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識字3千,15歲上清華,「天才少年」鹿澤宇是如何養成的?

2020-12-14 小青育兒世界

清華大學可以說是萬千學子夢想的學府,有人一考成功,有人多次復考也未能如願。

而有這樣一個少年,僅15歲的年紀便扣開了清華大學的校門,和詩詞才女武亦姝、世界圍棋冠軍柯潔成為同學,這個少年名叫鹿澤宇

身為清華錄取年齡最小的學生,鹿澤宇的身上吸引了各方目光。當然,最多的是家長們都想知道,鹿澤宇這樣的天才少年到底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年幼時鹿澤宇就是大家眼中不折不扣的「神童」,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能識字3000;小學階段更是連跳多級,從一年級開始跳到三年級。

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鹿澤宇的年齡是班級裡最小的。

談及鹿澤宇父母的教育經驗時說道:鹿澤宇並不是天生就聰明,上幼兒園之前家裡就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

鹿澤宇父母的教育方式,我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重視孩子的識字能力

鹿澤宇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但鹿澤宇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卻想得很長遠。在別人家孩子還在玩積木的時候,鹿澤宇就已經開始認字了。因為識字量大,鹿澤宇接觸後的文化知識相對其他孩子也早一些,學習速度也就上來了。

縱觀學霸們的家庭教育,家長們都很重視識字能力的培養。比如:4歲識字的武亦姝、3歲識字過千的王恆屹、《奇妙的漢字》中僅有3歲卻碾壓一眾大人的王序寧。

識字能力很大程度上了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教育。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強調:「要把漢字、漢語擺回到第一的位置。」

鼓勵從故事中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通過發現文字的起源與演變,讓孩子更深刻地記憶漢字。

二:在生活中學數學

鹿澤宇家裡是做生意的,由於父母忙,鹿澤宇大部分的時間也是在父母的店裡。久而久之,經過生活的薰陶和實際運算,給鹿澤宇打下了堅實的數學思維基礎,上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學會了簡單的算術。

也為鹿澤宇後來在第32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取得銀牌,做了鋪墊。

其實,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在3-5歲的時候,對抽象的數字並不能真正理解,只是單純地對數字死記硬背,換一種方式讓孩子計算就不會了,根本不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這就是孩子缺乏數學思維的表現。

擁有數學思維的孩子能從一個問題的多個角度思考,不會局限於死板的公式和套路,學數學也更靈活。

數學思維強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變通能力都要強很多,在其它學科上也佔據了優勢。

4-8歲是孩子數學思維培養的關鍵期,這時家長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結合枯燥的數學,能激起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因此我推薦《德國好奇狗 數學啟蒙遊戲》。

這套遊戲書在德國已經暢銷了30年的時間,在思維和遊戲方式上已經有了漫長的改進過程,儘可能貼合孩子的學習思維方式,幾乎每個德國孩子都有一套。

根據數學內容、理論的不同,每冊的遊戲方式都不一樣,難度也有所不同,從第1冊到第13冊,難度是逐漸上升的。從孩子4、5歲接觸數學開始,能一直玩到孩子上小學三年級,逐漸打好孩子數學思維的基礎。

500個遊戲,類型也是豐富多樣,不用擔心孩子會玩膩。

三:鼓勵孩子大量閱讀

因為是識字早、識字量大,鹿澤宇在閱讀上比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優勢,很早就實現了自主閱讀,並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曾對考上北大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發現:凡是喜歡語文,養成了閱讀習慣的學生,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這部分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

英國也有一項研究表明:童年閱讀能力越強的孩子,長大後社會經濟狀況越好。

引導孩子閱讀,家長們從孩子3歲的閱讀敏感期就要開始,從圖片豐富、故事簡單的繪本到帶有大字注音的兒童文學故事,循序漸進地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建議家長們給孩子挑選讀本時,選擇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因為這類書籍的內容三觀正、文學素養高。

比如這套《魔法拼音名家經典》就包含了張秋生、湯素蘭、沈石溪、任溶溶、管家琪等8位兒童文學作家的獲獎作品,而且同步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教材。

其中《第七條獵狗》、《別去五釐米之外》、《笨狼的故事》等,都是小學要求的課外必讀,且同步於小學1-6年級的教材。

排版也是按照教材的方式,能讓孩子快速適應這種閱讀方式。故事內容既能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又能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人生道理。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4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5歲考進清華,天才少年的成長「絕技」
    他4歲上小學,10歲讀初中,12歲升入高中,15歲時以692分考進清華,被清華招生組的老師稱為「天才少年」,這個人就是米澤民。能取得這些的驕人成績,足可以說明他是個天才。但是在我們了解這位天才少年的故事以後會發現,我們所羨慕的天才,除了天賦異稟之外,後天的努力同樣重要。
  • 他4歲上一年級,15歲考清華,被稱高考天才,父母的教育值得學習
    高考儼然成為了學生們人生中的一大重要節點,而國內數一數二的名校清華、北大則是莘莘學子所嚮往的高級學府、知識聖地。當然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學院對學生的成績要求自然是相當高的,能夠考上的學生絕對是班級中名列前茅的學霸。今天小研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同學4歲開始上一年級,15歲參加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被大家成為「高考天才」。
  • 3歲讀科普書籍,16歲上清華:我不是「天才」,父母也都是普通人
    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那些能夠上清華、北大的孩子,要麼是「天才」,要不就是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孩子。但卻有這麼一個人,顛覆了我對於「天才」的認知,而這個人就是清華的一位學霸——陳鯤羽。
  • 他13歲被清華北大搶著要,15歲上北大,今在美國名校深造
    15歲的時候,大家都在做什麼呢?一般來說,按照我們的正常上學年齡,15歲的青少年正處於中學階段,還只能算是一個孩子。但是對於天資聰穎的學霸們來說,15歲就已經是嶄露頭角的時刻了。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天才少年,15歲的時候就已經被北大錄取,成為了一名小齡大學生了。
  • 天才少年,OI界傳奇人物,15歲被保送清華,卻被麻省理工重金挖走
    天才,是上天賜予人間的瑰寶。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文明每次重大進程,其背後都有天才人物的影子在推動。我國也同樣不缺乏天才,雖然有些人物未能成長起來,相當令人可惜。但這些天才一旦順利度過成長期,必然會在所在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引領整個領域發展。顧昱洲毫無疑問就是這麼一位天才人物。
  • 3歲讀科普書,16歲上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這個人就是清華學霸陳鯤羽,遼寧人。他曾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後來因物理成績名列前茅,16歲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就讀物理系。而他最早被人熟知的是在參加《加油向未來》這個央視舉辦的科普節目中。在《加油向未來》中,陳鯤羽所展現的知識面讓人驚嘆,上到浩渺的宇宙,下到無垠的深海,沒有他不知道的。
  • 2歲識千字,10歲上大學,16歲考博士的天才少年,現狀怎麼樣了?
    一些天才少年的跳躍式成長讓人驚嘆,但正因為他們超乎常人的學習能力,而讓父母忽視其他基本教育。 16歲考博士的「天才少年」張炘煬,如今現狀讓父母后悔,惹人唏噓 張炘煬,在十幾年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這都有賴於他不俗的學習能力。
  • 天才神童養成記:夫妻倆養出13歲研究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近幾年中國掀起了「天才神童」的狂潮,各種領域的「神童」層出不窮。你知道「天才神童」是怎麼養成的嗎?智商高、有某種天賦就一定能成為「天才神童」嗎?1995年出生的張炘煬10歲考上天津工程師範學院,13歲考取北工大的研究生,16歲考取北航博士。創造了年齡最小的大學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記錄。他為什麼能一路天才到底呢?
  • 孩子最佳「識字時間」,並非三歲或四歲,這個年齡段識字效果更好
    記得我家孩子3歲時,身邊的孩子都開始識字了,我是百般著急。買了一堆識字卡回家讓孩子認,但孩子一看識字卡就睡著,對繪本的興趣也不高了。折騰了很長時間也沒認識多少字,我就放棄讓孩子識字了。大約是孩子上大班的時候,他開始主動問我:「這是什麼字?」
  • 又見「北美天才少年」 15歲的oBo是否能扛起未來北美大旗
    在如今的北美CSGO圈裡,有這麼一個天才少年,15歲的年齡就參加了頂級大賽,15歲的年齡就能撐起未來的世界,他就是15歲的Owen 'oBo'
  • 神童5歲上四年級,13歲考進清華,母親直言:多虧當年做了這2件事
    化學家門捷列夫曾經說過: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也就是說如果先天的資質與天賦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引導,年少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行為能力,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出現「傷仲永」的結果。
  • 16歲保送清華,18歲續寫《三體》,劉慈欣點讚的科幻天才有多牛?
    一位叫「陳鯤羽」的清華少年火了,在央視舉辦的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中奪得冠軍,一下子,他的名字登上了微博熱搜,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超級話題。「我的世界本來就是物理的。從小就接受邏輯訓練比其它方面的訓練多出不少,導致我的直覺並不會被物理學修正太多。」
  • 13歲上大學,17歲上中科院的少年天才魏永康,如今怎麼樣了?
    最近社會上又湧現出不少少年天才,古有方仲永,現有岑怡諾,讓大家羨慕的不僅是孩子優秀,更讓大家追捧的是神童背後的教育方法。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那個1歲多就能認上千漢字的魏永康(想想咱們娃五周歲了還認不全100個字),13歲就上了大學,專業還是頗具學術氣息的物理系。那時的他沒有像方仲永那樣,止步於學習,而是一如既往兩耳不聞窗外事,在17歲時考上中科院:國家創新人才的聚集地。
  • 編程天才少年「顧神」,放棄清華保送,被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挖走
    上清華,上北大,是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就為上這樣的高校,但是也有人不願去清華這樣的高校就讀,數萬考生,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那也是學霸中的佼佼者,對於像河北省這樣的高分地區,600分往上的考生是3萬多名,700分這樣的高分都與清華北大無緣。
  • 4-6歲是識字的黃金年齡段,掌握這5個技巧,把娃練成識字高手
    那究竟幾歲認字最好呢?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曾經在書中提到:「孩子的認字敏感期出現在四五歲」。也就說這個階段孩子對於文字異常敏感,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這對於3-6歲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孩子來說,過於抽象所以容易形成思維定勢,破壞想像力。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演變,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楷書、草書、行書。漢字的造字本身又有象形、指使、會意、形聲的用字方法,所以漢字更具有圖像感。
  • 海賊王:5位少年成名的天才,他14歲團滅國家,15歲就單挑羅傑
    哈嘍大家好,我是不撒謊的烏索普 海賊王和火影忍者中不同的是,這裡面對於少年成才的人描述的比較少。一般來說實力和經歷是成正比的,對於年少成名的人並沒有描述特別多,其實能夠看出來,尾田是在刻意的掩蓋血統論,相比於火影來說,老子是天才,基本上兒子也是天才。年紀輕輕就能單挑上忍比比皆是。
  • 15歲天才落榜清華,所幸被西工大破格錄取,20年後成殲20總設計師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和大家一樣,從小就在糾結「讀清華還是讀北大」,不過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真正的天才,這麼說吧,初中畢業考試一共6門課,他考了599分,讀清華讀北大都不是問題,然而由於一個「特殊原因」,他慘遭拒絕。
  • 當年,高考659分拒絕上清華要上中科大的13歲湖北神童,後來怎樣
    ,都希望有一天能夠像她那樣在別人還上初中的時候,她就上了大學,然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個和田曉菲一樣,13歲就考上大學的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當年,高考659分拒絕上清華要上中科大的13歲湖北神童,後來怎樣?
  • 3-15歲孩子該如何教育,清華媽媽的親身經驗,家長容易忽略的細節
    家長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為人父母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初做家長的父母在教育理念上可能會與上一輩人發生衝突,造成學習的壞境受到影響;同時,他們也會把自己從前沒有達到的成績強加到孩子身上。但是時間不等人啊,家長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那麼,就一定要在3-15歲這個時間段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將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摸的益處。
  • 孩子識字太早是天才還是破壞想像力?區別在於方法,用對就不怕
    光是孩子識字量這個問題,在寶媽群體中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認為孩子年齡這麼小就能使很多字,是妥妥的天才。論據就是小時候認字量大的孩子,在學業上都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優秀。比如去年清華的最小本科生鹿澤宇,才15歲,像他這個年紀的大部分孩子,都還剛步入高中校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