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幫助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成果。很多地方陸續推出針對性措施:車站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醫療機構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等等。

為這些暖心之舉點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現實生活中,許多農村老人只有「老年手機」,有智慧型手機的很多也不會上網、不會手機支付,給生活帶來了不便。

資訊時代,幫助農村老人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讓他們會網購,會上網聊天、看新聞,可以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豐富多彩,充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發展成果。如何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面臨的困難?一句話概括:要為他們搭橋鋪路,構建、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首先要普及農村老人的數位化知識。筆者了解,浙江衢州、山西武鄉、甘肅隴南等地開設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培訓班,不少農村老人參加培訓後,發微信、拍短視頻、上網購物樣樣在行,有的還做起了電商銷售當地特產。除了正式培訓,親友、大學生村官、基層幹部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指導幫助老人。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將培訓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和服務作為老年教育、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

另外,要為農村老人融入信息社會創造更好條件。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要鼓勵農村老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掌握智能技術使用技能。同時,社會各界也要多「搭臺」。比如,出於對網絡詐騙、信息洩露的擔心,有的農村老人不敢「觸」網,對此,要針對性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嚴厲打擊各類網絡詐騙違法行為。再如,農村基層組織要組織力量積極開展指導幫扶,讓老年人遇到技術難題「求助有門」。

要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信息環境建設,構築兼顧農村老人需求的信息基礎設施。現有的智能終端產品、網際網路應用、智能化服務等要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出諸如「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關懷模式」等版本和模式,創新推出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的醫院、車站、銀行、便民服務中心等,要增加服務,面對面指導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和服務,同時保留一定比例窗口服務等傳統服務渠道。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兩者交匯之下,全社會都應伸出援手,搭好橋鋪好路,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生活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相關焦點

  • 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
  • 二師鐵門關市為婦女就業創業「鋪路搭橋」
    近年來,二師鐵門關市非常重視婦女就業創業工作,積極落實各項惠及婦女的政策,真情實意為婦女就業創業「鋪路搭橋」,取得顯著成效。積極發掘選樹「領頭雁」。該師市持續開展「巾幗建功」活動,積極選樹「三八紅旗手」「巾相建功標兵」等先進典型,廣泛開展中國風採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領域典型事跡,激發婦女創業致富熱情。
  • (縣區動態)臨沂羅莊區:為退役士兵就業鋪路搭橋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9日訊日前,臨沂市羅莊區舉辦2020年退役士兵就業創業特訓營及專場招聘會,為退役士兵就業鋪路搭橋。
  • 拆牆、搭橋、鋪路,付煤公司工會對「家」這樣「裝修」
    我的煤炭網>新聞>礦企資訊>拆牆、搭橋、鋪路,付煤公司工會對「家」這樣「裝修」 拆牆、搭橋、鋪路,付煤公司工會對「家」這樣「裝修」   棗莊礦業集團 發布日期:2020-12-14 12:03:45
  • 人民日報10月傳媒類評論!
    「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 農村,「二月二」搭橋,遇到此種情形一定得繞道走,不然後悔!
    我是天行健,一個出農村走出來,又回到農村去的農村人,歡迎大家來到《天行健看三農》專欄,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事,請「關注」我!我將的看法和觀點分享給大家,與大家共同探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二月二」搭橋,遇到此種情形一定得繞道走,不然後悔!「二月二」,龍抬頭。
  • 無碼通道 助力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本報訊 出門使用手機軟體打車,付款使用微信、支付寶掃碼,進出公共密閉場所需要出示健康碼……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智能技術。但對於老年人群體來說,這些在年輕人看起來相當便利的技術,卻成了阻礙他們出門的障礙。在就醫方面,老年人也存在類似困擾。發現這一問題後,石獅市總醫院積極應對,多措並舉為老年人提供便利。
  • 中經評論:別讓步履蹣跚的人與「智能時代」脫節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貝殼積極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科技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科技助老備受關注的同時,在2020年的年末,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經紀人志願者在冬至日當周開展「我來教您用手機」,為全國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
  • 「老人上網難」頻登熱搜,誰在借科技一刀切
    近日,兩條與老人有關的視頻牽動人心。  11月2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一社區,工作人員告訴一名獨自冒著寒風大雨到櫃檯交醫保的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自己手機支付。」  而不久前,為激活社保卡,一名94歲的老人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老人膝蓋彎曲,十分吃力,實在讓人不忍看下去。
  • 人民日報新媒體新聞評論話語分析
    所以如何構建主流媒體的價值模式,如何在新時代保證流量的同時依舊能夠堅守陣地,在意識形態工作上發揮自己的作用,人民日報評論有自己的方法。對此,人民日報評論的新媒體進程並沒有完全以技術為主體,而是在技術基礎之上,開創「內容+」模式,在內容上突出來贏得競爭。
  • 人工智慧技術運用與司法創新
    人工智慧的關鍵技術之深度學習是在網際網路、雲計算和大數據日趨成熟的基礎上得以長足發展的。正因如此,「雲計算為深度學習提供了平臺,大數據為深度學習提供了礦石,深度學習因此才得以在雲平臺、在大數據中淘出黃金。」人工智慧是網際網路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發展成熟後的深度結合和應用,是前述技術的集大成者和現代科技的實質。
  • 獲人民日報點讚,技術創新贏長遠未來
    近日,人民日報發文表達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中點讚我廠一直以來堅定落實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最近,不少科技企業迎風而上,衝進了社區團購領域。但大家對科技的期待僅僅是如此嗎?近日的人民日報評論引人深思。
  • 華為智能座艙的野心:HiCar上車,為鴻蒙OS鋪路
    前者為HiCar提供生態資源、應用,後者為HiCar落地車企客戶,完成從方案到產品的轉化。根據華為在HDC2019上公布的數據,HiCar計劃在30多家車企的120餘款車型上實現量產。今年1月,華為HiCar已經在上汽通用新寶駿RC-6車型上實現了量產搭載。1、華為HiCar有何特別?
  • 《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日前印發...
    11月26日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提出,我國將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就醫掛不上號、消費支付障礙重重……這樣的場景讓很多老年人很「鬧心」。
  • 記者調查|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與智能時代「隔離」
    核心提示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哪些場景會遭遇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我們能提供的輔助解決措施和服務如何?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
  • 讓老人舒享晚年 溫州各地出招破解老年人「智能技術使用難」
    這是我市聚焦老年人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切實破解老年人「智能技術使用難」的生動案例。  記者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了解到,隨著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數字鴻溝」一時間成為熱詞。
  • 人民日報聚焦昆明:富不忘本,先想到的是讓老人頤養天年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誌等13家央級媒體和雲南省、昆明市主流媒體的50餘名記者組成報導團,用新聞記者獨到的眼光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8月25日,人民日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昆明專稿,見證昆明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一線觀察:智能時代,烏魯木齊老年人看病方便嗎?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
    智能設備成趨勢 老年人如何破除數位化障礙工作人員正在自助掛號機幫老人掛號。李欣洋 攝「奶奶,您把身份證和就診卡給我,我幫您掛號預約。」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五附院)門診大廳,工作人員在自助掛號機前,幫助老年患者掛號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