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京報漫畫/許英劍

  重量僅8.5噸的「天宮一號」在「和平」號空間站、「禮炮-7」空間站、「ATV-1」等這些老大哥面前,實在是嬌小得很。即便是非受控墜落,其影響也會小得多。

  近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這件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功勳卓著的太空飛行器預計在4月2日前後投入地球大氣懷抱,最後一次燃燒自己。

  有意思的是,國外的一些航天機構和網站,以及大小媒體似乎對「天宮一號」投來格外的關注——機構頻頻給出墜落大氣時間的預測,而在一些外媒的報導中則多次出現out-of-control(失控)、danger(危險)、risk(風險)、crush(墜毀)等字眼,有的甚至如臨大敵。那麼,「天宮」一號到底什麼時候進入大氣?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呢?

  「天宮一號」是否會失控?

  「天宮一號」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約8.5噸,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任務,為探索和驗證我國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立下汗馬功勞。在「天宮一號」圓滿完成預期任務後,狀態一直保持很好,在地面人員精心照料下,它在高度約370-400公裡的軌道上繼續運動,成功延長壽命2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終止了數據服務。打個比方,假設生活中的這個場景:你在自己家窗臺上看到鄰居正在小區裡散步遛狗,他始終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你也能準確描繪出他的移動路徑,然而當你打他手機時,對面傳來的卻是「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天宮一號」的情況就是這樣,我們無法遙控它,但是它也沒有亂跑,沒有失蹤,更沒有打滾,通過光學、雷達等方式完全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監控。因此,「天宮一號」並未完全失控,只是不能進行受控再入大氣。

  「天宮一號」墜落是否危險?

  我們在視覺上,總認為太空廣闊無垠,但地球附近的軌道資源卻很有限,尤其是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如果太空飛行器壽命結束後依舊留在那裡,就會成為一堆太空垃圾。

  更重要的是,地球附近並不是真正的真空,在距離地面上千公裡的地方依然存在稀薄的大氣,會對太空飛行器形成阻力,再加之太陽光壓的影響,無人照料的太空飛行器高度會逐漸下降,最終墜入地球大氣燒毀。

  如果太空飛行器體型較大,就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存在殘骸墜落人口密集區的可能性。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航時解體,殘骸大量散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境內。因此,通行的做法是「受控墜落」,即在太空飛行器運行到一個合適的軌道區段內,地面主動操控其變軌,使其墜落在無人區域。南太平洋有一大片空曠海域被認為是理想的「衛星墳場」。2001年3月23日上午長約87米,重達12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就是這樣結束其榮耀的一生的。

  重量僅8.5噸的「天宮一號」在「和平」號空間站、「禮炮-7」空間站、「ATV-1」等這些老大哥面前,實在是嬌小得很。即便是非受控墜落,其影響也會小得多。由於地球表面積70%是海洋,而陸地上絕大多數地方還是森林、沙漠、湖泊、山脈等無人區,「天宮一號」會有很大的概率墜落在這些地區。

  2016年9月14日,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經過認真計算分析,「天宮一號」大部分結構部件將在隕落過程中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極小。國外也有專家計算了概率,認為被「天宮一號」碎片砸中的概率比一個人被閃電擊中的概率還要低。

  能否精確預測墜落時間?

  科學家能否準確預測飛行器的墜落時間呢?這是個全球性難題。地球的大氣到底有多厚誰也說不清,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界限。「天宮一號」每一圈的高度都在下降,而且高度越低,降幅也越大。3月底這個現象特別明顯,這說明它正在接近極限。4月1日,近地點高度已下降至160公裡左右。通常認為,高度一旦低於120公裡,沒有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太空飛行器會迅速解體燃燒。但是具體什麼時候下降到這一高度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只有在這一刻到來前1-2小時才能見分曉。

  因此,只要是專業的預測,都會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或地點,並附上±N個小時這樣的表示。如此前歐洲航天局(ESA)預測「天宮一號」再入大氣的時間為世界時3月31日上午9時-4月1日下午15時,聯合太空運行中心(JSpOC)預測為世界時4月1日00:52±15小時。不過後來大家都紛紛調整了預測,將時間調整為4月2日。因此,有人在網上鼓吹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預報是如何如何精準,顯然被打臉了。

  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對「天宮一號」再入大氣事件當然不會不聞不問,事實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從2017年3月21日起就已經每周發布「天宮一號」的軌道狀態了,今年3月14日起便改為每天一報。針對「天宮一號」當前的狀況,這樣的預報精度已經足夠。

  隨著「天宮一號」高度不斷接近「懸崖點」,中國會投入更為嚴密的監控,也會發布更密集更精準的預報。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當那一刻來臨時,為「天宮一號」鼓掌、喝彩。(施韡 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浩瀚宇宙中的「中國之家」~
    天宮一號發射前天宮一號還未騰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程踏上與天宮一號的「赴約之旅」留下了浪漫的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手控對接成功歷史永遠記得2012年6月24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劉旺以不到7分鐘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伴隨著系統不斷經歷極端的過熱和過冷「折磨」,天宮一號上的供電系統徹底完了。問題四:這種狀況是否可以避免,天宮一號故障時的狀況如何?答:可以,理論上能夠從地面遙控強制開啟熱控系統,地面信號擁有全系統最高權限。但是地面並未及時發現這一點,到發現異常以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事發時,天宮一號的主引擎與各資控發動機仍協有超過半噸的推進劑。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小橘子們應該都知道,最近,很多西方媒體大呼小叫地出來狠狠帶了一波節奏,起因就是咱們中國的天宮一號要返回地球了,於是,「天宮一號要失控撞地球了」「攜帶有毒物質」等等各種聳人聽聞的惡意渲染搞得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題: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李國利、鄧孟、楊欣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倦鳥歸林,踏上舊日的歸途!
    車窗外瀟瀟雨歇,想起那些年自駕走過的地方,和自己獨自一人的打拼,成功過,失敗過!這些年的辛酸,又有幾人能懂!突然想家了,好想回家,累了。倦鳥歸林,踏上舊日的歸途。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專家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經計算預測,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或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一號殘骸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我叫「天宮一號」,2年前我重返地球家園……
    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022升空後的第32天地面的叔叔阿姨們給我發來信息神舟八號已出發正式踏上與我相約相會之旅端午節前一天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坐神舟十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中)張曉光(左)王亞平(右)在返回艙訓練 秦憲安 攝「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
  • 熱層大氣:天宮一號命運的幕後推手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的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圖源:Fraunhofer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航天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全面完成使命任務兩年後,再入大氣層,幻化成一道絢爛,散落在了南太平洋。
  • 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有必要打撈嗎?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天宮一號掉哪兒 為什麼各國都沒猜準?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專家:天宮一號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邢強計算預計,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天宮一號殘骸有沒有可能墜落陸地?為什麼要採取無控方式回歸?
  • 再見,天宮一號:中國空間站將大概率於本周墜落地球
    據外媒報導,我國天宮一號太空站目前正以2.8萬公裡的時速環繞著地球大氣層飛行,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儘管地球大氣層和太空交界區域空氣稀薄,但這足以減緩其飛行速度。國外航天界人士表示,天宮一號很可能將於4月1日,也就是愚人節墜落地面。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西方權威科學家表示,天宮一號落在有「太空飛行器公墓」之稱的南太平洋的一塊水域,那裡是經常落入太空殘骸的區域。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消息公布後,很多外媒進行了報導。美國「太空」網站還專門配了一張畫家繪出的天宮一號在大氣中燃燒的假想圖(如圖)。
  • 日媒炒作天宮一號明年初將墜入大氣層 稱落點"無法預測"
    示意圖: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報導還用所謂的「中國對天宮一號已『無法控制』」「最終落點仍然『無法預測』」等說法來渲染風險。據報導,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量為8.5噸。日媒報導稱,在完成在軌實驗後,有外國科學家認為,它處於「無法控制的狀態」,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緩緩下降。報導還宣稱,中國政府也證實了這一猜測。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萬人沉浸在歡呼中,為何兩天後卻傻了?
    在不久前中國的航天事業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天宮一號墜落!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美國萬人同慶。然而,兩天後他們卻都傻了,直言中國還是厲害。這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也越來越顯著,我國也早已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天宮一號殘骸落在哪?是否對地面造成損害?外交部這樣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相關內容如下:問:中國政府今天宣布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一些外國天文學家稱它很可能落在法屬大溪地島附近,你是否知道天宮一號的殘骸具體落在南太平洋的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