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局,受傳統淡季疊加疫情影響,車市持續承壓。在此起彼伏的降目標調薪潮下,車企高管人事變動亦進入「高發期」。
目前,涵蓋本田、通用、現代、大眾、蔚來、小鵬、眾泰等各類車企,約有幾十位高管出現大換防。
有人臨危受命,有人另謀高就,有人功成身退,亦有人黯然退場、不知去向……
近日,天際汽車又傳出了人事變動。天際汽車分管公關傳播、數字營銷的副總裁趙煥和分管銷售的副總裁楊彥儒也於不久前離職。
知情人士透露,趙煥春節放假後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北京辦公,其上海的辦公室一直空著。
楊彥儒的離職有些突然,其工作似乎被突然叫停,5月份匆匆辦理了離職手續。
再加上2月底,原天際汽車董事、首席營銷官(CMO)向東平的離職,已經有三位營銷高管先後離職,這給天際汽車未來發展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不僅僅是多位高管離職,天際汽車還出現了欠薪、欠款,集中裁員的問題,
據了解,天際汽車從4月底左右開始「集中裁員」,「整個天際汽車『裁員比例目前為10%』」,而在4月中旬,天際汽車「通知高級經理及以上人員只發原有工資的30%」,但「基層員工工資未受影響」。
除了裁員與降薪之外,天際汽車還陷入拖欠合作方費用的風波,「天際汽車資金鍊繃緊,拖欠合作方費用逾3000萬元」,甚至有些「付款逾期近2年」,如此也導致相關新車型組裝受到影響。
然而這已經不是天際汽車第一次陷入「錢緊」傳聞,早在一年前的2019年3月,彼時其就被多家媒體報導,「陷入資金鍊問題,無法保證員工基本工資」。
2019年4月份,天際汽車宣布完成20億元的A輪融資,股東就包括上海電氣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投;11月5日軟銀中國資本融資天際,完成了2019年最後一次融資。但是交易金額並未公布,同時融資進展一直未有明確信息。
眾所周知,造車是一個高投入、重資產的行業。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元以上的資金準備。其實這話不完全準確,確切地說,造車需要持續性的大筆資金投入,200億都不一定夠燒。
南方某造車新勢力相關人士曾說過,新勢力造車企業就是需要燒錢來換時間,儘快推出產品,搶佔市場。
然而天際汽車的首款產品卻遲遲未交付量產。
其實,回頭來看天際汽車的發展,可以用「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來形容。早在2017年底,天際汽車的前身電咖汽車就向用戶交付了超過2000臺A0級電動汽車EV10,是造車新勢力中最早交付產品的企業之一。
隨後的2018年廣州車展期間,天際汽車發布了天際品牌的首款產品ME7,500公裡的續航以及4.9秒的百公裡加速成績,車內五塊大屏、手指「飛屏」;擁有獨立三維渲染形象的車內智能語音助手等都讓人頗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ME7至今似乎仍舊停留在「紙面」上。受制於資質、生產基地建設、資金等多方面原因,ME7直到去年12月28日,天際ME7才在天際汽車紹興工廠正式下線。但截至目前,ME7尚未量產交付。
外部負債千萬、內部裁員優化、高管離職出走的動向來看,幾乎可以肯定天際汽車遇到了嚴重的資金問題。同時唯一能夠緩解危機的天際ME7依舊交付無望,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天際汽車將會越來越難了。
其實,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似乎都進入一個絕境,不管較為強勢的車企還是處在邊緣車企都同樣十分艱難,因此隨著中國汽車行業從高速發展到下滑階段,已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更何況那些已經處在邊緣的造車新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