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是我國的兩大類社保,分別針對不同人群設計的,兩種社保互相補充,共同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
城鎮職工社保
城鎮職工社保是國家首先建立的保險制度。1991年國家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1998年國家推動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後來又陸續建立了工傷、生育和失業保險制度。城鎮職工社保包含城鎮職工養老、城鎮職工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大類保險。
按照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和職工建立勞動關係,必須參加五項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是由職工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的;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是由用人單位承擔
為了幫助有參保需求和參保能力的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國家允許他們通過自己承擔社會保險費的方式參加城鎮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繳費主要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核定的繳費基數上下限有關。現在的繳費基數上下限,一般是按照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計算。目前現在全國的全口徑社平工資普遍在6000~8000元之間,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一般是20%,差不多一年養老保險最低繳費錢數高達8000元以上。醫療保險繳費錢數差不多也有養老保險的一半左右,最低大約每年4000元。
2019年,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僅僅16032元,農民和城鎮無業失業人員可能會參加不起這樣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
為了讓農民和城鎮中參加不起職工養老保險的群眾實現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2002年國家推動實踐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建立,後來又建立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016年將兩種醫療保險合併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2009年國家實踐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11年國家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2014年又將兩種養老保險合併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以繳費低、國家有補貼著稱。2020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部分最低標準只有一年280元,政府補貼不低於550元。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負擔部分一般最低在每年100~1000元之間,個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帳戶,而且國家還會額外給予30元的補貼,一起進入個人帳戶。
到達領取養老金條件以後,國家會補貼相應的基礎養老金,保障城鄉居民有一份除了自己繳費以外的財政補貼額外待遇。基礎養老金目前全國最低標準是不低於93元每月,各個地方可以進行額外的傾斜補貼。山東省從2020年7月1日起,將基礎養老金從118元提升至142元。深圳市從2020年1月1日起,將8年以內深圳戶籍人員的基礎養老金由302元提升至322元,8年以上深圳戶籍人員基礎養老金從453元提升至483元。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是以自願繳費為主,而且對於低保家庭實施全額減免個人負擔部分的辦法,將他們納入養老和醫療保障。
所以,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兩者設計的覆蓋目標對象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費用繳納和待遇方面有很大的差別。
一般來說,還是建議年輕人參加職工社保,畢竟相應的待遇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