    (通訊員 魏啟揚 攝)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向紅梅)12月29日,在秭歸縣老年大學專門為老年人開設的「智慧型手機班」課堂上,80多位老人一邊聽課,一邊擺弄著各自手中的智慧型手機。上課玩手機,不僅不被批評,玩得好了,還會得到老師表揚。  戴著500度老花鏡,78歲的張秀蘭坐在第一排,聽課格外認真。她不時把眼鏡摘下,抬頭看屏幕上的指示,又謹慎地在手機上操作。
  • 老年驛站開展智慧型手機培訓,老人想學的越來越多
    密雲亞瀾灣社區愛儂養老驛站開設「智慧型手機」老年課堂。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沒有「健康碼」無法進入商場超市購物、手機掛號只能現場排隊、只能現金結帳有時受到限制……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遇到困難的情況,一些社區養老驛站開設了「智慧型手機」老年課堂,成為備受老年人關注的熱門課。2020年12月24日,記者從密雲亞瀾灣社區愛儂養老驛站了解到,該社區開設的培訓課已經從基礎入門的「如何使用健康寶」,拓展到網上購物等內容。
  • 不會在線掛號、不知道診室在哪、不會掃碼支付……智能就診難倒老人
    本報訊 手機支付、掃碼通行、在線掛號……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科技的發展,無處不在的數位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與此同時,也讓很多老年人陷入了困境:在商店買東西,不會掃碼支付;不會在線掛號,到醫院號滿了;不會網購車票,離開子女寸步難行……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海口市多家醫院,發現看病這一道道看似智能簡便的流程,卻成了部分老年人眼中不可逾越的「溝壑」。
  • 社區開辦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 120位老人過上智能生活
    課堂上,社工們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授老年人智能出行、微信、照相、付款掛號等手機應用技巧,讓老年人緊跟時代步伐,享受「智能生活」。1 老師認真教 老人用心學家住甘家巷的邢奶奶說,自己有智慧型手機已經三四年了,可就是不會用,基本上就是打個電話,還只會接電話不會撥。
  • 沒預約就不能看病?老人就診之難:不會網上掛號,去醫院咋就是白跑...
    網絡預約看病成為常態,信息化為大多數患者就診帶來便利,那對於不大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呢?他們看病方便嗎?不會手機預約老人白跑一趟「我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懂怎麼預約啊。」近日,下午2時許,仙霞路上的上海市同仁醫院一樓門診窗口前,69歲的劉興捂著略腫的臉有些沮喪。窗口工作人員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叫了下一位患者。
  • 行動支付難、景區預約難,誰來幫老人邁過「數字鴻溝」?
    數位化時代,如何填平老人的「數字鴻溝」,這是一道必解的題。掃碼支付、打網約車、線上買票、出示健康碼、景區預約……如今,隨著手機的普及,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項辦理轉移到了線上,手機更是成為每個人的必備設備,可以說,離開了手機,寸步難行。更準確地說,是一臺連上網的手機。
  • 為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點讚
    有老年人參加培訓課學會了網購,表示網購「省錢又省時」。(12月3日中新網)  我國2G將在明年底全面退網,很多使用「老人機」的用戶將會受到影響。老人機將無法正常使用,需要升級為4G或5G手機。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三大運營商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92億戶,其中4G用戶數為12.79億戶,5G用戶約1億戶。也就是說,目前國內2G、3G用戶還有2億多戶。
  • 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每次購物、出行,看著年輕人手拿一部手機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還能看視頻、新聞,鄭輝芳總是羨慕不已。讓她最頭疼的還是去醫院的時候。目前,許多醫院都已上線網上預約掛號服務。因為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她每次只能自己去醫院掛號,往往排隊半天,還掛不上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由於不會出示健康碼,她更是寸步難行。「感覺快要跟時代脫節了。」
  • 記者調查|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與智能時代「隔離」
    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其實就在就醫前一天,為了避免硬生生地排隊掛號,王婆婆很有「先見之明」地通過114查到了醫院電話,試著提前掛號,無奈打了一晚上都沒人接聽。記者見到,此時門診大廳10餘個窗口均排起長龍,其中老年患者佔相當比例。醫院特別為老年人、兒童、無智慧型手機及手機無法完成支付等患者開設了兩個愛心掛號窗口,排隊人群絲毫不遜於普通窗口。
  • 老人不會用「健康碼」、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國家發話了!
    為了讓老人不再因掃碼、刷臉、手機支付等困難而「寸步難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其中涉及老年人交通出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有效解決老年人無法使用智能技術獲取線上服務的困難,組織、引導、便利城鄉社區組織、機構和各類社會力量進社區、進家庭,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滿足基本生活需求。3.
  • 保定蓮池區:手機課堂進社區 老人樂享智能生活
    12月7日下午兩點半,蓮池區青東巷社區活動室裡一片濃厚的學習氛圍,50多名來自和平裡街道的中老年居民跟著保定社區教育學院老師和樂滿家俱樂部志願者一起上了一堂智慧型手機操作培訓課。今年78歲的青東巷社區居民於淑香老人是社區文化隊隊長,多年來為社區工作和居民生活發揮著餘熱。老人課後對記者說,她一聽說社區要開手機課,就迫不及待地想來學習,「我又新學會了幾招,老師今天講到的這些功能我之前都沒有用過。」微信裡的語音通話和視頻通話是於阿姨和老友們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對於當天的課堂內容她覺得有些難,感嘆自己不懂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 老人要自覺跨越數字鴻溝 學會「玩」手機精神好自信足
    清源街道興舍服務空間,志願者韓靜正耐心為老人講解如何使用手機預約掛號、網上購物。困難剛看完說明屏幕就黑了大興區清源街道興舍服務空間開設的老年手機課上,十幾位老人會聚一堂,主講人韓靜正講解如何使用手機預約掛號。
  • 老人樂享「智生活」 69歲的趙大爺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學會預約掛號
    向俊萍說,有些老人不會操作,擔心按錯鍵,交易會不安全;有些覺得手機本身不安全,一旦被偷或者中病毒,錢就沒了,「我們的業務窗口是足夠的,老人即使來櫃檯,也不用花太長時間排隊。」該支行負責人王國芳介紹,中信銀行還與當地老年大學合作推出線上雲服務平臺,幫助老人線上報名、繳費、選課等,還會不定期走進社區給老年人上手機課程,「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充分調動資源,幫助老年人真正融入智能生活。」
  • 【中國之聲】取消現場掛號老人怎麼辦?華西口腔醫院回應:已採取多...
    總臺央廣記者劉濤、劉紅偉、楊昶報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眼下,智慧型手機已經進入尋常百姓手中,尤其是廣大年輕人,幾乎人人都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看新聞、發微信、滴滴打車、買車票、支付寶、上淘寶等。
  • 數字鴻溝下的老人們:恐懼心理導致對數字支付敬而遠之
    數字時代老年群體漸成「遺忘的角落」信息化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以看病為例,網絡預約掛號看病、行動支付繳費已成為常態,但對於許多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去醫院掛號、繳費、看病、檢查就像在走迷宮,看病難成為老年人的主要困擾。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西城區的宣武醫院,在醫院門診樓一樓大廳,午後時分前來就醫的患者絡繹不絕。
  • 2.5億中國老人的智慧型手機困境:總有人在奮力追趕
    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使用微信、支付寶,或者懂得使用基本功能,遑論掃碼支付、網上掛號這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一些「想都不敢想」的迭代,與他們流失的健康、能力,朝著相反方向飛速擦肩而過。油門和方向盤都已經不在手中,車窗外的景色卻還在風馳電掣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