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層大氣:天宮一號命運的幕後推手

2020-12-15 閃電新聞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的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圖源:Fraunhofer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航天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全面完成使命任務兩年後,再入大氣層,幻化成一道絢爛,散落在了南太平洋。

天宮一號最後的幾個月裡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

撰文 | 林厚源

熱層大氣

地表上空大約80到800千米的大氣層被稱為熱層大氣(thermosphere),在這裡有美麗的極光,也有自由奔放的低軌道太空飛行器。

圖1 地球大氣層分布示意圖 圖源 | liberaldictionary

熱層大氣的大氣密度非常低,如太空飛行器常在的350km軌道高度,大氣密度大約在10-11~10-12kg/m3量級,比地面小了十幾個數量級。在這種密度下,大氣已經不再被當作流體,而可以當作一群自由的分子——自由分子流(free molecular flow)。

被低估了的影響

然而,對於航天活動來說,這些稀疏的氣體分子不可被忽視。他們的數量仍然很龐大,每秒大約會有1020個氣體分子撞上高速運動中的太空飛行器,降低太空飛行器的運動速度從而影響它的軌道。天宮一號就是這樣被氣體分子給撞到地上來的。

圖2 天宮一號在2016年結束任務之後的平均軌道高度變化圖

實際上,熱層大氣對太空飛行器軌道影響的計算非常複雜,甚至於它在大學考試的考題中都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經典的大氣阻力公式如下:

可以看到它主要與阻力係數Cd、迎風投影面積A、太空飛行器速度v和大氣密度ρ相關。雖然熱層大氣的阻力作用廣為人知,但其實可能還是被低估了。

天宮一號「遭遇」了什麼?

2017年底,科學家們預測退休的天宮一號即將返回大氣層。這個事情在當時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畢竟一個幾噸重的東西從天上掉下來,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因此,科學家們開始對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刻、位置、再入過程是否解體等數據進行測定和估算,其中它的軌道和姿態是被重點監測的參數。

在對天宮一號姿態監測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它姿態變得不穩定,而且開始旋轉了。後續的監測進一步發現,天宮一號的轉動周期在3個月裡從400秒降低到了250秒,它居然在加速旋轉!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就像一個陀螺扔到天上它越轉越快了,一架直升機擺在廣場它自己起飛了!

圖3 天宮一號的旋轉

這裡不是《走近科學》,一切都得有合理的解釋。於是,有科學家盯著天宮一號的旋轉狀態的動圖,開了個腦洞:已知大氣密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那麼撞擊天宮一號靠近地球一端的大氣分子數量,會略微大於遠端的數量,因此,近端受力會大於遠端,從而產生與自旋方向相同的力矩,導致旋轉加速。

圖4 姑且稱為分子撞擊差異說

巧合還是必然?

這粗聽起來不太靠譜,就像我去青海出現了高原反應時,有人告訴我趕緊趴在地上就可以吸到更多的氧氣。WHAT?!

但是,還真有科學家去分析了一下。他們用高層大氣密度模型算出天宮一號所在位置的密度梯度(即遠近端密度差),然後與天宮一號的轉速進行了比對,發現二者有很強的相關性。

圖5 轉速(黑)與大氣密度梯度(紅)關係

從上圖還可以估計這個力矩的量級。從2017年12月1日到2018年2月1日,轉速增加約0.2°/s,結合轉動慣量則可估算得角動量的變化率ΔH /Δt ~ 5×10-6 kg·m2/s2

再利用前文的經典大氣阻力公式,取阻力係數Cd ~ 2,衛星迎風投影面積為A ~ 10 m2,衛星速度v ~ 8×103 m/s,密度梯度取2018年1月1日附近的值dρ ~ 3×10-16 kg/m4,可求得間隔L ~ 5 m處作用力的差值ΔF產生的力矩T ~ LΔF ~ 5×10-6 kg·m2/s2

天吶,居然能湊出兩個一模一樣的數字!這個近10噸重的大傢伙,竟然真的是因為腳上比頭上多撞上了一些氣體分子導致它越轉越快!隱藏的幕後推手終於被發現了?

沒那麼簡單

當然,沒那麼簡單。比如,熱層大氣密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地球的周日變化、季節變化以及太空飛行器所處的空間位置等因素而變化,同時也會因太陽輻射和地磁場擾動變化以及低層大氣波動而發生劇烈變化。

目前,通過數值仿真計算去完整揭開這位幕後推手的「作案」手法並不順利,其中涉及到很多模型參數,已不單單是天體力學的研究範圍,還涉及空氣動力學、分子熱力學和高層大氣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需要多領域的科學家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簡介

林厚源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主編:毛瑞青

輪值主編:朱聽雷

編輯:王科超、高娜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近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這件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功勳卓著的太空飛行器預計在4月2日前後投入地球大氣懷抱,最後一次燃燒自己。  有意思的是,國外的一些航天機構和網站,以及大小媒體似乎對「天宮一號」投來格外的關注——機構頻頻給出墜落大氣時間的預測,而在一些外媒的報導中則多次出現out-of-control(失控)、danger(危險)、risk(風險)、crush(墜毀)等字眼,有的甚至如臨大敵。那麼,「天宮」一號到底什麼時候進入大氣?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呢?  「天宮一號」是否會失控?
  • 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西方權威科學家表示,天宮一號落在有「太空飛行器公墓」之稱的南太平洋的一塊水域,那裡是經常落入太空殘骸的區域。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消息公布後,很多外媒進行了報導。美國「太空」網站還專門配了一張畫家繪出的天宮一號在大氣中燃燒的假想圖(如圖)。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專家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經計算預測,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或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一號殘骸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專家:天宮一號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邢強計算預計,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天宮一號殘骸有沒有可能墜落陸地?為什麼要採取無控方式回歸?
  • 再見,天宮一號:中國空間站將大概率於本周墜落地球
    據外媒報導,我國天宮一號太空站目前正以2.8萬公裡的時速環繞著地球大氣層飛行,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儘管地球大氣層和太空交界區域空氣稀薄,但這足以減緩其飛行速度。國外航天界人士表示,天宮一號很可能將於4月1日,也就是愚人節墜落地面。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小橘子們應該都知道,最近,很多西方媒體大呼小叫地出來狠狠帶了一波節奏,起因就是咱們中國的天宮一號要返回地球了,於是,「天宮一號要失控撞地球了」「攜帶有毒物質」等等各種聳人聽聞的惡意渲染搞得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
  • 科普動畫 | 問:地球大氣分幾層,夏季汙染高發的臭氧在哪一層?
    大氣層由外向內的第三層叫中間層。平流層中集中了大氣中大部分臭氧,在20至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高。這一層我們通常稱為臭氧層。大氣層最內層叫對流層。是靠近地面的一層。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直聳其中。來源:騰訊視頻
  • 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有必要打撈嗎?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你的名字傳誦千秋,你的功勳永垂不朽儘管天宮一號已化為傳奇逝去,但是此前圍繞於其的風波卻並未平息。只不過,交鋒(或者說是扯淡)的對象和平臺,從此前境外媒體的無休止、無底線炒作,變成了各種不同立場的中國網民在國內新媒體留言區、BBS的相關帖子裡的無盡爭執在此,為了以正視聽,筆者特別就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試圖儘量說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在墜落前究竟遇到了點什麼問題。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浩瀚宇宙中的「中國之家」~
    天宮一號發射前天宮一號還未騰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程踏上與天宮一號的「赴約之旅」留下了浪漫的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手控對接成功歷史永遠記得2012年6月24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劉旺以不到7分鐘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題: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李國利、鄧孟、楊欣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天宮一號掉哪兒 為什麼各國都沒猜準?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日媒炒作天宮一號明年初將墜入大氣層 稱落點"無法預測"
    示意圖: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報導還用所謂的「中國對天宮一號已『無法控制』」「最終落點仍然『無法預測』」等說法來渲染風險。據報導,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量為8.5噸。日媒報導稱,在完成在軌實驗後,有外國科學家認為,它處於「無法控制的狀態」,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緩緩下降。報導還宣稱,中國政府也證實了這一猜測。
  • 比爾是沃爾交易的幕後推手?
    Simmons還透露,布拉德利-比爾據稱是促成這筆交易的「幕後推手」。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萬人沉浸在歡呼中,為何兩天後卻傻了?
    在不久前中國的航天事業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天宮一號墜落!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美國萬人同慶。然而,兩天後他們卻都傻了,直言中國還是厲害。這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也越來越顯著,我國也早已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天宮一號殘骸落在哪?是否對地面造成損害?外交部這樣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相關內容如下:問:中國政府今天宣布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一些外國天文學家稱它很可能落在法屬大溪地島附近,你是否知道天宮一號的殘骸具體落在南太平洋的哪個位置?
  • 我叫「天宮一號」,2年前我重返地球家園……
    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端午節前一天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坐神舟十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中)張曉光(左)王亞平(右)在返回艙訓練 秦憲安 攝「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