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亞瀾灣社區愛儂養老驛站開設「智慧型手機」老年課堂。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沒有「健康碼」無法進入商場超市購物、手機掛號只能現場排隊、只能現金結帳有時受到限制……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遇到困難的情況,一些社區養老驛站開設了「智慧型手機」老年課堂,成為備受老年人關注的熱門課。2020年12月24日,記者從密雲亞瀾灣社區愛儂養老驛站了解到,該社區開設的培訓課已經從基礎入門的「如何使用健康寶」,拓展到網上購物等內容。
「不會用手機感覺和社會脫節了」
2020年12月16日,密雲亞瀾灣社區愛儂養老驛站老年課堂又開課了,這次應老人的要求,主講網上購物。
該養老驛站活動運營主管高姍姍說,老年課堂已經開了幾次課,除了第一次主講內容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後來的課程內容都是針對老人提出的需求來講課。
「聽說今天又有智慧型手機培訓,我們幾個平時玩得好的鄰居都結伴來了,太需要這樣的課程了。」66歲的社區居民侯玉蘭說,她算是用手機用得比較好的,但身邊不少朋友,包括自己的老伴兒,手機僅限用來接打電話。
「這次智慧型手機課的主題是網上購物,內容有連接網絡、下載購物APP、登陸APP、搜索查詢商品、查看評論、商品購買、付款、退換貨等。」高姍姍說,專門為老人開設的老年課堂,講師們都比較有耐心,老人也敢提問。
密雲亞瀾灣社區愛儂養老驛站從2020年11月27日起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堂,首堂課就來了20多位老年人。經過徵求老人意見,第一節課選擇了三項培訓內容,主要是如何使用「健康寶」、如何用手機打車、怎麼查公交線路,培訓課程大概在30分鐘以內。
居民侯玉蘭說,現在智慧型手機的用處太多,「不會用手機感覺和社會脫節了,孩子們又忙,不好意思總是讓他們來教。」
一位老人正在諮詢智慧型手機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老人還關注線上購物、手機支付
「打開微信,右下角有個『我』,點開『支付』,往下拉,有個滴滴出行,點開就能打車了。輸入想去的目的地,點『呼叫快車』就能打車了。」高姍姍一步一步教老人們如何打車。這下現場熱鬧了,一些老人恍然大悟,原來微信支付裡有這麼多功能。大家紛紛嘗試輸入地址,「現在可別點呼叫快車啊,點了司機就來了。」高姍姍趕緊制止大家。
很快三項內容就培訓完了,但現場的老人還追著高姍姍,把自己想學的內容告訴她,希望下次能加進來。有的居民希望教一教如何線上購物;還有老人網上購物,想要退換貨,但不知道怎麼找客服;有老人希望學學怎麼在手機上交話費、電費、水費……
69歲的老人陳會青打開手機微信,記者看到她的手機裡有各種微信群,「有時候我在群裡打開一個視頻連結,剛看到一半,就突然出來一個提示,說我手機垃圾太多了,再不清理就『爆炸』了,遇到這種情況我怎麼辦,到底該不該清理?」記者提示她,一定不要打開來歷不明的連結。
市民建議推出老人專用智慧型手機
幾乎每次「智慧型手機」老年課堂結束後,老人們都追問高姍姍,下次課程什麼時候開。「不少朋友都不知道這個課,下次我們提前通知他們。」67歲的社區居民曹瑞英說。
曹瑞英退休前在銀行工作,屬於比較早操作電腦的一批人,她對智慧型手機並不排斥。「但現在手機更新太快了,使用的時候還是經常遇到不明白的,我就和閨女視頻,她教我怎麼用。」曹瑞英說,第一次用手機打車是孩子操作的,後來打了幾次車後,就留下了幾個熟悉司機的電話,要出去就打電話。
居民洪女士說,自己的母親82歲了,身體很棒,天天都要出來溜彎兒,老人沒有健康寶,進商場、去銀行取錢都要手工登記,「我媽每個月至少要去一次發養老金的銀行,把錢取出來,再存到家門口的銀行。每次都要登記身份證號碼,她也記不住,確實挺不方便。」洪女士說,母親只有一部接打電話的老人手機,她希望能推出適合老人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基本功能有就行,不用太花哨。現在很多智慧型手機比較繁瑣,很多功能老人反而不會用。」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磊 陳思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