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好一渠清水的故事

2020-12-18 中國水利

  □通訊員 李萌 張小俊 周曉霖

  11月26日,第二屆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暨講師培訓班在石家莊圓滿落幕。

  提起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很多南水北調人都不陌生。許多管理處從2014年工程通水起就走出渠道,走進學校社區,走到群眾中間進行大講堂宣講。也有很多喜愛南水北調事業的群眾、學生進入工程參觀學習。今天,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已走過5個歲月,100多名講師遍布工程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有他們的地方就有南水北調故事。

  用心用情啟迪

  本次活動亮點突出,精彩紛呈。有情感的渲染,也有技巧的分享。從「講啥」到「怎麼講」,從「課程設置」到「項目開展情況」,選手們既講述方法,傳遞技巧,啟迪心靈;發表見解,提出主張,從內容到形式,從授課方式到授課技巧,分析受眾群體,挖掘自身特色,不斷尋找亮點與突破口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大講堂宣傳知識盛宴。

  金獎項目分享講師保定管理處志願者朱梅用飽含深情的話語分享了六年間如何陪伴學生從一年級走到六年級的故事,學生們那一雙雙稚嫩純真的眼眸透過屏幕,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名觀眾。

  朱梅認為大講堂的「爆款」秘笈是,「每次活動要選擇一個鮮活、引人注目的主題。如何確定宣傳主題?首先要抓時間節點,其次要多與老師、學生溝通。只要用心做,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

  銀獎項目分享講師航空港區管理處志願者楊莉莉也分享了大講堂宣講好經驗:大講堂宣講要從「我們講」到「大家參與講」,從「單方面輸出」到「互相學習」,從「走出去」「請進來」到「有所留下」,從「獨立的活動」到「系列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參賽項目從2014年通水起就走出渠道,走進學校社區,走到群眾中間進行大講堂宣講,一路下來,不僅宣傳了南水北調工程知識,更讓志願者們收穫了豐富的經歷。來自鄧州管理處的申報項目今年共舉辦大講堂活動12次,自2017年開始啟動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活動以來,他們走街頭、進學校、入村鎮,面對面同各個年齡段的民眾交流、同各行各業的群體溝通,一直在傳遞南水北調的建設和運行故事,既講述老一輩的故事,也講述新一代的成長;既介紹人工開鑿的艱辛,也介紹科技創新的力量;既紀念移民群眾的奉獻,更講述調水節水的成就;既演繹水患水害的慘烈,更演繹治水興水的多彩。

  分享探索實踐

  11月26日下午,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第三期講師培訓班準時開班。中國志願服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書琬、水利部宣教中心水情教育處處長邵自平,分別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體系、管理與實踐」「如何更好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等方面授課,為下一步開展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志願服務活動指明了方向。

  河北分局財務資產處劉四平、河南分局鄭州管理處趙鑫海分享了大講堂宣講經驗。劉四平總結了大講堂宣講的四點感受:從事宣講有熱情,成果關鍵看融合,唱響新時代主旋律,為學生埋下南水北調的種子,給了大家深深的啟發。趙鑫海從「如何講好一堂課」展開宣講,為大家帶來了滿滿的乾貨。

  深得受眾喜愛

  「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自開辦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深得廣大受眾的喜愛,搭建了文化交流、傳播和互動的平臺。」對於如何進一步辦好大講堂,宣傳中心主任肖軍認為,本次大賽不僅是對這一年沿線大講堂工作的認可和肯定,更為明年項目策劃開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2021年,大講堂應緊緊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 的治水思路,在「精、深、廣」上下功夫,繼續打造精品講座,拓寬受眾渠道,創新宣傳形式,講好南水北調故事,唱響新時代主旋律,讓更多人了解南水北調工作,喜愛南水北調文化,為助力南水北調各項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航空港區管理處負責人馬振嘯聽完講座後,非常興奮。他感慨地說:「大講堂不僅是一個交流的窗口、對話的窗口,還能反哺我們自身的工作。講師的展示、老師的講座,對南水北調宣傳工作破除目前的發展瓶頸,尋找解決途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是依託南水北調工程開展的唯一一個大型節水護水志願服務項目,連續開展5年多,深入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湖北5省市工程沿線中小學590所學校、16家企事業單位,組織活動1495場,受眾達60多萬人,逐步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小學走到大學,從社區走向機關。如今,大講堂已經成為南水北調宣傳品牌項目,今年更榮獲了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本次大賽經過各單位申報、項目初審、項目路演、專家評審等幾個環節。最終,保定管理處「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 我們為你點讚」項目獲得金獎,航空港區管理處「講好南水北調故事 你我同行」和鄧州管理處「讓南水北調精神薪火相傳」兩個項目獲得銀獎,來自鄭州、霸州、魯山、滎陽、邯鄲、石家莊、易縣等7個管理處的參賽項目獲得銅獎。

  本次大賽由宣傳中心主辦,河北分局承辦。來自全局的10個服務項目代表和各管理處公民大講堂講師70餘人參加。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20年12月16日

相關焦點

  • 講好一渠清水的故事——記第二屆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志願服務項目...
    □本報通訊員 李萌 張小俊 周曉霖  如何講好南水北調故事?如何挖掘鮮活的宣傳素材?如何把南水北調聲音傳得更遠?  不久前,第二屆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暨講師培訓班在石家莊圓滿落幕。大賽舞臺上,選手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融合多媒體形式,將大講堂宣講方法詮釋得生動有趣,證明這是一種講好南水北調故事的有效形式。  本次大賽由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宣傳中心主辦,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承辦,來自全局的10個服務項目代表和各管理處公民大講堂講師70餘人參加活動。
  • 探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一渠清水緩緩向北流
    中線工程渠首樞紐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通過渠首開閘放水,一渠清水從這裡出發,利用海拔落差緩緩向北流淌,行程逾千公裡,一路自然流向京津冀等地。  渠首樞紐也是丹江口水庫的副壩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標誌性建築,主要由引渠、重力壩、引水閘、消力池、電站廠房等組成,渠首閘下遊是輸水總乾渠,其全長1432公裡,其中渠首到北京1277公裡、從河北徐水到天津155公裡。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六年 精細服務涵養一渠清水
    六年間,氣象部門一路同行,用精細化保障服務,護航一渠清水潤澤北方大地。  渠首——  河南南陽:精準調控保障供水安全  河南省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龍頭」和「大水缸」。
  • 一渠清水,長流千年(新知)
    一渠清水,長流千年,接續造福一方的使命,積澱可持續灌溉的經驗。未來,如何延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生命力?一方面,要保護好、傳承好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進一步挖掘、展示其豐富內涵,讓大眾了解治水管水的智慧與價值。另一方面,要科學、合理、可持續地利用好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使其適應時代發展,充分發揮工程效益,讓文明瑰寶熠熠生輝,讓千年智慧綿延不絕。
  •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中國臺灣的編劇、作家許榮哲寫過《故事課1、2》兩本書。比起講道理,講故事更容易說服人,而且對象不分大人和孩子。講故事當然需要技巧和方法,所以作者開篇就說:講故事不是天賦,而是一個人人都能學會的事情。平心而論,筆者並不認同這個論斷。
  • 融媒體時代如何講好法治故事
    作為法治類紙媒,如何在融媒體的新形勢下,講好中國新時代的法治故事呢?內容為王:講好法治故事的關鍵 講好當代中國的法治故事,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需要,也是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需要。渠道為王:傳播好法治故事的重點 如何傳播法治故事?有了好的法治故事,還必須有效地傳播出去。這裡的傳播,我們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大眾傳播,而應該有內向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等多種類型,且一些具體工作是兩種或多種傳播類型的融合。 一是在普法中講法治故事。
  • 告訴你導演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今天站在獨力片電影導演又是廣告片導演的角度與大家共同來探討一下品牌營銷如何講好一個故事的話題電影,一定要吸引觀眾,這是好電影作品的金科玉律。那麼企業如何能通過品牌故事建立起鮮明的品牌形象,並能讓品牌形象成功「突圍」成為消費者的「心裡好」,還能讓企業的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持續保持「好感度」乃至「口耳相傳」?
  • 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2020-11-06 09:3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大咖」論劍革命紀念館高質量發展峰會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如何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10月31日—11月1日,「革命紀念館高質量發展峰會·2020」在南京舉行。全國各地研究紅色文化的「大咖」們齊聚一堂,暢談如何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講好紅色故事,培根鑄魂,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 杜甫酒業是如何講好自己品質故事的?
    有了好品質,其他故事才好講,消費者也會願意聽。杜甫酒業是如何講好自己品質故事的呢?講好產區故事由於獨特的生態環境,四川是非常適合釀造優質白酒的地方,四川擁有六大國家級名酒,是國內擁有名酒最多的省份,也是國內最大的白酒主產區。
  • 電視劇如何講好「中國脫貧故事」
    《通知》還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仍在創作中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要堅決避免同質化傾向,在脫貧攻堅主題下,從不同風格、角度、地域進行多樣化開掘,形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化格局。(3月27日人民網)據了解,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等劇人氣持續走高。
  • 華僑大學舉辦「拜登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學術研討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梁生文):12月15日晚,「拜登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行。徐西鵬書記在致辭中提到當前國際形式複雜,疫情後的中國國家形象構建面臨巨大挑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將優秀中華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也是華僑大學的重要責任。英國利茲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檀有志用口罩的故事形象闡述應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 個人故事如何講才能圈粉?這3個小故事講好你就成功了80%
    我們在塑造自己個人品牌的時候,一定要講好三個故事。01第一個是成就故事,多寫我自己做成事的經驗和心得,就是我自己有做成了哪些成就事件,然後有哪些成長變化,以及我如何幫助別人做成的事,這個是反映你的價值以及你個人魅力的故事就是你的成就故事。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長沙這群老師打CALL
    11月25日,由長沙市開福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開福區初中英語教師「傳承文化、傳播中國」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在清水塘實驗學校舉行。來自開福區9所初中的9名英語教師登臺切磋口語技藝,講述中國故事,和臺下100多名英語教師一起品味中國文化盛宴。經過各個學校的初賽,共有9名教師脫穎而出參加這次決賽。決賽中,參賽選手們精心準備,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領域。
  • 閱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聽聽CEO程武怎麼說
    中國精神蘊含於故事之中,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以下為程武演講實錄:大家好!很高興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閱文對「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聲音」的理解。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時代聲音,凝聚中國夢想,這既是騰訊新文創長期堅持的產業、文化實踐,也是我們所有人持續探索、深耕的時代命題:從「數字故宮」多元化探索,讓六百年的紫禁城,變成生動的文化符號;到聯合敦煌研究院推出「雲遊敦煌」,讓敦煌之美走入千家萬戶;再到QQ炫舞攜手楊麗萍重新演繹孔雀舞,讓民族舞蹈文化再放異彩……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路,新文創始終深刻踐行,讓「中國故事」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 好記者講好故事:我的安達故事
    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聽聽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這些來自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雷蒙:我的安達故事(內蒙古電視臺)我是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記者雷蒙要給大家講一位我關注了20年還多次採訪過的牧民安達他在草原上跟牧民們進行了三場比賽這比賽持續到現在已經近40年了這不僅關係到當地牧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
  • 長江日報問,如何講好黃陂魯臺的文化和歷史故事呢?
    魯臺山郭元咀遺址,與此前的盤龍城又勾勒出一幅武漢商代城邑發育圖、青銅冶煉產業圖、商周時代諸侯疆域地理圖,給我們講好「武漢故事」又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與考古材料。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一些人認為武漢沒有像北京長城、故宮、天壇那樣的文物。然而,通過考古發現,武漢其實家底相當厚實,現在已進入武漢城區範圍的漢口北盤龍城,就把武漢建城史推展到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
  • 訪談|美國歷史學家華志堅:如何給大眾讀者講好歷史故事?
    所以在我找到工作、證明了自己作為學者的能力之後,就開始想辦法更有創意地講故事。一些歷史學家可能對大眾寫作心存懷疑,認為會缺乏學術嚴謹、加強刻板印象等。您認為歷史學家可以如何在保持學術價值的同時吸引讀者?華志堅:即便是那些把相對通俗的歷史寫得最好的學者,在職業生涯中也遭受過批評。
  • 新時代記者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他們給出了答案
    「好題材難得,好新聞肯定是跑出來的。」這些年來,為講好生態湖南的精彩故事,湖南日報記者曹嫻的腳步走遍了「一江一湖四水」,其中,洞庭湖的生態環境保護是她一直關注的內容之一。遍布洞庭湖的歐美黑楊,從「造紙原材料」變為「生態破壞者」,「砍」是新聞,「砍掉之後」更是新聞。
  • 什麼樣的品牌故事是好的品牌故事?如何講好一個品牌故事?
    所以,一個真正好的品牌故事,核心一定是精神層面的,它可以是工匠精神,企業價值觀,創始人理念,某種情感,某種生活方式…消費者已經對一個品牌的精神層面產生了認同,甚至產生了共鳴,那麼就可以初步判斷這個消費者是該品牌的真正的使用者。要不然,這個消費者也許只是銷售的過客,消費一次就不回頭,甚至連消費了都不知道這個品牌是誰。
  • 張德祥:影視創作應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影視創作應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張德祥近期的某些影視作品,引起廣泛爭議,甚至下線停播,說明其中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銷量越大,利潤越多,文化產品也不例外。於是,收視率、點擊量、票房就成了目標。可是,文藝作品、文化產品不是一般的物質商品,而是包含著思想、文化和歷史內容的精神產品,作用於人的靈魂。文藝的精神性質決定了不能把物質生產的市場觀念簡單地移植到精神產品的生產上來,否則,藝術的靈魂就會被資本的邏輯綁架,娛樂化、遊戲化就會大行其道,這也是為什麼會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