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功義(右二)堅持每天早上七點前到達檢測站,晚上十二點後離開檢測站。
紅網時刻記者 石珊 通訊員 曹富蓉 周健 衡陽報導
清晨6點,淅淅瀝瀝下著寒雨。耒陽市東湖圩鎮小山村貧困戶譚功義早早起床,張羅好精神狀態不太好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吃完早飯,便戴上口罩、戴好紅袖章,趕往小山村疫情防控檢測站。
小山村疫情防控檢測站設在405鄉道的南段,距離譚功義家不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村路上空無一車、空無一人。譚功義將一面鮮紅的黨旗插在路邊,搬出桌子,擺好「小山村疫情防控檢測站」牌子,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譚功義現年58歲,生活困窘,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結對幫扶責任人為譚功義精準制定了走家庭養殖的發展路子,為他送去了豬仔、雞苗、飼料和養殖技術。
2019年,譚功義養殖的豬、雞賣得了好價錢,加上低保、殘補、教育補助、天林管護、糧食補貼等各項補助,他一家人的人均純收入超過了國家脫貧標準,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去年來,譚功義一掃過去貧困生活的陰霾,逢人就講國家的扶貧政策好,逢人就誇幫扶幹部的措施好。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令譚功義心急如焚。譚功義深知,他家的安康生活是黨和國家給予的,是幫扶責任人和村支「兩委」幹部精準施策獲得的。如今,疫情肆虐,他必須站出來,為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譚功義向村委會主動請纓,希望義務參與村裡的防疫工作,村委會安排譚功義宣傳和勸導兩項工作任務。
為了做好宣傳工作,識字不多的譚功義守著家裡的電視機,專挑有關疫情報導的新聞看,反覆記憶病毒知識、防控手段、宣傳標語等,把自以為重要的信息一筆一畫地寫在扶貧手冊的記事頁上。
讀熟記牢後,他敲著鑼,用純正的本地話,向熟悉的村民一遍又一遍的喊話,號召村民做好自我防護,不給國家的防疫工作添亂子。有了黨委政府和村裡的共同努力,加上譚功義的大力宣傳,除了採購生活必需品,整個小山村春節期間幾乎無人出門、無車出行。
正月初八,小山村防疫工作重點由宣傳轉移到檢測,即對進入小山村的所有人、車進行監測、排查、登記。村委會設立了檢測站,安排了專人值守,譚功義就是其中一員。
檢測站的值守時間是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為了預防值守時間之外有人、車進入,譚功義每天堅持早上七點前到達檢測站,晚上十二點後離開檢測站。
有了這樣一位「守護神」,外面的人、車進不來,村裡的人、車出不去,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的聚集、接觸,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擴散,切實保障了全體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國家助我脫了貧,我就要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國家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譚功義表示,疫情不退,他就堅守不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