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觀察:智能時代,烏魯木齊老年人看病方便嗎?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

2020-12-17 金臺資訊

找不到核酸檢測結果在醫院門口徘徊,不會在線預約去醫院掛不上號……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數位化在深刻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無所適從。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近日,記者在烏魯木齊醫院進行蹲點採訪,了解智能化時代老年人看病就醫的相關情況。

智能設備成趨勢 老年人如何破除數位化障礙

工作人員正在自助掛號機幫老人掛號。李欣洋 攝

「奶奶,您把身份證和就診卡給我,我幫您掛號預約。」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五附院)門診大廳,工作人員在自助掛號機前,幫助老年患者掛號預約。

如今,智能設備已經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現場自助掛號,查詢核酸檢測報告、線上預約等都要用到智能設備。對於學習使用智能設備,老年人的態度如何?

「我70歲的時候,兒子給我買了手機教我上網,我現在身上的衣服都是自己在網上買的,今天學會了在網上預約掛號,以後看病就更方便了。」在五附院方便門診看病開藥的91歲袁大爺告訴記者,他現在不僅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且還會用電腦,每次從醫院開的處方回去都會記在電腦上,通過開的藥方就能了解自己的病情。

工作人員正在教袁大爺網上預約掛號。李欣洋 攝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自治區人民醫院)開藥的陳大爺說:「使用智慧型手機是一個趨勢,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以後都要用,我認為還是應該學習的。」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醫院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佔大多數,部分老年人認為學習使用智能設備很有必要,但存在一定障礙。

「要是沒有工作人員的幫助,我根本不會用這個機器掛號。」來五附院看病的吳奶奶告訴記者,現在自己年齡大了,眼睛也不好使,手機上小一點的字一般都看不見,能用手機打電話就很知足了。

堅持「兩條腿走路」 為老年群體留出專門服務通道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12月10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 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推進「一碼通」融合服務,破除多碼並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壘。那麼醫院在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方面都採取了哪些舉措?

五附院門急診護士長賴新燕告訴記者,為了方便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和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看病就醫,醫院保留了傳統電話預約的方式,同時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醫開設了方便門診,門診窗口可以同時為老年人辦理開藥和結算業務。

方便門診窗口老人們正在排隊等待。李欣洋 攝

「我們在門診收費、採血等窗口設置了老年人專用諮詢服務窗口,同時我們還為需要幫助的老年患者提供一對一幫扶。如果老年患者來醫院沒有號源,我們會和出診醫師溝通增加號源,儘量讓老年患者最多跑一次。」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部護士長帕提曼說。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工作人員幫老人在線查詢核酸檢測報告。李欣洋 攝

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防控形勢更加嚴峻。隨著冬季的到來,為方便老年群體看病就醫,醫院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做了相應部署。

五附院門診部主任 、醫務部副主任劉秀芝說,進入醫院大門需要7日內的核酸檢測證明以及暢行碼,醫院門口有專門的志願者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提供幫助。為了防止人員聚集,採取預約就診,患者可以通過電話和網絡進行預約,醫院為老年人專門開設了人工預約窗口,讓老年人便捷有序就診。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與智能時代「隔離」
    核心提示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哪些場景會遭遇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我們能提供的輔助解決措施和服務如何?
  • 智能時代 請別落下老年人
    因為,老年人面對「數字鴻溝」的困境,在現實生活中正一幕幕上演著:一高齡老人被家人抬到銀行進行視頻認證;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老人沒有「健康碼」而無法通行……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事件頻頻發生,反映出在數位化時代浪潮下,老年人被加速邊緣化。面對「數字鴻溝」,這些老人那麼無助、辛酸。未來,當我們老去,是否也會被邊緣化?
  • 破局 | 如何讓老年人跟上智能時代的腳步?
    表面上,這只是技術問題,但深究起來,卻直指目前的養老困局和社會文明發展問題。智能時代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老年人是不是也跟上了時代的腳步?為什麼有些「方便」卻給他們造成了不便?網際網路讓老年人無所適從據民政部最新信息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社會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 記者一路探訪:智能時代老人生活有難點嗎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難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24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目前,生活在我們城市中的眾多老人是如何出行、購物的呢?
  • 人民日報評論: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幫助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成果。很多地方陸續推出針對性措施:車站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醫療機構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等等。為這些暖心之舉點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
  • 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
  • 科技時代背景下,多舉措幫助老年人趕上「智能技術潮流」
    因為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健康寶」成為了很多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的「通行證」,大多數公園、景區也採取了門票分時預約機制,可是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卻因為這一系列的「高科技措施」而「傻了眼」,難道老年人被網際網路時代 「拋棄」了嗎?
  • 無碼通道 助力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本報訊 出門使用手機軟體打車,付款使用微信、支付寶掃碼,進出公共密閉場所需要出示健康碼……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智能技術。但對於老年人群體來說,這些在年輕人看起來相當便利的技術,卻成了阻礙他們出門的障礙。在就醫方面,老年人也存在類似困擾。發現這一問題後,石獅市總醫院積極應對,多措並舉為老年人提供便利。
  • 省城老年人醫院看病不用「左等右等」了
    哪裡取藥……」12月14日,山西省中醫院一樓導診護士閆彩虹身邊圍滿了頭髮花白、拄著拐杖的老人們,他們顫顫巍巍地從口袋裡拿出自己的手機,迷茫地看著屏幕上的文字,期待著導診護士能給他們答疑解惑。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看病就醫提供了便利,卻也讓一些老年人遭遇了「被高科技拋棄」的尷尬。為破解這一難題,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 智能時代下,老年人該怎麼辦?
    在如今這個智能化時代,智能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智能產品來解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件節省時間、節省精力的事情,但是對於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老年人來說,生活則變得很不方便,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那麼,在這個智能時代,老年人該怎麼辦呢?
  • 「天眼一線」讓老人搭上智能化生活的「快車」
    手機預約掛號、在線繳費、一鍵約車……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些易如反掌的操作,對老人來說,難嗎?  為進一步了解,天眼新聞記者兵分多路,走訪了養老院、醫院、銀行、車站等多地,就老人們融入智能時代的情況進行深入觀察。  生活念舊,不願改變習慣。「我研究過銀行APP繳費,搞了半天,沒搞懂。」
  • 是什麼將老年人排除在智能時代之外?
    作為一種「事後補償」,近來社會開始關注老年人在智能時代的處境,提出各種技術上或政策上的措施來幫助這個一度被遺忘的龐大群體來適應這個時代,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便是一例。然而,這種關懷似乎遮蔽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老年人與智能技術的區隔?
  • 掃碼時代,別把老年人落下
    近日,一則《老人不會查"健康寶"被攔在門外》的新聞引起網友熱議,從新聞內容看,有些老人因為沒帶手機、用的不是智能機、手機沒有流量或者不會用小程序等原因被攔在公園門外。  無獨有偶,家中停電,老人找不到手機裡的手電筒;老人不會用叫車軟體,一路走了4小時;老人交電話費被告知不收現金等涉老話題頻頻牽動著公眾的神經,不少網友呼籲「掃碼時代,別把老年人落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活進入了網絡時代。買票可以網上支付,出門可以用打車軟體,看病可以網上預約……我們的生活幾乎與移動互聯技術緊密相連,高科技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 《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日前印發...
    針對日益凸顯的「數字鴻溝」,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實則事關億萬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一項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大事。」
  • 沒預約就不能看病?老人就診之難:不會網上掛號,去醫院咋就是白跑...
    網絡預約看病成為常態,信息化為大多數患者就診帶來便利,那對於不大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呢?他們看病方便嗎?不會手機預約老人白跑一趟「我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懂怎麼預約啊。」近日,下午2時許,仙霞路上的上海市同仁醫院一樓門診窗口前,69歲的劉興捂著略腫的臉有些沮喪。窗口工作人員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叫了下一位患者。
  • 「關注智能技術時代行業「便老服務」現狀」坐公交乘地鐵 老年人會...
    坐公交乘地鐵 老年人會掃碼支付嗎?探訪:乘公交都刷老年卡,地鐵自動售票區難見老人身影工作人員幫老人購票。一名老人從西關地鐵站刷卡出站。當下,掃碼坐公交、乘地鐵、打出租已成為很多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真正享受到了智能技術時代帶來的便利。然而,這樣的交通支付方式老年人會用嗎?它能否適應老年群體的生活需求?
  • 貝殼積極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科技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科技助老備受關注的同時,在2020年的年末,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經紀人志願者在冬至日當周開展「我來教您用手機」,為全國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
  • 老年人被智能技術「拋棄」?別急,各部委回應來了
    然而這些數字還有著另一面,相對全國的人口,有4.6億人正游離在網絡世界之外,有33%的份額需要被網際網路普及,老年人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暫時成了智能技術,尤其是網際網路世界中「最囧」的群體;他們不會使用智能產品,一度遭遇看病難、出行難、消費難。
  • 智能時代老人出行方便嗎?記者走訪蘭州車站汽車東站發現 人工窗口...
    智能時代老人出行方便嗎?記者走訪蘭州車站汽車東站發現——人工窗口買票無憂 申領健康碼還需幫助老人向旅客諮詢如何申領健康出行碼。每日甘肅網11月27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近年來,隨著智能技術在鐵路、公路等交通服務行業的推廣應用,網際網路購票、自助購票機買票等便民服務方式被青年群體看好。同時,今年以來因疫情防控需要,旅客乘坐交通工具出行前還應申領所在省份的健康出行碼。那麼,對於那些不會使用相關智能技術而出行的老年群體,蘭州的鐵路、公路交通服務機構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 用智慧軟體結帳 掃碼掛號 視頻聊天……這是智能生活?不,老年人...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強調,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老年人對智能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受不好?他們為何有了被拋棄的感覺?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也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