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21-02-07 紀人物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國父孫中山

早年經歷

1866年1月12日,孫中山(孫文)出生於廣東省香山市(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少年時家境貧寒,他的長兄孫眉去茂宜島開墾,至此,家境有所好轉。


1875年時,孫中山得以進入村塾讀書,接受傳統教育。當時,村中有個太平天國的士兵,馮爽觀,時常會和孩子們講述太平軍反清鬥爭的故事,孫中山對此 很感興趣,對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反清愛國人士很是崇拜,也改變了孫中山的未來。

1879年6月,孫中山隨著母親楊氏來到美國夏威夷檀香山,進入檀香山意奧尼中學就讀,這裡是他最開始接觸到西方先進文明的地方,也是他學習西方文化的開始。

孫中山曾這樣回憶自己的高中經歷:「憶吾幼年,從學私塾,僅識之無。不數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見其教法之善,遠勝故鄉。故每於課暇,輒與周圍同學諸人,相談衷曲,而改良祖國,拯救同類之願,於是乎生。當時所懷,一若必使我國人人皆免苦難,皆享福樂而後快。」

同時,孫中山還是一個學霸,畢業時他獲得了全班英語語法第二名,並且在畢業典禮上接受了國王親自頒發的獎品。


美國的求學經歷堅定了孫中山的想法。正是孫中山的留學背景給孫中山日後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募集資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83年至1885年,時值中法戰爭。孫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賣國、專政、腐敗和無能,開始產生反清和以「資產階級政治方案」改造中國的想法,經常發表反清的言論,同時與早期的改良主義者何起、鄭觀應等有所交往。

創立「興中」,被迫逃亡

1892年,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學院,隨後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結識反清秘密會社,準備創立革命團體。


1894年,孫中山上書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了「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的改革主張,但並未被採納。同年11月,孫中山再次來到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取「振興中華」之意,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鑑察」為誓詞。


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了香港興中會。

同年10月,興中會密謀在廣州起義,事情洩露,導致未果,孫中山也為此被迫逃亡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國倫敦時,孫中山曾遭清公使館誘捕,好在有英國友人康德黎等營救,最終脫險。此後,孫中山更加詳細地考察了歐美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研究了多種不同流派的政治學說,並且與歐美各國的進步人士接觸交流,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民主主義理論,三民主義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897孫中山來到日本,結交日本朝政野士。

1900年,孫中山派遣鄭士良到廣東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義軍奮戰半月,開始時頗為得手,後來因為軍餉器械不足而失敗。戊戌變法後,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動,孫中山與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談過合作的問題,但因為改良派堅持保皇、反對革命,合作並未能實現。

投身革命

1904年11月,孫中山重返檀香山。20多名華僑青年接受了孫中山的提議,舉行會議,成立了興中會,選舉劉祥(商店司理)、何寬(銀行經理)為正副主席。孫中山起草了《興中會章程》,強調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成的民族危機的嚴重性,規定了興中會的宗旨即振興中華。


興中會成立後又在夏威夷等一些地方建立分會,會員增至百餘人。在孫中山的領導下,興中會進行了軍事訓練,同時向愛國同胞募集資金,以此為反清武裝起義做準備。

1905-1906年,孫中山赴東南亞各地向華僑們宣傳革命和募集革命資金。

他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是更加多的人投身於反清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中去。這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做足了思想、經濟準備。

1907年,鎮南關起義,孫中山親自來到前線參加戰鬥。各次起義都因為缺乏群眾基礎、組織不夠嚴密而失敗,但頑強的革命黨人前赴後繼,堅持鬥爭,英勇戰鬥,毫不畏懼,給清政府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給全國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的鼓舞。

推翻帝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在長期清政府的欺壓下,民眾忍無可忍,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在美國得知消息後,12月下旬回國,孫中山以16:1的選舉結果,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由於受到帝國主義、國內封建主義的強大壓力與革命黨本身的渙散無力,孫中山被迫與袁世凱達成共識:只要袁世凱讓宣統帝(溥儀)退位,就將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職位讓與袁世凱。

黃興竭力反對此舉,認為袁世凱狼子野心的不可輕信。但孫中山為能結束封建統治,聽信於袁世凱。

於是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宣布退位,長達267年的清朝統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國。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位於袁世凱。


此後一年多,孫中山積極宣傳民主主義,號召實行平均地權,提倡興辦實業;還親自擔任了全國鐵路督辦,力圖籌集外資修築鐵路幹線,但因為政權在袁世凱手中,其10萬英裡的鐵路規劃也遠非當時國力所能負擔的,孫中山的設想並未實現。

與宋慶齡的亂世情緣

1915年,宋慶齡和孫中山步入婚姻的殿堂開啟了婚姻生活。

在婚禮上,孫中山送了宋慶齡一個禮物:一把德國毛瑟手槍。

孫中山說:「這槍配了20顆子彈,19顆留給敵人,最後一顆,是危急時刻留給自己的。」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宋慶齡父親宋嘉樹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也在日本為孫中山籌集革命經費,並安排自己的大女兒宋靄齡擔任孫中山的秘書一職。

1913年9月16日宋慶齡隨宋靄齡第一次拜訪孫中山,後來宋靄齡結婚,宋慶齡就代替姐姐為孫中山工作。

之後,兩人的交往也愈加頻繁,相處也十分融洽。

孫中山為革命工作的忘我精神,深深感染了宋慶齡。

結婚登記辦手續那天,孫中山49歲,宋慶齡22歲,日久生情的兩人在日本結婚。


圖為1922年,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在上海照相館裡的合影。

1920年11月25日,孫中山帶妻子乘船離開上海去往廣州重組軍政府。宋慶齡不僅是孫中山生活上的伴侶,也是革命事業的忠實助手,兩人可謂是同甘共苦,患難與共。

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已有身孕的宋慶齡害怕目標過大,不宜逃跑,堅決讓孫中山先行撤離,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

宋慶齡也在這場事變中流產,心繫妻子的孫中山寫下了「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

以此表達了兩人患難與共的真情。

不幸的是,宋慶齡以後再也不能懷孕了。

孫中山、宋慶齡在北上途中

關於孫中山不是「資產階級家」

長期以來一直有種流行的說法:孫中山是資產階級家。

其實,可以把孫中山定性為「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


孫中山早年留學歐美,學習西方的資產主義社會文化,明白資產主義社會的好處,但也深知其缺點:不同階級的相互剝削、底層民眾的貧苦。

他特別提出:「歐美強矣,其民實困」,中國革命絕不能「追逐於人已然之末軌」。

這就說明了孫中山在剛開始革命時追求的就不是資產主義社會,而是一種區別於資產主義社會的新的社會形態。

以下是孫中山闡述該黨綱領的部分:

1、土地全部或大部為公共所有,由公社按一定章程租給農民。

2、採用機器生產,但防止歐洲已經發生的「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的情況,使得工人階級不必經受被資本家剝削的痛苦。

對中國做出了一次從思想到經濟,再從經濟到政治的4個規劃


1、陸地交通:建設鐵路10萬英裡,公路160萬英裡;

2、港口建設:中國的東、南和北三個方向各建造一個大港口;

3、打開國門、融入世界、招商引資、開放交流;

4、「天下為公」的博愛思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國民素質


孫中山先生希望的未來,捫心自問,暫時還做不到。

實是有愧於孫中山先生的殷殷期望。


相關焦點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刺客,作手新一,善行天助等,心中夢想和行動的堅持讓他們成功了。幸運的得遇高人的指點迷津,能少走許多彎路,如果沒有那種幸運,只能依靠但不論如何,都需要自己用心感受市場,不斷總結,堅持學習,提高認知,如此才能積跬步,至千裡。     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每個人都應該時時省察自己所處的境界,立志,發願,精進,解脫。
  • 孫中山先生究竟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話嗎
    1925年3月12日,革命先驅孫中山於北京病逝。先生生前一共立有三份遺囑:一份是總結回顧一生革命成果,並為身後國民黨指明方向的《國事遺囑》;一份是《家事遺囑》;另有一份是《致蘇俄遺書》。一般提到《總理遺囑》,大多是指第一份《國事遺囑》。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4周年
    他創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積極傳播革命思想,廣泛聯合革命力量,連續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在他領導和影響下,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 致高考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如果你考得還不錯,請儘快從激動與興奮中走出來,仔細認真地考慮各種因素,填報自己所心儀的大學;如果你考得不盡人意,也請不要灰心,希望你能合理髮揮自己的分數優勢,努力達到志願填報的最優組合,只要多堅持下,可能就會好很多。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
    1875年(光緒元年),孫中山得以入村塾讀書,接受傳統教育。當時,村中有個太平天國遺兵馮爽觀,時常向孩子們講述太平軍反清的故事,孫中山對此很感興趣,對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1879年(光緒五年),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他的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 陳志朋首秀《青蘋果樂園》引回憶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但是從初舞臺的表現而言,既有失望也有驚喜,所以陳志朋仍要再接再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今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154周年,揭秘領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當我們說起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時,自然能想到我們的一代偉人——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 他出生於廣東中山翠亨村的農民家庭,少年求學於檀島,為救國棄醫從政,一生顛沛坎坷,卻憑藉一顆赤子之心,「天下為公」的信念,終帝制而起共和,被稱為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
  • 1925年國父孫中山逝世,屍體險遭毀壞,四年後才入土為安
    1925年3月12日這是一個極度讓國人悲痛的日子,因為人民敬愛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國人。在孫中山先生平生的歲月裡他一直都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為著國人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他一生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
  • 父母軟禁、斷絕關係,也沒能阻止宋慶齡嫁給大她27歲的孫中山
    01引子提起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就會想起她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貢獻了畢生的心血,臨終遺言也感人至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這是國父對公的遺言。國父還有一句對私的遺言「弗以夫人無產而輕視」這是他對小自己27歲的妻子宋慶齡最後的保護吧,以此來阻止國民黨拿宋慶齡沒有子女做文章。
  •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信念堅定,曾經擁有四位妻子
    但革命的路,知易行難,理想如何豐滿,現實常常很骨感。從1895年,至1911年,孫中山鍥而不捨地發動起義,起義雖然屢遭失敗,但他及其戰友們的民主革命思想,卻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就連被清朝寄予強軍希望的各地新軍,也都在秘密傳播著革命思想。等到1911年10月,就如同瓜熟蒂落,辛亥革命爆發,動蕩之中,清帝遜位,民國建立。此時孫中山已經為革命奮鬥了16年。
  • 謁拜廣州中山紀念堂
    位於廣州市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
  • 減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這條路上,成功的人有很多,失敗的人也不在少數。
  • 革命尚未成功,湖人仍需努力
    畢竟,在真正拿到奧布萊恩杯之前,再怎麼努力也不為過。 繼續加油吧湖人! 時隔多年的賽季第50勝,能在逐漸擺脫低迷的紅隊身上拿到嗎?
  • 革命尚未成功,熱刺仍需努力
    防守後腰赫迪拉也能有效支援防守,而組織後腰阿隆索、前鋒本澤馬、邊鋒迪瑪利亞等人,也都得參與防守,這樣皇馬的防守力才足夠強悍,陣型也能夠實現平衡,這也是那支穆帥皇馬能成功的關鍵原因。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熱刺和那支皇馬比,還差在哪裡?
  • 孫中山三大愛好,他在日本用英文回答:革命,女人,書
    孫中山逝世後,其國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已經成為了他革命一生,奮鬥一生的標籤。而在他的家事遺囑中,把生前一切全部託付給了宋慶齡: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
  • 差強人意 國足首戰告捷,未來仍需努力
    對於國足,引用孫中山先生的一句題詞來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希望國足在接下來的比賽有更好的表現。
  •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陳姓淵源
    傳播正能量國父孫中山先生對陳氏宗族的訓詞,國父對我陳氏都另眼看待。他的團結理念,我們應該銘記在族譜內,大力宣揚!由此可見,孫武至孫權和孫俐至孫中山這上下兩段世系源流脈絡清晰可信,也就是說孫中山先生不僅是兵聖孫武的第75代世孫,而且其先祖孫俐居汴州,孫中山先生還是根在中原開封的客家人。
  • 關羽同志革命的一生
    (注 1) 在長達五年的流亡生涯中,關羽同志以販賣綠豆為生,他公平買賣,童叟無欺,從不缺斤短兩,他在做生意的同時,很注意體察民情,同時也在不斷摸索革命的真理,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五十縣農民運動調查報告》等文章(注2)。關羽同志那時就立下了以身報國的宏願:革命不成功,就不結婚,不刮鬍子。
  • 老詹放話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為了總冠軍,加油!
    無論誰在場上,我就是努力閱讀形勢並進行應對,讓我自己在進攻端打出來,尋求我的投籃機會,同時不斷尋求我給到隊友的傳球機會,就是以正確的方式打球。」詹姆斯又講到「我的比賽節奏越來越好,剛才我也說過了,我感覺我的雙腿愈發有力,我的投籃也開始感覺好了很多,我的籃下終結手感也好了,即便今晚我還是有一兩個拿手的上籃丟了。