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2021-02-18 珊瑚橘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小橘子們應該都知道,最近,很多西方媒體大呼小叫地出來狠狠帶了一波節奏,起因就是咱們中國的天宮一號要返回地球了,於是,「天宮一號要失控撞地球了」「攜帶有毒物質」等等各種聳人聽聞的惡意渲染搞得像世界末日要來臨一樣。

中國失控的空間站很快將在火海中墜毀,沒有人知道它的碎片會在墜向哪裡。

中國攜帶有毒物質的空間站將在下周墜毀在歐洲或者紐約。

天宮一號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成這樣也是醉了。而今天,天宮一號「悄無聲息」地再入大氣層的消息終於讓這些謠言炒作不攻自破。

其實,在距離地球表面300km到1000km的近地軌道上,運行著空間站和各類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這些太空飛行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報廢失效後,都將離開運行軌道並最終再入大氣層。

圖片截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

天宮一號重量才有大概8噸,比起美國重達80噸的天空實驗室、俄羅斯14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來說,簡直是個袖珍太空飛行器,對航空活動和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極小。

天宮一號的碎片在墜落過程中會受到氣動熱和氣動力的雙重作用熔化或燃燒,質量和體積逐漸減小,其中大部分碎片在到地面之前就會燃燒殆盡。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人類大約有15000噸以上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殘骸落回地球,但是沒傷害到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

而且,咱們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網從2017年3月開始每周都會公布天宮一號軌道狀態,3月14日起更是變成每天一次。

其實,被某些西方媒體妖魔化的天宮一號為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應用推廣積累了非常重要的經驗。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天宮一號模擬圖(圖片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有兩年,實際在軌四年半。超期服役的天宮一號不僅完成了既定任務,還額外開展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也就是說,咱們的天宮一號除了「必答題」,還搞定了很多「超綱加分題」。

天宮一號在太空先後和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了6次交會對接↓↓↓

視頻來自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任務,還進行了二次自動交會對接。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2年6月,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成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首次進入天宮一號。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劉旺操控飛船以不到7分鐘、誤差僅18毫米的精度完成與天宮一號的對接,實現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在2013年6月神舟十號的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承擔了更多使命: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位航天員對天宮一號進行在軌維護,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中短期在軌駐留等任務。三位航天員還在太空給大家講課,三個人分工合作,咱們的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老師,指令長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呢則扛起了攝像師的重任。他們向全中國的中小學生們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有8萬多所中學,6000多萬名師生一起上了這堂意義非凡的物理課。

天宮一號回家了,我們邁向宇宙的腳步還在繼續。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它是咱們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來源見水印

到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時候,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也將建成。我們的星際大航海時代還會遠嗎?

資料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央視新聞、中國科普博覽等。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回家」了!圖片來源:新華網2017年4月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作為一位太空「快遞小哥」它將給天宮二號「送快遞」
  • 歡迎回家!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西方權威科學家表示,天宮一號落在有「太空飛行器公墓」之稱的南太平洋的一塊水域,那裡是經常落入太空殘骸的區域。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消息公布後,很多外媒進行了報導。美國「太空」網站還專門配了一張畫家繪出的天宮一號在大氣中燃燒的假想圖(如圖)。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來源:新京報在太空遊弋了近六年半的天宮一號,昨天「回家」了。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題: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李國利、鄧孟、楊欣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有意思的是,國外的一些航天機構和網站,以及大小媒體似乎對「天宮一號」投來格外的關注——機構頻頻給出墜落大氣時間的預測,而在一些外媒的報導中則多次出現out-of-control(失控)、danger(危險)、risk(風險)、crush(墜毀)等字眼,有的甚至如臨大敵。那麼,「天宮」一號到底什麼時候進入大氣?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呢?  「天宮一號」是否會失控?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你的名字傳誦千秋,你的功勳永垂不朽儘管天宮一號已化為傳奇逝去,但是此前圍繞於其的風波卻並未平息。只不過,交鋒(或者說是扯淡)的對象和平臺,從此前境外媒體的無休止、無底線炒作,變成了各種不同立場的中國網民在國內新媒體留言區、BBS的相關帖子裡的無盡爭執在此,為了以正視聽,筆者特別就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試圖儘量說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在墜落前究竟遇到了點什麼問題。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我叫「天宮一號」,2年前我重返地球家園……
    兩年前的今天2018年4月2日我回家了我叫天宮一號你們還記得我嗎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端午節前一天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坐神舟十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中)張曉光(左)王亞平(右)在返回艙訓練 秦憲安 攝「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
  • 天宮一號,浩瀚宇宙中的「中國之家」~
    天宮一號發射前天宮一號還未騰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程踏上與天宮一號的「赴約之旅」留下了浪漫的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手控對接成功歷史永遠記得2012年6月24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劉旺以不到7分鐘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 熱層大氣:天宮一號命運的幕後推手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的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圖源:Fraunhofer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航天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全面完成使命任務兩年後,再入大氣層,幻化成一道絢爛,散落在了南太平洋。
  • 天宮一號掉哪兒 為什麼各國都沒猜準?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專家:天宮一號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邢強計算預計,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天宮一號殘骸有沒有可能墜落陸地?為什麼要採取無控方式回歸?
  • 再見,天宮一號:中國空間站將大概率於本周墜落地球
    據外媒報導,我國天宮一號太空站目前正以2.8萬公裡的時速環繞著地球大氣層飛行,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儘管地球大氣層和太空交界區域空氣稀薄,但這足以減緩其飛行速度。國外航天界人士表示,天宮一號很可能將於4月1日,也就是愚人節墜落地面。
  • 中秋賞月舉國歡騰,天宮一號傳捷報「嫦娥驕傲」
    天宮一號傳喜報,嫦娥驕傲。真是鼓舞人心,又一個新紀元。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天上僅一枚無不感嘆,歲月如歌。何曾遠遊如夢,多少年來,文人墨客,無不是對月敲詩 星空客,嫦娥寂寞。藉此來抒發對中秋賞月,感嘆時光流轉,歲月有情又無情。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有必要打撈嗎?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日媒炒作天宮一號明年初將墜入大氣層 稱落點"無法預測"
    示意圖: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報導還用所謂的「中國對天宮一號已『無法控制』」「最終落點仍然『無法預測』」等說法來渲染風險。據報導,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量為8.5噸。日媒報導稱,在完成在軌實驗後,有外國科學家認為,它處於「無法控制的狀態」,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緩緩下降。報導還宣稱,中國政府也證實了這一猜測。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萬人沉浸在歡呼中,為何兩天後卻傻了?
    在不久前中國的航天事業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天宮一號墜落!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美國萬人同慶。然而,兩天後他們卻都傻了,直言中國還是厲害。這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也越來越顯著,我國也早已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天宮一號殘骸落在哪?是否對地面造成損害?外交部這樣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相關內容如下:問:中國政府今天宣布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一些外國天文學家稱它很可能落在法屬大溪地島附近,你是否知道天宮一號的殘骸具體落在南太平洋的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