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有著這樣一支運動隊,它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它的隊員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多次打破世界紀錄,也是當時國人的驕傲,在當時就像神一樣的存在,它就是「馬家軍」,馬俊仁帶著他的弟子們在1993年斯圖加特田徑世錦賽上大放異彩。這一年,馬家軍的隊員們打破了66項世界記錄,馬俊仁曾經說過:「想讓誰拿冠軍誰就拿冠軍,想破哪個記錄就能破哪個記錄」。然而1995年爆出馬家軍集體出逃,十名隊員聯名寫了一封辭職信,緊接著又爆出興奮劑事件,後來因藥檢不合格無緣2000年雪梨奧運會。當時的「馬家軍」究竟經歷了什麼?今天為你解密馬家軍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馬家軍」的名字從何而來?又是誰第一個想到了「馬家軍」這個名字?1993年第七屆全運會女子馬拉松大賽在天津舉行(其餘項目在秋季正式拉開戰幕),馬俊仁的隊員在此次馬拉松大賽中一舉奪得女子組的全勝,在前六名中除了第五名以外,全是馬俊仁的弟子,金牌王軍霞、銀牌曲雲霞、銅牌張林麗,領獎臺上都是馬俊仁的弟子。《中國體育報》記者鄧學政在寫報導的時候在想用什麼名字來稱呼這支神奇的隊伍呢,鄧學政瞬間的靈感,想到了「馬家軍」,就這樣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字從鄧學政的筆下誕生,從此「馬家軍」的威名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響徹世界,更多的榮譽、更大的輝煌等著這些姑娘們去創造。
果然1993年,在斯圖加特田徑世錦賽上,「馬家軍」的隊員榮獲10000米、1500米金牌,3000米金銀銅牌,王軍霞、曲雲霞、劉東各得一輛高級奔馳轎車。這一年的田徑賽場,他們刷新了66項紀錄,「馬家軍」的輝煌震動世界。一時間輿論譁然,美聯社稱:這在田徑史上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功績。法新社稱:作為新一代王朝的出現,使整個世界感到震驚。緊接著在1993年的9月8日,王軍霞在北京打破了沉寂七年之久的萬米記錄,時間縮短至29分31秒78(直到2016年8月才被衣索比亞的阿亞娜打破),曲雲霞和王俊霞還雙雙打破了保持了13年之久的1500米世界紀錄(直到2017年2月才被衣索比亞的迪巴巴打破),1994年,王軍霞榮獲世界體壇最高殊榮,歐文斯杯國際大獎。
然而巨大榮譽的背後隱藏著無盡的恐懼和黑暗,這時爆出馬俊仁毆打虐待運動員,在馬俊仁的訓練基地,隊員們不可以留長髮、看書、聽音樂,嚴禁與外界通信往來,嚴禁談戀愛,不讓女運動員帶胸罩,據說在一次訓練中,馬俊仁當眾把女運動員的胸罩從脖子後面扯下來,扔了一地,還曝出苛刻運動員獎金。於是在1995年3月由王軍霞親自執筆,共十名運動員共同籤名的一封辭職信公之於眾,信中揭露了馬俊仁對他們進行打罵、虐待,多年來引誘、逼迫他們大劑量服用違禁藥物。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爆出來呢?在趙瑜的《藥魔重創馬家軍》一書中,三萬多字講述了當時的細節和隊員們受到的煎熬。
從1991年開始,馬俊仁便給隊員親自餵服或者注射針劑興奮劑,每次打多少,什麼時候打都是馬俊仁自己掌握控制。由於長時間服用興奮劑,這些女隊員開始出現不正常的變化,說話聲音變粗,有的也不來例假了,有的得了肝病,甚至有的人說可能以後再也不能生孩子了,就算生了孩子,也可能是畸形兒,女孩子們都很害怕。就在這時,中國遊泳隊在廣島亞運會上出現了興奮劑醜聞,對隊員們的震動很大,他們意識到就算取得再輝煌的成績,一旦查出服用興奮劑名譽掃地。隊員們商量不行辭職回家吧,這才有了那封十人籤名的辭職信,當時弟子們和馬俊仁進行了談判,第二天隊員集體出走訓練基地,與馬俊仁徹底決裂。2009年前,國家體育局局長袁偉民推出專著《袁偉民與體壇風雲》,書中寫到「馬家軍」無緣2000年雪梨奧運會,原因是七名受檢運動員兩人尿檢超標,四人血檢超標,這是首次從官方的角度證實「馬家軍」確實涉嫌服用興奮劑。至此,曾經叱吒風雲的馬家軍退出歷史舞臺,但他留給國人的思考與爭論遠沒有結束。
現在回想199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黃宏和侯耀文表演的小品《打撲克》裡面有這樣一段臺詞:「外國人得了冠軍,啥說的沒有,中國人得了冠軍就興奮劑呀,告訴他們,不是馬家軍打了興奮劑,是馬家軍給12億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華人打了一針興奮劑,我們中國總有一天要像馬家軍一樣跑在世界的最前方」,這時鏡頭給到臺下的馬俊仁,馬俊仁拍手而笑,臉上顯出激動和堅毅的表情。有記者說這是國人啪啪打臉啊,其實當時不僅僅馬家軍一個隊伍服藥,馬家軍只是其中的一隻運動隊,當時的國家體委內部的思想也是有利無害就可以用。我認為這是舉國體制下的產物,不僅僅是運動隊服藥,舉國體制就像是給國人服用的「興奮劑」,90年代的中國,經濟還不發達,政治有很大的波折,中國人終於在體育方面揚眉吐氣,被這針「興奮劑」麻痺了。我覺得黃宏並沒有說錯,馬俊仁的興奮劑不只是給弟子打,更是給全體國人打的,使全國人民一掃「東亞病夫」恥辱,點燃國人民族自豪感,馬家軍服用的是物質興奮劑,而國人服用的是精神興奮劑。
如今「馬家軍」早已成為過去,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的體育大國形象已被世界公認,2022年北京將迎來冬奧會,我們早已不是當年的「東亞病夫」,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拒絕這針興奮劑。如今中國田徑人才輩出,以劉翔、張培萌、蘇炳添為代表的新一代田徑明星,靠著科學的訓練方式,讓黃種人在田徑跑道上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也是國人的驕傲,也得到了對手的尊重、世界的認可,讓興奮劑永遠在中國體育中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