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力訓練一直以來都是種很吸引人的訓練,因為它兼顧了力量與速度,對人的感官有很強的衝擊感。比如舉重,比如田徑裡的跳遠、跳高,都是有很強觀賞性的運動項目。良好的爆發力往往能讓運動表現上升很大一截,就像扣籃和摸籃筐的差距。爆發力不僅是在運動上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爆發力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對於一些體力勞動者更是意義重大。
爆發力=力量×速度,這個計算公式告訴我們訓練爆發力不是重量越大越好,重量太大勢必會影響速度,最後很有可能變成了力量訓練;當然也不是單純的追求速度就好,畢竟爆發力更多的用途是要在儘可能快的基礎上對抗更大重量。
實際上運動負荷和爆發力的關係成拋物線形:低速高阻的爆發力較小、高速低阻的爆發力也較小,最大爆發力是由中等阻力中等速度相乘產生。
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條爆發力訓練的原則:
爆發力訓練的訓練方向為:阻力訓練---爆發力訓練---增強式訓練。
把絕對力量(1RM)的重量提升上去能夠讓更低RM訓練的重量也提上去,所以阻力訓練依然是根本,這裡的阻力訓練以多關節訓練動作為主,單關節動作為輔;自由重量訓練為主,固定器械訓練為輔。當絕對力量訓練到一定程度之後(比如下肢力量要求1RM深蹲=1.5--2倍自身體重),可以開始進行爆發力訓練,選用1RM的70%--85%的重量進行3--5次的爆發力訓練,組數為3--5組。組間隔時間3--5分鐘。
增強式訓練從機制學角度來看,是指快速牽拉肌肉儲存彈性勢能,然後在接下來的向心收縮中釋放,增加所產生的的力量。就像一個皮筋被拉長鬆開後會自動收縮,但對於肌肉來說,這個行為對速度的要求很高,也就是說被牽拉後需要快速收縮,不然彈性勢能就會消失,增強式訓練比較複雜,這裡不過多說。
1、爆發力訓練(特別是之後的增強式訓練)對於力量基礎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新手訓練還是以力量訓練為主,不要操之過急;
2、爆發力訓練對神經的要求很高,如果訓練次數太頻,會造成中樞神經疲勞,輕點是訓練效果大打折扣,重點是會增加受傷風險,所以爆發力訓練不僅不能安排過多,單次的訓練也不能太多,單組一般不建議超過6次,一次訓練不超過5組;
3、爆發力訓練對動作技巧要求也很高,所以不要急於上重量,最開始的訓練應該是以動作學習和熟悉鞏固為主;
4、爆發力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區別最大的點在於速度,這個速度更多的是指肌肉向心收縮的速度。
爆發力訓練因為對神經系統、體力要求較高,所以一般安排在一次訓練的前段,一次訓練的安排可以按照這樣的組成來安排:
爆發力訓練----複合型(多關節)動作訓練---輔助(單關節)動作訓練
希望大家都可以跳得更高、跑得更快、舉得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