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有什麼需求您來提

2020-12-26 澎湃新聞

你家有老人嗎?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是健康碼、微信還是打車、購物?

12月22日,上海市民政局通過其官網微信公眾號發布徵集投票信息,列出了初步篩選出的部分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過程中常見場景和問題,希望老年人或老年人的親友投票哪些是最需要的。

上海市民政局介紹,目前,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給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帶來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提供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全市各區也紛紛響應。

上海市民政局積極落實《方案》要求,指導各區民政局緊貼老年人需求,設計了一系列與老年生活密切相關的智慧型手機學習課程,並在前期調研和反饋的基礎上,初步篩選出了部分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過程中常見的場景和問題。

「請各位老年朋友,或老年朋友的親友投票選出您認為以下場景和問題中,哪些是您和您身邊的老年群體最需要幫助的。」上海市民政局表示,將參考投票結果,指導各區進一步完善接下來的相關培訓活動,為老年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發現,上海市民政局此次列出的場景共有六大類,分別為基礎手機應用、健康生活、社交應用、便捷出行、文娛生活和線上支付。

其中,「基礎手機應用」包括使用智慧型手機(打電話、使用APP、設置為大字體等),學習語音或手寫輸入(不會拼音的老年人),學習手機上網安全知識;

「健康生活」包括查看和出示健康碼或行程碼,網上預約掛號,看病出示醫保憑證/電子社保卡;

「社交應用」包括使用微信聊天,用手機拍攝照片和視頻、發朋友圈,和親朋好友視頻聊天;

「便捷出行」包括網上購買火車票,預約計程車和網約車,查詢手機地圖,外出使用手機導航,外出旅遊預訂賓館;

「文娛生活」包括關注和查看公眾號(美食、旅遊、新聞等),參加老年大學等線上培訓,網上圖書館借書,使用手機看視頻,使用手機搜索信息;

「線上支付」包括掃碼支付,網上交水電煤費,線上買菜,線上叫外賣,手機轉帳(安全支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我來教您用手機」服務超11萬人 公益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社區居民王阿姨表示,自己和老伴獨居,手機應用正是她目前最想學習的知識,之前想請教子女,但他們早出晚歸,陪伴的時間不多,而且年輕人也沒有耐心。像這樣針對中老年人開展智慧型手機在生活中的應用的活動和培訓會,正在全國各地的小區如火如荼地開展。近日,甘肅現代應用技術專修學院為蘭州新區彩虹城社區的老年居民舉辦了一場「智慧型手機在生活中的應用」培訓會,67名老年人參加了培訓。
  • 記者體驗|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出行仍有很多不便
    ■某些網約車APP會有「代叫」「關懷模式」「親親卡」等功能。■各種共享單車、助力車都有專用APP,老人們操作起來備感困難。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
  • 大學生社區開課,手把手教老年人「玩轉」智慧型手機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年輕人用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解決生活中大部分需求,而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則在出行、消費、就醫等方面遭遇諸多不便。「如果開展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常用功能的學習操作課,我第一個報名參加。」張阿姨告訴記者。大二的周勝傑自去年開始加入科技助老公益活動,十幾次的講課中,讓他感受最深的是老人們對這類課程確有很大需求,「在我接觸過的老人中,有的沒有健康碼被拒之門外,有的出門買菜店主找不開零錢,也有的電話停機後聯繫不到孩子給充值……對我們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老人來說可能就要走很多彎路。」
  • 是什麼將老年人排除在智能時代之外?
    作為一種「事後補償」,近來社會開始關注老年人在智能時代的處境,提出各種技術上或政策上的措施來幫助這個一度被遺忘的龐大群體來適應這個時代,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便是一例。然而,這種關懷似乎遮蔽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老年人與智能技術的區隔?
  • 常用手機功能免費學,老年數字大學開課啦
    這兩天,都市條形碼持續關注著有關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話題,雖然大家幾乎都有智慧型手機,可用起來還是存在不少門檻。活動現場,支付寶大學講師手把手教小壩社區的80名老年人,共同學習關於比較常見的手機實用功能和技巧。例如健康碼申領、掃碼乘公交地鐵、預約掛號以及如何預防詐騙等。大家不僅聽得聚精會神,不少人還記起了筆記。
  • 老年驛站開展智慧型手機培訓,老人想學的越來越多
    「聽說今天又有智慧型手機培訓,我們幾個平時玩得好的鄰居都結伴來了,太需要這樣的課程了。」66歲的社區居民侯玉蘭說,她算是用手機用得比較好的,但身邊不少朋友,包括自己的老伴兒,手機僅限用來接打電話。「這次智慧型手機課的主題是網上購物,內容有連接網絡、下載購物APP、登陸APP、搜索查詢商品、查看評論、商品購買、付款、退換貨等。」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 「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
    12月14日下午,不少讀者致電晚報諮詢社區老年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堂的具體位置和上課時間。為此,本報積極對接廣武門派出所彭裔涵警務室、五泉街道、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廣武門街道新華巷社區、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出「益起來」老年人學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為社區老年人群體就近提供智慧型手機教學服務,探索社區老年人群體發展需求。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技能
    為此,本報積極對接廣武門派出所彭裔涵警務室、五泉街道、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廣武門街道新華巷社區、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出「益起來」老年人學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為社區老年人群體就近提供智慧型手機教學服務,探索社區老年人群體發展需求。
  • 貝殼積極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科技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科技助老備受關注的同時,在2020年的年末,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經紀人志願者在冬至日當周開展「我來教您用手機」,為全國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
  • 智能時代下,老年人該怎麼辦?
    其中,大部分人為老年人,包括不識字的老年人,包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知識有文化的老年人。智慧型手機目前已很普及,但是有多少老年人能熟練的使用智慧型手機和手機中的應用呢? 這種情況在隨著今年新冠疫情的持續控制下,被放大,只要出門,不管去哪都需要提供健康碼,超市、坐公交、銀行、市場等等所有場所幾乎都需要提供健康碼。
  • 老年人和智慧型手機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梅蘋一直通過手機與護工聯繫,了解母親的情況,但她還是想要有更多的機會能與母親單獨聊天,於是開始教母親使用微信語音功能。對於一位96歲並且從未使用過智慧型手機的老人來說,在短時間內學會使用手機並非易事。與母親相比,71歲的梅阿姨的生活已經全面步入了「掃碼」時代,她的手機裡有數十個APP用來解決各類生活所需。
  • 工行推出手機銀行幸福生活版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難題
    作為移動金融服務領跑者,工商銀行在2019年針對老年客群在使用金融服務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思考,深入挖掘老年人使用手機銀行「想用不會用」「想用不敢用」和子女「想幫不好幫」「想辦不能代辦」等痛點和需求,基於金融本質,圍繞帳戶安全、簡化操作、智能服務、親情關懷發力,創新地提出以金融服務為紐帶、打造兩代人互動互通金融交易平臺的理念,面向老人客群,全新推出幸福生活版手機銀行,集合生物識別、語音交互、大數據
  • 工行手機銀行幸福生活版 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
    事實上,作為移動金融服務領跑者的工行,早在2019年就針對老年客群在使用金融服務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思考,深入挖掘老年人使用手機銀行「想用不會用」「想用不敢用」和子女「想幫不好幫」「想辦不能代辦」等痛點和需求,基於金融本質,圍繞帳戶安全、簡化操作、智能服務、親情關懷發力,創新地提出以金融服務為紐帶、打造兩代人互動互通金融交易平臺的理念,面向老人客群,全新推出幸福生活版手機銀行,集合生物識別
  • 70歲後,我來鏈家學手機
    徐德厚這才忽然意識到,年紀大、手指頭笨,手機上簡單的幾個步驟,老年人操作就要慢好幾拍。貝殼公益基於公益項目「我來教您用手機」做了一個調查,32%的老年人學習使用一個手機功能需要15分鐘;76%的學員能夠在40分鐘內完成一個功能或APP的學習;但是,還有23%的老人學員需要40分鐘以上才能完成。
  • 「我們年齡大了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老年居民在社區學智慧型手機操作
    電子社保卡有「刷碼使用」按鈕,可以直接掃碼付款。大家學習熱情很高,邊聽邊操作,不會的還舉手提問。參與教學的青山區志奇青年志願服務中心主任張豔說:「我們會針對老年人最需要的功能定製課程。」雖然已經63歲,但張鋼玲頭腦靈活,很會玩手機。她現在用著一個兒子給她買的蘋果手機。除了使用付款、掃碼等基礎功能,張鋼玲還精通網購,逛淘寶是她近幾年培養的新愛好。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嶺南街幫你免費解鎖新技能!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智慧型手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在這樣的潮流趨勢下,許多老年人都無法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甚至成為了一些老年人的「障礙」,給他們帶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難道老年人就這樣被時代拋棄嗎?
  • 工行手機銀行推出幸福生活版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問題
    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工行在2019年就針對老年客群在使用金融服務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思考,面向老人客群,全新推出幸福生活版手機銀行,集合生物識別、語音交互、大數據、智能分析、智能風控等先進科技,設計研發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業務流程,讓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移動金融服務的便利。  據悉,親情是幸福生活版手機銀行的一大特色。
  • 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 智能電視不能缺席
    尤其疫情期間,玩不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沒有健康碼不會手機支付,在這個數位化的社會只能「寸步難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除了在應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醫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外,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也是重點任務。
  • 憑什麼你爸媽只配用你的舊手機?
    「清除手機內存」排在老年人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第三位,前兩位是「視頻聊天」和「照相」,手機支付、瀏覽新聞則排在更靠後的位置。 ▼老年人最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功能 上海長白三村社區的顧阿姨,來自貝殼公益「我來教您用手機」項目的一位手機班學員,對此深有感觸。 在聽說社區的手機班以前,她都沒有想過要去學著用手機,只會發發微信之類的;跟著手機班的老師學習後,才意識到原來手機可以完成的事情這麼多,都快趕上一臺小電腦了。
  • 助力掃盲博父母歡喜,2019年的老年人手機如何選擇?
    縱覽整個手機市場,明顯看出並沒有特別可觀的「老年人手機」細分市場,主要還是因為老年人群體不是手機消費主力,對於功能賣點也不甚了解,所以主流手機廠商鮮有生產「根正苗紅」的老年人手機。但不得不否認,在於手機設計上和功能上,明顯是有相關手機是向老年人手機概念傾斜的。推薦就從兩個點入手:功能機和智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